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崇德堂戏台位于石台县阿田乡徐村。建于明末清初。木结构。戏台面阔14.30米,进深6.70米,台高1.90米,台面至天花藻井3.96米。台两侧有“出将、入相”和侧门,分上下两层,上层化妆,下层置衣箱道具等。台上方有天花藻井,四周绘有菊花装饰图案。据考,珂田一带明清时期盛行目连戏,此戏台对地方戏曲史的研究有珍贵价值。……
[详细] 严氏宗祠位于石台县大演乡严家村。据严家村珍藏的《严氏宗谱》记载是严子陵后裔,占地面积530余平方米,建于明末清初时。严氏宗祠系明末清初时的古建筑。该宗祠构造极具特色,是皖南山区古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
[详细] 沟汀遗址位于安徽生池州市石台县矶滩乡沟汀村。该遗址面积约22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0.3-0.5米。2012年6月21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地表采集的遗物有陶片和石器,有打制的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和磨制的石网坠、锛、凿、刀、斧、镞、铲等以及时期的半成品,陶器仅见夹砂红陶鼎足。在石器数量组成上打制石器多于磨制石器,磨制石器多于陶片;在种类上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与陶器共存,刮削器所占比例最高。该遗址是皖南地区首个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对研究我国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活动具有重要价值。保护范围:南至机耕路,西、北各50米,东至S211省道。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
[详细] 刘冲崖刻唐—清末九华山北麓九华乡柯村境内的少微峰下该地为一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狭长盆地。盆地周围由五老峰、双峰、少微峰、天香岭环绕,高阳河流经境内,自然风光秀美。自唐代费冠卿在此隐居后,历代均有仿效者隐于此地,筑室读书、著作。宋代青阳隐士刘放在陡壁上刻“清隐岩”3字,字径近1米,笔力刚劲。此后慕名参与题刻者不绝,遂形成了摩崖石刻群。刘冲石刻群从唐末至清,绵延1200余年,石刻刀工精细,苍劲有力,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具有较高的书法研究价值。……
[详细] 九华山天台古摩崖石刻群二十余处,分布于海拔600~1340余米天台沿线的山崖石壁上。九华山天台古摩崖石刻群二十余处,分布于海拔600~1340余米天台沿线的山崖石壁上,分布在长约5公里的天台沿线石板道路旁。凿刻时间跨明、清、民国三个时代。主要作者有清康熙安徽巡抚朱作鼎、民国安徽省长许世英、国民党集团军司令孙元良、唐世遵等知名人士。文字有隶书、行楷等。刻法有阴刻、阳刻和浮雕刻法。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九华山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范围:上至“一线天”、天台正顶石刻群,下至朝阳庵“即是仙界”石刻止,周围5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崖刻周围100米内。……
[详细] 程九万墓石刻南宋青阳县朱备乡东桥村程九万,青阳县蓉城镇牌楼村人,《宋史》载:程于淳熙二年中进士,历司农簿太府丞、两淮盐业史等,政绩颇著。其早年曾在九华山双峰下筑室读书,自称“双峰居士”。南宋淳熙二年(1175)进士及第,官到文华阁待制。程九万任职期间,处理公正,执法严明,深受百姓爱戴,被人称为“程青天”。著有九华诗百首、《历阳记》10卷。《宋史》及《安徽通志》、《中国人名大辞典》有传。墓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由墓冢、拜台、神道三部分组成。神道两侧排列石虎、石羊、石人各1对,前置“文华阁待制青阳开国公程九万神道”石碑。该墓是研究南宋葬制、葬俗和石雕艺术的珍贵资料。……
[详细] 净居寺塔位于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青峭湾。属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因唐代建有净居寺而名。宋治平元年(1064)赐额,靖康元年(1126)重建。净居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火毁,二十八年重建。一九四零年日军进山时烧毁,唯石塔尚存。石塔由不规则的麻石板块叠筑而成,又称“叠石塔”。保护范围:四面各距塔基座外沿1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5米。……
[详细] 宁氏宗祠位于青阳县陵阳镇粮站大院内。为清代砖木结构古建筑,坐西朝东,面阔23.95米,进深三进55.60米,占地面积1321.6平方米。由于该祠堂座落在陵阳粮站内,长期作粮仓使用,梁、柱、石、椽完好率达70%左右。保护范围:四面各距墙基脚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0米。……
[详细] 徽州古道西线位于安徽东至县葛公镇、洋湖镇、尧渡等乡镇,黄山市祁门县箬坑乡仙寓山(红旗村里中组山脚至榉根关与东至分界处。(1)东至古徽道,始建于唐代,是明、清时期南来北往的咽喉要道。青石板沿途铺设,每块石板长1-1.2米、宽0.4-0.6米、厚0.3米,有横跨古道、石亭、石凳、古井等。由于灰岩有不耐分化的特点,沿途的青石板、石拱桥、雕刻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蚀现象。(2)榉根岭古道,古道全部用青石板铺设,总长约11公里,早在公元873年就已经是交通、军事要道。古道祁门段长约3.5公里,青石板约1.4米,宽0.4米。古道上遗存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墓葬及古战场遗址等。徽州古道西线文化内涵及其丰富,作为明清以来著名的徽商通道,为徽州的茶叶、文房四宝等于外界商贸交易提供了重要的运输通道。该古道对寻访古……
[详细] 汪珊墓石刻位于青阳县五溪乡,时代为明。汪珊,字德声,贵池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历官御史、河南副史、贵州巡抚,终官户部侍郎。墓由坟冢、拜台、神道三部分组成,神道长70多米,其两侧排列石龟、文武臣、卧羊、立马坐狮、石狮各1对。青阳县五溪望华禅寺右侧有一谕葬陵墓。虽然牌坊和神道两旁原有的石人、羊、马、狮、虎及墓穴等,在文革时作为四旧遭到破坏,但从其规模来看,仍足以显示墓主生前显赫的身份。400余年来,它一直在寺庙的晨钟暮鼓声中,仰望着灵山九华芙蓉日出、仙云缥缈;静听着秀水九华河迎面流淌、哗哗作响。在这灵山秀水之中长眠的就是明代户部侍郎汪珊!该墓依山面水景色秀美,其石象生形体高大,雕刻工艺精湛。保护范围:东至石牌坊基脚外10米,西至墓冢后沿外5米,南、北各距石像生基座后沿外15米。建设控……
[详细] 万罗山摩崖石刻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城南10公里处的万罗山,时代为宋一民国。现尚存游记、山岩命名、诗赋等石刻100多处。书体以楷为主,隶体次之。字之大小,有超尺见方,也有蝇头小楷。其中有明嘉靖五年(1526年)所刻“通天门”三字楷书,有清乾隆池州知府张士范《游万罗山》252字。石刻整体保存较好,也有部分石刻因风化,字迹模糊,很难辨认。……
[详细] 兴济桥在池州城东九华门外的清溪河上。时代为明,位于贵池市城东。桥有七孔,又曰“七孔桥”。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兴济桥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3年),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兴济桥横跨于贵池市城东的清溪河上,为花岗岩七孔石桥,全长239米,宽9.4米,高约4米。桥拱以条石框式纵联卷起,桥身砌缝相错,逆水面立砌分水金刚雁翅桥垛。原桥东筑有奎星楼、桥西立有官亭,后遭近代战火而不存。兴济桥旁有一棵古树,是一棵香樟树,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池州市有名的古树。七孔桥,即为兴济桥,为池州有名的古桥。原先水清见底,游鱼可数。为池州小十景之一,是来池州旅游的必看之地。据《贵池县志》载,兴济桥,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刘孟雷造。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知府董炯重修,道光三年(1823年)竣工。原有……
[详细] 华龙洞遗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庞汪村民组,1988年发现碎骨化石,2004年,确认属史前人类活动的洞穴遗址。2006年7月至10月,试掘72平方米。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下臼齿M1)1枚,出土一批有明显加工和使用痕迹的打制石器、骨器。东至县政府办文件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2019年10月,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2015年对于安徽东至县境内的华龙洞进行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10月11日,发掘队发现了一具较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此次发掘累计发现包括1件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内的20余件古人类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大量具有人工切割或砍砸痕迹的骨片和2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2006年7-9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韩……
[详细] 清溪塔原名妙因塔,立于城东北下清溪山丘上的水闸管理所内,离城中心5公里,与百牙山塔遥遥相对,明万历29年(1601)万历四十三池州知府钱槚集资建成竣工。因临清溪河后更名为“清溪塔”。亦称清溪妙因塔。此塔高55.7米,塔径12米,每层有拱门、景窗,拱门有虚有实。塔身内外设有壁龛,原壁龛内有佛像,今无存。楼阁式砖塔。七层八角。塔高55.7米,底层直径为12米。塔底有三门可入塔心室,一门为上塔通道,余皆为盲门。塔心室穹窿收顶,有砖阶治复壁盘旋而上,诸层内均有佛龛,内嵌佛像。清人曹殿奇登塔作《清溪塔》诗:“嶙峋高塔倚遥天,拾级凭临俯大千。雁影下投秋浦树,渔歌遥带杜湖烟。青苍岚影桥边合,浩渺江流槛外旋。犹忆故人天际去,峭帆几片断云悬”。清溪塔内结构与百牙塔大同小异。它在二层和三层处有两个梯口,可供人上……
[详细] 百牙山塔位于贵池城北百牙山处,塔取山名。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池州知府陆冈建,是一座风水塔。据清光绪《贵池县志》记载,百牙山塔是“取地理补短益卑之象”,“大培池州风水之不足”而建。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制,高34.4米,直径6.68米。底层设低矮台基,转角为园形倚柱,丁式柱础。各层均设平座,佛龛。有砖阶自复壁中盘旋而上,塔心宝呈穹窿收顶,七层处置千斤木承托刹柱,顶端立青铜质葫芦状刹。外观塔体,上、下收分明显,轮廓线条挺拔刚健,给人一种玲珑瘦巧的美感。2019年10月7日,百牙山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以塔为中心周围1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东湖路,南至百牙路,西至市政府大楼东院墙,北至百牙山北麓。……
[详细] 西溪胡氏后祠位于池州市石台县,年代为清。建于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徽派建筑,抬梁式结构,斗拱式屋顶,总面积1431平方米,建筑面积576平方米。2012年,西溪胡氏后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周墙体外,东、西各1米,南50米,北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各1米,南、北各10米。……
[详细] 凌霄烈士墓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年代为现代。2019年,凌霄烈士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龙泉镇大板村上街村民组中部,由洋楼屋、天主堂和红军革命烈士墓三部分组成。1983年6月,东至县政府公布洋楼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3月,中共闽浙赣省委派省苏维埃政府裁判、文化部长柳真吾,工农检查部长周成龙(化名邱战一),以及匡龙海、王丰庆等率领红军游击大队,到浮梁开辟根据地,创立中共赣北特委,柳真吾任书记。特委机关设在浮梁程家山。同年4月,赣北特委组织和领导了以浮梁小源为中心的,波及赣东北波阳、彭泽和皖南的东流、至德、祁门一带的2000多名农民参加的武装暴-动-,并取得了胜利。从此,开辟了皖赣边新的苏区。小源暴-动-胜利后,红色区域迅……
[详细] 闵园尼庵建筑群位于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年代为清—民国。2019年,闵园尼庵建筑群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陵阳谢氏宗祠位于池州市青阳县,年代为清。2019年,陵阳谢氏宗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柣鎴eГ閸ゅ嫰鏌ら崫銉︽毄濞寸姵姘ㄧ槐鎾诲磼濞嗘劗銈板銈嗘肠閸ャ劌浜遍梺瑙勫劤绾绢參寮抽敂鐣岀瘈闂傚牊绋撴晶鏃€绻涘畝濠侀偗闁哄矉缍侀、妯款槻濞存粎鍋ら弻鐔兼惞椤愶絽纾╅梺璇茬箰閸熸潙顫忓ú顏勫窛濠电姳鑳剁换渚€姊洪崨濞楃懓螞閸曨垱鍋╅梻鍫熶緱閸氬顭跨捄渚剬闁归攱妞藉娲川婵犲嫮鐣甸柣搴㈣壘閸㈡彃宓勯悷婊呭鐢宕愰悽鐢电<婵°倓鑳堕埥澶嬬箾鐏炲倸鈧绔熼弴掳浜归柟鐑樻尵閸樼敻姊虹拠鈥崇仭婵犮垺枪椤e潡姊绘担铏瑰笡闁圭ǹ顭烽幃鐑藉煛閸涱叀鎽曞┑鐐村灦缁酣鎮块埀顒€鈹戦鏂や緵闁稿繑绋戞晥婵°倕鎳忛埛鎴炵箾閼奸鍤欐鐐寸墵閺岋綁顢橀悙娴嬪亾閸噮鍤曢悹鍥ㄧゴ濡插牊淇婇姘倯婵炲牊娲熼弻锝嗘償椤栨粎校闂佺ǹ顑呯€氫即銆侀弮鍫熸櫢闁跨噦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