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火田军陂遗迹位于云霄县火田镇火田村,年代为唐。简介:唐总章年间(668—669)来自河南光州的陈政、陈元光率开漳将士建造的拦江自流灌溉水利工程,故称“军陂”,至今仍灌溉千亩良田。现存有陂首溢流堰坝、乞丐岭段引水明渠、陂仔山凿岩暗渠等,附属文物有清咸丰八年(1858)立“圣王陂”碑和清咸丰十一年(1861)立《云霄抚民厅判文碑》。陂首溢流堰坝长约120米,平面呈“Z”字形,江心段用乱石构筑,江边条石垒砌,陂基数处巧借江中天然巨石做砥柱,起到加固堰坝作用;引水渠沿江开设,乞丐岭段为明渠,在陂仔山系劈岩凿石设暗渠而过,现保存较好的明渠段长约530米,凿岩暗渠长约100米。军陂为省内较早的水利工程,至今仍灌溉良田千亩,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2013年,火田军陂遗迹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
[详细] 霞贯石楼群位于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霞贯村,年代为清。简介:由曜星楼、阅汪楼和承泽楼组成。曜星楼,清乾隆丙辰年(1736)建,由红砖埕地、山门、围墙、天院、曜星楼及左侧、后侧护厝组成;曜星楼为方形二层楼,石构门框,门楣嵌石匾一方,楷书阳刻“曜星楼”,落款“乾隆丙辰春仲阳宣”。阅汪楼,清康熙庚辰年(1700)建,建筑面积225平方米,方形二层楼,一层前厅设木梯通往二层。石构门框,门楣上嵌“阅汪楼”,落款“告康熙庚辰年”。承泽楼,清乾隆八年(1743)建。主体建筑为两层楼,中为天井,四面厢房,计24间房。2013年,霞贯石楼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曜星楼、阅汪楼和承泽楼四周各外延20米。……
[详细] 虎林山遗址位于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樟山村,年代为青铜时代。简介:分布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距今约3000—3200年。2001年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314平方米,清理出相当于中原商代时期文化层、20座墓葬。出土有石器、陶器及少量的青铜器、玉器、礼器、石璋等。该遗址入选福建省十大考古重要发现。2013年,虎林山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各方位GPS位置连线为界,东北角北纬24°32′11″,东经117°43′23″;东南角北纬24°32′4″,东经117°43′20″;西北角北纬24°32′14″,东经117°43′12″;西南角:①北纬24°32′10.00″,东经117°43′14.00″;②北纬24°32′11.00″,东经117°43′11……
[详细] 东山抗战献机纪念碑位于东山县铜陵镇公园社区,年代为1941年。简介:民国三十年(1941)为纪念东山民众积极捐购飞机支援抗日而建,三十一年(1942)落成。纪念碑为塔式方尖碑形制,通高8.27米,用花岗岩石板密缝干砌而成。碑座四方形,边长4.06米,设三级台基,碑身分三层,高7.7米,寓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纪念碑正面镌刻篆书“东山县破除迷信节约献机纪念碑”,底座落款为“中华民国卅年冬建,东山县长楼胜利,书记长马友涛”,背面勒东山县破除迷信节约献机征募委员会所立碑记,详细记载东山县民众齐心抗日、募款献机以及建碑经过的内容,两侧镌刻征募委员会委员姓名和捐资献机500元以上者芳名。2018年,东山抗战献机纪念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纪念碑基座四周各向外延伸2……
[详细] 谷文昌墓位于东山县陈城镇赤山林场谷文昌纪念园,年代为1987年。简介:1981年1月,谷文昌同志因病在漳州逝世。1987年东山人民将谷文昌的骨灰安葬在当年他亲手建起的赤山林场,1999年东山各界捐资120万元在此基础上修建了谷文昌陵园,2003年经中央批准建立谷文昌纪念馆,2004年开馆。谷文昌(1915-1981),原名程栓,河南林县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东山工作14年间,带领全县人民与风灾、旱灾抗争,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善交通,发展生产,把一个风沙肆虐的荒岛变成生机盎然的东海绿洲。2018年,谷文昌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碑为基点,西北至墓前30米,其余各向外延伸20米。……
[详细] 林畲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位于诏安县官陂镇林畲村豆畲自然村,年代为1937-1946年。简介:原为豆畲张氏祖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2012年重修,为一进带两厢的悬山顶式建筑,建筑面积289平方米,占地面积760平方米。1929年东江红军48团在大革命失败后从广东转移至豆畲村避敌。1930年起中共饶和浦诏县委领导和机关干部多次到豆畲休整并经常在张氏祖祠召开会议,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乌山根据地党和红军的隐蔽指挥所。1935年10月饶和浦诏县委改组为云和诏县委。1937年7月的月港事变后,原云和诏县委领导全部牺牲,同年8月中共闽粤边特委书记何浚派卢叨到豆畲村重建闽粤边特委和云和诏县工委。1941年云和诏县委机关设在张氏祖祠内,1944年在此成立闽南政保队。2018年,林畲中……
[详细] 中共云和诏县委旧址位于诏安县建设乡月港村,年代为1935-1937年。简介:原为月港陈氏族人大宗祠堂或支系祖祠,陆续建于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由达三祠堂、陈氏祖祠、陈氏少宗、成德祠堂和裕德祠堂共五座建筑组成。1935年至1937年7月期间,中共云和诏县委机关设于此,同时是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和闽粤边独立营的重要活动基地。1937年7月14日,中共闽粤边特委代书记张敏在达三祠堂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国共合作“6·26”的政治协定和特委关于召开“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会议精神。16日国民党诏安保安大队突袭月港村。与会县委委员罗贵炎当场牺牲,闽粤边特委代书记张敏、云和诏县委书记李才炎等14人被捕,押送途中吴老狮等3人牺牲,其余人员押往县城监狱关禁。20日张敏等12人被杀害于诏安城郊良峰山麓虎咬巷。这是……
[详细] 中共闽南地委机关旧址东埔乌山三角洞位于诏安县红星乡东埔村北蔗自然村,年代为1934-1949年。简介:机关驻地主要是山洞,现存会议处、炊事房、藏兵洞、冲锋台和地委机关领导人住所等旧址,因主洞口呈三角形,故称三角洞。1941年1月,中共漳州中心县委改称中共闽南特委,下辖平和、漳浦、云和诏3个县委和漳州、漳南两个工委,同年冬卢叨接任书记后,特委机关整体搬至三角硿一带的山坳中,1946年11月中共闽南特委改称中共闽南地委。这里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斗争两个时期,成为闽南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17年红旗不倒直至新中国建立,素有“闽南井冈山”之美誉。2018年,中共闽南地委机关旧址东埔乌山三角洞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三角硿一带的会议处、伙房、藏兵洞等山洞-各向外延伸50米。……
[详细] 长田革命旧址歪嘴寨位于诏安县金星乡湖内村长田自然村,年代为1929-1949年。简介:歪嘴寨是长田沈氏聚族而居的楼寨,也是明代中直义士沈胄和清末民国时期爱国将领沈瑞舟将军的故居。楼寨建于明代,因其建造时宅基受局限,楼大门偏移中心轴线,故名“歪嘴寨”。建筑面积1038平方米,现保持始建时期的平面格局和空间结构,楼高二层,后山墙与两侧山墙交接处抹圆,外墙用三合土高筑,二层遍布-眼射击孔,具有典型的防卫功能。寨门前埕树立光绪三年(1877)武进士、御前花翎侍卫沈瑞舟石旗杆一座。歪嘴寨是乌山游击队指挥部和闽粤赣边区闽南支队的重要活动据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乌山游击队队长林秋光、游击队警卫队队长沈木才、游击队员沈长元、沈扁头、沈阿鹄等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云和诏县委和闽粤独立营领导人卢胜、陈文平,以……
[详细] 中共漳浦县委机关旧址位于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庵仔自然村,年代为1928年。简介:旧址原为侨办马坪育才小学,土木结构,建筑面积616平方米,由前厅、天井庑廊、正堂,加左右厢房组成。1917年华侨陈照馨将山仔头祠堂加以扩建,设立育才小学。1927年,一批共产党人在此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农会组织,建立农村党支部,领导农民进行反抗苛捐杂税等斗争。1928年,中共中央特派员来到马坪,召开中共漳浦县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共漳浦县委。2018年,中共漳浦县委机关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
[详细] 中美合作所华安班旧址位于华安县华丰镇下坂村,年代为1944-1946年。简介:全称为“中美合作所第六特种技术训练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美两国军事情报机构在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合作的历史见证。旧址包括训练班教室及美军教官宿舍旧址、训练班膳厅和军械库旧址及青年团干训班旧址3处建筑。训练班教室及美军教官宿舍旧址位于现下坂小学旧校区,为1944年8月训练班成立时所建,由三排单层的砖木结构建筑组成,建筑面积764平方米,占地面积2163平方米。训练班膳厅和军械库旧址原为始建于清代的龙安岩寺庙,现存两进带两厢格局和两排单体民房,建筑面积684平方米,占地面积1438平方米。青年团干训班设在李氏小宗祠堂种德堂内,为两进悬山顶式建筑,建筑面积230平方米。龙安岩寺保存的美军飞行员殉难碑和种德堂内保留完好的二战地……
[详细] 新圩渡建筑群位于华安县新圩镇新圩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始建于唐,历代均有维修,现存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重建。由渡口、旧船坞、港务站、竖街(胜利路)、横街(长安路)和妈祖宫旧址等组成。渡口利用天然泊岸加以石筑而成,从唐代开始即为闽西南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民国时期,仍是九龙江北溪中游通往下游客货运输的起点站。竖街(胜利路)、横街(长安路)分别长约200米,两侧为砖木、土木结构的骑楼式建筑,俗称“竹竿厝”,历史上店铺林立,颇为繁盛。保护范围:以港务站为基点,向东延伸124米,向西延伸220米,向南延伸198米,向北延伸169米。2018年,新圩渡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过港王加禄故居位于漳浦县前亭镇过港村55号,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光绪丁酉年(1897),原为清王加禄所建私宅,现为过港王氏小宗祠堂,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7平方米。坐西向东,建筑由前埕、前厅、天井、过水廊房、主堂组成。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明间内凹,大门上方为石刻“王氏小宗”匾额,落款“光绪丁酉年建”。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檐安置镂空雕刻隔屏,明间内置王加禄神牌,上刻“大和国甲必丹王寓”及英文字样。王加禄(1860-1950),又名王百猷,漳浦过港村人。年少时在厦门打工,20岁漂洋过海到印尼谋生,成为著名实业家,成为当时荷兰殖民者委派管理一个区域的华人首领,称“甲必丹”。保护范围:向东延伸50米,向西延伸30米,向南、北各延伸10米。2018年,过港王加禄故居被福建省人……
[详细] 中共平和县委旧址位于平和县九峰镇积垒村,年代为1927年。简介:始建于清代,由静逸公祖祠和兴全公祖祠组成。1926年10月,广州农-动讲习所第六期学员、共产党员朱积垒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随北伐军回到平和开展农-动,11月在兴全公祖祠成立上坪村农民协会,同年冬在静逸公祖祠创建中共平和县第一个支部,朱积垒任支部书记。作为平和县共产党早期机构旧址,静逸公祖祠、兴全公祖祠是土地革命战争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实物见证。保护范围:静逸公祖祠四周墙体东扩60米至村道,南扩65米至村道,西扩20米至村道,北至县道秀秀线南侧红线。2018年,中共平和县委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福塘建筑群位于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万顺大厝、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旭日东升厝、寿山耸秀楼、聚奎楼、亲睦堂等8处建筑组成。其中万顺大厝、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旭日东升厝、寿山耸秀楼为合院式民居,聚奎楼为土楼民居,亲睦堂为祠堂。该建筑群营造年代分别为清早、中、晚期,惟聚奎楼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旅泰华侨筹建。万顺大厝是1927年朱德率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时,途径福塘的驻扎地。保护范围:茂桂园、留秀楼、观澜轩、万顺大厝为成片保护,其四周保护范围为:东至德阳居东侧巷道,南至南阳楼、留秀楼前巷道,并从万顺大厝后墙向外延伸9米,西至攀桂楼西侧,北至南山旧街、万顺大厝前围墙。亲睦堂:向东延伸15米,向南延伸25米,向西延伸5米,向北延伸15米。旭日东升厝:向东延伸22米,向……
[详细] 埔坪林氏宗祠建筑群位于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年代为清。简介:由花砖宗祠、林氏大宗、龙头宗祠和绥丰宗祠组成。宗祠分前后两排排列,前排为绥丰宗祠,后排由东往西依次为花砖宗祠、龙头宗祠、林氏大宗。其中林氏大宗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以后陆续建设其他三座宗祠,占地面积1292.22平方米,建筑面积829.18平方米。建筑群坐北朝南偏东,均为两落一进合院,悬山顶。清光绪十九年(1893),台湾雾峰林家林朝栋等回乡祭祖,立有“奇昴公祀田”碑记一通。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埔坪林氏宗祠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前山胡氏家祠位于平和县南胜镇前山村树下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红瓦祠堂,明代始建,清初重建。坐西朝东,平面呈矩形布局,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5平方米,由门厅、中天井、左右廊及大厅等组成,土木结构,悬山顶。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插梁式木构架,整体装饰亦涵盖木雕、石雕、彩画、泥塑及剪粘等多种工艺。保护范围:向东延伸15米,向南延伸10米,向西延伸10米,向北延伸20米。2018年,前山胡氏家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黄田土楼群位于平和县九峰镇黄田村,年代为清。简介:由咏春楼、联辉楼、聚顺堂、龙见楼、衍庆楼等5座土楼组成。建造年代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延续到清后期,为黄田曾氏族人合力兴建,占地面积约1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436平方米。其中,咏春楼为单元式圆角方楼,联辉楼、聚顺堂为单元式直角方楼,龙见楼、衍庆楼为单元式圆楼。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黄田土楼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南靖十字岭战斗遗址位于南靖县龙山镇南坪村内洞自然村,年代为1932年。简介:1932年4月16日至19日,毛主席亲自指挥了攻克漳州的十字岭战斗,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的决定性战役。战斗遗迹红四军十一师驻地与突击队动员会旧址(内洞庙)、红十二军尖刀--前誓师大会旧址(畓埔大厝)、石鼓仑主战场遗址和红十五军四十五师指挥部旧址(丰田阁老楼)等4处组成。内洞庙:始建于明后期,清代重修,为二进带两厢的悬山顶建筑,建筑面积345平方米,占地面积1125平方米。畓埔大厝:二进硬山顶清代古民居,建筑面积215平方米,占地面积375平方米,大厝前廊山墙保留“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红军标语。石鼓仑山主战场遗址:从山隘至山顶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0米的核心区域内集中保留了国民党张贞部队驻防留……
[详细] 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南靖县和溪镇林中村,年代为1932年。简介:原为麟埜社林氏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同治和民国时期重修,现存建筑保持清中后期的风格。祠堂为二进连两厢硬山顶式建筑,整体平面呈“凸”字形,建筑面积515平方米,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1932年4月13日,南靖和溪第二区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在此成立,林振旗任主席、林金牌任副主席,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支持红军及苏区活动。麟埜乡先后有120多位青壮年参加中央红军,多人加入游击队坚持地下斗争,谱写了许多英勇壮烈的革命诗篇。保护范围:东、南、北各至建筑外檐滴水位外15米,西至泮池西岸外15米。2018年,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