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安阳市旅游

安阳市旅游景点介绍

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幢
  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幢位于内黄县二安乡花固村南。共有两座,形式相同,因100多年前出现于复兴庵内,因此又称复兴庵双石塔。该塔建于公元743年(唐天宝二年),为平面正方形、九级密檐式石塔。塔高为6米,方形基座,塔身镌刻佛经人物甚多,如菩萨、佛、力士、飞天及莲花、獅子等。雕刻技艺娴熟,刀法遒劲有力,无论是刻画人物或花卉、动物,均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西塔有公元743年(大唐天宝二年)的题记,东塔完整地镌刻了《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963年6月,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幢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
  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位于大缘禅师摩崖石塔西部10米处。此碑高1.84米,宽0.95米,行书20行。碑首刻有释迦、文珠、普贤三像,画像生动,引人入胜。1963年6月,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03、小白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白塔
  小白塔,位于老城内西冠带巷、原乾明寺内,因为它全系白色条石筑成,故名“小白塔。”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白塔外形小巧玲珑,宛如一个宝瓶。它矗立于八角形的基座上,高约12米。塔基呈八角形,分为两层每面宽2米,均以石浮雕装饰。四面共有16幅浮雕图像,内容有“二龙戏珠”、“观音送子”、“繁荣争艳”等。每个转角刻有金刚力士像双目环睁,双手用力向上奋托之势,显得维纱维肖。塔身用长方形条石交错缀压筑成。腹径最宽处却在塔身之上半部。塔刹有四层出檐,由下往上逐渐收敛,最顶是盘状形式,显得更加秀丽挺拔,充分体现了匠师的建筑技巧。此塔别致的是,塔身中部造有一龛,龛内置一尊佛像。佛盘腿坐于莲花座上,头戴折扇帽子,神态安然自得,栩栩如生,有一种强烈的工艺美术感。从小白塔现存的建筑特点和浮雕艺术风格考察 ,可能创……[详细]
大缘禅师摩崖石塔
  林州洪谷山大缘禅师摩崖石塔位于三尊真容像支提龛碑及摩崖石塔组合东北约20米,一个面西的岩壁之上。摩崖石塔一组两座,北侧上首为大缘禅师摩崖石塔,南侧则另有一座更大的摩崖石塔,并与大缘禅师石塔、题刻一起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缘禅师者,即洪谷寺开山始祖僧达,南北朝时期著名僧人,先为北魏孝文帝器重,后被梁武帝礼遇,北齐文宣帝亦特加礼重,命其在林虑山黄骅岭下建寺礼佛弘法,便是洪谷寺的前身。唐初圆寂于此,弟子们为其就地摩崖造塔,并在塔旁摩崖题记,记录下了大缘禅师的生平事迹。大缘禅师摩崖石塔开凿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8年,距今已有1360多年历史,但依然保存完好。塔置于一个长方形龛内,高约一米左右。石塔为单层方塔,塔身正中开龛,内雕大缘禅师坐像,塔身龛上部为垂幔花纹装饰,上有歌姬舞乐形……[详细]
内黄县农民革命起义旧址
  内黄县农民革命起义旧址年代为1928年,位于内黄县。杞县农民革命起义旧址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温氏祠堂,位于内黄县六村乡温邢固村,是内黄农民革命纪念地,现存祠堂3间,大门为旧式起脊式门楼,上悬“温氏祠堂”匾额。1928年冬,在中共濮阳县委的领导下,农民协会清算了当地民团团总蔡鸿宾的-罪行,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次年2月15日,在温氏祠堂召开庆祝大会,硝河两岸村庄的农民3000余人前来参加,不料被叛徒蔡兆麟(蔡鸿宾之子)告密,民团突然包围了会场。冲突中,共产党员和农协会员赵锁成等4人被打死,多人受伤,县委领导成员刘汉生、赵纪彬、王卓如、李大山被捕。1930年温邢固事件一周年时,共产党又组织群众2000余人在千口村烈士墓前举行纪念死难烈士大会。会后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大大振奋了群众的斗争情绪……[详细]
  司文德烈士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韩庄镇董庄村西1公里,砌有墓塚一座,墓碑一通,周围筑墙,东西长25.16米,南北宽16.82米。占地423平方米。司文德,河南汤阴城关小杜庄人,1918年参加平汉铁路郑州工务段工作,1922年在中共的领导下组织铁路工人争--,争自由,年底被推选为工人总代表,1924年被捕,后释放。1925年8月30日再次被捕,同年9月9日被害于长春桥口。1952年4月5日,郑州铁路局等单位为司文德烈士筑坟墓,立碑。司文德烈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一九二三年二月七日的大-,同封建军阀进行英勇斗争,英勇牺牲。司文德烈士是工人领袖,铁路工人运动的先驱,反映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求解放、向封建军阀英勇斗争的精神,激励和教育着后人奋发向上。每年清明节均有机关、学校、青年前去扫墓,是人们纪念……[详细]
宋阁老墓
  宋阁老墓位于滑县南宋林村,为明初特擢国子祭酒宋讷的家族墓地。墓地在宋林村西一里许。墓地古柏苍劲,石碑林立,石像生布列神道两旁,威严壮观。特具观赏价值的是两通巨型神道碑,一通名曰“大元东郡宋氏世德之碑”,一通名曰“大元东郡宋氏世德褒嘉之碑”。前者碑首有九龙盘绕,雕刻栩栩如生,碑座为巨型赑屃;后者碑首为屋脊形,背身为四棱柱型。两碑皆为元朝皇帝为褒嘉宋讷之父宋崇禄做官的功绩所立。宋崇禄曾任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史、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等职,所莅有声,朝廷追封三代,敕修茔域。“世德褒嘉之碑”有宣文阁鉴书博士朝散大夫兼经筵译文官王沂撰,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康里巎书,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耿焕篆额。宋氏墓地、墓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阁老墓 - 基本介绍墓位于牛屯镇南宋林……[详细]
《西门大夫庙记》碑
  西门大夫庙记 宋 安阳县 《西门大夫庙记》碑原立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公社北丰乐镇东的西门大夫庙内。西门大夫庙约始建于汉代,据记载,北齐、宋、明等朝又先后几次加以修葺。庙宇今已不存,但基址仍明显可见。现有宋、明、清三代撰刻的石碑。《西门大夫庙记》碑,一九六三年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的拓本曾于一九七四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碑刻画象石拓片展览赴日本展出,因此驰名于中外。……[详细]
小南海洞穴遗址
  小南海洞穴遗址 旧石器时代 安阳县 小南海洞穴遗址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的北楼顶山东麓,洞口朝东,洞穴宽 2 米~3米,高2.5米~3米,深约50米,为一岩溶洞穴。该洞穴于1960年3月修小南海水库时发现。同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志敏主持了第一次试掘,1978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其文化层堆积厚达6米,可分为5层。据碳14测定,洞穴下层文化距今约2.5万年,上层文化距今约1.3万年,前后延续1万余年。地质学上属更新世晚期。 该遗址是河南境内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为中原地区石器时-古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发掘获得的石器具有一定的文化特点,与我国其他旧石器时代遗存,有着显著的区别,它代表着一定时代和一定地域的文化特征,被郭沫若命名为小南海文化。1963年公……[详细]
楼上坡瓷窑遗址
  楼上坡瓷窑遗址 宋代 安阳县善应镇东山村楼上坡 位于安阳县善应镇东山村楼上坡,唐代创烧,元末停止烧造。地表发现有多处红烧土,散落窑具、瓷片等。瓷片质地粗糙,胎厚釉浓,色彩素净。还有少量米黄,紫红色及“冰裂纹”。器物大多上半釉,施釉不匀,属民间瓷窑。该窑址延续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内涵极为丰富,对研究我国瓷器制作艺术具有重要价值,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寒遗址
  大寒遗址 商代 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南岗上 位于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南岗上,为一处仰韶、龙山、商周文化层叠压的古文化遗址。遗址现存基本完整,面积达3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5-10米。出土器物有陶罐、陶盆、陶牛、陶车、石斧、石铲、骨器、蚌器及铜器等。该遗址既有仰韶时期的彩陶片,龙山时期的方格纹、绳纹、条纹灰陶片,蛋壳黑陶片等,又有商周时期的鬲、罐等陶片,同时发现的遗迹有圆形房基,直径5米左右。该遗址对研究仰韶、龙山、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灵泉寺和尚塔
  灵泉寺和尚塔(含附近碑碣石刻) 唐 安阳县西南25公里灵泉寺旧址上 灵泉寺和尚塔,位于安阳西南25公里灵泉寺旧址上,塔道高 3.5米,分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雕饰朴素,是道凭法师的烧身塔。建于大齐河清2年(公元563年),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详细]
渔洋村遗址(含明清民居建筑)
  渔洋村遗址(含明清民居建筑)新石器时代安阳县渔洋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漳河岸边,北望河北,东有平原,西为丘陵。四周村村相连,远远望去,渔洋村与其它村子没有什么不同,是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但只有走入其中,你才可以从一砖一瓦中感受厚重的文化。曲曲折折的青石板一路延伸,直到我们看到一座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精美鹅卵石搭建的古寨门。从寨门上依稀可见的碑文可以看出此门曾在乾隆五十五年重修过,遂沿用至今,而究竟它建于何年,已无从确考。再看那脚下的青石路竟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一切的残破和沧桑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小村的古老与神秘。龙振山在渔洋村号称土博士,因为他收集来的文物和考证的结论,是一部得到了考古学家确认为贯穿6000年华夏历史的活的史书。跟随龙振山走在村中的土路上或塌落的民宅四周,他边和我聊天边用脚在……[详细]
申村冶铁遗址
  申村冶铁遗址,位于林州市河顺镇申村村东,年代为唐、宋、元时期。申村冶铁遗址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0.5公里。遗址的东半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季节河,河两岸的土崖高10余米,在西南崖的上部发现一个大型烧焦炭残炉,直径7米至8米,高2米至3米。炉南地面上铺着一层矿粉,焦炉的两边是炼铁的中心区,发现排列着横8行、纵9行的炉底多层,每个直径2米左右,厚0.4米至0.5米,3个一组,间距3米至4米。遗址内还发现唐代、宋代、元代陶瓷片及北宋铁钱,对研究宋代货币史、钱监、冶铸技术等提供了实物资料。申村冶铁遗址,是汉代在林县“置铁官”、“设钱监”与采铁、冶铁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及科学价值。1986年11月,申村冶铁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15、滑县大王庙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滑县大王庙
  滑县大王庙,明代古建筑,是大运河滑县段的重要遗存古迹,据记载,大王庙是明万历十八年由做盐业、绸缎业等八大商家集资建造,原名“十方院”。在十方院内,建有大小庙宇三十余座。建国后遭渐次拆除,仅剩明代大王庙正殿。该殿座属“一殿一卷”勾连搭式建筑,大殿坐东朝西,俯瞰卫河,这里供奉的全是与水有关的“神”:大王庙正殿供奉的谢、黄、张、李、朱五位大王是我国历史上与治水有关的五位先贤,即:南宋谢绪,明代黄守才、张居正,战国李冰,清代朱之锡。寄托着当年古镇商户为祈求卫河安澜、水运通畅的美好愿望。……[详细]
正阳集冶铁遗址
  正阳集冶铁遗址 汉 林县 位于林州市东岗镇正阳集风霜沟南半部,介于沟北老君庙与沟南三官庙之间。遗址炼炉建于河流旁边高台地,发现有炼渣、矿粉等遗存。史载西汉武帝时曾在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汉书·地理志》载:“林虑山有铁”;《后汉书·夏馥传》云:“林虑山出铁”。结合文献记载及现存遗迹、遗物,可知这是一处由冶炼到熔铸,汉至宋元的重要冶铁遗址,1986年被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义寨遗址
  三义寨遗址位于滑县老爷庙乡三义寨村,属于黄河中下游黄河故道区,遗址座落在南北两个相距50米的高台上。今年7至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滑县文管所对遗址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该区域内文化堆积厚达12米,包涵了龙山、先商、商、西周、东周、汉和宋代的文化遗存。 据介绍,在遗址上部发现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墓葬41座,其中3座西汉墓为竖穴土坑墓,出土有彩陶俑、彩陶马、彩陶壶、鼎、敦等珍贵文物。……[详细]
滑县大刘营铁枪寺文化遗址
  【滑县大刘营铁枪寺文化遗址】在滑县老城北约三十里,有村名赵乎。村北旧有一寺,本名“明月寺”。五代后梁宣义军节度使王彦章曾屯兵于此,且死后有石刻画像供奉于此。因王彦章号“王铁枪”,故民间俗称此寺为“铁枪寺”。 ​​​​……[详细]
白营遗址
  白营遗址位于汤阴县城东白营镇白营村,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遗址面积约18200平方米。遗址的河南龙山文化层堆积厚,保存较好,内涵丰富,是豫北地区龙山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对研究当时社会状况、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安阳永和桥
  永和桥,位于安阳东20公里永和集村洹河故道,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专家考证,该桥创建于隋。《旧五史.梁太祖本纪》载:“魏军屯内黄,丙辰,帝于之接战,自内黄至永定桥。”这是该桥的最早记载,当时这里还不叫永和,而叫永定,故称永定桥。《省通志》载:“永和桥在府城东四十里,即此桥,宋改永定县为永和,故桥也易名”。该桥明代前修过,明又修。《嘉靖彰德府志》载:“大明弘治六年(1493年),知府鲍从修东有永和桥。”该桥为拱劵石桥,全长39.5米,宽6.8米,现露高8米。三个桥劵,雕刻丰富。中间大券正中,雕一巨形蛟龙头,怒目俯视,龙须倒竖,二爪各簒一火焰宝珠,形象凶猛。两侧雕龙呈祥云,飞马腾空,雄狮怒吼。两个小券正中,分别雕蛟龙头和王字虎,两侧刻蔓草卷叶。桥栏由栏板、望柱、抱鼓石构成。栏板浮雕历史故事……[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