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旅游景点介绍
滑县古船遗址位于滑县产业集聚区锦和新城小区。年代为宋。 2016年1月22日滑县古船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道口镇历史建筑群位于滑县道口镇。年代为清。2016年1月22日道口镇历史建筑群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一个重要点段,大运河滑县段是道口古镇的母亲河,催生了古镇曾经的繁华,孕育了丰厚的运河文化。行走在总长1800米的十字大街,印有“道口镇第一批历史建筑”“道口镇第一批历史商铺”等字样的标牌随处可见。在一串串红灯笼的装扮下,道口古镇显得更加古香古色。涵盖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地方美食、古玩、奇石、音乐、诗书画等各类内容的140多个店铺,集中展示了道口古镇百业兴盛,游客在畅游时,也尽情品味千年道口古镇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听评书、赏茶艺,看斗鸡,这些传统节目的加入,为道口古镇增加了厚重的文化色彩。据了解,2015年我县启动了顺南街北段、水胡同、大集街沿街商铺……
[详细] 桂香宫塔位于汤阴县白营镇南陈王村。年代为清。桂香宫塔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汤阴桂香宫塔位于汤阴白营镇南陈王村,是河南省于2016年1月25日公布的第七批省保单位之一。据桂香宫塔南侧的石碑上介绍,魁星阁位于南陈王村东南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古代建筑。魁星阁始建于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距今已一百七十多年。关于奎星阁建造,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十四世祖殿章,字擎九,号静沦,童年在家乡读书时,夜晚放学回家常有红灯相送。后连登三榜,位至进士,历任江苏金匮县知县、云南师宗县知县、署武巡抚大同同知。擎九公忆及当年往事,感慨地说:“当年读书红灯相送,如今在任官至五品,岂非天意?”意欲在家乡建奎星阁以敬天地。未果,病终。直到清道光29年,其子十五世祖志瀛公(字峤溪,道光丁巳拔贡朝考一等,历任河北……
[详细] 汤阴古贤桥位于汤阴县古贤镇古贤村。年代为明。汤阴古贤桥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据桥旁“修桥记”碑载,古贤北原无桥梁,人们过河往来,皆依河中央石跳跃而过。明嘉(靖)隆(庆)以来,河水暴涨,夏秋之季尤甚,行人车辆过河十分困难。天启元年(1621年)知县杨朴来汤就任,遂议于此建桥,召士绅村民,募捐财赀,“冬春募化,夏秋辇石”,于天启二年(1622年)开工筑桥,至天启四年(1624年)完工。此桥“南北长十五丈,东西阔二丈五尺,栏杆四十二架(今不存)……”是一座大型弧形石拱桥。1983年4月,-指挥部聘请有关专家勘测得知,该桥结构严密,耐压性强。在4~7月间,两次通过180吨以上载重卡车,桥面未加任何减压物资,仍安然无恙。……
[详细] 林州刘氏庄园位于林州市五龙镇中石阵村。年代为清。林州刘氏庄园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庄园处于林州市五龙镇的中石阵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98平方米,以四合院九门相照建筑布局为主。刘氏庄园现存土木结构三层楼房一栋,四合院20多个,其中主院10个,房屋294间。现存较完整的大院4个,从西向东,随地势步步升高,形成相互关联,又自成一体的建筑群。庄园的主人小毡帽”姓刘,一家几代先经商后为官,为官清廉,曾经受到皇上的夸奖,老百姓留有“刘青天”的字匾。……
[详细] 任村镇盘阳村地处豫晋冀三省公路交叉点上,北临漳河天堑,西依巍巍太行。特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它的辉煌历史。《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东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建后赵,曾设县于此。宋端拱元年(988年)建城,周围二里,高一丈五尺。”当时,这里还是北宋王朝设置的“磻阳务”所在地,置监管及民工600人,每年二月至十月,采木于林虑山,经漳河水运至河北诸地。现存的盘阳古街多为明清时代建筑,全长1华里,街道呈“L”形,代表性建筑有东券门、八角亭、灵泽殿、卢家大院、北券门等。如今,排列在古街两旁的几十座民居、店铺、厅堂、楼阁面貌依旧。加之千年磨就的光滑平坦的石板路映衬,行人至此,触景生情,昔日的繁华闹市便会浮现眼前。东券门位于盘阳村东头,券门高3.5米,宽3.4米,券洞长19.5米,全由青……
[详细] 马投涧玉皇庙位于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镇马投涧村。年代为清。 马投涧玉皇庙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冀鲁豫军区四分区烈士陵园位于滑县万古镇西万古村。年代为1944年。 冀鲁豫军区四分区烈士陵园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滑县县委政府办公院位于县城道口镇东关村解放路中段,该院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57942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房屋共计450间,砖木结构。2019年10月7日,滑县县委县政府早期建筑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详细] 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安阳县磊口乡泉门村。年代为1940—1947年。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40年在泉门村成立,设有行政科、民教科、财政科、材料科、建设科、教育科、粮食科、总务科、武装科、公安局、承审科、交通局、银行工商办局共十三个科室,另设有兵工厂等。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便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动员青壮年参军入伍,先后组建了独立营、区干部、民兵武装、妇救会、儿童团等革命组织。这些组织为维护地方治安,粉碎日寇扫荡做出了卓越贡献。抗日民主政府同时组织群众斗地主、分田地、开展群众生产自救,度过了当时的旱灾和虫灾。建立抗日小学,使群众子女得到文化教育之地,动员进步青年入党,成立农村党支部领导小组,带动本地区群众开展各项工作。并在村西山后筹建兵……
[详细] 天津院(石氏宅院)位于林州市任村镇前峪村。年代为1930年。天津院(石氏宅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林州市任村镇前峪村一处被称为“转角楼”的民居,在短短四、五米的距离内,它就完成“三门相照”的布局,镶嵌式的门楼还作出繁复精美的造型,狭长的庭院四面两层楼房檐廊互通。这处“五裹四”的庭院,所有面积相加仅一亩左右。天津院(石氏宅院),当地老百姓又称“转花楼”“转角楼”,是目前豫北冀南很少见的一座两层回廊式四合院建筑。院内四座楼上下两层,皆有阳台走廊相通,走廊将四座单体楼房连成一体。而此院却是四楼共用一梯。楼梯安放在西一楼北头室内。全院的二楼,皆从此处上下进出。……
[详细] 永安寨遗址位于安阳殷都区南士旺村西约1公里的一块高台地上,遗址平面为椭圆形,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近50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在永安寨遗址中,有较大的灰坑、袋状窑穴、数目众多的半地穴式房屋基址等遗迹后人大量的陶片、红烧土块、石器等遗物。从采集的遗物观察,此遗址的上限为龙山期,下限可以延至西周及战国时期。 永安寨遗址在2004年11月19日被公布为安阳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06年6月8日被公布为河南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黄华中寺位距上寺下边,背倚争秀峰,创建于民国九年(公元1910年)。山门前石台阶共重108级,犹如登天阶梯。翠柏笼罩,白杨参天,环境幽雅,诗云:“万仞峰尖插紫霄,来游步步觉山高。飞仙云外舒长啸,远指天香袭锦袍。”该寺院有大佛殿和东西配殿,大佛殿为硬山顶,殿前石柱有联,上联为:“滂水浅泗青霭白云笼碧玉,”下联为:“临风顾盼丹崖翠壁舞黄华”,妙语生辉,歌颂了黄华倚山滂水、蓝天白云、丹壁翠岭的神秘灵秀之气。内塑千手千眼观音佛。左为普贤菩萨乘象,右为文殊菩萨乘狮。……
[详细] 觉仁寺又称觉仁院,北齐称净国寺、浮国寺,俗称黄华下寺,位于林州市城郊乡黄华村西的黄华山中,始建于北朝,兴于宋,经元、明、清,屡毁屡修,据今已有1500余年,觉仁寺原是北齐高僧昙迁隐居修行的寺院,历史悠久,环境幽雅,宗教文化积淀深厚。寺之东南河谷旧有“黄华流水颠倒颠”胜景。在寺院中央,有一尊汉白玉弥勒佛雕像,他肥头大耳,袒胸露腹,咧嘴大笑,故有人送他一幅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当地有句俗话:“摸摸佛爷肚,天下无难路”,“摸摸佛爷脚,活到九十八”。一些游客图吉利,常要来摸佛爷的肚和脚。那么,这位弥勒佛是谁呢?据佛经史载,这位永远笑哈哈的弥勒佛是中国和尚“契此”的化身。唐末五代后梁时,浙江奉化一带有个很有名气的僧人,名叫契此,他常常背着一根木棒……
[详细] 慈源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横水镇马店村内,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据《重修林县志》记载:“慈源寺,县东南马店村南,唐贞观时(公元627—649)建。”宋、元、明、清时期曾数次修葺,现存有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教堂、文昌阁、祖师殿等,是目前林州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99年被公布为林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源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佛教建筑,祖师殿、关公殿为道教建筑,文昌阁为儒教建筑,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明确起名为“三教堂”,这种情况在我国现存寺、观中非常罕见,是儒、道、佛三教在我国历史上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最珍贵的证据,为研究我国的宗教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寺院建筑结构形式众多,既有庑殿顶,又有硬山、悬山结构,特别是大雄宝殿,为单檐庑殿顶,保存有许多早期建筑的特点,其中没有……
[详细] 玄武帝庙位于河南省内黄县西南25公里高堤乡嘴头村,玄武帝庙始建于元代,历经元、明、清多次修葺。穹窿顶,门头挂檐,属豫北少见。庙宇的檐部砖雕和门窗处石雕丰富多彩。身建庙以来,历经数十次地震、水患。对研究建筑物的防震、抗洪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2006年6月8日,玄武帝庙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在安阳市西南数十公里的龙安区马投涧乡大屯村,有一座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石拱桥——彰善桥。今年6月,彰善桥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藏身于乡下沉寂了千年的石拱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石刻艺术,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彰善桥呈南北走向,桥体通长48米,宽6.7米,高7米,桥上两侧各有望柱12根,装栏板18块,石栏杆至今保存完好,两侧望柱顶端各有10个形态各异的石狮,左侧北起第二根望柱顶端的石狮就是现存仅有的宋代石狮。两块抱鼓石矗立在桥的两端,以增加桥梁的稳固。关于彰善桥上被损毁的石狮还有一个传说:离彰善桥数里地有个油坊,夜里经常出现油被偷的情况,却找不出偷油的人。油坊的伙计有一天早上从彰善桥上路过,突然发现栏杆上的石狮嘴上沾满了油,他立即告诉了油坊老板。于是油坊老板隐藏在……
[详细] 昊天观位于安阳林州任村镇任村,当地人俗称“北庙”。院落呈平面长方形,占地面积1350平米,是一处供奉祭祀玉皇大帝的道教活动场所。昊天是中国神话中玉皇大帝的名字,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最高神灵。玉皇大帝又名玉皇、玉帝、昊天金朔阙玉皇大帝,原为道教的四大天帝之一,后来成了受全民崇拜的最高神灵。玉皇大帝起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天帝的崇拜,当时的古人认为风雷雨电、雹雪霜冻等自然现象,全是由天上的神仙操纵。这些神仙的最高统帅就是天帝(中国民间俗称老天爷)。于是,便产生了玉皇大帝的形象。在古人的心目中,要想过上安居乐业、风调雨顺的日子,就必须敬奉好天帝。昊天观之类的祭神场所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任村昊天观始建于明朝初期,具体年月现已失考。观内建筑创建时间有明有清年代不一。清道光十年(1830)大地震,多数殿堂倒……
[详细] 荒年志碑在河南内黄县苏王尉村,明崇祯十七年(1644)刻立。碑文记载了崇祯十二年至十七年,河南地区连年灾害,民不聊生的悲惨情景,同时也反映了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得到发展壮大的情况,是研究明末政治、经济的重要史料。碑文摘录如下:“记崇祯十二年春,旱风相仍,麦减收。至六月,大旱,蝗虫遍残,五谷减收。至冬月,不降片雪。此虽荒年,而人未死。记十三年春,红风大作,麦死无遗。囗家囗食野菜树皮,受饿者面身黄肿,生瘟病死者有半。至五月二十二日方雨。棉花、高粱、谷、豆,一时播种。至六月三日伏无雨,旱蝗残食,五谷不收。至八月二十四日降霜,荞麦不收。当时斗麦价钱六百文,斗米价七百文,斗豆价四百文。民流为盗,蜂拥蚁聚,无不被害之家。穷者饿极,凡遇死人,争剜肉以充腹,甚至活人亦杀而食。垣颓屋破,野烟空锁,子母分离,赤地……
[详细] 昼锦堂记碑,原石为宋治平二年(1065年)刻立,但不知何时毁没。现存之碑系元初至元间重刻,且久埋地下。清顺治年间在彰德府鼓楼西出土,移立于府城东南营街的韩琦祠西庑内。原石为宋治平二年(1065年)刻立,但不知何时毁没。现存之碑系元初至元间重刻,且久埋地下。清顺治年间在彰德府鼓楼西出土,移立于府城东南营街的韩琦祠西庑内。 碑由宋邵必篆额,欧阳修撰文,蔡襄书丹,世称“三绝碑”。碑高2.73米,宽1.21米,厚0.27米,碑文18行,每行39字,碑身下部已斑剥漫灭。韩琦,安阳人,北宋名相,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昼锦堂是韩琦出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园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所撰《昼锦堂记》乃传世之名篇。碑阴还刻有司马光撰写的《北京韩魏公祠堂记》一文。原碑立于河北省大名县魏公祠,元时被人移刻于此碑碑……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氨绱撻崒娆愮グ妞ゆ泦鍥ㄥ亱闁规儳纾弳锔界節闂堟稓澧旀繛宀婁邯閺岋綁顢樿娴滅偤鏌熼搹顐e磩闁诲繐鍟村娲川婵犱胶绻侀梺鍛娗瑰Λ鍕偩闂堟侗鍚嬪璺侯儌閹锋椽姊洪崨濠勭畵閻庢艾鍢插嵄鐟滅増甯楅崐鐢电磼濡や胶鈽夋繛灞傚€楁竟鏇°亹閹烘挾鍘甸梺璇″灡濠㈡ǹ顣块梻浣虹帛閹稿鎮烽埡鍛摕婵炴垶绮庨悿鈧┑顔斤供閸忔稑效濡ゅ懏鈷戞繛鑼额嚙楠炴牠鏌i鐐测偓鍨嚕鐠囨祴妲堟俊顖氬悑濞堟洟鏌f惔顖滅У闁稿瀚伴、鏃堟晸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