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乐山市旅游

乐山市旅游景点介绍

峨眉山伏虎寺
  伏虎寺是全国重点寺院,距报国寺2华里,位于瑜伽河与虎溪汇流处,海拔630米,为峨眉山最大的比丘尼寺院。看点“密林藏伏虎”:清代可闻大师的徒弟寂玩上人在寺周广种杉树、桢楠、柏树,按《法华经》一字一株,称“布金林”。布金林与大峨寺的旃檀林、白龙洞的古德林并称为峨眉山的三大园林。布金林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伏虎寺整座寺院均掩映在密林之中,因而有“密林藏伏虎”之称。然而,寺院的屋顶上却终年无败叶堆积。于是,清康熙皇帝于康熙41年(1702年)赐伏虎寺“离垢园”三字,为佛教圣地远离尘垢之意。介绍伏虎寺原为一小庙,旧名药师殿,行僧心庵开建。南宋绍兴年间,行僧心庵再建。伏虎寺得名,一说寺院附近山中有虎伤人,僧士性建“尊胜幢”以镇虎患,改名伏虎寺。一说因伏虎寺的后山形如伏虎而取寺名,伏虎寺名也沿用至今。清顺治……[详细]
第一山亭
  导游  第一山亭,位于低山游览区中心,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铜亭,也是游客步行入山的起点。介绍  游客进入“天下名山”牌坊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气势雄伟的“第一山亭”,亭上“第一山”三个大字熠熠生辉。亭高16.1米,重檐翘角,精工巧构,气宇轩昂,金碧辉煌。亭四匾分别书“第一山”、“峨眉山”、“大光明山”、“皇人之山”,这几种称法代表了峨眉山在中国名山、佛教和道教中的显著地位。  亭子中间屹立着全铜铸造的标志物,高2.5米,宽2米,造型为“水浮莲花托起的晶莹宝石”。整个标志分三层:宝石、莲花和基座。宝石为水晶,内含铜铸“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标志,晶莹透明,星光璀璨。莲花与基座均为铜铸,六个莲花瓣上雕有峨眉山著名的新旧景观。亭柱内四侧雕有峨眉山著名景观图八幅。四川眉山……[详细]
203、初殿
初殿
  导游  初殿海拔1740米,殿内供释迦牟尼佛、文殊及普贤菩萨像,殿后左右供观音和地藏菩萨像。 看点  初殿一带有一奇妙的自然景观:每天白云从这里升起,飞到骆驼岭上然后慢慢地飘落下来,故名云窝。到了冬天,周围已是白雪皑皑,唯云窝一片葱绿,兔子、松鼠、雀鸟等都来这里觅食,这一奇异景观称为“云窝不雪”。 介绍  传为东汉蒲公舍宅为寺处,创建年代不详。宋时称初殿。位于九岭岗下的骆驼岭。清康熙、乾隆年间寺院逐步扩建,后又日趋衰落,现存五间木结构建筑,大部为清乾隆年间遗物。惟有八枚石础为明代遗存。殿的中心檐柱石础,有牧人圆雕狮蒙,造型古朴独特。建筑风格雅朴、简朴之中寓藏了宗教丛林的机巧。 ……[详细]
204、报国寺
报国寺
  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海拔551米,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庙、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四川峨嵋山的众多寺庙里,报国寺是入山的门户,是游峨眉山的起点。这里寺周楠树蔽空,红墙围绕,伟殿崇宏,金碧生辉,香烟袅袅,磬声频传。此寺坐西向东,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对凤凰堡,后倚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挽来凤亭,恰似一只美丽、吉祥,朝阳欲飞的金凤凰。山门前有一对明代雕刻的石狮,造型生动,威武雄壮,就象左右门卫,守护着这座名山宝刹。山门上:“报国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题,玉藩手书。正殿悬有“宝相庄严”匾。山门两边柱上那副对联“凤凰展翅朝金阙,钟磬频闻落玉阶。”就是对报国寺这只“金凤凰”周围景物的生动描写。横匾“普照禅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个意思:佛教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昼有神奇的佛光……[详细]
峨眉山白龙洞
  白龙洞,明嘉靖时别传禅师始建,清初重建,清康熙皇帝曾赐经书、字联于该寺。现有前后二殿,前为三圣殿,内供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西方三圣;后为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华严三圣。别传禅师曾在寺旁率众徒种植桢楠。他口诵《法华经》,一字一株,周广二里,共植69777株。葱郁成林,绿云蔽天,古称“功德林”。尚存的10余棵古楠,高达二三十米,树龄已在400年以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片清凉世界。功德林的山坡上,原有一个很深的洞。传说是当年白娘子(白蛇)修道的地方。后来因山滑坡,山洞被封,只给人们留下了一些遐想。导游白娘子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条白蛇,在峨眉山白龙洞-已久,已有几分法力,游至天庭,偷吃了王母娘娘蟠桃园的蟠桃,道行大增,又回峨眉山继续-,终成蛇仙。青蛇则在黑龙滩修行。青蛇本是……[详细]
206、五通桥
五通桥
  介绍  五通桥区位于乐山市南24公里,是一座颇有特色的水乡古镇。涌斯河和芒溪河把五通桥分为四望关,青龙嘴、竹根滩三部分。五通桥依山傍水,青山照映,绿水环绕,玲珑秀丽,民俗独特。清代诗人李嗣源称赞“烟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故有“小西湖”之称。  五通桥融山、水、树、镇为一体,水多桥也多,镇内各种风格的桥把3片陆地连结起来,荡舟河上,穿行桥下,可领略小镇风光。五通桥的另一景观是这里的黄木角树,几百株苍劲雄伟,枝繁叶茂,童童如盖,树沿着河,街沿着树,形成了五通桥独特的风光。这里还是全国七大“游泳之乡”之一,芒溪河是天然的游泳训练场,多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游泳运动员。 五通桥还是青年英雄丁佑君烈士的故乡。菩提山上建有“丁佑君烈士纪念馆”,馆名匾额为-所书,馆内还陈列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详细]
207、乌尤寺
乌尤寺
  乌尤寺各处多有名人题咏,其中尤以近代著名书法家赵熙所书最为有名,钟鼓亭外壁所嵌14通石碑上的赵熙所书“般若心经”镌刻精湛,为书法极品。乌尤寺位於四川省乐山东的沫水(大渡河)、若水(青衣江)和岷江汇合处的乌尤山顶。始建於唐至德——乾元年间,原名正觉寺,宋代改名乌尤寺。寺内建筑结构森严,殿宇共有七座,都集中在乌尤山头,现保存完整的殿宇有天王殿、弥陀殿、弥勒殿、大雄殿、观音殿、罗汉堂等。由前殿西行还有怡亭和尔雅台等胜迹。尔雅台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在乌尤山注释《尔雅》的地方。寺之周围竹木扶疏,楼阁亭台错落其间,更显得格外清幽。交通登乌尤山,游乌尤寺,水陆两便。陆路在游览乐山大佛后,从凌云后山出门,过壕上桥登山;也可直接乘车抵乌尤山脚,再漫步登山。水路则乘游船抵乌尤坝码头,然后拾级而上。地址:乐山市城东……[详细]
208、乌尤山
乌尤山
  介绍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孝王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乌尤山与凌云山相对,壕上大桥将两山相接。乌尤山同凌云山一样,自唐以来就是蜀中游览胜地。它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绿荫重重。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  乌尤山景色幽雅,无论是三江春潮,还是烟雨秋波,皆清秀俊美,四时滴翠,极富诗情画意。山上除千年名刹乌尤寺以外,还有旷怡亭、尔雅台、景云亭、结茅亭等众多名胜古迹。1989年乐山发现自然景观“巨型睡佛”,乌尤山恰好是睡佛的头部。四川乐山……[详细]
209、沫若堂
  介绍  沫若堂位于灵宝峰西北一隅,其中“鼎堂碑廊”刻有郭沫若书法手迹,陈列室青砖灰瓦,朴素雅致,是为纪念出生于乐山沙湾的现代文化巨匠郭沫若而建。门额“沫若堂”三字为楚图南所书,两侧槛联由著名作家马识途撰写,上联:“峨眉钟灵,大渡铸魂,中华唯怀,黎蔗系心,笔落摇山河,真是文豪本色”;下联:“女神惊世,屈原壮魂,雷电为颂,洪波度曲,诗成泣鬼神,果然名士风流”。沫若堂陈列着郭沫若生平事迹图片和各种著作版本,以及有关郭沫若研究的成果展览。  堂前屹立着一尊抗战时期郭沫若在重庆演讲的全身铜像,高约3米,雕像旁兀立一支6.5米高的花岗石巨笔,笔杆上镌刻女神、屈原、凤凰涅磐图案,颂赞着一代文豪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业绩。四川乐山……[详细]
美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
  导游  登临美女峰,或晴空万里,廖廓江天;或白雾蔼蔼、云海茫茫;或漫山积雪,银妆素裹;或山花烂漫,林木葱郁。大文豪郭沫若曾这样赞叹美女峰:“那潇洒飘逸的长发,那端庄匀称的五官,那标志着青春妙龄的丰满乳峰……,无不令人诗情万丈,浮想翩翩。” 介绍  美女峰又名三峨山,位于乐山市沙湾区城南,系峨眉山脉第三峰,海拔2027米,因形似美女仰卧,被郭沫若誉为“睡美人”。  美女峰景观以沙湾石林著称。美女峰石林位于海拔800至1337米的美女峰乳峰间,方圆约10平方公里的石林,山石奇美,植物茂盛。石林由飞泉、蔓径、盆景、竹林、迷景、万佛寺、俑林、石门、莲花峰、石林街、撕栎包、溶洞、百花园、舍身崖、金字峰15个景点组成。景区内石峰石笋如兽似神,似动犹静,形态万千;石盆景藤缠石、树夹石,石树争辉,奇峰异石,……[详细]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介绍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位于乐山市马边县境内,距乐山市167公里,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邻美姑,南接雷波,呈一狭长地带,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37公里,总面积30164公顷。区内有四条马边河的主要源头溪流,保护区山地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4042米,相对高差3000米左右,地势陡峻,山高路险,平均坡度36°。  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区内物种十分丰富,已知主要植物有51种132属24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珙桐、桫椤、连香树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篦子三尖杉等;己知主要陆栖脊椎动物有25目75科26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大熊猫(约32只)、四川山鹧鸪、牛羚等7种,二级保护的有小熊猫、白……[详细]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座落于四川省乐山市郊1公里的麻浩湾。麻浩崖墓是一座东汉的崖墓,墓室由墓门、享堂、墓道和棺室几个部分组成,深29.93米,最宽处10.9米,最高处2.8米。第二穴墓道口的右边门柱上刻有“武阳掾”,左边刻有“阳嘉三年”,入内门框上左刻“邓景达冢”,均以阴文,汉隶书写,笔势雄劲奔放。“武阳掾”是汉代的一个官职,可能是墓主生前曾经担任过的职务。墓内的石刻图像丰富,墓门上刻有飞檐、瓦当、斗拱。墓的门楣上左右各刻有一羊,同列的还有三幅浮雕的人像,左墓门飞檐上刻一虎、豹形的动物。享堂的三方都刻有檐、瓦当数十,花纹雕刻精细,式样不同。享堂壁上凿刻的浮雕图像有《车辇图》、《牧马图》、《宴乐图》、《荆柯刺秦王图》等。墓道口外的门枋上,刻浮雕佛像一尊,结跏跌坐,头为高肉髻,佩顶光,右手作降魔印,左手放在膝……[详细]
213、罗城古镇 AAAA
罗城古镇
  导游  古镇主街凉厅街俗称“船形街”,始建于明代崇桢元年(1628年)。时至今日,这条幸存下来的老街仍保留着部分明清时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风貌。 介绍  犍为罗城的建筑布局极为独特,全镇坐落于山顶,街道房舍即如一艘航船。修筑这座小城的起因十分有趣,相传明代崇祯年间,一位外地秀才到此,看到当地民众苦于缺水,生活极不方便的情形,不禁口念几句“罗城旱码头,衣冠不长久。要得水成河,罗城修成舟。舟在水中行,有舟必有水。”当地人居然也认定改造建筑是解决缺水难题的好办法,于是纷纷捐资修建,其结果就是这座举世罕见的小镇。  这座船形古镇全长2000多米,宽约650米。主街道为南北走向,两端较窄,中间宽敞。街面起伏,恰如波涛中的甲板;街中戏楼高耸,如高扬的风帆。而街尾的灵官庙又如同航船的船舱。街道两侧各有一排长……[详细]
  导游  从拙朴宏伟的凌云山北门拾阶而上,沿着弯曲的古栈道,伴着江风和嘀嘀哒哒的水声,顷刻便到了“龙湫虎穴”。 看点  苏东坡特别喜爱到“龙湫虎穴”旁饮酒赋诗,至今,“苏东坡载酒时游处”石刻题记仍清晰地保存在“龙湫虎穴”旁的崖壁上。 介绍  一条长约28米的青龙蜿蜒于明镜般的池边,顺着悬崖盘旋而上,穿土破石,从6米高 的草丛中伸出头来,往水池中喷洒着清泉。清泉像银色的珍珠,时缓时急,如琴键上弹出的音符,滴落在透明的水池中。  据记载:唐代诗人岑参于大历2年(公元767年)任嘉州刺史,次年被罢官,离任前专程游凌云山,所到处为景色所感,写下了《登嘉州凌云寺作》,留下了“回风吹虎穴,安雨当龙湫”的佳句。相传古时凌云山有猛虎出没,三江汇流处有蛟龙翻腾,危及百姓和行船,后受佛法感召,化为石虎石龙,所以自……[详细]
凌云栈道
  凌云栈道在乐山大佛左侧栖鸾、兑悦两个山峰的悬崖绝壁间。它削壁穿洞,架虚构空,藏奇露险,蜿蜒曲折,似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约500米,栈道北端与大佛脚平台相连,南端与璧津楼相通,与大佛右侧的九曲栈道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行走于栈道,抬头苍峰屏峙,低首流水潺潺。在此沐风、听涛、观景,深感大自然的造化与人工的雕琢完美地融为一体,无不叹为巧夺天工。四川乐山……[详细]
216、凌云寺
凌云寺
  导游  过载酒亭,举目仰视,凌云寺寺门高踞,飞檐凌空,红墙碧瓦,巍峨壮观。寺门正中高悬巨大金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言简意赅,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显示了这座千年古刹的不凡气势。 介绍  凌云寺又称大佛寺,位于凌云山栖鸾峰侧,与乐山大佛相邻。创建于唐代,后荒废。今寺为明、清所建,有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寺内最后一重殿是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从它的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在寺字中别具一格却另有一番情趣。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师、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凌云寺建筑雄伟,布局严……[详细]
217、凌云山
凌云山
  凌云山位于乐山城东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与乐山城一水之隔。因山有集风、栖鸾、望云、就日、丹霞、拥翠、兑悦、祝融、灵宝九峰,人称“小九嶷”,通常人们也称作九峰山、九顶山,后因山中修建凌云寺而更名凌云山。凌云山遥峙峨眉,俯临三江,峰峦叠嶂,山势错落,九峰峥嵘,气势磅礴。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丹崖峭壁四时秀色可掬。山下三江会聚,碧浪滔滔,游船破浪,水光接天,屹然一副天然画卷,自古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不仅如此,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民间故事传奇纷纭,加上世界第一的石刻弥勒大佛倚崖而坐,还有寺宇辉煌的凌云古刹、苏东坡读书楼、宋代治易洞、明代注易洞,以及海师洞、灵宝塔、碑林、月榭、宋代九顶城遗址等名胜景点,使凌云景色在名山大川中独具一格,自唐宋以来已成为游览胜地。……[详细]
218、灵宝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宝塔
  灵宝塔建于唐代,因其耸立在灵宝峰颠,故以山峰命名。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13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的结构和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似。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游人登临塔顶,眺望四周佳山秀水。世上的古佛塔有的葬有佛教徒的舍利子,相传海通法师的骨灰就安入在灵宝塔中。灵宝塔为乐山古城的一座标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灵宝峰山脚为界。建设控制地带:北至城南旅游二号码头南端到岷江对岸观佛楼南侧连线,西至岷江西岸与凤洲岛东侧边界,南至拥翠楼与祝融峰和兑悦峰山脚连线,东至城南干道西侧、乐山大佛景区东门、就日峰西侧山脚连线。……[详细]
乐山巨型睡佛
  在乐山大佛-,有一尊全身长达4000余米,由几座山体组成的“巨型睡佛”。这尊睡佛四肢齐全,轮廓清晰,宛如陷入熟睡之中,呈仰面朝天之势,姿态端详凝重。著名的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心胸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联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鼻梁、双唇和下颌;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犹如天造地设,毫无人工刀斧痕迹。现观看卧佛的最佳位置就在乐山市滨江路“福全门”。四川乐山……[详细]
九曲栈道
  介绍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有一条险峻的栈道自上而下盘旋至大佛脚,这便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栈道第一折处的“经变图”雕刻精细,形象生动,线条优美,并刻有楼台亭塔,是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四川乐山……[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