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亳州市旅游

亳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程井遗址
  程井遗址安徽省亳州市谯东镇南于行政村程井自然村总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其上全部被1.5米厚黄泛层覆盖。是安徽省为配合东营-香港(亳州至阜阳)段高速公路建设而进行的一项抢救性发掘,历时1年,出土各类文物1500余件,被考古界专家称为安徽历史的一本活教科书,在安徽文化史、考古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入围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保护范围:遗址为中心点东、西各500米,南、北各1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00米。……[详细]
城父遗址
  城父遗址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东西北三面环水,南靠乡级公路。公元前637年楚国伐陈取夷(城父)城,公元前530年楚灵王率兵伐徐,驻军乾溪(高卜境内),筑章华台以供其享乐。后人在台上建有灵王庙,章华台故又名灵王台。楚国统治亳州地区长达几百年,留下众多遗迹,著名的有望花台、章华台、城父古城城址等,城父曾多次出土蚁鼻钱,甚至包括出土有刀币等,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历史实物资料。城父镇作为亳州市目前唯一的历史文化名镇,正在利用城父丰富的文物资源优势,打造皖北的人文景观旅游。保护范围:全部古城墙址。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50米。……[详细]
金不换酿酒古窖池
  金不换酿酒古窖池明、清亳州市谯城区金不换酿酒古窑池展现了中国传统酿酒生产的设施遗址。布局合理,每个单体是长方形侧梯形,四周和底部附有80厘米厚黄泥粘土长成,富含多种矿物质,适合微生物栖息、繁殖,在该古窖池范围内相继出土明、清的酿酒设施和饮酒用具等,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经济价值。……[详细]
四女汉墓群
  四女汉墓群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西蒋楼村桥东村西侧四女汉墓群又名四女孤堆,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西蒋楼村桥东村西侧,是由4个深埋于地下的古墓组成,每个古墓的上方均有一个大土堆覆盖着,四周栽种着几百棵高大的松柏树。这些古墓是距今约有2000多年历史的汉墓。保护范围:四女孤堆为中心点四至各7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00米。……[详细]
张虚谷宅
  张虚谷宅位于安徽亳州市谯城区花戏楼办事处老子殿街23号该宅坐北朝南,为三进四合院,建于清朝末年。原有房屋三十四间,现存大门、耳房、南屋、东屋、堂屋、过厅、厢房等房屋二十余间。如意大门,砖墙影壁,前院中间有垂花门楼,将前院分为东西两院,置客房、客厅。中院有堂屋、东西厢房各3间,分别为主人和眷属居住房。后院为厨房、仓库和仆人居室。房屋为砖木结构,硬山两坡顶,叠梁式建筑,合瓦屋面,为北方传统四合院建筑,布局合理,做工考究,是亳州地区现存较为完好的有代表性晚清民宅建筑。张虚谷为晚清进士,后经商致富,是亳州地区有名的儒商。他从开封邀请建筑专家高质量建造住宅,其对研究皖北及周边地方历史及建筑文化,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09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原张虚谷宅围墙外,东、南、西、北各10米。……[详细]
城里清真寺
  城里清真寺位于安徽亳州市谯城区花戏楼办事处清真街15号。该寺始建于元延佑四年(1317年),当时的主体建筑无像宝殿(礼拜大殿)81间,现存建筑为清代末期修建,坐西朝东,青砖灰瓦,其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现存正门三间,腰厅三间和无像宝殿,三座建筑在同一中轴线上,自然形成二进院落。一进院内,南、北两侧各有一跨院,南跨院九间为清真女寺,北跨院九间为阿訇和海里凡住房。是安徽省市级保护单位。……[详细]
  涡北基督教堂清—民国亳州市谯城区又称福音堂,美国浸礼会宣教士到亳州传福音并建教堂,因地处涡河北岸,故名涡北基督教堂。坐北朝南,青砖灰瓦,砖木结构,哥特式教堂。高11米,占地314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外部是欧式建筑风格,内部是中式建筑风格,整个楼阁呈U型,从教堂上方往下看,整座教堂呈十字架形,尖顶外观,欧式彩色玻璃窗户,堂内梁枋、瓜柱、雀替上雕有中国结、古铜钱等。南山墙上部呈三角形,下部有两门,内部北侧是一讲台,西、南、东三面离地约3米处环建木质穿廊,教堂内悬有永生真神匾额(1915年立),制有康熙帝所题对联无始无终真主宰,宣仁宣义大权衡。讲台下面建有施浸池,与教堂同时所建。该教堂建筑对研究亳州地区基督教传入、日常宗教活动及教徒发展情况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涡北基督教堂。保护范围:教堂围……[详细]
北平城遗址
  北平城遗址位于涡阳县城东六十四华里,曹市集北四里。北平城是汉朝的山桑城。又称为红栗城、红城子。东汉末年,封文钦为山桑侯于此,所居之地俗称北平城。《水经注》说:北淝水东南流经山桑邑南,俗谓北平城。《寰宇记》说:北平城在临涣县西南四十五里。此地的位置,与史书记载相符合。北平城迄今城址尚存,呈方形,长宽均五百米,面积四百亩。城墙高出地表二米以上,最高处0-七五米。城厚五米,现在墙脚宽十五米。原城墙四角建有戍楼,东西有二门,门宽七米。城外有护城河,距城墙三十米,河宽十五米,深0-五米。……[详细]
禅阳寺遗址
  禅阳寺遗址为一处中间高,四周低缓的坡地,分布面积100200平方米,现为农田,其文化堆积层为2.4米,保存完好。遗址上曾发现大量红烧土、石斧、石刀、铜箭簇、骨针、蚁鼻钱、陶网坠等遗物。采集标本有灰色陶鬲足、陶豆柄、豆盘口沿、盆口沿、缸口沿、(鸭嘴形、扁凿形、圆锥形)鼎足、镂空陶片等。根据出土文物标本分析,可确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及东周时期的遗物。禅阳寺遗址保存较完好、是典型的早期古遗址,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保护范围:遗址中心点东、西各200米,南、北各1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南至阜蚌公路,北至黑土沟,东至六里庄,西50米。……[详细]
  红门寺遗址略呈长方形,中间高,四周低,最高处高于地平面约2米,面积154600平方米。因遗址上原有一寺院而得名,相传原寺院有南北大殿,房屋百余间,和尚数百人,毁坏年代不详。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文化堆积保存完好。地面采集文物标本有:红陶鸭嘴形鼎足、红陶篮纹附加堆纹罐片、红陶鬲足、灰陶豆柄、绳纹陶片、篮纹陶片、素面陶片等。依据采集标本认定为新石器至汉代遗址。该遗址面积大、时代早,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学术研究价值。保护范围:遗址中心点东、西各230米,南、北各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30米。……[详细]
  阚疃天主教堂始建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顶部起脊,高约12米,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70平方米。教堂座西面东,正面一进三开。整体建筑为中西式建筑风格。由大厅、讲台、后小楼三部分组成。大厅为独有的抬梁式+斜拉式中式建筑风格,讲台和后小楼为意大利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南侧现存砖木结构的两层神甫楼,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同类建筑如此规模的在皖北地区比较少见。它既保留了意大利西式建筑风格,又有中式建筑特点,是中西文化的有机结合体。从教堂内部结构看,既有中国古代抬梁式建筑风格,又有近现代斜拉式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保护范围:教堂、南小楼四周5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0米。……[详细]
  涡阳马玉昆公馆,建于清光绪26年(1901年),现存一进院落,房屋20余间,其中主殿大厅7间,立于1米高的崇台之上,大厅东西各有�4间,前厅东西各有堂屋2间。马玉昆是一代抗击沙俄、日本和八国联军的爱国名将,曾随左宗棠抗击沙俄侵略,收复乌鲁木齐等城市,驻守新疆16年。1894年甲午战争中他指挥取得平壤南路保卫战胜利,后调直隶。1900年,奉命统帅军在天津、北仓抵御八国联军,后为慈禧和光绪保驾西逃。1908年去世。其府第是皖北地区清代精品官宦府第,是他-起居的见证物,具有晚清时期北方民居的典型特点,对研究古代建筑,特别是清末时期公馆建筑艺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详细]
马玉昆故居
  蒙城马玉昆故居,又名马公府,位于蒙城县马集镇政府西南,系清末爱国将领马玉昆府第。是目前皖北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马玉昆府第,座北朝南,两进三个院落,房屋呈“品”字形分布,取“一品当朝”之意。横向三排房屋面阔十间,均有前廊,檐下雕花斜撑,木柱下以石鼓作础石。第一进院东西厢房各四间。第二进院除东西各四间厢房外,中轴线上纵列一排院墙,将后院分成东西两个庭落。马公府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砖木椎架结构,房梁一般为三层垛梁,在屋檐、房梁之上,存有大量砖雕、木雕,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为保护这座皖北古朴的民间建筑,1987年被蒙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这处古建筑损毁比较严重。2009年蒙城县政府出资对马玉昆府第进行了整体修缮,修复后的马玉昆府第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详细]
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
  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位于亳州市涡阳县青疃镇大袁庄,年代为清。属清代后期建筑,均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建筑均为砖石砌墙,小瓦覆顶,设计错落有致。其中故居现有房屋40余间,祠堂现有房屋10余间。房屋主人袁大化是清末爱国将领,曾任漠河金矿总办、清河道、山东按察使和新疆巡抚等职。2012年,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袁氏宗祠。保护范围:祠堂四周围墙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10米至祠堂东侧的南北沟东岸,南200米至原祠堂以南的鱼塘,西10米至大路西侧的南北路西侧,北150米到殷庙至刘村的东西大路。(2)袁大化故居。保护范围:故居四周围墙外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8米至故居以东的南北路,南23米至东西大路,西28米至村中南北大路,……[详细]
十九里关帝庙
  十九里关帝庙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年代为清。又名“铁关帝庙”,位于谯城区十九里镇境内,为当时百姓供奉关羽所建,距今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是皖北地区一处极具特色的清代中晚期建筑。2012年,十九里关帝庙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原关帝庙围墙外各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卫生院东侧巷道,南至工业路路北,西至富民路路东30米,北至涡河北岸。……[详细]
阴阳城遗址
  阴阳城遗址位于亳州市利辛县,年代为东周—汉。遗址上曾发现古井、鹿角、钱纹灰砖等,文物专家认定该遗址为东周至汉代遗址。阴阳城遗址跨安徽境内淝河南北两岸,因古时称河南岸为阴,河北岸为阳,故称其阴阳城。2012年,阴阳城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遗址中心点东、西各500米,南、北各10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米。……[详细]
一女孤堆
  一女孤堆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年代为汉。2019年,一女孤堆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八角台遗址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年代为东汉。2019年,八角台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城遗址
  红城遗址位于亳州市蒙城县,年代为战国、汉。2019年,红城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檀公城遗址
  檀公城遗址位于亳州市蒙城县,年代为东周、汉、北魏。2019年,檀公城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