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旅游

漳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云洞岩摩崖刻石
  云洞岩摩崖刻石,位于福建省龙文区,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具体地址位于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鹤鸣山。有五代至清代摩崖题刻共203段(其中五代1段、宋代7段、元代1段、明代125段、清代69段),分别镌刻于鹤室、月峡、仙人迹、石室清隐、云深处、石巢、瑶台、仙梁、风动石、溪山第一、万石庄、渡云桥、霞窝、寒泉、一川风月、得朋等胜景。年代最早者是唐末五代“许碏寻偃月子至此”题刻。宋代朱熹出守漳州,亦留下“溪山第一”、“石室清隐”和五绝诗“霞窝”等题刻。明刻居多,较著名者有丰熙、周瑛、陆完、周宣、蔡文等人题诗或题刻;清乾隆漳州镇总兵马负书题刻有多处。行、草、楷、篆、隶俱全。其中丰熙的书法尤为奇丽,其墨迹多件被选入清代《三希堂帖》。故云岩洞有“闽南碑林”之誉。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又称九仙山,俗称九仙顶。在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北面。明初设铜山水寨钦依把总署,故名。是历代军事要地。戚继光、郑成功均曾先后屯兵于此,有郑成功水操台、万军井等遗迹。山临海凸起,雄踞铜山湾隘口。山上巨石垒叠,有石洞曰“铜山石室”,洞内有“仙峤记言”石碑一块,记南明永历六年(1652年)郑成功部将洪旭、张进、甘辉等42人捐银建观音堂事。沿洞后石窦可至瑶台仙峤。……[详细]
平和文庙
  平和文庙位于福建省平和县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西街的平和县第二中学校园内。志书载,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时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王守仁(王阳明)奉旨在闽粤边境征剿贼寇后,奏疏朝廷,请求在南靖县辖区内的河头大洋陂地方(今平和县九峰镇内)添设县治,以控制贼巢,建立学校,以易风俗。这道奏疏很快就得到朝廷的特批,同意添设县治——平和县,并同意在新建的平和县治中,以府级规格的建筑标准,建立县堂、文庙、武庙、文昌庙和城隍庙等建筑群体。平和文庙是王巡抚亲自规划、设计,并命南靖知县施洋督建。后于明嘉靖、万历、清康熙年间多次重修,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时最为完整。难怪有“庙宇轮奂,甲于他邑”之誉。1985年,平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福建省人……[详细]
海澄文庙
  海澄文庙又称孔子庙,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位于海澄镇豆巷村龙海二中校园内,于明隆庆元年(1567)由郡守唐九德建。明崇祯(1628-1644)、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1662-1795)、民国时期及及建国后1990年重修。庙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依次为泮池、戟门、天井、月台、东西庑、大成殿、名宦祠,崇圣祠、乡贤祠。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抬梁式木梁架,重檐歇山顶,鼓形柱础,斗拱之间有弓梁相连。台基用条石垒砌。月台正面饰青石浮雕盘龙陛石,四周环围白石雕刻,有双龙戏珠、如意牡丹缠枝、古瓶梅菊等图案,雕刻工艺极为精细。大成殿殿内最上方悬挂着圣祖仁皇帝康熙帝的御书:“万世师表”匾。整座庙气势雄伟,十分壮观。在大成殿门前的月台树立着一尊二米多高的孔子石像,泮池上还建有两座拱桥,桥……[详细]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位于“海滨邹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价值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漳州古城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04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先后有《台湾往事》、《云水谣》、《海峡》、《剧场》等一批影视剧把漳州古城作为重要取景地,到历史街区取景拍摄。“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是其最佳概括。漳州古城地处九龙江西溪北岸,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现存老城区面积约0.86平方公里,仍较完整地保留……[详细]
东山县博物馆
  东山县博物馆位于东山县风动石景区内,创建于1988年7月,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下辖黄道周纪念馆,占地面积2453平方米,建筑面积4349平方米,与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合署办公,人员编制6名(含东山县文物管理所2名编制),实际在编人员5名,固定临时工(博物馆服务部合同工)5名,属于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东山县博物馆充分发挥阵地作用,不断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展览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先后举办五十多个陈列展览,对东山文化建设、普及科学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东山县博物馆(含黄道周纪念馆)现共有三个展厅,其中博物馆新址拥有一楼与二楼两个展厅,一楼展厅常设“史前闽台文化关系陈列”,二楼机动展厅,现设“海峡两岸同根文化展”。黄道周纪念馆拥有一个展厅,分左右侧使用……[详细]
漳州市博物馆
  一、基本情况漳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市博物馆新馆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36700㎡,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工程各项建设有序推进,已基本完工,2020年8月18日新馆开始试运行,9月2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二、文物情况馆藏文物以青铜时代虎林山出土文物、漳州窑瓷器、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海丝贸易银元及地方非遗产品为主要特色,经鉴定的文物有11098件,其中一级文物81件、二级文物216件、三级文物1456件,尚有大量的标本及新征集藏品未鉴定,文物储量丰富、特色鲜明、精品纷呈。三、展厅情况新馆展厅面积约8600平方米,展出文物近3000件,设有6个专题展厅,分别为:一楼“漳州历史文化陈列”“漳州海上丝绸之路陈列”;二楼“漳台一……[详细]
前亭古雷海湾风景旅游区
  福建省漳浦前亭古雷滨海风景旅游区位于漳浦县古雷半岛东面的菜屿列岛。以沙洲、红屿、井安、巴流岛、菜屿、横屿等二十三座大小不一的岛屿自西往东组成,海天苍茫,岩崖嶙峋,远远望去,有如飘浮在青云之上的蓬菜仙山。岛屿形成于地理历史上的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裸露的花岗岩体在海浪风沙的雕琢下,逐渐地割、分离成大大小小的花岗岩石蛋,形成了千奇百怪,形状各异的花岗岩地形地貌。其中以红屿巨型风动石为代表的风动石群、世界罕见的浪动石、唯妙唯肖的鲨鱼石生命之门、鱼网石,以及幽深的洞穴、累累的卵石、陡峭的崖石、五个质地优良的沙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前景,正吸引了大批的游人前来旅游观光。……[详细]
  华安革命纪念碑位于华安县华丰镇草坂村寨仔山顶。1949年11月18日,华安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在革命进程中,无数志士仁人为华安的解放与建设,发展与进步,殚精竭虑,乃至流血献身,创立了不朽的光辉业绩,谱写了崭新的历史篇章。为弘扬长辈们的革命精神,激励后人继往开来,中共华安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90年11月动工兴建华安革命纪念碑。华安革命纪念碑占地2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主碑座北朝南,高16.28米,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题字“华安革命纪念碑”。碑座正面碑文由原县委书记王复兴、县长孙孔强撰写。碑座背面铭刻71名烈士英名:林担水、陈上士、陈登寿、陈渊业、陈明兴、吕兴、陈泉水、蔡铁锤、林树木、林文如、林德木、黄金枝、郭清海、张玉成、林春生、黄任贵、陈满堂、黄清松、邹津修、杨文鱼、李太平、陈……[详细]
  吴运琳旧居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吴运琳,又名黄德琳,1901年出生于海南万宁县龙滚乡新寨村。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吴运琳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乡党支部委员、乡共青团支部书记、农会主席和赤卫队长等职。1929年秋,海南地区党组织遭受敌人严重破坏,吴运琳出走新加坡。1931年,他在新加坡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任党小组组长、地下工会主席,领导当地革命斗争,后被英国-抓捕入狱。1934年6月回国,分配到闽南游击区工作,任闽粤边特委交通总站站长。1935年7月任特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主持特委后勤工作。为粉碎敌人对苏区的“围剿”,吴运琳奉命开辟新区,先后领导建立梁山、后洞等游击根据地,建立16个党支部和一批赤卫队。1937年调任平和文峰区委书记,抗战期间留在平和坚持革命斗争。1942年“南委……[详细]
杨裕德故居
  杨裕德故居位于华安县丰山镇内角村朝阳路。杨裕德,华安县丰山镇内角村人。1927年初中毕业后到上海暨南大学高中师范科读书,受进步思想影响加入青年团,后转为共产党员,由于极参加革命活动,身份暴露,组织安排他回到丰山,利用其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适时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29年端午节期间,他在家乡组织农会,发展会员二、三百人,举办夜校,并且在浦林组建游击队,把家中武器献给游击队使用。1930年初夏,丰山的农会和游击队参加漳州中心县委和王建春领导的南北乡暴-动-,在北乡区委的指挥下,他率领丰山农会会员和群众,捣毁浮山汽车站,烧毁汽车。由于敌强我弱,组织不严密,农会和游击队中混入坏人,遭到-派的镇压,暴-动-最终失败。为躲避-派的追捕,杨裕德被迫飘泊南洋巴厘岛。1932年,他得悉红军进漳消息后回国,在漳……[详细]
游维新故居
  老游击队员游维新故居位于华安县华丰镇良埔村上柯组14号。游维新(1909-1949),又名游汀兰,龙岩永定县湖坑乡太联村人。1928年参加卢肇西领导的陈东暴-动-,曾任大溪赤卫队中队长、大队长等职。积极发展队伍,带队参加攻打中川等战斗,一度成为敌人抓捕的重要人物1933年由于闽西进行“肃社会民主党”运动,他被迫离开永定,以贩卖草药为掩护,到广东汕头寻找党组织。1938年到华安县仙都开展活动,后转移到良村的良埔定居下来,以开中药铺为掩护,巧妙开展革命活动。在华安期间,他积极向当地群众宣传革命,揭露国民政府的-统治,深入发动周围群众,发展地下党员,积极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积蓄革命力量。由于解放前的华安-势力十分猖獗,敌强我弱的斗争态势还未转变,再加上--分子柯水金、柯友兰告密,游维新同志于1949……[详细]
  玉屏盂峰战斗遗址位于华安县湖林乡湖林村。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8支队4团5营警卫连长陈志光,带领40多人的队伍,在华安与-民团进行一场恶战。是时,人民解放军逼近漳厦,华安县的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警卫连准备解放华安。部队从漳平出发,来到两县交界的涵口,为解救被安溪民团围困的湖林群众,部队直奔湖林,到达湖林时,安溪民团已撤离。部队即刻攻下湖林民团大队长陈万物据守的后格尾土楼,驻守在玉屏盂自然村一线。战士们向当地群众及西陂村的群众宣传形势,张贴标语,讲明全国即将解放,在湖林群众中产生极大反响。部队在湖林驻扎十几天,华安的民团团总黄雨定坐卧不安,连忙纠集700多名民团赶往湖林,向警卫连据守的玉屏盂峰阵地展开进攻。1949年10月7日午后,部队打退敌人的集团冲锋后,安全撤出阵地离……[详细]
  漳龙赤卫团战斗遗址位于华安县高车乡际头村坪溪自然村。1936年6月,老红军邹天宝、邹天水从龙岩回华安后成立了漳龙赤卫团,对外称打猎队,人员100多人,活动于华安、南靖一带。此后,邹天水多次同闽南特委联系,带领漳龙赤卫团在当地坚持革命斗争。1943年,国民党的省保安团利用拂晓山间雾浓的时机,纠集兵马100多人,“围剿”漳龙赤卫团的驻地坪溪村。是时,赤卫团大部在迎富乡(今属南靖)活动,仅有几个人值守。敌人仗着人多、武器好,打出信号弹,吹响冲锋号,向赤卫团发起猛烈进攻,并对小村庄无情摧残,烧毁全部房屋,掠夺财物,打死打伤群众各2名。赤卫团机智地活捉掉队的6名保安团士兵,成功换回7名被捕的群众,其中大多是妇女儿童。国民党的这次残酷镇压,使坪溪自然村田园荒芜1整年,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漳龙赤卫团经……[详细]
  振凤楼战斗遗址位于华安县高安镇高安村后墘。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第8支队支队长李仲先、副支队长吴扬,副政委卢炎,率领1团、2团所部的5个连队,奉命进入华安进行活动,开辟新的工作局面,同时准备联合安溪的4团,开展军事整训。部队从南靖的荆都出发,首取华安归德(现为高安)国民政府的乡公所后,直逼振凤楼敌伪粮仓。驻守粮仓的民团一个班的敌兵,把守在四个边角的炮楼上,负隅顽抗。我军以强大火力压住敌人,以高处山头用机炮--敌人的火力点,战士们用自制炸炮投进敌人的楼里,趁敌慌敌之机,架梯从窗口进入楼内,连长赖景明带领战士们率先冲入楼内。在强大攻势下,我军活捉敌兵10多名,并缴获其-支。战士们把粮仓里的粮食分给贫苦的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宣传解放战争形势,取得了进入华安后的第二场胜利。战……[详细]
  红军洞位于华安县高安镇平东村大片头和坪斗仔坂底坑。邹天保,1901年8月出生,邹天水1907年9月出生,均为华安县平东村人。在土地革命时期,分别于1929年、1930年在龙岩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邹天保、邹天水先后任胡少海的警卫员,参加过攻打永福、漳州等战斗。邹天水在红军学校毕业后任汀漳龙联合赤卫队大队部负责人,带领红--战于福建、江西等地。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闽西坚持斗争。1936年6月,为配合闽西游击战争,邹天水受命返回华安组织漳龙赤卫团,并担任团长,开展革命活动,赤卫团对外称“打猎队”。邹天保、邹天水从闽西回华安时,带回“红军第四军汀漳龙联合赤卫队大队部”军旗1面,“红军第四军汀漳龙联合赤卫队之印”一枚,驳壳-4支,-1支,斗笠、红军证章、袖章、传单等物品,分别藏于高安镇平东村大片头和坪斗……[详细]
归德乡公所战斗遗址
  归德乡公所战斗遗址位于华安县高安镇高安村。1949年5月,根据中共闽南地委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边区纵队第8支队(即闽南支队),所属1团、2团的5个连队500多人,进军华安,打击-势力,扩大解放军的影响,增强人民群众胜利的信心,同时,准备与安溪的4团联系,开展整军工作。部队在支队长李仲先、副支队长吴扬、副政委卢炎带领下,从南靖荆都出发,取道华安的归德乡(今高安镇),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攻打敌归德乡公所。驻守的-民团闻风丧胆,连忙放弃抵抗,缴-投降,部队由此取得进入华安的首场胜利。随后第8支队1、2团打扫战场后转向攻打归德粮仓,驻守民团稍做反抗后也举手投降,全歼保安队、联防队士兵20多人。解放军在攻下粮仓后,把仓库里的粮食分发给当地的贫困群众,并积极向群众宣传革命形势,教育-民团,取得了军事……[详细]
  华南区游击队战斗遗址位于华安县高安镇邦都村联春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对于巩固闽西苏区,开展闽南游击战争,支援东江根据地人民的斗争,都起了重大作用。在闽南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闽西红八团在龙岩、南靖、华安边界开展革命活动,形成广阔的游击区。1932年4月,在华安迎富和南靖坂场成立华南区苏维埃政府,同时建立游击队,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年年秋,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李元昌带领华南区游击队和群众100多人,在华安与南靖周边开展活动,队伍开到华安归德(今高安),攻下国民政府的仓库——联春楼,把没收的谷子、布匹等物资分发给当地贫苦农民,向农民宣传革命,宣传党的政策与主张,号召贫苦农民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支持闽西……[详细]
  下樟粮仓战斗遗址位于华安县沙建镇下樟村内郑组下楼社。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第8支队第1团、2团的所属部队在李仲先支队长、吴扬副支队长、副政委卢炎的带领下,经过高安一系列战斗后,一路奔袭下樟。部队赶到下樟时,天色已暗,黄雨定纠集40多名保安部队占据下樟粮仓,利用坚固的楼房为掩体,与解放军作负隅反抗,进行垂死挣扎。解放军赶赴下樟后即以猛烈火力发起攻击,狡猾的黄雨定孤立无援,眼看难以抵挡下去,便向攻楼部队提出谈判,以此为借口拖延时间,企图寻找机会逃脱。我军在掌握敌情动态后,及时识破敌人诡计,加强进攻,匪兵死命抵抗,由于缺乏爆破装置,坚固的楼体使敌人把战斗拖延到第二天凌晨。激战中,我军排长庄周鲁负伤牺牲。由于下樟离漳州较近,在得知漳州敌人援军将到的消息后,我军主动撤出战斗,迅速……[详细]
  闽西支队、闽西南游击队长泰活动遗址位于长泰县岩溪镇石铭村东寮、梁岗山三峒。1944年初,闽西游击支队--中共地下党组织书记陈树连派地下党员张文才和张元方化装成挖青草药的医生到长泰县为发展游击队作准备,他们看到梁岗山一带的地形有利于游击队活动,就在上蔡洋山社落脚。吴三地思想先进,追求进步,被作为重点发展对象,1945年8月,吴三地被吸收为中共党员。-1948年初,闽粤赣边区一纵队八支队正式委任吴三地为驻泰游击队总队长,同年2月其妻梁华英被捕入狱,国民党想以此逼吴三地投降,吴三地誓死不降,决定抗争到底,遭刚成立的长泰县建国戡乱委员会围剿。游击队节节抗击后,退守梁岗山石猴峒、博龙峒、山羊峒等峒穴,时常在梁岗东麓的村庄扰敌,国民党军无功而退,撤至岩溪伪-局及县城。1948年7月至8月,吴三地多次在东……[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