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旅游

驻马店市旅游景点介绍

郭楼遗址
  郭楼遗址位于驿城区西南4公里郭楼自然村西北300米处,东临练江河南支流,北傍练江河北支流。该遗址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高出地面2米左右。1985年1月,被驻马店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发现。该遗址因距郭楼自然村较近,故名郭楼遗址。遗址文化层最深1.5米,最浅0.5米。地面暴露大量陶片、红烧土以及木炭。从采集的标本鉴定,该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晚期文化、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商周文化等时期的遗存。1985年5月31日,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裴李岗晚期遗存:陶器以红陶为主,有泥质和夹砂两种。质地松软酥脆,陶片出土后用手略捻即碎,皆手制,器表素面多,未见彩陶。器形简单,能识器形有红顶……[详细]
朱庄遗址
  朱庄遗址距驿城区东南约9公里处,位于驿城区古城乡朱李庄村,遗址北边紧靠小清河。遗址系丘形台地,最高约5.5米,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00米。耕土层下是文化层,文化层西部厚约1.8米,中部厚约3.5米,东部厚约1.5米;高出地面1.5米处是灰色夹砂土,出土有磨光黑陶。从遗址的遗物和钻探情况看,此遗址系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前期,文化内涵延续较长。1983年被确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店秋收起义指挥部旧址
  确山刘店秋收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确山县刘店镇刘店小学院内。原为火神庙中的“文昌宫”,现仅存“文昌宫”旧屋3间。硬山式青砖小瓦,明清建筑风格。1927年夏,蒋介石、汪精卫合流疯狂镇压0人。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惨遭失败,革命陷入低潮。成立3个多月的农工县政府——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受到反动地主武装的反扑进攻。为保存革命实力,我党退出县城转入刘店农村继续开展斗争。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主要领导人李鸣岐、杨靖宇、张家铎、张立山、张耀昶等受到通缉。1927年9月,0河南省委按照0中央武汉“八七”会议精神,决定在豫南举行秋收起义,并把起义的中心区定在确山。李鸣岐在刘店先后主持召开0豫南特委办事处和确山特支扩大会,传达了0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及0河南省委关于豫南武装起义工作的指示,贯彻了“依靠工农……[详细]
刘邓大军渡河处
  刘邓大军渡河处位于新蔡县佛阁寺镇张康村。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跨过黄河南进,蒋介石调集重兵在新蔡和正阳两县交界处的汝河南岸堵截,妄图将我军歼灭于汝河以北。8月23日下午,-发出“狭路相逢勇者胜,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过去”的战斗号令。我军在当地群众的有力支援下,攻下汝河南岸的桥头堡——大、小雷岗。至翌日下午4时,刘邓大军先头部队50000多人和200多辆军车从新蔡县佛阁寺镇张康村强渡汝河,摆脱了后方追兵,千里跃进大别山,直逼-统治中心南京,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樊金凤摄……[详细]
李愬雪夜入蔡州浮雕
  李愬雪夜入蔡州浮雕位于汝南县城北关宏济桥旁,花岗岩材质,记述了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李愬雪夜袭蔡州,平定淮西之乱的故事。浮雕采用艺术手法高度分割组合,画面简洁明快,内容清晰明了,每一块有机的外形加上印章式的文字标题,使整体层次分明、形断意连。整个战事共分为六个篇章:李愬主动请缨,受封讨贼;吴元济拥兵自重,称霸一方;雪夜飞兵奇袭蔡州建功勋;养兵示弱,麻痹敌军,蓄我士气;慧眼识才,巧用降将瓦敌军心;中华奇将,李愬青史留其名。李峰摄……[详细]
招提山门
  招提山门三楹(寺内建筑有一立柱就为一楹,一楹约为一间房的规模)南、西各有角门(后门)一楹。山门之后是三楹天王殿,殿内两侧各建钟楼一楹,而后是大雄宝殿。宝殿之后是七楹观音阁,阁的东西各建五楹画廊,阁后是禅堂。南湖观音阁曾是名扬遐迩的游览圣地,文人墨客为南湖观音阁题诗作赋以示高雅者更不胜枚举。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小南海观音阁由于受时光、风雨的剥蚀,当年盛况久已不见。……[详细]
167、北拱门
北拱门
  北拱门位于汝南城西北角,绕城而去的汝河南岸,与飞架河面的宏济桥咫尺之距,直道相通。跨越宏济桥,穿过北拱门,方得从北面进入汝南城。北拱门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清康熙年间重修。城门洞长38米,宽20米,高21米,门洞道宽4.6米,长长的门洞之壁,由特制的大号青砖砌成。门洞的上方呈半圆形拱起。城门上端开阔平面,筑有炮楼。古时的汝南城,四面环水,城墙又高,固若金汤的北门,确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北拱门历史悠久,坚固异常。数百年来,虽历经风雨侵蚀,战火的袭击,但巍然屹立,保存较为完好。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城门上有无数的炮洞枪孔,这是迭经战事留下的斑斑痕迹。触景生情,使人不由得想到“曾忆当年烽火日,几度凭险抗敌军”的诗句。……[详细]
168、准提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准提楼
  准提楼位于汝南小南海,距护城河约四十米处,汝南园林学校院内。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旱无雨,河枯地裂,五谷不生,崇庄王为祈雨灵应,奉皇上诏令创建此楼。以“准提”命名(准提为梵文译音,意为“清净、洁白”,佛教密宗六位观音菩萨之一),意在求神灵保佑,喜雨降临。明末战乱,后堂的僧室、走廊俱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推王道新重修准提楼。该楼为单檐九脊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长18米,前后进深8.8米,高12米,顶部覆盖黄绿色琉璃瓦,因坐落在两级台阶之上,所以显得雄伟高大、古朴壮观。第一级台阶面积为323.4平方米,台阶五步,高一米,逐级登临,直入大殿。两级平台周围嵌有三尺高的汉白玉石柱,目前石柱已不存在,现四周青石基座尚存。室内七架檩,前后双步梁,檐柱高4.5米,柱头为平面,柱基为石鼓式,额……[详细]
蜘蛛山造磨作坊遗址
  蜘蛛山造磨作坊遗址位于西平县西南55公里处的蜘蛛山东北麓崖壁上,南为红石岭布0山,山北为公地沟、棠溪涧之源头。棠溪河向东流经洪河注入汝河,属淮河流域的三级水系,地处伏牛山余脉浅山区。造磨作坊遗址现存古人凿取磨石坯遗迹3处,其中明显一处在直径1.33米平石上,现存呈半圆形均匀分布凿槽9个,槽长12厘米、宽4厘米、深5厘米,槽距12厘米,并有两处自坡顶东南下方滑送石磨的滑道,滑道为全石。宽4~5米、长30~40米,呈60度斜坡,两滑道上下相距40多米。在磨场上方30米处,有一长10米、高3米、宽10米的石棚,石棚两壁上刻有三行共22字行书题记,题记自右(西北)向左(东南)竖书三行,文曰:太和元年董石感记,此山有好石,造磨亦能强,平下人安。首字距崖底2.3米,首行每字6~8厘米见方,行书洒脱,颇具……[详细]
汝南文庙大成殿
  汝南文庙大成殿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位于汝南县委院内,曾祀奉孔子并作学校。大成殿面南坐落在高1米、面积为216平方米的砖砌台基上,台高与殿基相平。殿面阔5间,进深3间,长15.4米,宽10.7米,高11.3米。单檐九脊歇山式,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正脊中间饰一宝瓶,两端置大吻。4个大殿角悬挂风铎,四周檐下施重翘重昂斗拱,室内雕梁画柱。昂头呈琴面象鼻状,有异形瓜拱,明间、补间斗拱各三攒,柱头斗拱四攒。次间、稍间各为两攒,柱头斗拱六攒。檐柱高4.3米,柱径0.39米,柱头为平面,柱础为青石覆盆式,明间柱础雕有覆莲。檐柱柱础系石鼓式,鼓下有覆盆柱础。新中国成立前,殿前还有三孔石桥,桥下石柱刻有石雕小庙,桥上两侧石柱上雕有十二条展翅卷尾的鲤鱼,故有“桥下庙,庙上桥,三孔石桥不流水,十二……[详细]
  孔庄遗址位于驿城区水屯镇孔庄西南,一条小草河从遗址的南部边缘经过汇入宿鸭湖,南距练江河2公里。遗址南部的水泥路向西通到京珠高速南引线,南有新阳高速,西南是小李庄,东边紧邻孔庄。遗址座落在临河的台阶上,中部有一生产路把遗址一分为二。遗址平面近长方形,整个遗址呈南北向分布,南部较高,北部较平缓,南北长约355米,东西宽近300米,总面积约10.65万平方米。通过多次对遗址进行文物调查、勘探,可知该遗址文化层深2米左右,地表散落大量的陶片。已发现有灰坑、房基、灶坑等重要遗迹和大量红烧土及陶片。采集标本有陶片和石器,陶片质地有泥质、夹砂、夹蚌及磨光等。陶色有红、黑、灰、棕黄诸色。纹饰多为素面,兼有篮纹、弦纹。可辨器形有白衣红、黑彩陶罐、宽扁式鼎足、鸭嘴形鼎足、豆、碗、红陶钵等。生产生活工具有石斧、石……[详细]
高岳集遗址
  高岳集遗址,位于上蔡县城东北杨集镇高岳村东南部。遗址为长方形,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高岳集遗址共分上、中、下3个文化层,且层次清晰。上层为仰韶文化,采集的文物有火候较低、质地疏松的泥质红褐色陶片,出土的器形有小口双耳壶、钵形鼎等,同时出土的还有红色鼎足、罐等器物。中层为屈家岭文化,陶片以黑陶为主,同时出土有砂粒及蚌壳粉烧制成的宽折沿器物口沿陶片、鹤嘴器物和兽骨等。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出土陶片多为黑陶和灰陶。纹饰以条纹为主,也有绳纹、蓝纹、方格纹等。出土器形有鼎、鬲、罐、盆、杯等器物的残部,鼎腿多为凿形。石器有穿孔石铲、石链等。高岳集遗址为研究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层次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1986年11月,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详细]
泌阳梅林寺
  梅林寺旧址在泌阳县官庄镇与付庄乡交界处,背依虎头山东襟,面临古城之西陲,周围峰峦耸峙,茂林修竹,左右两水环抱,清流激湍,地势绝佳,风景宜人。梅林寺,本名圆通寺。圆通寺之名最早记载于明朝文坛四杰何景明(信阳人,时任陕西提学副使)的《圆通寺》诗中。从何景明生平推算,该诗应作于明朝正德元年至五年之间(公元1506~1510年)。梅林寺又名廻龙寺,廻龙寺之名最早记载于清朝乾隆五十二年泌阳县教谕张休彩题诗碑。梅林寺之名,最早记载于清道光五年泌阳知县倪明进《游梅林寺诗四首》中。现以梅林寺之名传世。……[详细]
汝南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汝南县城东大街,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清末汝宁府将其改为府城隍庙。现存前、后殿,均为单檐硬山式建筑,小青板瓦覆盖,结构严谨,装饰精美,是豫南古建筑的佳作。据《重修汝宁府志》记载:“公凡遇旱涝,未尝不祷。而祷则未尝不应。尝有盗越狱走他郡,而公亦祷于神。既获盗,乃言中途有神障之,故不得逸。”李峰摄……[详细]
小潘庄遗址
  小潘庄遗址位于西平县出山镇西北小潘庄村,距西平县城37公里。遗址位于青铜河上游两支流间台地上,面积469500平方米,海拔高度82.8米。遗址自南向北逐渐增高,省道S331线横穿遗址中部。从遗址上部表层遗留的文化遗物看,北部为汉代时期文化堆积,其范围从小潘庄村向北300米,东西宽215米,向南汉代遗物逐渐消失。村庄南遗址表层露出的为夏至商文化遗物。修筑省道S331线时,两侧路沟断崖露出灰坑、井、瓮棺葬等文化遗迹。从出土遗物陶质、陶色、纹饰、器型看均为新石器文化类型。在遗址的西部,小潘庄西南发现了大量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盆、罐等容器残片。以上这些文化遗物表明,小潘庄遗址是一处包涵上至夏商,下到汉代不同时期的大型文化遗址。省道S331线高兰路修建时从遗址南部穿过,两侧取土沟断壁发现有最深1.5米的……[详细]
老河罗汉洞
  老河罗汉洞位于驿城区老河乡老关庄村西北的北山山顶,面积约20平方米。在正对洞口的石壁上,有3尊高约60厘米的石刻壁画罗汉,神态自若,形象逼真。洞壁石刻字迹显示,为唐高宗上元年间一位高僧游玩至此所刻。樊金凤摄……[详细]
范长江纪念亭
  范长江纪念亭位于确山县瓦岗镇芦庄村原中国科学院五七干校东侧,是为纪念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社会活动家范长江所建立。石碑两面分别刻有“生为民族,英魂永存”,“我们永远怀念您”等字样。1969年3月,被定性为“-”的范长江在此接受劳动改造。1970年10月22日,面对无休止身体和心灵折磨及一连串政治事件,使视荣誉为生命的他心灰意冷,最终投井自尽在碧波清泉中得到灵魂的解脱,终年61岁。1978年12月27日,0中央为其平反昭雪。樊金凤摄……[详细]
世纪和平钟楼
  世纪和平钟楼位于汝南南海禅寺院内东侧,为三层仿古方形塔楼式建筑,高34.6米,建筑面积772.84平方米,一层四面各有一拱形门,外壁四周雕有长城、花鸟、小桥、古寺和2000只和平鸽,二、三层均有围廊,向上往内渐收,楼内有1999年为迎接新世纪到来、祈祷世界和平而铸造的重达21吨的世纪和平钟一口。李峰摄……[详细]
临淮城遗址
  临淮城遗址位于正阳县皮店乡朱店。南距淮河1000米,西距今夏小庄约700米,东距朱小寨500米,北距姚庄100米。古城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800米,面积80万平方米。四周护城河还可见到,现存西门,城河宽90米,南西两面存有部分城垣土基,高出地面近3米。这两处城门还可辨别,西门土基厚25米,南城垣外东西二莲花湖还在。东湖南北宽约100米,东西长约350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西湖宽约80米,长约500米,面积约40000平方米。湖底铺有方砖,两湖之间建有高约1米的暗渠,水可互通。至今夏秋两季,两湖碧荷满池,犹为壮观。临淮城始建及其沿革,还没有考证清楚。据《通鉴》载,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春正月,封子衡为临淮公。食邑即今正阳朱店的古临淮城。衡爱莲花,城河皆种莲,时称莲花太子。城……[详细]
金扇佛经石刻
  金扇佛经石刻经位于金顶山风景区内的竹林寺山道旁,为唐宋时期佛经石刻。佛经整体呈大扇形,巨扇外沿镶有99颗佛珠,-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其扇形的外长16.8米,高8.8米,其新奇的形制堪称华夏一绝。樊金凤摄……[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