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澳门 > 圣安多尼堂区旅游

圣安多尼堂区景点介绍

  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位于澳门地标大三巴牌坊后面,一直是澳门最有名的景点之一。在1990年到1995年的时候,政府对圣保禄大教堂的地点进行的一连串的维修,并在创办人范礼安神父的墓地上建了这座博物馆和墓室,供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博物馆主要分为四层,外部的建筑及墙壁非常的漂亮。内有丰富的收藏,如特殊装饰品、油画及圣物等等,这些代表性的展出物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充分展现出澳门的天主教文物及16世纪到19世纪的天主教艺术品。其中《圣味基圣像》……[详细]
  典当业展示馆是位于澳门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396号与庇山耶街59号交界的展示馆,原为从事典当业的德成按(Casa De Penhores Tak Seng On)。典当业展示馆为政府与民间合作的博物馆,是文化会馆的一部分。其房产属私人物业,管理则由澳门文化局负责。“德成按”是民国六年(1917年)开设的一间当铺,原是澳门富商高可宁的物业,是澳门现存结构较为完整的当铺建筑。为保存澳门的历史文化,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对“德成按”进行了维修整理,……[详细]
  澳门消防博物馆位于澳门连胜马路2-6号消防局指挥大楼,于1999年12月11日由澳门消防局局长江世生主持开幕,为一所以陆上消防为题材的博物馆。消防局指挥大楼楼高两层,由澳门设计师陈焜培设计,为一座具有南欧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而消防博物馆位于消防局指挥大楼的大堂,面积约350平方米,馆藏七百多件展品,分布于主展览厅及内展览厅两个展区之内。澳门消防博物馆主展览厅展有两部1950年代在英国制造的消防车、两台分别于1884年及1908年在中国制造……[详细]
  女娲庙座落在草堆街与大三巴街交界处,庙宇建筑与普通民房相似。该庙正门原向大三巴街,今门前空地为神殿故址,并无草堆街;庙后与布疋店相连,铺向草堆街。1914年冬,布疋店失火,波及女娲庙,焚毁正殿,只余偏殿。当局清理灾场后,不许重建庙宇,开辟街道。女娲庙只得半壁,经过修葺,从旁辟户,加奉吕祖,名为“灵岩观”。相传古时发生天崩地裂,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因此,世间痴男怨女竟想求女娲娘娘补“情天”。往昔澳门花事灿烂,一般青楼女子多前往膜拜,该庙……[详细]
  马礼逊教堂位於东方基金会新会址相连之永久墓园内。这座基督教礼拜堂,建於1821年,曾於1922重修。教堂的窗门为拱形设计,别具匠心,教堂门前亮有别致的小圆灯,周遭环境清幽脱俗。这座本澳最古老的基督教传道所内,只置有十张长椅,教堂顶部保持着年代久远的屋梁、屋椽与两把长吊扇,别致有趣。马礼逊教堂的建造是为了澳门少数的基督教徒而设,墓园中安放了五十个英国及美国人的墓碑,而这些墓碑使世人想起昔日澳门的国际商务及海军驻澳门的日子。这座细小的教堂以……[详细]
  康公庙位於十月初五街中段,超逾二百年历史。庙内正殿供奉康公真君,即汉代之帅李烈,保国有功,受封成为康公。左是南海广利洪圣大王,右为西山金圣候王,偏殿前为六祖圣佛,後为汉代神医华佗先师。该庙专主民间喜庆法事,殿前中央放置有“酒船石”,於清咸丰间雕刻而成,并有船,鲤跃龙门、龙凤呈祥及鹤延年吉祥图案,该石专给善男信信女向-礼拜奠酒之用,因而称为“酒船石”。 ……[详细]
  介绍圣安多尼旧堂的现址建于1558年,与今日的安多尼堂位置相同,是澳门三大古老教堂之一,且是澳门的第一间小教堂。教堂的历史间略载于教堂大门侧的一块石碑上,内容是:“兴建于一六三八年,一八零九年被焚毁,一八一零年重建,一八七四年再次被焚毁,一八七五年重修”。特别是1874年9月22日的大火令人难以忘怀,以后每年的9月22日这一天被澳门人称作“天灾节”,市民扛着圣安多尼像上街-,以示纪念。而在这教堂前地还有一个刻上一六三六年的十字架,于一九……[详细]
  三街会馆又称“关帝庙”,建于1750年,所在地原为昔日澳门之繁荣市区“荣宁坊”,故其门前之社坛现仍刻有荣宁社字样,且有联云“荣居康乐境,宁享太平年”。庙宇规模较小,藏身在市区巍峨的建筑物之中,见证著澳门居民的生活变迁。庙内供奉关帝,塑像雕刻精巧。会馆初设时只是商人议事的场所,在华人社会中有重要地位,三街所指是营地大街、关前街和草堆街,此三街为澳门古老的商业中心,所有华人商贾全都集中在此经营贸易。1912年,澳门中华总商会成立,三街会馆始……[详细]
  介绍澳葡当局曾多次在澳门建筑城墙,最早可追溯至1569年之前。1604年,由于中国政府不许他们私筑城墙,所以都先后被当时明朝政府拆毁。至1617年,澳葡-贿赂中国官吏,使他们不加干涉,再次筑起城墙。虽然1625年在明政府-强力干涉下,曾拆毁北部城墙。但葡人仍不顾明政府反对,继续筑墙。现存的旧城墙遗址正是当时所建之部分。旧城墙位于圣保禄教堂遗址左侧,邻近哪里吒庙,为夯土建成的墙体,夯土主要是用泥沙,细石,稻草再掺合蚝壳粉逐层压实而成。现存……[详细]
  东方基金会会址,现为澳门历史城区一部份。建于1770年代,是澳门富商俾利喇的别墅。后来租给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该公司驻华商务监督、大班及英国驻中国高级-的住所。1885年该房屋成为澳葡政府的财产。二十世纪60年代后曾改作贾梅士博物院。现为东方基金会会址。原有两层,顶层为台风所毁。由于最早的屋主好养鸽子,故周围称“白鸽巢”,如白鸽巢公园、白鸽巢前地等。入口有西班牙式大台阶可直接进入。现室内已改建为展览空间,屋前花坛已改为水池。这座住宅的布……[详细]
  看点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更要留意牌坊(前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含义。位于大三巴斜港,右边邻近大炮台和澳门博物馆的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澳门最为众熟悉的标志,是圣保禄教堂前壁的遗迹。“三巴”是“圣保禄”的译音,又因教堂前壁遗迹貌若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称大三巴牌坊。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型起台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见证了活生生的历史。当年的圣保罗教堂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详细]
  介 绍  座落在大三巴牌坊侧的大炮台又名圣保罗炮台、中央炮台、大三巴炮。建于1617 至 1626 年间,属圣保禄学院和圣保禄教堂的一部分。大炮台上的古炮在 1622 年抵御荷兰人的入侵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炮台曾是总督官邸。1835 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大炮台上的所有建筑和圣保禄学院,圣保禄教堂被烧得只剩下前壁,即今日的大三巴牌坊。  大炮台上有大片空地已建成花园,绿草如茵,古木参天,古炮雄距于旁。本地市民和游客经常前往,从这儿可眺望……[详细]
  澳门包公庙位于花王堂区福庆街,又称为睡佛庙,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传说澳门大三巴牌坊有一位老太太,她是佛山人氏,一向崇拜包公,曾向佛山迎来包公神像回家供奉,凡遇疑难之事,无不卜问包公,竟然每求必应,每应必灵。此事渐渐传开,到老太太家求包公的街坊也越来越多。后来在1889年,澳门疫症流行,病者累累,死亡相继,坊众以为是鬼域作祟,以包公一向为民除害,故建议奉包公神像巡游,以镇压邪魔,凡神像所经之处,遍洒圣水。据云事后果然瘟疫顿止,……[详细]
  介绍白鸽巢公园之得名甚有渊源。十八世纪中,此处原为葡籍富商马葵士之寓。此人喜养白鸽,达数百只之多,翱翔天际,景甚壮观;楼阁詹宇,远观若巢,逐得此名。由于相传葡国著名诗人贾梅士(LuisdeCamoes)曾在这里隐居,并写下不朽史诗《葡国魂》,葡人在公园中的石洞中竖立了贾梅士铜像,又称此公园为贾梅士公园。这位生于四百多年前的贾梅士的铜像,是一八六六年由葡人马葵士铸造的。白鸽巢公园占地广阔,园内小山环叠,古木参天,遍植花草,鸟鸣不绝于耳。即……[详细]
  导游参观博物馆后,游人可顺道游览大炮台,俯瞰澳门城市的旖旎风光。  介绍澳门博物馆位于大炮台上,于1998年4月18日落成揭幕。兴建澳门博物馆旨在保存数个世纪东、西方文化在澳门交汇,并和谐共存的多种面貌:传统、风俗和文化等。博物馆的藏品蕴藏丰富的历史意义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回忆。通过展品向参观者展现,在过去数百年当中居住在澳门的不同民族和平共处的生活状况和历史面貌。 澳门博物馆共分三层∶一楼澳门地区文明的原始,介绍澳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