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旅游景点介绍
清凉山遗址,位于夏邑县城西南的马头镇魏庄村西北约500米处,现为南北宽40米,东西长55米的梯形堌堆,遗址顶端约2300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遗址。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凉山遗址原为一高出地表6米多的堌堆,明代在堌堆上建一规模较大的清凉寺,故俗称此堌堆为“清凉山”。1974年至1987年,河南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先后进行了四次调查。1988年秋,北京大学考古系、郑州大学历史系、商丘地区文管会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察,并于同年9月至11月对该遗址进行了联合发掘。这次发掘,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除发现了河南龙山文化和殷商文化的遗物外,还发现了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早于商代二里岗上层的岳石文化,该层的上层被二里岗上层商……
[详细] 夏邑县栗城故址位于今县城西南,四面八水,湖光环抱。史载:夏邑商代名栗,周为宋域,为孔氏之采邑。汉置栗侯国。明嘉靖《夏邑县志》记载:夏邑旧城为“战国时所筑,周围五里余”,城湖为“取土筑城,因以为池”。近年来由于不断修整鱼塘,开发城湖,出土了一大批文物。1983年,城里之西部湖中,在修鱼塘时,曾发现了一批宋、明、清时期的文物。宋代文物有:影青瓷碗,白釉黑花瓷碗、瓷盘十数件,青石“鱼龙”砚一方,玉印章一枚,大铜盆一件及火葬骨殖盆等,还有明代绿釉陶塑天王像十几尊,明清青花瓷碗等。1992年在大规模开发城湖时,又出土了一些宋代白釉黑花瓷碗、瓷瓶、瓷盘,在东湖中发现一元代砖室墓等。由此可见,城湖中尚有文物藏于湖底下。现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三里堌堆,原名渣头堌。据《夏邑县志》(明嘉靖二十四年本)记载:“渣头堌在县西南五华里”,为夏邑十八堌之一。因地处三里庄村后,故群众称之为“三里堌堆”,堌南北长170米,东西宽约120米,高出地面约4米,原顶部遍生荆棘,现已全开荒成为耕地,整个堌堆上各个时代的砖瓦碎陶片比比皆是,土质为黑色粘土。在文物调查中,对该遗址进行了钻探,探出其南北长170米,东西宽约120米。北京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1989年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2001年被公布为“商丘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三里堌堆遗址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枣冢庙又名东岳天齐宫,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勒马乡翟楼村北。始建于西汉,重建于明朝。是为纪念商末之名将黄飞虎弃暗投明助武王在此伐纣有功而建,黄飞虎死后被谥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元圣帝”而镇守东岳”。 此道观随经战乱劫运毁坏,至今仍保存一定规模的建筑,经当地善信们捐资修缮,现有养老宫堂楼,玉皇殿,天齐殿,吕祖殿,圣母殿,东西阎王十殿,山门等建筑是豫南地区一处规模宏大的道观,然而与昔时相比,仅存完整庙宇的三分之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至三月二十九,这里都有盛大的古庙会。 枣冢庙始建于西汉时期,据庙内代碑文记载:“为纪念商末之名将黄飞虎弃暗投明助王伐纣有功而建,黄飞虎死后被谥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元圣帝”而镇守东岳”,掌管人间生死、贵贱、祸福之权。为人消灾免难,增幅延寿,人们有求必应,灵验非常,因此……
[详细] 侯氏故居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明崇祯年间户部尚书侯恂故居,为一宅三院的四合院式建筑格局,中院现为两进院,前院有大门三间,西厢房三间,后院有过厅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堂楼三间,东配房两间,西跨院有堂屋三间,过厅三间,三院建筑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古朴典雅。二是侯恂之子、清初文学家侯方域的故居,是一处四合楼院古建筑群,现有堂楼五间,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东西楼各三间,过厅五间,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堂楼名曰“壮悔堂”,西楼名曰“翡翠楼”又名“香君楼”,东楼名曰“雪苑社”。现侯氏故居属睢阳区博物馆管理对外开放的文物景点。2000年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马头遗址,位于夏邑县西南二十五公里马头集南街东侧,整个遗址基本呈正方形,边长约200米,面积大约4万平方米。原最高处高出地面6米,明代曾在此建一规模较大的寺院名“崇觉寺”,1958年以来,当地群众多在此取土作肥料,致使遗址上部被挖成南北长一百余米,东西宽约80米的大坑,深约4-5米,其两侧为群众住宅区,故被保留下来。1974年至1978年,经河南省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文物二队三次调查,定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址。1989年,被公布为夏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面积较大而且文化层堆积较厚,内涵十分丰富,上层有明清时代的瓷片,发现宋代小铜镜和莽币一枚,还有一件直径为70cm的战国大陶瓮,通体磨光。黑亮光滑,肩部饰一周穗带纹,做工十分精细。二层为商周文化层,遗物主要有陶片,能够看出器形……
[详细] 吕祖庙,位于睢县南门内文化路东街路北,为睢州八景之一。始建于明天启二年,距今已有378年历史。其建筑布局颇具匠心,整个建筑外观象一艘战船,且四周环水。山上建筑有山门,大殿,望月台,吕仙洞等。山下有大石坊,石碑,石马等石像生。……
[详细] 蔡楼遗址位于夏邑胡桥乡蔡楼村东南,高出地面5米,呈正方形,边长100多米。该遗址属商周文化遗址(后被汉墓打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层发现有商周时期的陶片、蚌壳、鬲足、陶网坠;中层为汉代墓葬区;上层为古寺庙基址的扰土层。1976年群众挖土时发现一小砖室墓,出土一些陶器,后又在墓北挖出一画像石墓。该遗址属商周文化遗址(后被汉墓打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永城黑堌堆遗址位于永城市龙岗乡王楼村西北角,被确认为是龙山、商、西周文化遗址。黑堌堆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从发掘情况看,“遗址堆积较厚,文化内涵单纯,出土遗物丰富”。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骨蚌器和角器。 中国龙山文化也是发源于此。另外还有王油坊和造律台等遗址也矗立在这一地带。黑堌堆的传说:每年黑堌堆长高半尺,大概二十米见方的黑堌堆上曾经长有一棵大树,高高的树上曾经经常有晾晒的衣服、被褥和鞋子,路人都很惊奇,传为宝地!传说的可信度是很低的!但是黑堌堆遗址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是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黑堌堆遗址有力地证明了早在4000多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龙岗这片广阔、平坦的土地上。……
[详细] 鲁雨亭故居位于永城市芒山镇雨亭村凤城路北。鲁雨亭(1899-1940),永城市芒山镇山城集人。其父鲁紫铭为当地开明绅士。1937年11月,鲁雨亭任国民党永城县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鲁雨亭变卖家产,购买0弹药,积极组织地方抗日武装,在永(城)、夏(邑)、砀(山)、萧(县)交界竖起抗日旗帜。1939年,其部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游击队第一总队,鲁雨亭任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在芒山李黑楼与日军血战中牺牲。4月14日,新四军六支队(游击支队改称)司令部在新兴集精忠堂举行鲁雨亭追悼大会,支队司令员彭雪枫致悼词时说:“鲁雨亭是执行党的利益的模范,是拥护党的决议、服从党的纪律的模范,是效力以为党、精忠报国的模范”,“是一个只知有党,不知有己,只知有国,不知有家的真正的出色的民族的布尔什维克英雄……
[详细] 太丘战斗革命烈士墓位于永城市太丘镇。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李弥兵团残部9辆坦克及数万军队突围到太丘一带,被豫皖苏地方武装包围。豫皖苏三分区六团二营和太丘区队在华北六分区部队的配合下,共围歼李弥兵团残敌10000余人。太丘战斗革命烈士墓位于太丘镇太丘中学院内。有水泥粉刷外表的拱券形墓冢一座,烈士纪念碑一通,坐西朝东。碑文记载了从淮海战场上溃逃的残敌一二五师在太丘附近几个村庄被豫皖苏三分区六团二营和太丘区队围歼的经过,并纪念豫皖苏三分区六团二营连长李春堂、战士宋慎田等30余烈士。1990年永城县人民政府拨款立碑纪念。……
[详细] 城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永城市西城区。永城市是革命老区,为了弘扬革命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1955年经省政府批准,建永城市烈士陵园,于1957年竣工。烈士陵园位于永城市西城区宝塔路中段路北,占地60030平方米,建有纪念碑、陈列馆、烈士公墓等。烈士公墓安葬自抗日战争以来为解放永城地区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及在和平时期牺牲的永城籍烈士共186名。公墓分上下两层,上层安放着150名革命烈士遗骨,下层安放着36名烈士骨灰。陈列有盛税堂行医药箱、挂包和烈士题词等13件物品。自2008年始,已在永城东城区划地重建。烈士陵园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详细] 万店烈士陵园位于永城市龙岗乡万店村。1947年1月14日,豫皖苏军区独立旅34、35团及三分区36团等部队在龙岗至酂城一带,对国民党五十八旅29团、30团展开歼灭战,共歼灭国民党军1800余人,取得龙岗战斗的全部胜利。万店烈士陵园位于龙岗乡万店村,营教导员郭坚等60余名烈士长眠于此。烈士陵园的碑文记述了龙岗战斗的经过。1990年10月永城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建陵园,立碑纪念。该陵园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详细] 陈官庄杜聿明指挥部旧址位于永城市陈官庄乡陈官庄村。1948年冬,淮海战役第三阶段陈官庄地区歼灭战展开。华野堵截包围杜聿明集团,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阵地处处告危。12月8日,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残部逃至陈官庄村,占据了大户人家陈瑞兴的四合院作为指挥部,杜聿明与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等在此召开会议,决定负隅顽抗。12月16日,淮海战役总前委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为配合平津战役,令华野转入战地休整,围而不打,并向杜聿明集团展开政治攻势。1949年1月6日,华野向杜聿明集团展开全面进攻。9日,杜聿明集团在2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施放毒气,利用火焰喷射器夺路向西突围,华野给予迎头痛击,直捣杜聿明指挥中心。杜聿明化妆逃跑,1月10日逃至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村,被中国人民解放……
[详细] 祝捷烈士殉难处位于永城市西城区烈士陵园院内。祝捷,女,原名祝良瑜。1925年1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城关镇一个破落地主家庭。1938年4月,由中共党员率领的国民党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政治工作队来到固始,祝捷成为其中年龄最小的一名女会员。6月,14岁的祝捷怀着抗日救国的愿望,辞别了亲人,毅然离开固始,坚定地踏上了革命征途。1942年12月,她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3年初,祝捷调任埠宁县二区宣传委员。1944年10月,祝捷和20名河南籍干部从盐阜区出发,越过津浦路,到达四师师部所在地永城县山城集。不久,调任中共永城县雨亭区委组织部长。1945年3月,任中共雪枫县蒋口区区委副书记。1946年8月中旬,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根据上级部署,豫皖苏八分区主力奉命外线作战,她谢绝了组织的照顾,坚……
[详细] 新四沟位于永城市李寨乡境内。新四军游击支队进驻永城书案店后,把当地民众当作支队的生命线,把和民众的合作当作是进行一切工作的杠杆,着力进行团结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工作,坚决为民众的利益而斗争。李寨乡全境地势较低凹,逢雨季庄稼年年被淹。为了帮助当地群众发展农业生产,改善自然条件,游击支队和当地群众在司令员彭雪枫带领下,从新兴集到长岭南,查看地形,决定开挖沟渠,根治水患。1939年9月第一期工程动工,彭雪枫带领指战员到工地与农民一起劳动,大干十几天,挖了十多华里的排水大沟。之后又开展了第二期工程,次年春完工。新四沟西起李寨乡李寨村,东至老杨庄,东西贯穿李寨乡全境,全长10公里,宽约10米。当地群众把排水沟亲切地称为“新四沟”或“雪枫沟”,并在渠首立碑纪念,碑的正中镌刻“新四沟碑记”……
[详细] 鲁雨亭纪念馆位于永城市芒山镇芒砀山主峰南麓。 鲁雨亭纪念馆于1996年筹建,占地约2000平方米,纪念馆坐北朝南,院中立有鲁雨亭烈士半身汉白玉雕像。其左后侧立有一尊高大石碑,正面镌刻着中共永城市委、永城市人民政府的题词:“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烈士永垂千古!”背面镌刻着鲁禹道、阎济民撰写的《鲁雨亭烈士生平简介》。纪念馆建有五间展览室。介绍鲁雨亭烈士的生平事迹。展室后有鲁雨亭烈士墓,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为其题词“鲁雨亭壮烈殉国永垂不朽”。 鲁雨亭纪念馆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详细] 万楼战斗烈士碑位于永城市裴桥乡万楼村。万楼战斗是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反顽斗争中进行的一次战斗。1941年4月6日,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三十四团一营两个连,在裴桥万楼受到日、伪、顽军的围剿。参战的一营指战员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完成了阻击顽军尾追,掩护主力-移的艰巨任务。营长以下绝大多数指战员壮烈殉国,谱写了光辉篇章。为了纪念万楼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永城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在万楼村村北建造了万楼战斗烈士纪念碑。……
[详细] 淮海战役总前委、中野司令部和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睢阳区阎集乡张菜园村。1948年12月31日,以邓小平为总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和中野指挥部从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集小李家迁移到河南省商丘县(现睢阳区)张菜园村。1949年3月24日迁往安徽省六安。在商丘的80多天里,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战斗,取得战役最后的胜利。1949年1月29日至2月1日,在商丘古城圣公会礼拜堂邓小平主持召开了中原局扩大会议。2月8日,召开了由淮海战役总前委及中原局、华东局负责人参加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扩大会议(又称渡江作战会议),具体讨论和决定了大军南下渡江作战的部署、战勤准备以及部队教育等问题,形成了《关于渡江作战方案和准备工作意见》,并上报中央军委。中原局扩大会议和淮海战役总前委扩大会议,是两次具有重……
[详细] 淮海战役总前委后勤机关旧址年代为1948年,位于睢阳区北关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内。淮海战役总前委后勤机关旧址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15年加拿大圣公会牧师怀履光在商丘古城开办诊所,称三一医院。1917年圣公会三一医院在商丘古城北买地3.2公顷,建四座平房,称圣保罗医院,1920年竣工。1922年至1926年医院又相继扩建。1949年1月6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后勤机关从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集小李家迁到此处。淮海战役期间,后勤机关工作人员在此组织了大批的人力、物资,支援淮海战役,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取得决定性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详细]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