宿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盘龙山风光盘龙山,俗称老山,位于县城东北30华里。环山之石,盘伏如龙,故名。山上曾建玉皇庙,前后两进,有王母殿、灵官殿、弥陀殿、地藏王殿。山南有百子堂,三官殿。民国37年(1948),全部建筑毁于炮火。今盘龙上处处是断瓦残碑,礁鳞状山石尚存。西南山腰有古银杏一棵,粗需两人合围,30里外清晰可见,现已被山民还愿焚香烧死,旁植小银杏一棵。山顶重建的庙宇,雄伟壮观,内塑大佛,供人瞻仰,香火不断。为泗县游览圣地。……
[详细] 九女坟位于宿州市墉桥区褚兰镇夏疃村墓山孜北坡,是一座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墓。是安徽省迄今发现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好的东汉晚期画像石墓,是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196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室由双甬道、横前室、双后室和一个耳室组成。墓门向西,墓向285度。墓室全长7米、宽4.84米。前室长3.46、宽1.93、高2.16米。耳室在前室北侧,东西长1.4,南北宽1.2,高1.37米。墓门两个,各有甬道通前室。甬道均长1.8,宽1,高1.54米。墓门宽0.9,高1.11米。墓道为斜坡式,有阶,不规整,长5.55,宽2.68米。前后室均石砌叠涩顶,墓顶长方形,有青石藻井,藻井上有雕刻图案,墓室布满画像石刻,前室画像石刻最为集中。主要内容有神话故事并刻有门吏、车骑、宴饮……
[详细] 安徽省灵璧县盛产磬石,是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磬石之乡。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即开始采用磬石制作特磬,开创了我国古代“金石之乐”的先声。据《辞源》记载:“磬石,山名,在安徽省灵璧县北,泗水之南”,《尚书》云:“‘泗滨浮磬即此。其山出石,可以为磬,其声清亮,多供乐府之用。”千百年来,磬石历经开采雕凿,深受人们尊崇,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磬石文化。历代评石家均把磬石誉为中国四大美石之首。灵璧建县时,因本县产磬石,取宋代诗人方岩在《灵璧磬石歌》中留下了“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的赞歌,大书法家米蒂爱石成癖,拜倒在灵璧石下。据《灵璧县志》记载:“民国13年,本县艺人设计并制作一只特大的缕花石磬,其上镌刻《总理遗嘱》全文,作为安徽省的礼品,敬献给南京中山陵”。改革开放的春风,给灵璧磬石这一亘古珍……
[详细]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东部,县境东临泗县,西连宿州市埇桥区,南接蚌埠市固镇、五河两县,北与江苏铜山、睢宁两县接壤。“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的灵璧石,其妙趣天成的诱人魅力在于它集声、形、质、色、纹诸美于一体,有着无比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极高的观赏收藏价值。唐宋时期即被奉为贡石,清乾隆帝御封其为“天下第一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即为灵璧石制成的乐器演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历史悠久的灵璧石收藏迎来了新一轮**。灵城城东十五里,与泗县接界外有虞姬墓,至今墓碑尚存,额刻“巾帼千秋”四字。墓园内有碑廊、墓地和陈列馆,在墓园里零散摆着一些汉代、唐、宋的石雕。“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墓前石碑刻的这副对联……
[详细] 坐落在安徽省灵璧县旅游优秀乡镇-渔沟镇内,是集旅游、赏石、休闲项目为一体的大型园林。天一园占地44.8亩,主体建筑为仿古式江南园林建筑,园内花园荷塘、亭廊水榭、石林曲桥妙趣横生,是人们游园、赏石的好去处。在那里,游客还可欣赏到评弹艺人现场弹唱。天一园由上海市观赏石协会理事、上海知名赏石家柳国兴先生和著名灵璧收藏经营者李富贵先生合资建造,共同投资2000多万元,于2005年6月动工,历时三年,由苏州某古典园林建筑有限公司承建,于与2008年2月完工。天一园主体占地45亩,其中园林建筑约占15亩左右,包括正门、大殿、正殿、茶楼,四面展示厅近1600平方米,所有建筑用180米长廊加以巧妙连接。在茶楼的正对门,由一座用700余吨老坑灵璧石堆砌而成的假山及六角亭,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婀娜多姿,更显古典园……
[详细] 砀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名优经济林酥梨之乡、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平安县”。2007年初,砀山县被列为安徽省第一批扩权试点县,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业管理权限。京九、京沪铁路,京福、连霍高速、105、206国道擦肩而过,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全境,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东距历史名城徐州80公里,西接古都商丘60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四省通衢”之地。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一小时可抵徐州机场,三小时可到郑州机场。突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砀山县境内。该风景区由青岛明园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00多亩。景区楼台亭榭曲径回廊繁花似锦,风景秀丽,景色怡人,……
[详细] 萧县梅村生态园,一个以山水著称的生态田园,经过7年的成长之后,不折不扣地成为一道亮丽的绿色生态景区。在这里,绿色是生态庄园的“棋盘”,林、果、禽、水产以及娱乐、游、住、饮等皆是“棋子”,而“棋谱”就是突出“农”字、固守生态、保持绿色。……
[详细] 砀山县园艺场之东,良梨项范围内残存有故黄河河坝,坝头向前凸现,如鳌头探望,西边,是无边的果园,梨花盛开季节,驻足故道大堤远眺,但见漫漫黄河故道上万顷梨园,银妆素裹。一行行,一排排,高低错落,春风指来,如波翻浪涌。白的浪花,从脚下铺开,向天边涌动,云嬉雪舞,横无际涯。有诗赞曰:“昔日黄尘今日花,雪舞云漫无际涯,立马鳌头送目遐,数尽环宇第一家。”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开发是砀山生态与旅游产业开发的核心重点项目,砀山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旅游业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并已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旅游研究及旅游资源开发。鳌头观海坐落在砀山县黄河故道风景区中心地带,园艺场之东。依托砀山75万亩连片果园和黄河故道独特的自然景观,景点与“乌龙披雪”、“武陵胜景”、“瑶池烟霞”、“贡梨园”、“梨树王”、百岁“老梨树群”以……
[详细] 闵子骞祠及墓座落在曹村镇闵祠村。三面环山,泉水涌流,环境幽雅。紧傍206国道,交通便利。是我市重点名胜古迹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与颜渊齐名。闵子以孝名天下,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宋朝皇帝褒闵子为“畿圣”,历代皇帝赐匾封公,文人墨客赋诗题记,其懿行美德千古传为佳话。闵子墓座北朝南,高6米,直径40米,近旁有两座中形墓,传说为闵子迁的两个弟弟,墓高2米,直径24米,总占地约6400平方米,墓地松柏藏密,“闵墓松风”素为宿州八景之一。闵祠始建于宋,现存殿宇14间,祠内存有古柏和千年银杏。祠外有两座碑亭,祠东公路旁还有牌坊一座,-“先贤闵子故里”。祠东南有孝泉和闵子故居。闵祠近傍还有骞山、晒书台、洗漱沟……
[详细] 介绍 五柳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宿州市市区北约30公里的夹沟镇,处于徐州图库、淮北、宿州三市的中心,总面积35平方公里,这里以“山青、水秀、洞奇、泉灵、稻香”而闻名,景区南、西、北三面环山,植物种类繁多,气候宜人。 主景区内龙泉湖碧波荡漾、水质甘甜、岸边垂柳、龙柏、雪松相托,景色非常秀丽;景区的盆山洞内石笋、石柱千奇百怪,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五柳矿泉丰富,著名的有呵泉、龙泉、珍珠泉等,属优质矿泉水;优质的矿泉水润育了著名的夹沟香稻米,宋代至明、清朝为皇宫“贡米”,素有“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之誉。 五柳景区除优美的自然景色外,还有龙泉寺、大方寺、闵祠、殷商文化遗址及古汉墓群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实为皖北图库地区少有的旅游佳境。安徽宿州市……
[详细]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源头清澈,湖泽毗连,只是在经过黄土高原后,河水一下子浑浊起来。2500年来,黄河决口1549次,改道26次之多。金大定八年(1168年)六月,黄河从李固渡(今河南滑县)决口流经砀山,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黄河从兰阴铜瓦厢三堡下无工堤段溃决,黄河改道北徙,不再流经砀山县,原砀山境内黄河成为废河(即故黄河)。故黄河自砀山县西北部下河陈庄村西入境,经姜庵、张楼、后岳庄、果园场、园艺场、杨李庄,至高寨河入大沙河(丰县境)。县境内河道长46.60千米,流域面积277.80平方千米。滔滔黄河水阅尽了几千年的盛世与-,在流经砀山境内的687年间曾经肆虐的冲击着,有多少家园被毁?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而砀山县城也数次沉于水下,县治曾经迁到永城山城集、保安镇、砀山毛李庄、小神……
[详细] 在砀山县玄庙镇小寨村西南角有一片近乎千亩的水面。水面的南边是“拔水而起”、高达一、二十米的大土堤,站在堤顶,往下一看,水里黑漆漆的,这里便是有名的黑龙潭了,当地人又叫它是小寨河。据传说,黑龙潭是1938年古黄河决口时一股大水从堤上冲下,水头刺成的。潭里的水和水域其它各处的水不同,其它各处的水清澈透明,波光鳞鳞;潭水却是黑如墨染,似乎还上下翻动,令人望而生畏。听当地老人们讲,以前这地方很少有人来,说是经常有水怪出没,可是至今没有一个人见过水怪是何等模样。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个卖菜的在潭边洗手,一不小心秤砣掉进水里,可是秤砣却漂在水面上,好象有只手在下面托着似的一直向潭中心浮去,把卖菜人吓得屁滚尿流。还有一个传说,不知何年何月,一个大户人家在潭边搭了个戏台子唱戏,中午时分,戏台上下来了一群锦……
[详细] 孔庙又称圣庙、文庙、学宫,俗称黉学。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顺治《萧县志》对其建筑布局作了如下描述:“中为先师庙,东西两厢。前为庙门,门外东为名宦、西为乡贤二神祠。前为泮池,跨以石桥,又前为棂星门,门之前为屏墙,棂星门西为儒学大门,由大门直北,东向为仪门。先师庙后为明伦堂,堂东为崇德斋,西为广业斋,东北为启圣祠,堂西北敬一箴亭。”文庙大成殿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1094年),当时殿址在今之城北的旧城,元末毁于兵乱。明洪武初年重修,永乐十六年(1418年)、成化、嘉靖年间相继重修。万历五年(1577年)因旧城毁于洪水,迁至新城今址重建。清雍正、乾隆间也有修葺。文庙曾有石坊、棂星门、教育署、训导署、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等建筑。石坊上 书---“太和元气”,现四字尚存。棂星门和二署在民国……
[详细] 天门寺景区—该景区面积2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天门山:该山巍峨险峻,远望两山峰之间裂如门,故名天门山。山中怪石嶙峋,古木参天,许多檀树生于乱石之中,盘绕崖石之间,蜿蜒如青龙伏地。石里生树,树中抱石,形成了“树驮碑,碑驮树”之奇特佳景,还有不少地方崖壁陡峭,如刀削斧劈,留下有字大如斗的名人石刻“仰之弥高”、“异境天开”等。电影《野猪林》的外景就在这里拍摄,整个游山路途极能体现“奇、险、古”的特色。天门寺:该寺建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历经元、明、清各朝,均香火鼎盛。后在日本侵华期间遭日寇炮击,殿宇毁坏,但残垣断壁仍可显现盛时的规模。由于该处古松修竹,清雅幽静,明、清两朝常有学者借读于此,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最有名的为清道光二十四年萧县知县赖以平所作文诗,该诗辞丽句美,清新气隽永,正倒读皆……
[详细] 蔡洼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萧县胜利村,占地约6平方千米,核心景点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蔡洼环形水系芦苇荡、郭庄知青园、伏羊美食园、淮海战役誓师广场、淮海战役纪念园、淮海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委五同志雕像。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期间,为便于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中央军委指示,11月16日,在蔡洼成立了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清末,蔡洼杨家台子始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16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进驻蔡洼杨家台子,设立指挥部,在此后的28天里一直驻守在蔡洼。1949年1月12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粟裕率华东野战军离开蔡洼。临行前,他将总前委5人的一张合影照赠给了房东杨志民。2013年,国家文物局正式……
[详细] 圣泉寺位于萧县城西北1.5公里的泉山北坡,有房舍30余间,寺依山势,殿庭门廊,颇为壮观。因寺旁有一泉曰“圣泉”而得名。圣泉,虽仅一小池,但四季不涸,且泉水甘洌,为矿泉水中的上品,来此取水游乐者络绎不绝。-旅游小贴士:营业时间:8:00-16:30地址:萧县城西北1.5公里的泉山北坡……
[详细] 萧县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安徽省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皖北萧县东南,东靠津浦铁路、206国道,西有连霍、合徐两高速公路可达,北临陇海铁路、310、311国道。北距徐州市区30公里,距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南距宿州市50公里;西南距淮北市25公里。是江北罕见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和暖温带交汇地带,为皖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森林。景区内有木本植物199种,700多种中草药,58种鸟类和野生动物。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5年春,刘邦曾在皇藏洞中避过一难,后来战胜项羽,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人们便将此峪改名为皇藏峪。皇藏峪总面积为26.5平方公里,公园内山幽林茂、洞泉百出、古木参天。景区的汉文化底蕴深厚,古树名木众……
[详细] 位于安徽宿州市墉桥区西寺坡镇涉故台村,东距津浦线7KM,西至206国道8KM,交通十分便利。这里古代是一片沼泽地,故名“大泽乡”。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大泽乡起义即发端于此。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与九百闾左同赴渔阳戍边,至大泽乡,因雨受阻,失期当斩。“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吴广遂智杀校尉,率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筑坛盟誓,诛伐暴秦。因陈胜字涉,后人遂将其盟誓之坛为“涉故台”。涉故台呈覆斗形,北高4.6米,南高3.2米,东西长67.6米,南北宽65.5米,面积4427.8平方米,周围绿树掩映,环境优雅。上有古柏数株,东沿尚存一口古井,深20余米,曰:“龙眼井”,为寺庙遗存。涉故台上存有明万历、清道光、清光绪、民国29年四块碑记。据碑文记载,明代以前曾于此台设置过“楼……
[详细] 林探花府座在宿州市杨庄乡林庄,系清代武探花林方标的府第,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方标,字锦堂,力大过人,善施兵器,武艺高强,清嘉庆辛未武科探花,清代名将,历任甘州提标、城守参将、衢州总兵、浙江提督等职。探花府尚存房屋58间,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其建筑布局、房屋结构、砖雕、木雕、彩绘等装饰都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探花府原有房屋81间,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府门前空场树立旗杆4根,高11米左右,旗杆座分列大门两侧。主体建筑四进院落,明三暗五式,主体建筑的西部还有三进侧院建筑。主体建筑后面原设有花园和养鱼池,花园左侧有练武场,陈设有各式武器,可供参观。保护范围:探花府现存院墙外,东、西、北各50米,门庭以南8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20……
[详细] 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西北部夹沟镇、符离镇及曹村镇境内。京沪铁路和206国道及景区西部的合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距安徽省宿州市区30公里、淮北市区20公里、江苏徐州市区30公里。是集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景观为一体。具有深厚文化积淀以山、水兼备为依托的平原低山型度假休闲风景旅游区。以“山清、水秀、洞奇、泉灵、稻香”而闻名,景区南、西、北三面环山,植物种类繁多,气候宜人。主景区内龙泉湖碧波荡漾、水质甘甜、岸边垂柳、龙柏、雪楹相托,景色非常秀丽;景区的盆山洞内石笋、石柱,千奇百怪,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五柳矿泉水润育了著名的夹沟香稻米,宋代至明、清朝为皇宫“贡米”,素有“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之誉。五柳景区有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众多名胜古迹及人文景观,实为皖北地区少有的旅游佳境。以五柳龙泉湖为核……
[详细]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