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旅游

赣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瑞金笔架凌霄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三塔,座落在瑞金城南南面山上,它们与瑞金市城中的云龙桥、双清桥和城西南的龙珠塔、都始建于明清代,至今也是瑞金的风水地标性建筑。这些古代建筑,它们见证了瑞金自明代以来的历史变迁,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三塔笔架凌霄,书写下了远古瑞金的传说、瑞金的历史与辉煌。龙峰塔位于象湖镇南岗村东南方向2500米之山峰上,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七级六面实心塔。为青龙腾空之象;鹏图塔位于象湖镇溪背村南方向2500米之竹园岽山顶,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九级六面、空心、三合土筑成,居三塔之中,为“负阴抱阳”和合四气、鹏程万里之象;凤鸣塔位于泽覃乡光辉村东南1500米之山顶,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七级六面、空心,三合土砌就,为金凤和鸣之象。龙珠塔,在太阳……[详细]
《健康报》社旧址
  叶坪《健康报》社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朱坊村石厅下。为“思柏翁祠”,已有200多年历史,座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硬山顶,二井一厅,面阔三间,内有14根圆木住,总面积为98.42平方米。《健康报》社于1931年秋创办,先由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总军医处主办,1931年冬中革军委总卫生部成立后,由卫生部宣传科负责出版。该报为油印单面小报,不定期出版,初期仅几百份,后向苏区各地方发行,印刷量不断增加。《健康报》社的创办为反“围剿”时期红军伤病员的健康和苏区人民防病治病发挥了积极作用。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该报社随军长征。……[详细]
反帝拥苏总同盟旧址
  中央苏区反帝拥苏总同盟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河背街居委会上龙尾。原为刘氏宗祠,建于1049年,砖木结构,坐南向北偏西,硬山顶,两厅一井,总面积545.09平方米。1932年6月成立反帝总同盟组织,陈寿昌为主席,其宗旨是团结被压迫的工农劳苦群众与红军战士,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旗帜下积极参加中国革命,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同年11月,中央苏区又成立了拥护苏--同盟,主要是动员全体工农群众与红军战士参加反帝反国民党的民族革命战争,武装拥护苏联。1933年初,为避免机构重复,集中开展活动,反帝总同盟和拥苏总同盟合并,统称为中央苏区反帝拥苏总同盟,主席仍为陈寿昌,并在此房办公办公。1934年初迁至云石山。……[详细]
瑞金中央红军兵工厂分厂旧址
  中央红军兵工厂总厂旧址原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岗面乡竹园村。为“永茂公祠”,已有170多年历史,坐西向东,砖木结构,硬山顶,二厅一井,占地面积1161.21平方米。中央兵工厂,又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兵工厂、中央红军兵工厂。1931年10月,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创办了中央兵工厂,为我军第一个大型兵工厂。1933年底,中革军委命令红军进行战线收缩,将官田兵工厂、银坑弹药厂、塞上杂械厂相继迁驻瑞金,最后集中在岗面,组建了中央苏区最大的兵工厂。厂长吴汉杰、政委张健、党支部书记李石生,下设--科、弹药科,在此基础上还组建了杂械厂、弹药厂。1934年10月中央兵工厂跟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离开中央苏区。中央红军兵工厂总厂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战斗和红--移的需要,为革命根据地巩固与发展作……[详细]
贺龙同志入党处
  贺龙、郭沫若、彭泽民入党处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八一路居委会原瑞金第一中学(现为瑞金四中)。系赖氏公祠,座北向南偏东南,始建于1897年,三厅两井,硬山顶,砖木结构,占地849平方米。南昌起义部队起义胜利后,南下广东,1927年8月26日进占瑞金,驻于绵江中学。贺龙、郭沫若、彭泽民在此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武阳毛泽东旧居
  武阳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武阳镇武阳村围下。原为和尚庵,建筑年代不详,系砖木结构,座南朝北,三间横屋,占地125.57平方米。1933年5月19日至2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总结春耕生产运动的经验,表彰先进,掀起夏耕运动高潮,增加二成收获,选择春耕生产成绩最好的瑞金武阳区召开赠旗大会。期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武阳主持召开春耕生产赠旗大会时就住在此房。此外,毛泽东还在此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并认真听取了中共武阳区委书记、苏区政府主席的工作汇报,为大会的报告丰富了内容。该旧址于1990年公布为瑞金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毛泽覃烈士陵园
  毛泽覃烈士陵墓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泽覃乡红林村张屋坪。坐东南朝西北,砖混结构,墓门为三开间,墓顶为黄土堆成,占地43.7平方米。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毛泽覃同志留下在闽赣边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4月25日,毛泽覃率领的红军独立师被打散,他便率领部分游击队员穿山越岭,突围到当时瑞金县黄鳝口“红林”的大山之中。4月26日,在江西瑞金市安治乡红林村黄田坑黄狗窝纸糟被国民党军包围,为掩护战友英勇牺牲。毛泽覃牺牲后,国民党保安团匪兵将其遗体抬至红林村黄鳝口白屋子,用刺刀凶残的将其头颅割下,并将其遗体抛弃于茅草丛中,当晚,本村地下党员及群众秘密地将毛泽覃烈士遗体就地安葬在张屋坪。……[详细]
闽赣两省工人代表大会旧址
  闽赣两省工人代表大会会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黄家山。原为钟氏宗祠,已有百余年历史,砖木结构,座北朝南,硬山顶,二厅一井,上方有一四方藻井,下厅为八角形藻井,占地面积217.32平方米。1932年2月7日至1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在此召开了闽赣两省工人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共250人。陈寿昌致开幕词,周恩来代表中央作了发言。会议主要议程是听取和讨论职工工会和雇农工会的组织、任务及其斗争纲领,讨论解决失业和创办合作社问题。闽赣两省工人代表大会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中央苏区工人运动的开展。……[详细]
任田战斗遗址
  壬田战斗遗址位于瑞金市壬田镇境内,地处下街、高轩两村之间。壬田战斗战场的范围,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宽1公里。战场被端在高轩村下河子北后山,山高约30米左右长条形,占地5000平方米。1927年8月3日至5日“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分批撤离南昌,南下进军广东。8月25日,贺龙率领第第十二军,从瑞金的大柏方向进入壬田。在此,起义军与部署在这里企图阻击我起义军前进的敌钱大钧部两个团遭遇。经激战,敌军向瑞金县城和会昌方向溃退。……[详细]
铜钵山瑞金游击区旧址
  铜钵山瑞金游击队旧址位于瑞金市九堡镇莲塘村铜钵山。始建于隋唐,后经历几十次维修,座南朝北偏东10度,砖木结构排房,悬山顶,占地312.05平方米。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迅速占领了瑞金,并进行了疯狂的屠杀。瑞金人民为坚持斗争,保护群众,打击敌人,在中共中央分局和瑞金县委的领导下,成立了瑞金游击队和游击司令部,大部集结在九堡铜钵山一带。1935年2月,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转移后,铜钵山区的敌情日趋严重,游击队向瑞金丝毛坪一带转移。5月丝毛坪会议后,由于分散作战,有两个游击小队又回到铜钵山活动。……[详细]
粤赣省国家政治保卫局旧址
  粤赣省国家政治保卫分局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谢坊镇迳桥村桥背。原系邹氏众厅,已有120余年的历史,砖木结构,悬山顶,上下进栋,二厅一井,小青瓦屋面,占地465.81平方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于1933年8月16日召开第四十八次常委会,决定成立粤赣省。9月6日,在会昌县彭迳村召开粤赣省苏维埃临时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以钟世斌为主席的粤赣省临时苏维埃政府,下设军事、土地、裁判等部和粤赣省国家政治保卫分局等十四个工作部门。粤赣省国家政治保卫分局下设执行部(执行科、预审科)、侦察部(侦察科、检查科)和总务部等机构。粤赣省国家政治保卫分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详细]
中共瑞金县委旧址
  中共瑞金县委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八一路居委会沿江路。现为刘开发私房,坐西朝东,系砖木结构,悬山顶,占地107平方米。1927年8月下旬,南昌起义部队路经瑞金时,成立中共瑞金支部,书记刘忠恩。1930年6月,中共瑞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中共瑞金县委,机关驻扎于此,邓希平同志被选为中共瑞金县委第一任书记。1931年8月,邓小平主持中共瑞金县委的工作。迅速处理了原中共瑞金县委书记李添富“肃反”(肃“AB团”与“社会民主党”运动)扩大化的错误,为被冤屈的革命干部平了反。1932年5月,邓小平同志调离瑞金。1934年10月,红军主力转移后,县委迁九堡铜钵山。该旧址于1991年公布为瑞金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上阳居委会,系杨氏宗祠,并排五祠(即:朝奉、时省、时泰、孟舟和中宪第),全系砖木结构,座东北向西南,硬山顶,两厅一井或三厅两井。朝奉祠建于明朝万历戍申年,时省祠建于清乾隆戍辰年间,时泰祠建于1830年,孟舟祠建于1921年,中宪第祠建于1785年,五祠总面积为3056.73平方米。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于1932年夏在这里成立,肖劲光、何长工、刘伯承、叶剑英先后任校长。内设校务处、政治处、训练处(亦称训育处)、总务处等机构,毛泽东、叶剑英、刘伯承等领导人亲自为学员讲课。中国工农红军学校自开办后至1933秋,共招生六期,为红军部队培养各级军政干部6000多名。2006年公布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沙洲坝村白屋子。原为杨氏公祠,建于清咸丰年间,座西北朝东南,土木结构,后改为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悬山顶,二井一厅两横,面阔三间,占地216平方米。1931年11月中革军委成立后,即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1932年1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是全国红军和地方部队的最高政治工作领导机关,与中革军委一起直接隶属中共中央和临时中央政府领导。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动员部、敌工部、青年部、《红星》报部等机构。在这里办公和居住的有红军总政治主任王稼祥,副主任贺昌、杨尚昆,代主任顾作霖,秘书长肖向荣和《红星》报主编邓小平等。1934年7月迁驻瑞金云石山岩背村。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国共产党苏维埃区域中央局旧址
  中国共产党苏维埃区域中央局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老村。座西北朝东南,土木结构,悬山顶,两厅一井,面宽五间,占地219.17平方米。中国共产党苏维埃区域中央局(简称中共苏区中央局)是全国苏维埃区域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于1931年1月15日在宁都小布成立,1931年9月从永丰龙岗迁驻此地。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有:周恩来、项英、毛泽东、邓发、顾作霖、朱德、王稼祥、任弼时等,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政治保卫处等机构。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朱德等在此居住和办公。1933年4月,迁往沙洲坝下肖村,与从上海迁来的中共临时中央合署办公。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旧址(下肖)
  中共中央政治局(含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沙洲坝村下肖。原为杨会蓬的私宅,建于1879年,座东向西,为砖木结构,二厅一井二横一围墙,小青瓦,悬山顶,院内铺满鹅卵石,占地1127.96平方米。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于1931年9月在上海组建,博古为总负责。1933年1月从上海迁此办公。同年4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也从瑞金叶坪迁至这里。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恢复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领导机构(简称“中共中央局”)。设立了组织局、宣传部、白区工作部、妇女部、党务委员会、审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党报委员会、发行部等工作部门。在此办公和居住的有博古、张闻天、陈云、李维汉、邓颖超、毛泽覃等领导人。1934年7月中共中央局迁往云石山丰垄马道口村。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旧址(云石山马道口)
  云石山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含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共中央分局)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云石山乡丰垅村马道口。原系梁氏祠厅,建于清光绪年间,坐东北朝西南,土木结构,悬山顶,二厅一井,上下进栋,左右厢房,木质部位雕龙画凤,占地面积743平方米。1933年1月,上海中共临时中央局迁入瑞金沙洲坝后不久,组成新的中共中央局。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内设组织局、宣传部、白区工作部、妇女部、秘书处、党务委员会、党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机构,1934年7月从沙洲坝迁驻此地。1934年10月,在此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领导苏区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博古、项英、董必武、陈云、陈毅、瞿秋白、李维汉、梁柏台、陈潭秋、邓颖超、李坚贞等同志曾在此办公和居住。随后,中共中央局编入中央纵队(第二……[详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旧址(云石山)
  云石山中国共产青年团中央局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云石山乡田心村老屋场。原为梁氏众厅,已有100多年历史,坐东南朝西北,系土木结构,悬山顶,二厅一井,二层楼房,占地197.12平方米。中国共产青年团中央局1933年1月从上海迁入苏区。4月,同共产青年团苏区中央局合并办公,书记为何克全。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儿童局、少先队中央总队部等机构。1934年7月,从沙洲坝迁此房办公。中国共产青年团中央局为动员苏区青年、团员和少先队儿童团扩大红军,支前参战,发展群众团组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详细]
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
  沙洲坝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含全总苏区执行局)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金龙村枣子排。为杨氏私宅,建于清光绪间,坐东南向西北,土木结构,悬山顶,小青瓦屋面,由32间房和三间廊屋组成,内有通道相连,无正厅,占地805.42平方米。1933年1月,全国总工会从上海迁入瑞金,更名为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4月与叶坪迁来的全总苏区执行局合并,下设组织、宣传、职工、青年工作等部门。此外,还建立了农业、苦力运输、店员手艺、国家企业等产业工会。1933年6月创办杂志《苏区工人》。刘少奇任委员长,陈寿昌、陈云先后任党团书记。1934年7月该机关迁驻云石山沙排。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劳动感化院旧址
  壬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劳动感化院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腊梨屋下。系钟唐裔公祠,为“九厅十八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砖木结构,硬山顶,三进栋,上、中、下厅均有耳房,内有16根大柱,占地1683平方米。1932年8月10日,中央司法部第二号命令规定:“劳动感化院是裁判部下属机关,其任务是看守、教育,感化违犯苏维埃法令的一切法令,使犯人在刑满后不再违犯苏维埃法令。”1932年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劳动感化院在此成立。内设总务、劳动管理、文化等科。设立劳动感化院体现了苏维埃政府对犯罪实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和政策。强调对犯人实施感化改造,这是苏区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