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旅游

景德镇市旅游景点介绍

乐平东湖公园
  东湖公园位于乐平市区东部、东风南路两侧、北岸登高山、西面金汇兰庭、南接迎宾大道、东临东方大酒店、形成了以登高山为中心,向南辐射、与西面、南面的3口人工湖相辉映的生态公园。东湖公园占地面积为229100平方米(343.6亩),其中湖面面积约133330平方米(200亩)。市民广场占地21000平方米、绿化面积74770平方米,绿地率80%。东湖公园包括市民广场、中心景观区、健身活动区、娱乐活动区、文化纪念美其名曰、自然生态区、运动休闲等区块,与3口人工湖相间,形成“有山有水、山水相依、湖岸曲折”,集休闲、娱乐、游览、行洪排涝和开展文化健身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休闲公园,是乐平城市重要标志。东湖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市民到此休闲、娱乐。园内的登高山林木茂密,盘山曲径和直登山顶……[详细]
流槎彭氏古祠
  流槎彭氏古祠 彭氏宗祠位于涌山镇流槎村东北面,村内集中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古祠前有车溪河流过,后倚青山,青山绿水,风景优美,它汇集了我国古代历史文物,成为乐平市远近闻名的古祠建筑之一。 古祠坐西朝东,东面为一大门,两侧有4栋小门。大门口的墙壁以巨大花岗岩砌成人,据老人说,此石为日本贡品——上雕各种国家及人像。墙壁上方石雕《彭氏宗祠》及双龙抢宝,格外耀眼。 从西南面小门入祠内,迎面可以看到祠内古戏台,戏台上柱子及悬梁上全部都雕刻了古代戏曲中的人物,人物雕刻栩栩如生。爬上戏台,如亲临古战场。站在戏台上向下俯视,中间有—露天大厅,大厅两侧各有楼台,据说此楼台是提供给富家小姐及公子们观戏的,大边为公子楼,小边为小姐阁。楼阁由16根柱子顶着,靠大厅8根柱均雕……[详细]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戴村上房、中房祠堂 名口镇戴村曾是古老的乐安县旧县址。历史悠久,古有“银麓朝云,洎口秋月,葛峰远峰,单埠翠屏,石痕仙迹,瑶渡禅祠,东楼琴调,西塾书声”等自然人文景观,凸显出戴村的山青水秀,风景优美。 上房祠堂坐落在中上村,坐北朝南,分上、中、下三堂,顶楼分一楼、二楼、三楼,前堂与中堂之间的两旁长廊雕刻麒龙盘柱,各种精细古雕显得十分壮丽,中堂的建筑更是别出心裁,屋柱都是采用香樟木、香檀木、株木、楠木上等材料所建,柱大无比,实为气派,香樟木大梁两人都无法合围。后堂天井四周石柱和石碑雕刻精细,条理清晰,各种图案微妙微肖。祠堂整体建设,工程浩大,造型精美,气势宏伟。厅内浮雕满堂,栩栩如生。整个雕刻彩绘壁画鲜艳如新。始建于道光年间,总共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其中祠堂1100平方米,与对……[详细]
洺口高阳祠
  洺口高阳祠洺口高阳祠,是乐平市洺口镇名口村的许氏宗祠。该祠座落在名口村中央,坐北朝南,为庭院式平面格局。该祠于乾隆三年动工,乾隆十二年建竣。是为了纪念明洪武帝爱将高阳郡侯许瑷大将军而建造的。该祠的建筑规格是按“帝王宫殿”格式而仿造,由“楼坊、回廊、正堂、后堂、孝子祠、贞节祠”组成的古建筑群。其工程浩大,造型精美,气势宏伟。楼阁庭院设计巧妙。藻井、斗拱装饰考究。厅内浮雕满堂,栩栩如生。藻井顶棚彩绘壁画鲜艳如新。尤其是中堂屏壁,仍保留着先朝历代祖先功勋的赞词通文十余幅。特别是人工精心洗凿的四根巨壮硕大石质园柱及十根绿色大理石方柱,更叫人叹为观止。该祠,远眺轮廓清晰,错落有致;近观古雅雄伟,精美壮观。可谓是融“建筑、雕塑、工艺美术和文学”于一体的古建筑,价值弥足珍贵,也是乐平市一处不可多得的集名祠……[详细]
乐平古街古村
  (1)乐平市区老北街区乐平市区老北街,这是一处在历史上以商业为主,集民居、民俗文化为辅的历史街区,范围是南以翥山东路(原东大街)划线,北至菖蒲塘至老-一段环城长寿路,西止洎阳北路(原北大街),东至为民路,总面积约30公顷。该区内呈里坊格局,规划有序,纵向巷道主要有老北街、长沙巷、周家巷、富贵巷、万寿宫等,横向巷道主要有典当巷、柴巷口、成佳巷、菖蒲塘巷、花园巷等。其中以老北街保存得最为完整,它全长580余米,宽4米,原为长方形花岗石地面,沿街两面店铺、民居、祠堂、庙宇、古井、水池、巷道、茶肆、作坊等建筑鳞次栉比,约70%以上是明清或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老北街始建于南朝,鼎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东晋太兴三年(319年),处北街中段的安隐寺,时为赣鄱大地两座名寺之一,乐平“大寺上”也因此得名。南朝时,……[详细]
南窑遗址
  南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乐平市接渡南窑村东北面。遗址的考古发掘获评“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研究表明南窑烧造历史悠久,距今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是瓷都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对探索瓷都景德镇早期窑业的技术源流、传播与影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不仅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而且把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年,是瓷都景德镇“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先声,为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19年,南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开放信息:开放……[详细]
闵口古瓷窑址
  闵口古瓷窑址,位于乐平市北35公里的涌山镇闵口村五幛庙山,1982年发现,属宋代影青瓷窑,窑址面积约1800平方米,瓷片堆积达1.5米。窑址未经发掘,从拣选的遗物标本分析,器物以碗、盘、碟、盏为大宗,全属影青瓷。胎质坚白纯细,采用一器一匣的仰烧法装烧。瓷片上均不见有任何纹饰,类似窑址在该地区尚有多处。……[详细]
丰源元代瓷窑址
  丰源元代瓷窑址 丰源古瓷窑址,位于乐平市东南45公里十里港乡丰源村灯盏山。1987年在勘察瓷土矿时发现,该窑址烧造时间较长,自宋至明,鼎盛时为元代,属青瓷窑,面积达50,000平方米,堆积层达2-3米。以烧造青、褐釉瓷为主,有少量黑釉器。器物有碗、盘、高足杯、盏、碟和罐等。采用印花装饰,有菊花,莲瓣花、缠枝叶花、铜钱花等。器物胎釉肥厚,瓷质纯细。匣钵多呈圆桶状。 1983年10月公布为乐平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窑上明代青花瓷窑址
  窑上青花瓷窑址,位于乐平市东南4公里接渡镇窑上、窑下和华家村。乐平县志记载为明代嘉靖青花瓷窑,民间传说当时有18座大窑,1962年调查时尚存5座窑包。1982年复查时仅在窑上村见到2座。窑址分布在乐安江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产品主要有碗、盘、碟、杯、壶等民间日用器皿。青花彩绘有人物、动物、花卉、庭院和八卦铜钱,变形梵文等纹样。碗心多写:“福”、“寿”、“善”、“光”、“高贵佳器”、“玉堂佳器”、“永靖镇造”、“南溪”及“大明年造”等款名。胎质有粗有细,粗胎质地较厚重,釉汁青灰色,青花较淡;细胎质地白而薄,釉色晶莹、色调明朗。此外,也有少量单色釉,如粉青釉瓷器。历史上与该窑同窑口的尚有匣厂,张家桥窑址。 1983年10月公布为乐平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岸岭遗址
  高岸岭遗址,位于乐平市东南30公里鸬鹚乡韩家村高岸岭山上,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9年3月首次发现,同年12月在遗址东北处开掘两个探方进行试探性发掘、出土的器物有:石器有刀、镞、凿等,均系磨制。其中石刀可分马鞍形,半月形和三角形。陶器有罐、杯、壶、碗、盘、鼎、鬲和网坠等,分手制和轮制二种。以罐居多,普遍带蝶形纽和高领颈。 硬陶以叶脉纹、云雷纹见多,回字纹、绳纹、方格纹、编席纹、曲折纹、米锦纹少许。软陶也以叶脉纹为主,次为方格纹和附加堆纹。从器物的形制特征和花纹上看,与我省清江县吴城文化遗址出土器物相似。 该遗址尚为赣东北地区首次发掘,根据分析,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早期台地遗址,距今3500——4000年。 1983年10月公布为乐平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饶娥祠址
  饶娥祠,又名饶娥庙、娘娘庙,位于乐平市区偏南18公里泪滩村东侧。祠长十丈、宽三丈,坐西朝东,面临乐安江,东濒虎山潭。是祭祠唐朝孝女饶娥的庙宇。祠内设有饶娥娘娘神位。祠前有一罕见古桂,树大叶茂,金桂飘香,人称:“娘娘伞。”祠前原有一方高丈二的六方七级石塔、钓鱼台、十八罗汉古迹。祠现仅存三丈见方的前半截遗址。神钟、石塔毁于1966年,仍可见遗物、遗迹。 相传唐宝应王寅年(762年),有位14岁的农户闺女饶娥,常织葛,性格懿静,深为乡亲喜欢。有一天,其父饶绩去对岸伐樵,因狂风骇浪把船颠翻,溺水身亡。饶娥闻汛,悲痛万分,在江边滩上痛哭号泣三昼夜,嗓干声咽,血泪满滩,故人们称此地为泪滩。在乡亲们帮助下,饶娥安葬了父亲,后终生未嫁。 饶娥孝烈动天,广为传颂,后人为纪念她,塑像立祠。据同治版《……[详细]
九林墓画
  九林墓画位于乐平市礼林镇铺里村石榴花兴山北麓,距市区25公里。四周松柏环抱,群山起舞,墓前紧依100米地带的勤俭水库,水库以东是乐洄公路。该墓于1987年4月发现被盗,12月由省、市考古人员一同进行了清理。据考证是南宋枢密副使-中夫妇合葬墓。 该墓坐西朝东,偏东15度,男右女左属宋代彩色壁画夫妻合葬墓。男墓室长3.2米、宽1.4米、高1.15米。女墓室长2.75米、宽0.9米、高0.9米。两室共一坟仓,两墓室内之中用麻石分开,其中点留有窗洞。墓四周用厚砖叠砌,砖长1-2米、宽0.31米、高0.29米。墓四周之外又有平砖横砌,呈半弧圆形,弧的直径为10.9米,并用方形麻石铺成该墓的拜堂,拜堂前有斜坡神道。 墓周壁绘有彩色壁画并用油脂多色,粗线条构成了仪座,导卫、侍女等。男室中绘大型……[详细]
戴村南宋石雕
  戴村南宋石雕位于乐平市名口镇,距市区49公里,座落在戴村马坞山场,处于该村偏南方向,距离约2公里。此处东方良田映辉,紧依相伴,三面群山拥抱,气势壮观,山前有一甘泉清甜爽口,四季常流。据悉,马坞山场的石雕群距今大约近1000年,是一个外地富翁选择的墓地,墓地遗址现还存在,各种石雕刻群由为墓而立。 南宋石雕群的图像,有石雕乌龟、人物肖像、双龙夺宝石碑、狮子、马、羊、狗、鸡、鸭、鹅等。其中有一只石雕乌龟完整无损,还有一个石雕人物也保存完好。乌龟身长1.86米,宽0.90米,高0.70米,约重1500公斤;人物石像似判官,高2.6米。这些石雕群,雕刻非常细致,纹理特别清晰,图象微妙,栩栩如生。 1999年,赢得了专家的多次考古,不少记者来此现场实地采访,拍摄了一组反映石雕不同形态的照片,……[详细]
廷鸾公祠
   马廷鸾公祠位于距乐平市区30公里的众埠镇楼前村马廷鸾故里,建设面积200余亩,内置了马氏先贤牌位及部分遗物。该祠是为纪念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马廷鸾而建。马廷鸾是乐平楼前村人,自幼甘贫苦读,知识渊博,工于文词,骈体文尤为工整,曾是两代帝王的词臣(起草诏书等文稿)。他为官清正廉洁,重视人才存拔,关心人民疾苦,对0佞-疾恶如仇,对朝廷对国家对民族矢志忠诚。晚年辞官隐居故乡著书,教子热心公益。其次子马端临在我国史学史上建树颇丰,所撰《文献通考》乃史学巨制。乐平之“洪公气节,马氏文章”后者即此。马廷鸾之后裔现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国内广东潮汕、福建等地,不乏事业成功之士。 1996年10月,泰国马氏宗亲总会及广东潮汕地区马氏后裔谒祖团代表出席了在本市隆重举行的洪皓马端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详细]
军山摩崖
  军山坐落在乐平市名口、众埠、十里岗三乡(镇)交界处,距市区45公里,东濒长乐水,南邻众(埠)篁(坞)公路,北部和西部均为乐安河怀抱。东西蜿蜒7公里,南北绵亘8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军山平地耸立,独立在原野上,为我市最高一座孤山。 军山得名于唐代。据同治版《乐平县志》载:“唐末五姓军保山捍寇(旧时对黄巢起义军的诬称),因名军山。”又因山脉逶迤,群山朝拱,如大将登坛,众武士附听令状,故称军山。 军山之颠峰连绵,山势陡峭,尤以中部三峰突出。主峰居中,海拔468.6米,东峰海拔420米,西峰海拔424米,余皆400米以下。三峰并立,主峰距东、西峰各为八、九百米。 山中风物胜迹亦为军山添色不少。东峰海拔410余米处于五代杨吴(公元905-937年间)时建有寺观———军山庙,至清代……[详细]
名口硅化木群
  名口硅化木群,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古木化石群。座落在距乐平市区30公里东南方向的名口镇流芳军峰水库溢洪道旁边、水库大坝左侧山地上及辖内的乐安河流域。有一部分裸露在山地表面,相当一部分蕴藏在山地深处和乐安河底下。面积约5平方公里。据考证,该硅化木群,约于1.5亿年前,经过地壳的变化而形成。从外表看,完整的硅化木象倒在地上的一棵树,树皮、树纹清晰可见。由于年久风化,有许多裸露在地面和地表浅处的硅化木已断截,但树木的形状依然存在,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观赏价值。如乐平市重阳楼公园的硅化木就是于1997年从军峰水库溢洪道旁搬迁去的。近年来,也有许多客商到当地采购,意欲制作工艺品,摆设在公园及家庭,用于观赏。但鉴于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原则,当地政府已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一史前文化遗址加以保护。 名口硅化木……[详细]
涌山洞遗址
  涌山洞遗址位于乐平市北33公里的涌山镇涌山山腰部岩洞内。洞内高9米,宽15米,长约200米。 196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进行考察发现,洞口附近堆积物分四层,在第三层0土了多种动物化石和石英质石制品,其中一件人工痕迹清楚,伴出的动物化石有豪猪、黑鼠、剑齿象、犀牛、水牛、羊、水鹿等。 经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专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鉴定,涌山洞遗址发现的化石属华南中更新时期的动物化石。涌山洞遗址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洞穴遗址,距今约10万年。动物化石原件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该遗址为江西省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1964年《人民日报》第四期曾刊登该遗址照片一幅。1987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18、历居山
历居山
  历居山位于乐平市东北部43公里,在洪岩镇境内,该山属怀玉山脉支脉,主峰仙姑峰海拔高度为798.2米,山林面积约4万余亩,由于该地区有大面积森林覆盖,海拔相对较高,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环境,一般夏季气温要比市区低3—4℃,冬季要高2—3℃,从而使得这里的植被十分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这里的自然风光主要有古树名木、居山云海,登高望远,观山间日出、日落等。 (1)古树名木:各类古树名木繁多,且林间树木茂密。在阳山岗山上,千年银杏根深叶茂,亭亭如盖;五老松,株株笔直粗壮,直入云天;在历居寺山上,有珍稀名贵的红豆杉林,有千年古樟,巍然屹立。大面积的毛竹林散布在各个山间,竹林葱郁。 (2)居山云海:这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为1800毫米。气候条件和良好的植被环境……[详细]
泪滩双月
  在乐安河的中游,距市区18公里的接渡镇辖区莲湖洲的上游,有一山侧卧于河边,因山形如虎,而被称为虎山。河因山而变,形成一深潭,人唤虎山潭。只因虎山潭的沙滩曾发生过一个孝女凄婉恸人的故事,而被后人称作泪滩,座落于泪滩边上的一个千年古村却也因滩而得名——泪滩村。 每年中秋之夜,每逢月白清风的中秋夜的月圆子夜,虎山脚下的虎山潭中,同时交相辉映着两轮皎洁的明月。这掩映在水中的明月,时隐时现,时聚时散,时如两顽童打闹,一躲一藏没了踪影,忽而又在水中露出笑脸;时如两美女扑蝶,一扑一打拢在一起,忽而又欢快地散开。水中望月,原本常景,而水中同时现双月,却为世人罕见。可见水中两个清晰的月影碰撞,隐后复现,循环往复,奇幻异常,堪称今古奇观。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乐平十景之一“泪滩双月”。 双月形成的原因,……[详细]
120、砚山
砚山
  砚山是距乐平市区10公里的塔前镇的一个古村落。据砚山徐氏家谱记载,古代有“十景”:溪田石砚、山寺乳泉、新岭石牛、月湖冬暖、通岸横桥、平畴驾艇、神峰奇石、寿山古柏、白云石鹤、龙岗暮雨等。在这一风水宝地,经过几百年日转星移,现代“八景”又不可思议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有些还是奇特的景观。 (1)石抱树。树从坚硬的石头里长出来是不可想象的事,而这里有两棵孪树即以顽强的生命力做到了。当地人称为“石抱树”。这两棵树“在夹缝中生存”作了最好的诠释。 (2)树抱石。这里有一对中年“夫妻”树,它们俩的树干连着树蔸,搂到一起跑到石壁上作“杂技表演”,令人叹为观止。它们俩还在日夜不停地往前同“行”。当地人称为“树抱石”。 (3)菊花石。这里有一座天马山,山上有奇石,黑黑的石头里长出形状、大小各异白……[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