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渡石器散布点位于忻城县红渡镇红渡大桥西北和东南侧两岸,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红渡石器散布点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红渡窑址位于忻城县红渡镇渡江村北巷屯东南,年代为宋,红渡窑址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厂上冶铁遗址位于忻城县思练镇厂上村中,年代为清,厂上冶铁遗址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水洞洞穴遗址位于忻城县思练镇南闷村水洞屯,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水洞洞穴遗址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龙帅寺庙遗址位于忻城县思练镇加毫村上龙帅屯东,年代为清,龙帅寺庙遗址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龙都寺遗址位于忻城县欧洞乡欧洞村东,年代为明清,龙都寺遗址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冷水腊染池遗址位于忻城县欧洞乡欧洞村冷水屯西南,年代为清末,冷水腊染池遗址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欧洞岩化石点位于忻城县欧洞乡欧洞村北,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欧洞岩化石点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马鞍山遗址位于忻城县城关镇马鞍山南麓山腰,年代为新石器时代,马鞍山遗址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石牛山亭遗址位于忻城县城关镇翠屏社区东北,年代为明,石牛山亭遗址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北合寺庙遗址位于忻城县城关镇板河村北合屯长洞,年代为清,北合寺庙遗址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临泉寺遗址位于忻城县城关镇高阳村板现屯西,年代为宋,临泉寺遗址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芝州故城位于忻城县城关镇江平村三堆屯西,年代为唐,芝州故城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三堆遗址位于忻城县城关镇江平村三堆屯,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三堆遗址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龙隐别墅位于忻城县城关镇中和街南,年代为明清,龙隐别墅为忻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武宣北门城楼位于县城老北街北门上,俗称北楼,城北门亦称尚武门。北楼始建于明代初期,原武宣县城在今县城东南二十里的旧县村,明洪武三年(1370年)议迁今治,先筑土城,到成化年间改为砖墙,城墙高二丈、宽一丈三尺,周围二百九十三丈,炮台十一门、垛口七百五十八门,四周濠沟宽一丈五尺,深四尺。明宣德六年正式迁县城即今址,县城建有……[详细] |
位于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桥巩乡合隆村南0.5公里处的麒麟山,有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地——麒麟山人遗址,也被称为“卡姆头洞”(壮语)。这个洞穴在1956年的一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野外调查中被发现,当时科研团队在里面发现了一具人类头骨、粗糙的石器和人工打制的石片。这些发现被记录在1959年3月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刊物……[详细] |
帽合山岩画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岩画东西宽约8.7米、高约2.2米,用红色颜料绘成,画面以人像为主,还有马、龙、星、鸟、怪兽、云形、圆圈、似文字符号等图像。根据岩画人像装饰及头顶的盘状包头分析,岩画可能为当地瑶族所绘,岩画内容与宗教祭祀礼仪有关,绘制年代学界倾向于明代。马山岩画仅见一阴刻的手掌印,生动形象。……[详细] |
石龙桥原为木桥,由于常年被滂江河水冲毁,清光绪六年(1880年),改建为石桥,由当地乡民集资建起石板桥,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成,该桥建成后取名为“石龙桥”,并镌刻《鼎建石龙桥碑记》立于桥边。因洪水泛滥,桥被洪水冲毁,交通再次陷入困境。1926年冬,官至黔军挺进旅旅长的王文熙回乡省亲,听到民众要求建桥的呼声,深受感……[详细] |
年代:南宋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城厢镇二沟村南面约500米红水河中心的蓬莱洲蓬莱洲系红水河中的一座孤岛,宋理宗景定年间为了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移治至此。在蓬莱洲南畔东端石壁上有一方象州故治修城碑,碑高2.33米、宽1.79米、字径0.11米,共219字,系摹颜欧体。书法遒劲,刻工精致。碑身饰云龙纹,碑无题额,无……[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