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旅游景点介绍
尤溪村老渡口亭位于屯溪区屯光镇,时代为明。尤溪村老渡口亭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孙如保等四幢一体宅位于屯溪区屯光镇上草市下村7号,时代为清。孙如保等四幢一体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鬲山位于屯溪区黎阳镇,时代为清。鬲山被公布为屯溪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屯溪仙人洞位于屯溪区徽山路,时代为清。屯溪仙人洞被公布为屯溪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小练革命烈士墓位于徽州区岩寺镇石岗村,时代为近现代。小练革命烈士墓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舍会山皖赣特委会会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祁红乡永胜村舍会山组15号,座北朝南,二层木楼,一厅四厢房,会议在楼上召开,北侧墙设有一逃生门,直通后山山路,可通往江西地界。1937年10月间,陈毅同志来到祁门舍会山,召开了皖赣特委会议,作了《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该会址1985年10月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8月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祁门茶业改良场位于祁门县平里镇平里村,是农商部于1915年4月设立最早的中国茶叶技术改良机关,当时称为“农商部安徽模范种茶场”,历经国立、省立等朝代,名称亦多次变更。祁门茶叶改良场建立后,主要开展了植茶、制茶、茶业调查和业务推广等方面的改良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积极推动了全国的茶叶改良运动,促进了茶业经济的发展。2017年8月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祁门茶山公园原为祁门茶业改良场自建茶山,历史上最大规模曾有连片梯田式茶山千余亩,目前仍保留有梯田茶山200余亩,县委会大院内仍保留着与原茶业改良场有关的历史建筑,包括原改良厂办公楼、厂房、宿舍、原苏联专家住所等建筑。茶山公园伴随了整个祁门茶业改良场的兴衰史,是县城内唯一具有祁红文化历史价值的茶园,虽现存面积与以往相比较小,但对其进行保护仍具标本意义,是宣传祁红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名片。通过其风貌保护,避免茶山公园被城市建设破坏,同时保护与祁红有关的历史文化与工业建筑旧迹,对祁门茶文化的整体保护具有深远意义。2017年8月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环泉红军标语位于歙县许村镇许村村环泉自然村,时代为清。环泉红军标语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黄山报》旧址位于黄山区新明乡荷花坑组,时代为清。《黄山报》旧址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黄山茶林场场部大楼旧址位于黄山区谭家桥镇,时代为近现代。黄山茶林场场部大楼旧址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屯溪茶校”苏式教学楼位于屯溪区黎阳镇,时代为1956年。“屯溪茶校”苏式教学楼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休宁中学校史馆位于休宁县万安镇,时代为近现代。休宁中学校史馆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张振英故居位于休宁县鹤城乡,时代为民国。系典型的清代徽派古民居。张振英故居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无名烈士纪念碑位于休宁县鹤城乡,时代为近现代。无名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柯庆施故居位于歙县杞梓里镇,时代为清。柯庆施故居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粟裕将军墓及谭家桥战斗指挥台位于黄山区谭家桥镇,时代为民国。谭家桥战斗遗址位于今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石门岗。,红军与国民党围剿军展开激战,特别是争夺石门岗制高点的拉锯战最为激烈。战斗持续到黄昏,终因寡不敌众,千余名指战员伤亡,年仅22岁的寻淮洲(红10军团19师师长)身负重伤,在转移途中牺牲。粟裕将军曾先后3次来到谭家桥,为纪念与他生前共同战斗而牺牲的战友,生前曾遗嘱将其部份骨灰安放于谭家桥。遵照将军的遗嘱,1984年4月,在谭家桥白亭建有粟裕将军墓。石门峡现仍存红军当年战斗的战壕和方志敏司令员、粟裕将军的指挥台等遗址。粟裕将军墓及谭家桥战斗指挥台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戴震藏书楼位于屯溪区隆阜中街,时代为清。戴震藏书楼位于安徽屯溪西北郊的隆阜。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今屯溪)人,为清代进步思想家、著名学者,“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学问渊博,在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音韵、文字、训诂等方面均有成就。后人将其著作成《戴氏遗书》。藏书楼于五十年代以来,经过两次修葺,1982年改名戴震纪念馆,分瞻仰堂、藏书室、阅览室和休息厅四部分。瞻仰堂上安放了一尊戴震塑像,正中悬挂着端木题写的“盖代大师”的额匾。堂中的玻璃柜了陈列着戴震著作的手稿。乾隆谕旨等珍贵文物。瞻仰堂两厢是藏书室,收藏戴震参与编纂的《四库全书》和多种版本的戴震著作及上万册的经史子集等书籍。楼上阅览室了收藏着戴震用过的一张书桌,四壁悬挂着楚图南、王力、周谷城、周汝昌、赖少其等学者题写的诗词、楹联。在……
[详细] 祁山摩崖石刻位于县城祁山西北面山腰,目前所能见到的石刻有两方,一方名为“佛”字,无款识,另一方曰“灵峰”由明人楚蛟所题,两方均为篆书,其中“佛”字为阳刻,字的结体刚劲有力,线条明快,直径达1.5m左右,“佛”字左侧阴刻“山中灵气”4字,亦篆书,上方百米处刻有“最上一乘”4字,题款“夕沙”。石刻前原有平台,据传,为“青萝寺”的高僧--参禅处。是我县目前发现数量极少的摩崖石刻之一。2008年3月列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落石台石刻位于休宁县海阳镇,时代为宋明清。落石台石刻位于休宁县下位溪南岸断石山,因崖崩陨落而成大石台,故名。落石台的落石寒波,属海阳八景之一。该处山水奇秀,滨溪石壁削立。崖壁尚存石刻16处,有宋邑令吕大防书断石二字及山高水长、鳞峋写照、三山聚秀等。其中字迹清楚的八处,模糊的五处,已趋风化的三处。字体有隶、楷、行书等,年代分别为宋元丰、明天启、清康熙等。落石台石刻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