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宁德市旅游

宁德市景点介绍

  霞浦松山天后圣母行宫,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历史上别称「历史上别称「妈祖行宫」、「靖海宫」、「阿婆宫」,是继湄洲妈祖祖庙之后的第一个天后圣母行宫,是八闽创建较早,声名较着的祷祀“海峡和平女神”宫庙。素有「行宫之尊」的美誉。松山天后圣母行宫地处福宁湾西南部,坐落在松山村澳尾港的洄澜岸口、阿婆岗上,坐东朝西,依山面海而建。在《县志》、 《州志》、《府志》、 《福建通志》乃至全国性的《中国图书集成》中都有“建自宋朝·在洄澜岸口”或”当巨澜之要冲,……[详细]
  鲤鱼溪位于周宁县城西五公里处的浦源村中。鲤鱼溪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汇数十条山涧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转,至浦源村口水势顿减,五弯六曲穿村缓流而过。溪流贯村而去,长一华里,宽数米。溪中悠然遨游着七、八千尾彩色斑斓的大鲤鱼,“闻人声而至见人形而聚”,“竟相觅食彩鳞翻飞”,温顺如驯,诚如“神鱼”。婀娜之姿,活泼可爱。水深及膝,清可见底,鲤鱼满溪,故而得名“鲤鱼溪”。鲤鱼溪源自宋代,八百多年的历史沧桑,虽经一次次的战乱、灾荒,鲤鱼在村民……[详细]
  福鼎贯岭镇茗洋村的“红茗洋”革命纪念馆日前建成开馆。茗洋村曾是闽浙地区著名的老区革命根据地,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我党就在这里建立地下交通站,茗洋村还曾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革命战争年代,刘英、郑丹甫、王烈评、林辉山等革命老前辈曾在茗洋村开辟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在-年代,茗洋村老区人民为掩护革命同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了告慰英灵,让子孙后代不忘先烈的丰功伟绩,发扬老区的优良传……[详细]
  闽东廉溪,溪水如玉带绕着一座古村落,这里是福建第一位进士薛令之的故里廉村。廉村位于福安市溪潭镇,原名石矶津,说起因何改村名,还有一段久远的往事。据薛氏宗谱记载: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薛令之“文破八闽之荒”,考中进士,官至左补阙兼太子侍讲。唐肃宗即位后,为嘉奖恩师薛令之廉洁刚直的高风亮节,赐村名为“廉村”,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庄。沿溪徜徉于古城堡,有道长约1200米的古城墙,勾画出当年古村的磅礴气势,两座完……[详细]
  奎光阁位于福安市莲池广场南边金山顶。始建不详,现存为同治十年(1871)重建。祀奎星。阁三层楼,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坐北向南,平面呈八角形,穿斗木构架,攒尖顶,鹊尾脊。八根内柱直通屋顶,八根内檐柱通至三层作围栏柱,八根外檐柱直通至二层作围栏柱。底层北面屏壁后设木梯。角檐下施角鱼、垂灯和象鼻,雕刻精美。2004年7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凌霄塔,俗称江家渡塔,位于福安市城南江家渡村后的旗顶山(文笔山)上。风水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崇祯四年竣工。塔石构八角七层楼阁式,修复前,因雷击而余六层,残高二十二米。现已修复七层及塔刹。1984年10公布为县级保护文物。2007年4月维修,2008年10月竣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补充资料:江家渡塔,位于福安市城南文笔山上。整座塔为石构,八角七层,楼阁式,现存六层,残高22米,基座以块石垒砌,高0.4米……[详细]
  时代:明至清地址: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水门乡半岭村东300米。观音亭俗称官路亭、半岭亭。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寨堡依山势,沿东北方向筑寨墙,用条石和乱毛石砌筑。残墙尚存118米长,高5.4米。只设东寨门,门楣石刻楷书“观音亭寨”4字,每字2尺见方。亭门外,竖有16块碑刻。清代福宁总兵曾派士兵在此驻守。1986年,霞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时代:明至清地址:中国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该殿创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清嘉庆十年(1809年)增建太子亭.该宫坐南朝北,面宽17.27米,深24.38米,总建筑面积为421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穿斗式(金柱抬粱式),土木结构.殿前太子亭为三檐歇山顶,顶上有“赐封林公忠平王祖殿”石匾额和建造宫碑,皆为明代遗存。左右为钟、鼓楼,建筑形式为穿斗式双檐歇山顶,瓦栋上有泥雕,保存完好。林公宫殿顶正中高悬“赐……[详细]
  时代:明至清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中村,距县城39公里。临水宫是一座风格别致的仿唐代宫殿建筑,始建于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后经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分布国内外各地临水宫的祖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临水宫是祀典道教女神,海内外公认的“顺天圣母”陈靖姑的宫殿。临水宫依山建筑,红墙绿瓦,参差错落,气势恢宏;与周围层峦叠嶂遥相映照,更加雄伟壮观。全宫占地20……[详细]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漈下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清朝虎将甘国宝的祖籍地。漈下建筑群类型丰富、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沿漈水溪两岸布局,主要有明城墙、路亭、水井、庙宇、祠堂、古桥等,一般有彩画、题刻等装饰,形成一个古建筑群体,构建精美,是传统古村落公共建筑空间分布与数量配置的典型代表。村庄坐东朝西,庐舍依山沿溪构筑,整个古村建筑成“臼”字形布局,四面环山,双溪夹流,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漈下村不仅景致宜人,而且人才辈出……[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