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旅游景点介绍
五龙口遗址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诸市镇五龙口村北,距离驻马店市西北12公里,南距五龙口村约100米,东距诸市街120米,北临公路,西靠汝河。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40米,面积约28000平方米。该遗址于1981年5月发现,1982年12月和1983年11月又两次派有关人员实地调查。该遗址是突兀在地面上的一个大土冢,高出地面2米~6米。汝河流经遗址西部,河水冲刷土冢,形成断崖,群众称为“断子崖”。经考古钻探,文化层深度在2米~4米之间。从断崖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文化层,有大量的红烧土,带形灰坑、窖壁。房基下层是红烧土,房子的居住面上有经过火烧的夹砂陶片,地面有一层白灰面。从地面采集到的石器多为磨制,也有少量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有石斧、石铲、石矛、石镞、石球等,打制石器有黑色燧石尖状器、青石镰。采集……
[详细] 会师泉又称九龙泉,位于遂平县嵖岈山镇红石崖村。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八路军在嵖岈山会师后,与村民同饮九龙泉水,共叙军民鱼水情。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就在九龙泉边立起一块石碑,-“会师泉”。樊金凤摄……
[详细] 杨台寺遗址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西北5公里诸市镇林场。遗址在高出地面7米左右的高台地上,东西长320米,南北宽250米,面积80000平方米。西北距汝河4公里,有一条小河从遗址西部自南向北流过。该遗址于1983年被发现,有鹿角、石镰和各种陶片。1984年8月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从遗址西部深沟和断崖上可见明显文化层2米~5米。已发现有灰坑、房基柱础、陶灶及大量红烧土及陶片。从采集到的陶片和遗物看,其内涵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发现有指甲纹鼎足、鸭嘴形鼎足和器盖、陶豆、陶罐、陶碗、红陶钵、澄滤器等。陶色有红、黑、灰、棕黄诸色,其中以红陶居多。纹饰多为素面兼有蓝纹、弧纹、镂孔和附加堆纹。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镞、石镰、陶纺轮等,装饰品有陶环,生产工具多为磨制。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历经时间长,面……
[详细] 辛亥革命纪念祠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而建的专祠,原为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闫子固和刘粹轩(同盟会河南支部长)二烈士所建,誉为二英祠,后来得知同盟会会员单希古也壮烈牺牲,故又称三英祠,接着查出新蔡牺牲的还有许多辛亥革命烈士,因此,又更名为“烈士祠”。烈士祠,座北朝南,面阔五间,单檐硬山式重梁小瓦砖木结构,高台基建筑,前有月台,面阔五间,当心间阔3.65米,梢间3.9米,尽间3.9米,通进深7.20米,梁柱12根,柱围1.15米,青石素面柱础。祠全长21.4米,宽9.3米,墙厚0.68米,檐深0.68米,高12米,面积为203.67m2。室内陈设着烈士灵牌,门两旁有任芝铭手书对联:上联:崇功报德告慰忠魂幸为余生偿宿愿下联:-图存贵在双肩未敢死后而初心门首竖匾上镌:烈士祠该祠创建一波三折。北伐大革命后,经……
[详细] 祭祀场所。宋氏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焚于兵。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宋氏祠堂由大门、石旗杆、卧隐堂、南厢房、迎晖堂、含元楼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祠堂座西朝东,主体建筑“迎辉堂”座西朝东,为宋氏祠堂祭祖之地。篛单檐硬山式、一斗三拱重梁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长18.5米,宽10米,高12米,走廊宽1.1米,墙厚0.45米,当心间3.96米,梢间3.05米,尽间3.55米;进深8米,格灵门窗20扇,柱16根,俱为青石素面柱础。“迎辉堂”前,南有“南厢房”,座南向北,面阔三间,北有“卧隐堂”,座北向南,面阔3间,建筑形式与“迎辉堂”相仿。前有大门5间,座西向东,面临北大街,院中立旗杆1根。后院建有“含元楼”,为三间三层楼房建筑,系宋祖半藏书……
[详细] 古代生产工作坊。春秋蔡平侯建造的制币作坊,所制货币是用金块、青铜铸郢爰、蚁鼻等。1982夏从制币炉遗址出土的郢爰(亦称爰金、金爰)金质,净重28克,厚0.4厘米,二连饼长3.1厘米,底宽1.8厘米,面宽1.4厘米,面铸横排篆“郢爰”二字,系战国时楚国通行货币,国家一级文物。《新蔡县志》载:“制币炉遗址,位于县城东门外北侧200米处,今名炉巷。暴雨过后,常有碎金块、片露于地面。系战国时期楚国制币炉遗址。”据传,随王朝末年(炀率大业七所即公元611年)多处暴发农民起义,程咬金等十八兄弟率义军上反皇帝,下反-,杀富济贫,深受民众欢迎。以军师徐茂功之计,在该地用蔡平侯的制币炉和金库中存放的黄金锻碎装制成“花筒”,在古城闹市区趁正月十五和古庙会等盛大节日夜晚,把碎金放出,喷撒四方几百米。程咬金意在永远……
[详细] 娘娘坟,是大明朝末年(公元1644年)弘光太子的贵妃罗氏的墓地,俗称“罗娘娘坟”。明朝末代皇帝崇祯17年,农民义军围攻北京城,满清朝庭也欲坐朝北京,明王朝摇摇欲坠,崇贞太子弘光及家眷提前逃往南京(续建南明朝),“九门提督”李相成护送,路过李相成故乡,新蔡李家集镇。罗娘娘随军日夜兼程,长途跋涉,旅途劳累,身患重病,不能前行,就留居于此,隐姓埋名,医治病情。数月后,久医不愈,死于非命,埋葬于集南“清凉寺西百米处”,后人称之为“罗娘娘坟”。因罗贵妃酷爱白免、水鸭,为纪念贵妃娘娘,几百年来,当地群众家家多养白免、水鸭。既景观,又经济实惠,其名吃“红焖免肉”、瓮烤板鸭是淮西品牌两大菜谣。……
[详细] 古人类活动场所,遗址呈75米×75米正方形,高5米。黑土和少量红烧土,文化层较厚,延用时间较长。地表到处布满陶片、蛤蜊、兽骨和砖瓦,有残石锛、残陶纺轮、残骨锥,划纹红陶板状鼎腿,青石斧、扁锥状红陶残鼎腿,灰陶绳纹短档短足锥形尖足鬲腿,加砂红陶绳纹柱状平足鬲腿,灰陶绳纹扁园形平足鬲腿,红陶指窝纹残柱状鼎腿,灰陶绳纹平底罐底部,红陶附加堆纹残片,灰陶附加堆纹残片,敝口稍卷沿鼓腹绳纹平底罐底部,平翻沿划纹灰陶罐残部,灰陶水器耳等,其中灰陶水口耳造型十分奇特,单从耳部来看,是两期制成,先用泥条制成条耳,待半干时插入耳的部位,然后用泥糊将耳加厚抛光,变为肥耳,其泥条径1.8厘米,两点距2.3厘米,再复加泥把耳加厚加宽,竖7厘米,横5厘米,厚3.3厘米,耳孔2.7厘米×2厘米,呈竖扁园耳孔,耳外轮宽2.……
[详细] 楚汉故城城址。老沈岗遗址中间高四周低,呈龟背形,南北宽621米,东西长823米,略呈长方形,占地约51.1万平方米。该遗址文化层厚3.5米,出土文物有三棱黄铜箭头,布币“大布黄千”、玉石笔架、黑釉瓷罐、双层底瓷灯等。解放前,古城四方尚有桥四座。相传,此地古为楼州城,因城内不能建狱,官衙遂迁,城渐废。1984年文物普查组在此发现一个碑座和一块隐约现出“邑”字的残碑,初步认定该故城始建于楚汉。据清《新蔡县志》载:沈岗公楚令尹沈诸良别墅。沈诸梁,字习商,春秋末楚国大夫,因封叶邑称叶公,有“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老沈岗故城位于新蔡县城东南12.5公里的顿岗乡沈岗行政村老沈岗村东头。……
[详细] 早商古文化遗址,遗址东南西北呈长方形。东西长335米,宽261米,高1-4米,面积72360平方米,南高北低呈斜坡状,文化层较薄,大部为黄焦土,西北部多红烧土。地表散布有柱形鼎腿。加砂鬲腿,灰陶罐口沿,柳叶形石箭簇甑底,陶翁口沿,红陶搬等。纹饰多见兰纹,附加堆纹、指纹等,灰陶多红陶少,陶胎较厚。1985年文物普查时鉴定为商周文化遗址。位于新蔡县城西南28公里的佛阁寺镇吴岗村委前康店村西北500米处,距明临路仅1公里,距驻马店市95公里,距查岈山风景区120多公里,距薄山湖风景区110多公里,距铜山风景区150多公里。……
[详细] 故城位于新蔡县城东南14公里宋岗王里店村委。遗址北靠郑大港港北,紧邻新练公路,东靠王李店。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2公里,中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洼沟,水涨时直通大港把城分为两半,该城呈水壶状故称壶邱城。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新蔡城东南有壶邱城。《新蔡县志》载:春秋鲁文公九年(公元前618年)夏,“楚侵陈,克壶丘”。各注俱称壶丘,在新蔡东南。《左传》载:在秦秋时新蔡地曾存壶丘。经实地考察:该地表文物分布很广,东至王里店,地上地下散布大量炼铁碴,特别是西南部地面流散很多砖瓦碎片。据汉地群众说过去郑大港似条小河终年积水直通大洪河,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故城内北部有一村庄仍叫胡庄(壶庄)。壶丘故城位于新蔡县东南14公里的宋岗乡王里店行政村胡庄,紧邻新练公路,西距106国道4公里,距驻马店市116公里,距查岈……
[详细] 曲家岭文化遗址。文物散落地,该冢呈圆形,文化层较厚,高9米,占地4万平方米。遗址地表分布物较密,有凿状素面陶质鼎腿,细绳纹矮足低裆鬲腿,有细绳纹陶壶。红彩陶喇叭形高足杯,旋纹平底黑陶罐,黑陶纹金口翁口沿等;还有穿孔半月形石刀、石镰,素面陶纺轮、锯齿形蚌镰、石锛、残磨石器、骨锥以及大量蚌壳、蛤蜊、兽骨、鹿角、陶片等。北部多为红烧土、陶片灰陶多红陶少,成品器物少,遗址未探,一九八一年,经地区文物普查队鉴定为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遗址,距今有6000年。该冢位于新蔡县城西南4公里汝河北岸河坞大闸公路南边的关津乡郭冢村东北250米处,东距106国道4公里,北距明临路4公里,距驻新路5公里。距驻马店市106公里。距嵖岈山风景区130多公里,距薄山湖风景区120多公里,距铜山风景区160多公里。一九八一年……
[详细] 战国时期楚国平夜君成封邑城址。保护发掘故城及遗址外的古墓葬,对研究战国时期楚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葛陵故城,始建于战国时代,是战国时期平夜君的封邑所在地,后汉时侯邑铫丹在此建都。据《后汉书》、《读史方与记要》载:后汉建武十五年徙封铫丹为侯邑。即:后汉光武帝在建武十五年封铫期(光武帝的一元大将,后汉三杰之一)之子铫丹为侯邑,建都于葛陵城。葛陵故城位于新蔡县城西北25公里,东接党湖、南距洪河500米,西邻奶奶湖,北靠葛陵,古城四面环水,呈龟背形,南北长1330米,东西宽1200米,占地面积159600平方米。古时城北葛陵水域很大,后汉大将曾在此操练水军。据《读史方与纪要》云:在县西北、旧时陂方数十里,汉中平五年,鲍鸿破黄巾于葛陂。西晋永平末,古敕掠予州诸郡,临江而……
[详细] 文庙亦称孔庙,是历代封建社会对至圣先师——孔子的朝拜祭祀之处,对研究孔孟儒学及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受到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新蔡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自李演创建街北,至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朱令如复迁于古城东南隅,两朝二百余年三易其地。大成殿为五脊单檐歇山式高台重梁三进深,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高9.2米,宽18.5米,进深9.8米,重梁起架,梁柱直径0.40米,柱础为青石,直径0.43米,方坐0.72×0.72。灰瓦覆顶红砖砌墙,滚龙背,两端龙头昂伸,斗拱为一斗三升,四角外翘,铁钟高悬。前壁为透花木棂门,门上雕有八仙图案,格窗。殿内后墙正中四尺高的神台上,置精作木质神龛,正中端坐孔子青铜像(此像为……
[详细] 蔡平侯墓是春秋战国时期蔡国第十九代国王蔡平侯的墓地,被后人称之为盘冢,占地10余亩,高6米的大冢。墓前立碑两通,分别为蔡平侯之墓碑和平侯简历碑,墓周围有龙柏、松、杨百余棵,苍翠环冢。据《管蔡世家》载,公子弃疾灭蔡后袭击了楚灵王自称楚平王,楚平王为拉拢自己势力,复立蔡灵侯少子姬卢为平侯,蔡平侯为依附楚迁都吕地改称新蔡,以别旧都。蔡在新三代,即平侯、悼侯、昭侯,楚昭王时逼蔡昭侯迁都吴地寿春。蔡平侯治理新蔡人口、经济、文化均有较大发展,于公元前522年因操劳过度病死,殡于此。蔡平侯墓为蔡氏祭祖处,国内外蔡氏宗亲年年烧香祭奠,自1995年以来,先后有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香港、台湾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蔡氏宗亲300余人次到新蔡进行寻根谒祖,其中马来西亚蔡氏宗亲会分别于1995年、2002……
[详细] 北泉寺亦名闹天寺、闹开寺,明代始建,清康熙年间扩建,当时建有大佛殿5间,左有文昌阁1所,右侧岭殿1处,对面楼房1座,然与清光绪三十年,突遭大火,焚毁,民国7年主持僧本宏,带头捐资重修,工竣又捐出已资,将佛祖3尊全体金塑,另有站像4位,罗汉18座,皆同时装成。工竣时立有重修北泉寺碑以纪念。遗址东西长55米,南北宽46米,高1.5米,四周散布器物,残片较多。北泉寺位于新蔡县北17.5公里韩集镇闹天寺行政村东彭庄东侧,距106国道5公里,距拟建的高速公路约25公里。距驻马店市120公里,距嵖岈山风景区150多公里,距薄山湖风景区140多公里,距铜山风景区180多公里。北泉寺破坏严重。现碑已无存。1969年寺庙拆毁改建为学校。1982年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酒店冶铁遗址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西平县,是战国至晋代时期的重要冶铁遗址,年代为公元前475年~公元420年。酒店冶铁遗址发现于1987年,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有战国时期冶铁炉1座,炉平面呈椭圆形,东北部残高2.17米,炉口宽2.14米,底宽1.6米,该炉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冶铁炉。酒店冶铁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冶金业的发展历史,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文物局)……
[详细] 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位于河南省确山县城西32公里的竹沟镇延安街,包括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留守处等在竹沟设立的各个机关。1938年11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原局,负责长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由化名为胡服的-、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任委员,胡服兼书记,驻地在当时的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的竹沟镇。1939年1月,-来到竹沟,领导中原地区的抗战工作。中原局肃清了王明机会主义路线在中原地区党内、军内的影响,正确地贯彻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竹沟镇建立了新兵队即党校、教导队和电讯、卫生、妇女、青年等训练班,为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干部;还创办了中原局印刷厂和《小消息》、《拂晓报》等报纸。1939年11月,出于当时抗战形势的需要,中原局离开了……
[详细] 宝严寺塔,俗称“东关塔”,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县城东关。在原宝严寺外西侧,故名。宝严寺建于唐代,为佛教寺院,民国年间废。具体在西平大道与文化路交叉口处;原在宝岩寺外西侧,故名于此。宝岩寺塔始建于北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七级砖塔,整体呈奶黄色,平面呈六角形,塔角雕饰龙首,塔身浮雕壁画,高28.80米;顶端有铁铸塔刹,呈莲花状,高2.16米。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七级砖塔,平面呈六角形,高28.8米。顶有铁铸塔刹,呈莲花状,高2.16米。宝岩寺塔共有七层,一、二层塔室为四角形拱顶室,设台阶式盘旋梯道;三至六层为六角形拱顶室,设井式梯道。登梯道可达六层,游人登梯道及竖井达第六层,以凭高眺望。从建筑风格看,当属北宋晚期建筑,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宝严寺塔曾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四……
[详细] 老乐山位于确山县城西北10公里处,由高低不同的九座山峰组成,山北崖有老虎洞(因微风吹拂松林,洞内便听到松涛轰鸣,犹如虎啸而得名)。向前是陡峭的十八盘,山顶有清澈泉水一池,甘甜宜口,旱而不枯,因形状似蛙,故名“-泉”。山上还有宏伟的真武庙、宣坛庙、拜台宫、玄都宫,为道家福地。每年春季在此举行庙会,善男信女朝拜者数以万计。老乐山风景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境内群峰逶迤、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96%以上,1992年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老乐山风景区于2013年4月被批准命名为“河南省旅游度假区”,2014年被批准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地址:驻马店市确山县瓦岗镇北泉寺类型:山等级:AAAA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电话:0396-3550001;0396-3555555……
[详细]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冮梺鍛婁緱閸樿棄鐣靛澶嬧拺闁告繂瀚峰Σ褰掓倵缁楁稑娲ょ壕褰掓煙閹澘袚闁绘挻鐟╅弻娑滅疀濮橆兛姹楅梺娲诲幖閻倿寮诲☉妯兼殕閻庯綆鍋勯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