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滨州市旅游

滨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兰家遗址
  兰家遗址位于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兰家村。付家河从遗址东部穿过。遗址中部高于周围耕地。1957年当地村民取土时挖出部分青铜器,计有卣、觚、爵等。1960年又出土剑、戈等。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1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3米。北部堆积层中,发现大量骨料及半成品骨器,能辨认的有牛、马、猪、羊、狗、鹿角,牛骨和猪骨最多。从切、剖、凿、刻、磨的痕迹中可以看出使用的工具很锐利,制作技术也比较高。另在遗址东部的傅家河断崖上散布着多处殉葬的马骨。1978年,惠民地区文物管理所曾清理殉葬马坑1处,因受河水冲刷,马骨已不完整,头向正北,系被杀死后埋葬。出土的卣、觚、爵、戈、豆、鬲、簋等器物的形制、花纹等多数具有商代晚期的特征。1977年12月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详细]
卧佛台遗址
  卧佛台遗址位于滨城区,为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为主兼有商周时期遗存。位于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街。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民在卧佛台附近构筑工事,曾发现部分珍贵文物。1954年出土部分黑陶片、石器、蚌、骨等器物和残片,经有关单位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滨县油棉厂在卧佛台取土,地表80厘米以下发现大量黄砂,黄砂里面夹有石器、骨器、蚌器、陶器和兽骨,但当时的取土工作已造成大量文物流失,遗址地貌与文化层被严重破坏,“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遂撤。遗址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300米,总面积4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5米左右,上层零星存有商周文化遗址,出土为夹砂灰陶鬲、泥质灰陶豆,罐、壶等;下层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物有石斧、石铲、石锄、石镞、骨锥、骨笄、泥质磨……[详细]
223、博兴兴国寺 AAA
博兴兴国寺
  兴国寺俗称丈八佛寺,位于博兴县寨郝乡寨高村西北角。始建于天平元年(公元534年),自隋唐至清代,屡屡重修。据考证,唐天宝,金天眷,元贞,明成化,万历,崇祯,清道光菌重修过。丈八佛石造像亦称兴国寺石造像,坐落在博兴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寨郝乡寨高村西北角,因其身高丈八,俗名丈八佛。佛像坐北面南,全高6.75米,底座高1.5米,底面积7.29平方米,为单身立式圆雕青石造像。佛像高肉髻,面方圆,微笑,丰颐大耳,法相庄严,身披“褒衣博带式”通肩袈裟,内着僧支祗,胸前打结,“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于莲花座上。佛像雕刻精致,造型生动,人体比例准确,衣纹舒展流畅,堪称艺术珍品。据史料记载:公元534年,这里始建一个寺院,名兴国寺。丈八佛石造像就坐落在寺中正殿内,当初为面涂金粉,身披彩裟。在其左右,还各雕有供……[详细]
224、大河口
大河口
  大河口位于无棣县城北70公里处,漳卫新河在此处入海,北倚茫茫渤海,西傍在建的全国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黄骅港。此处有被誉为无棣八大胜景之一的---“北海牧歌”。这里有最原始的自然景观---两条储量达3.6亿吨的贝壳砂带,蔚为壮观。大口河一带,空气温润,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泉水汩汩,四十多种中草药遍布沙堤,药香袭人,沁人心脾。这里有最原始的自然景观——两条储量达3.6亿吨的贝壳砂带,蔚为壮观。夏日海滩信步,但见野兽出没,海鸟嬉戏,远眺苍茫大海,隐见“海市”缥缈,孤帆远影,百舸竞渡。目前,70公里的环渤海公路正在铺设,一个集娱乐、狩猎、旅游、垂钓于一体的海上游乐园不久将展示在世人面前。大(大口河)济(济南)公路直达大口河,旅游最佳时节为春、夏、秋三季。……[详细]
凤阳石桥
  凤阳桥为青石结构三孔拱形桥,位于滨州市博兴县湖溪镇仗八佛村。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创建,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修。原称凤阳桥,清称青龙桥。南北横跨于卧龙河上。三孔石拱桥,东西长6.5米,宽4.4米。桥基南北两面各置分水石两块,桥栏南北两面栏柱各6根,拦板各5块。栏版上雕饰“丹凤朝阳”、“八仙过海”和“四季花鸟”等民间故事。桥栏上尚存“明嘉靖岁在癸亥建立凤阳桥”和“清道光岁在戊戌重修青龙桥”题记。……[详细]
226、三河湖 AAA
三河湖
  国家“AAA”级景区三河湖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的阳信县、惠民县、沾化县、滨城区三县一区交界处,是滨城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一项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三河湖区域地貌层次明显,河流、浅滩、湿地皆具,浅滩外为绿地,植物主要为芦苇、绿柳及各种野草,河滩地为果园和农田。滩外为基本农田,常年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三河湖风景区自然景观、生态景观独特,这里水域广阔,水质优良,四季分明,景色各异,水文化底蕴丰厚。二月,春回大地,冰雪融化,万木返青;四月,各色植物抽茎吐叶,为河滩地铺就绿色地毯;盛夏,树茂花艳,姹紫千红,绚丽多彩,鱼蹦虾跃,犹如江南水乡;八月,果园满香,棉田溢银,粮田流金;九月,秋高气爽,水碧天蓝;隆冬:银装素裹,冰挂似剑,雾松满枝,冰面如镜,一派典型的北国风光。三河湖景区水域广袤,若登高远……[详细]
227、无棣碣石山 AAA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棣碣石山
   碣石山,又名无棣山、盐山、马谷山、大山。海拔63.4米,方圆0.39平方公里,系73万年前火山爆发喷出而形成的锥形复合火山堆,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也是华北平原地区唯一露头的火山,被誉为京南第一山”。1999年3月列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历史文化:古时近河傍海,唐尧时称碣石山,春秋时称无棣山,魏晋时称盐山,唐初称马谷山,相传有龙马自山洞0没,故称。马谷朝云列入无棣八大景之一,元朝俗称大山。古时山上有碧霞元君祠、文昌阁、吕祖祠、关帝庙、盐神庙、天爷庙、奶奶殿、魁星阁、二廊庙、阎罗殿、清凉庵,山下寺院为观音堂。这些庙宇供奉玉皇大帝、关圣帝君等诸神,另外还有疯和尚像、王灵官、赵灵官等塑像。清凉庵的住寺心怡和尚于1950年圆寂。大禹、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曹操、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等帝王,或治……[详细]
228、唐枣树
  唐枣树位于无棣县城北10余里处的信阳乡李楼村南,树高7.6米,直径2米,树冠6.35米,主干结九瘿,穿七窍,乱枝交错,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据载,该树系公元621年所栽,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迄今止发现最古老的枣树。该村男女老幼将其尊为“寿树”,从不折损一枝一叶,称其果为“寿果”,传说食用一颗可延寿三年,成熟后采摘下珍藏,四方乡邻常求索为药引,医治疾病。1992年,无棣县政府又为其树碑立传,使其成为无棣县一大景观。旅游最佳时节为夏、秋季。……[详细]
中国孙子兵法城
  孙子兵法城是以具有千年历史的宋代棣州古城墙、护城河遗址为依托而投资新建的省内大型人文旅游景观,是山东省“一山一水两圣人”旅游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省13个重点旅游扶持项目之一,2005年获国家AAA级旅游项目。孙子兵法城位于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惠民县城北侧。控制面积达7200亩,形成一个环古城墙、护城河、省道庆淄路、乐胡路三角形的广阔平坦区域。全部区域划分为三大部分,共二十个景点。孙子兵法城主题建筑武圣府设计以南京太平天国天王府布局风格为范本,采用秦汉建筑风格,通过多种形式的单体组合,创造丰富的空间环境,为孙子文化的展示造就久远的历史氛围和高雅的内外环境。整个建筑群平面布局沿中轴线自南向北布置阙门和十五个大殿,纵向一字排开,全长999m,宽88m。第一大殿取名序殿,用于展示孙子家世和故里惠民……[详细]
滨州市颐园
  滨州市颐园位于黄河四路中段,占地30余亩。颐园1991年5月开始动工兴建,1992年10月建成开放。颐园南门为仿古建筑,迎面是鲜花簇拥的花坛,西侧是草坪,西北角是儿童乐园,东北角是被紫藤长廊围绕的老年活动区。颐园布局精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颇具江南园林之情调。……[详细]
231、马谷山
马谷山
  马谷山又名大山,位于无棣县城北三十公里的大山镇境内,呈圆锥形,海拔66.2米,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为华北平原黄河北唯一的一座山丘。经专家考证,该山形成于第四纪更新世早期,为12万年前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古书《禹贡》称其为“碣石”。据《后汉书》记载,在汉末年,曹操曾登临此山,观沧海并赋诗言志,颂为千古佳话。马谷山茕茕孑立于鲁北平原上,山巅旧有“碧云之君宫”、“玉皇阁”、“吕祖阁”等气势恢宏的建筑。该山有东、西二峰,山势北坡低缓,南坡陡峭,东、北各有一数丈深涧。山前有一山井,井深水旺,水质甘甜。山半腰有数亩果园,园内洞谷相连,层层果树相互攀接,一到春季,蜂飞蝶舞,景色宜人。登临此山,极目远眺,直视无碍,海天相连,渔帆点点;近望,河流如带,村庄棋布,绿野似锦。乘坐客车可直达山脚,游览最佳时节为……[详细]
海峰塔塔影公园
  八角十三层楼阁式海丰塔就坐落在河花湾南侧,与清代学堂相临;五子闹佛塑像坐落在海丰塔旧址上,并有清康熙进士张映汉撰写、江苏巡抚吴坛书写的《重修大觉寺记》保存于亭旁。公园北隔河花湾与钟楼相望,西侧紧临清代著名金石考古家吴式芬故居。海丰塔建于639年(唐贞观十三),为普照寺塔,分十三级,八角形,密檐式砖石结构。明初,县名改称海丰,普照寺塔亦改称“大觉寺”,故唐塔又有“海丰塔”、“大觉寺塔”等名。进入塔影公园,可乘舟赏荷,体味回归自然的童真;可登临海丰塔鸟瞰无棣城,将全城的美景尽收眼底;可上钟楼把酒临风,享受身处桃源之中的情怀。……[详细]
劳店玉皇庙
  玉皇庙位于劳店乡玉皇庙村。始建于明朝,为硬山式建筑。据碑文记载,清乾隆四十一年、同治十一年整修两次。1983年省拨款进行补修。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秦台遗址
  秦台遗址(又称秦家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曾出土铜器,文化层距地表不足1米,厚度1.5米左右。遗物有商周时期的陶鬲、灰陶罐、粗把豆、陶纺轮、石镰等。经鉴定为商周遗址,1992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秦台是建筑在遗址上的一座古墓,夯土层明显。次冢传说纷纭,一曰:商丘冢,二曰:梁王冢。两千多年过去,秦台在寂寞中逐渐荒芜,几乎为人所遗忘。不知从何时起,这里成了狐獾生存的乐园,台中隐藏着大小不等幽深黑暗的洞穴。有一年,本地疟疾流行,百姓危在旦夕。有长者在秦台上采了一种草药,回去煎汤喝,不久康复。消息传开,人们争相去采撷,确有奇效。因这里狐狸时常出没,隐居其中,人们误认为是“狐仙”仙灵,“狐仙”的说法就此散播开来。近几十年来,常年都有很多人去秦台给狐仙上香烧马,每年自年初二开始……[详细]
  牛王堂古墓位于阳信县阳信镇牛王堂村西,台丘椭圆形。此墓对研究古代墓葬形式,人民生活习俗,搜集古代医学文献,都具有重要意义。1970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魏氏庄园
  魏氏庄园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庄园位于惠民县城东南30公里220国道南侧魏集镇的魏集村。它是清代布政司理问、武定府同知魏肇庆的私人宅第,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十九年(公元1890-1893年),历经战争洗礼和政治运动冲击,主体建筑保护完好,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城东南部的魏集镇,是一组独具特色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和烟台的牟氏庄园、四川大禹的刘文彩地主庄园齐名,并称为中国三大庄园。魏氏庄园以其显著的军事建筑特点闻名远近内外,一九九六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北方仅存的清代城堡式建筑群。魏氏庄园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庄园位于惠民县城东南30公……[详细]
滨州丁公遗址
  丁公遗址位于邹平县苑城乡丁公村,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在遗址中发现大量龙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遗物。所采集的文物标本除蚌器外,主要有石铲、磨制石斧等石器,还有骨簇、骨针及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征的蛋壳陶片。陶器中有小陶罐,为泥质灰陶,鼓腹,颈部有一弦纹,口径5.2厘米,腹径8厘米。还有陶瓮残片,为泥质灰陶。细绳纹并附加堆纹。尤为珍贵的是黑陶鬼脸式鼎腿、猪嘴鼎腿等。经考证,为典型的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遗存。以上类型的陶器在滨州地区内是首次发现,对研究古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该遗址1984年被邹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经山东省文物管理局批准,又被定为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邹平工作站。1988年山东大学投资建立了1850平方米的三层考古楼,陈列文物1000多件。丁公遗址是重要……[详细]
238、滨州范公祠 AA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滨州范公祠
  范公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享堂,地处长山城南、孝妇河畔的河南村,濒临河水,古木参天,建筑清新幽雅。据《长山县志》记载,该祠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系邑人知县韩泽倡议并主持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此间历经朝代更替,时坏时修,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三十年(1851),距今也已140多年。范公祠坐北面南,分前后两院,前院为大殿,后院为享殿。大殿采用歇山式建筑,灰砖青瓦,斗拱飞檐,殿内塑有范公座像。大殿前东西两侧,各植银杏一株,高达10丈。院内还有古槐3株,其中一株树老干空,老干内又生出一株新槐,枝叶繁茂,蔚为奇观,人称“怀中抱子”。享殿雕梁画栋,茂林修竹,清静幽雅,殿下有匾额两块,一为“长白书院”,一为“菜根味舍”。范公祠历经沧桑,阅900余年,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博兴丈八佛石造像
  丈八佛为一青石圆雕石造像,位于博兴县湖滨镇丈八佛村内。该造像雕造于东魏天平元年(534年)。造像由立佛及底座两部分组成,通高7.1米、像高5.6米。佛像高肉髻,面长圆,着褒衣博带式袈裟,内着僧祇支,胸前结带。双手作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于覆莲座上。莲座上刻力士、博山炉、迦娄罗、供养人等,还刻有文字,惜漫漶不清。附属文物现存石碑三通:“明成化元年重修兴国寺碑”、“明万历十二年重修兴国寺碑”、“清道光六年重修兴国寺碑”。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时,该处有寺,名曰“兴国寺”。北齐天保年间(550年—559年)建有丈八佛殿,隋、唐、金天眷及皇统、元元贞、明景泰、成化和万历年间都对寺院进行过重修。清道光年间寺内建有正殿、三佛殿、关圣帝君殿,三殿呈扇形布局。清末寺废,仅存正殿。民国初年正殿坍塌,造像露立于……[详细]
240、滨州雕窝峪 AA
滨州雕窝峪
  雕窝峪位于邹平县青阳镇西阿陀村南5华里处,深邃宽阔的山谷长达3华里。青阳镇自1993年起,对峪中王薄起义旧址进行综合开发后,形成了自然、人文、庙文化三大景观。自然景观:雕窝峪系隋末(公元611年)第一次农民起义遗址,山谷深邃奇险,风景十分奇特。雕窝峪三面皆与高山相连,唯西北角有东西宽20余米的峪口―石门。传说石门为王薄起义时所建造,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石门东、西各有“古石墙”(亦名石城墙),随山势向两边延伸,高约2丈,长各约2华里。进石门即听到水声潺潺,不见水影,西南方有一山涧,乱石蹲踞,水从石底默默穿行,故名“潜龙涧”。山东滨州市……[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