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旅游景点介绍
沙湾区烈士陵园是一九九三年经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区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凭吊先烈、启迪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自一九四九年以来,沙湾境内有100多名烈士在解放战争和建设祖国中光荣牺牲。一九九二年以前烈士遗骸分散安葬在踏水、沙湾、龚嘴四处烈士墓地。这些烈士墓地先后建于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由于长期分散无人看管,年久失修,加之“文革”期间的破坏,致破烂不堪。一九八五年沙湾建区后,区人民政府为更好地褒扬烈士建立的丰功伟业,顺应全区各界群众愿望,决定新建这个烈士陵园,将分散安葬的烈士迁葬于此。陵园于一九九〇年规划、筹建,一九九一年征地98亩,一九九一年十一月正式动工,一九九七年初具规模。陵园内迁葬烈士68名,其中本区籍烈士5人,区外籍烈士63人。……
[详细] 建于1989年的狮子山烈士陵园是沐川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陵园内长眠着为解放沐川,建立人民政权而英勇献身的71名革命烈士。陵园内松苍柏翠,绿树成荫,镌刻着刘华清题写的“魂归中华”4个镏金大字的烈士纪念碑和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雕像历经27载风雨沧桑,依然庄严肃穆。……
[详细] 峨边彝族自治县大小杜鹃池水利风景区,位于该县哈曲和勒乌两个彝族乡境内,是国家AAAA级景区黑竹沟的核心组成部分。景区以大、小杜鹃池为依托辐射四周120平方公里独具魅力的原生态保护性开发区域,其中水域面积3.78平方公里。区域内景观层次多样,景观组合效果及其代表性卓越;囊括了高山、峡谷、草甸、森林、湖泊等不同地貌,有碧蓝如玉的高山海子,飞流直泻的奇瀑景观,喷涌不息的峡谷涌泉,险峻神秘的深山峡谷,雄伟壮丽的冰川遗迹,鬼斧神工的喀斯特溶洞,苍苍莽莽的原始森林,色彩绚丽的杜鹃花海,难得一见的高原草甸;千姿百态的植物景观,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景观,变化莫测的高山天象景观,季节差异的山地气候,姹紫嫣红,绿草成茵的高山草甸,一幅幅美景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景区区位优势明显,与峨眉山和乐山风景名胜区构成了旅游金三……
[详细] •到达金顶前的最后一座寺庙,也是距离金顶最近的住宿点。景点介绍接引殿沿着登山路上行约3.5公里,就可以到达太子坪。传说寺内曾经供奉过明神宗朱翊钧之子常洛塑像,因此得名。这里距离金顶大约半小时的路程,想看日出,又不想住的太贵或者起得太早,可以住在这里。太子坪原名万行庵,明代古智禅师开建,清顺治中闻达禅师重建,如今的小庙不大,周边非常的清静,还可以提供食宿。在小庙对面,有农家饭店,也可以兼做旅馆,但住宿条件比较差。地址:乐山市峨眉山市峨眉山景区内(接引殿上行约3.5公里)类型:山古迹寺庙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电话: 400-8196-333官方网站:http://www.ems517.com/开放时间:峨眉山景区开放时间:7:00-18:00(旺季:2017.1.16-201……
[详细] 芭沟风情小镇位于犍为县芭沟镇,坐落于群山环抱的“芭蕉沟”,距县城30公里,面积120公顷,具有独特的建筑风貌和人文历史,是嘉阳·桫椤湖国家AAAA级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规划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影视拍摄于一体的特色风情小镇。风情小镇因嘉阳煤矿的入驻发展而成,已有70余年的历史,是一座近现代小镇,沉淀了英式、苏式风格建筑与川西南民居群落并存的建筑文化,以东方红广场、毛主席语录、黑板报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抗战运煤遗址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及被称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活体里程碑”和“实体博物馆”的黄村井为代表的工业文化。风情小镇气候宜人,平均气温低于县城4℃,有芭蕉石、情人榕、白石崖、红瓦寺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媒体采访报道,先后有《等爱》《誓言无声》等40余部视影作品到此取景拍摄,……
[详细] 大庙飞来殿坐落于四川省峨眉县城北2公里的飞来岗上,是中国古代道教建筑。飞来殿俗称“大庙”,始建年代无考,重修于北宋淳化四年(993年),名天齐五行庙。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修,元泰定元年(1324年)始告落成,改名东岳庙。明万历三年(1575年)始供佛像。此后又增建山门等,佛、道杂居,称为大庙。现存宋元至明清等各代构成的建筑群,内有《宋淳化四年重修庙记》和《元泰定四年重修东岳庙记》碑,占地总面积约1988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940平方米。殿内原来还供有东岳大帝的神像,但早已毁弃不存。飞来殿,坐西向东,正面的檐柱三开间,长达18.28米,内柱分成五开间、进深五开间。大殿平面上的柱子分布呈减柱造法,檐柱上还施以栏额和平板格,平板枋上置有斗拱,斗拱都为六铺作单秒双下昂,上昂向上卷成象鼻形,下……
[详细] 千佛岩石窟兴建于唐代,主要龛窟建造于盛唐时期,清代和民国时期开凿少量龛。1956年夹江千佛岩石窟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经四川省文物局复查后再次重新公布千佛岩石窟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千佛岩石窟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夹江千佛岩石窟位于夹江县漹城镇西2.5公里的大观山下,位置在东经103°32′26″,北纬29°45′12″,海拔420米。滨青衣江北岸,东起聚贤街小牌坊、西至纸博馆围墙、北至大观山顶、南至青衣江北岸、长约1.2公里、宽约0.7公里,海拔高度为380至520米。摩崖造像位于沿江石壁之上,滨青衣江东岸,石龛造像集中区延亘600余米。造象最高者离地面约20米,红砂石质,深浮雕,现尚存162龛,佛像2470尊。主要内容有:净土变、……
[详细] 金像寺摩崖造像位于夹江县漹城镇千佛村。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保存较完好的明代摩崖造像群落。1982年文物普查发现后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金像寺摩崖造像镌刻于明代中期,共有6龛,造像60余尊,分布于金像寺遗址前后崖壁上,坐东北向西南,均为红砂石质,面积约400平方米。主要龛窟有:千手观音龛、三世佛龛、弥勒佛龛等。2--6号龛较大,其中3号龛高5米,宽4.5米,深3.6米,圆弧顶;龛中镌千手观音一尊,结跏跌坐,高2.9米,有11个头,240只手。4号龛前有明代成化年造像碑记,另有山神、牛王等,造像保存较好。5号龛高3.8米,宽6.1米,深2.7米;龛中镌三世佛坐像,结跏趺坐,两侧镌文殊普贤,骑青狮白……
[详细] 杨公阙建于东汉晚期,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夹江县甘江镇双碑村,西邻响堂坝,北临甘江河。杨公阙(以阙基为准)东延5米,南延5米,西延6米,北延30米围墙以内为保护范围,围墙外周边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双阙东南约300米处突起的平台高地,曾经发掘出汉砖、古陶、石避邪、铜铁器皿等零散文物,推测为杨公阙墓葬所在地。杨公阙为墓阙,座南向北,双阙相距13米,阙高4.68米,宽1.2米,厚0.88米,红砂石质,各由10块巨大厚重的坚硬红石重叠堆砌而成,双阙主体保存较好,结构可分为阙身,阙楼,阙盖三部分,阙身呈方形,阙搂刻有多种浮雕图案,如横梁斗拱仿木建筑浮雕,镌刻精美,图象生动,线条流畅,简练有力,但风蚀较为严重。西阙于南宋淳熙年重建,阙身镌有“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字德仲墓道”16个字。西阙正面还可以看到……
[详细] 四川嘉阳矿山公园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面的犍为县境内,毗邻成渝环线高速公路乐山至宜宾段和国道213线,景区占地面积38平方千米,与桫椤湖景区、蜀南茉莉香都度假村共同构成嘉阳•桫椤湖旅游环线。景区内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园内有世界上唯一仍在运行的客运蒸汽窄轨小火车;有民国时期中英合资煤矿的矿业遗址黄村井;有中苏蜜月时期遗留的工业古镇芭蕉沟;有两旁覆盖有数万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树的芭马运煤古道。景区获得有国家AAA级景区、国家绿色矿山公园、中国湿地公园、中国桫椤之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自从2011年10月嘉阳•桫椤湖旅游环线打造、开通以来,在满足游客观光体验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提高了环线景区游客接待能力,缓解了游客滞留现象,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38万人次。铁……
[详细]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是天福集团于2002年投资于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基地,位于成乐高速夹江收费站1公里处,园区占地面积380亩,投资8000万人民币,是一家集茶叶分级包装、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于一体的茶叶企业。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年文明号”、“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乐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首批高速公路五星级服务区”等殊誉。夹江天福观光茶园主要分为三大部分:1、特色高速公路服务区。2、茶文化旅游景点。3、川茶的产销枢纽。园内园林式规划建设,亭台楼阁、流泉飞瀑、绿草如茵、茶香四溢,优美的人文景观与现代化的功能设施完美地演绎出天福茶园的独特魅力,使之成为成乐高速公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天福集团目前在中国大陆各大城市开设有1300……
[详细] 仙芝竹尖生态园旅游景区,位于峨眉山市东郊,占地300余亩。AAAA级景区。距市中心8公里,南面靠S306线乐山至峨眉旅游干道,北面临峨眉河,园区地处乐峨旅游干道(胜利镇段)旁。整个生态园区秉承“人文生态禅茶一味”的建园理念,-按国家AAAA景区规范建设,整个园区利用现有的地形结合建筑的特性进行设计,与四周自然环境相结合,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系统。-仙芝竹尖大熊猫馆修建于2011年,占地面积20.36亩,大熊猫馆外观造型设计以中国特色的明清建筑为主,设有大熊猫室内活动展馆和室外活动展馆,为大熊猫提供最好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条件。馆内室内外活动场加入水池、攀爬木等大熊猫玩乐设施,另外,为满足大熊猫喜好较凉爽的环境要求,室内活动场更特别设有中央空调,让大熊猫在夏天炎热气候下可消暑降温。恐龙馆恐龙馆占地……
[详细]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是蒋纪林先生本着弘扬和发展乌木文化的宗旨,历经数十年的潜心收藏、精心筹备,创建了全国五个第一:收集乌木原材料5000多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乌木博物馆的规模居全国乃至世界第一;作品数量与质量居全国第一;馆内大型木雕艺术作品居全国第一;馆内三十七万枚的毛主席像章的数量规模居全国第一,并已入选吉尼斯记录。馆内严格按国家“四A”景区的标准来规划和筹建。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位于四川乐山,是一座以乌木雕刻艺术为主要内容,集乌木雕刻艺术的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乌木博物苑处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乐山大佛、峨眉山绿色旅游通道上,投资1.2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乌木博物馆和毛主席像章陈列馆两部份组成。乌木又称阴沉木,是一种极其珍稀、不可再生的珍贵木材,主要产于中国四川盆地,尤其集中……
[详细] 乐山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位于沙湾城区文豪街315号,背负绥山,面向沫水,故居名由启功先生题写。距成都150公里,乐山市35公里、峨眉山市25公里。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一座中式穿斗结构平房,由四进三井和一个后院组成,有大小房间36间,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占地面积2148平方米,至今保留古朴风貌。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乐山郭沫若故居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沫水街中段,这里是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2006年05月25日,“乐山郭沫若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沙湾是当代大文豪郭沫若的诞生地,郭老在这里度过童年时代,留下了不少珍贵文物……
[详细] 峨眉山脚下的大佛禅院,作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门户,是前往峨眉祈福、朝拜的第一站,也是必去之地。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交通方便,气势恢弘,建筑结构缜密,拥有多重大殿和诸多禅房。峨眉山的寺庙极少商业气息,没人四处游说你捐钱、买香火、买纪念品。游人和香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布施、上香、叩拜,丝毫不会受到干扰,让人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回归。峨眉山大佛禅院位于峨眉山东郊,整个寺庙富丽堂皇、雄姿宏伟、气势磅礴,既是去峨眉山佛界祈福、朝圣的起点;又是公众游客去峨眉山旅游进入名山的起点。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原址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明代无穷国师开创,历时15年建成。寺院占地300余亩,拥有多重大殿、140多间禅房。因寺内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明万历皇帝的……
[详细] 嘉阳小火车,一辆运行在四川南部的小县城--犍为县城北15公里远的一条只有19.84千米的窄轨铁路上的“老爷火车”。有“工业革命的活化石”,“工业革命的绝版景观”,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国宝之美誉嘉阳小火车特色这辆蒸汽火车的轨道距离仅762毫米,比国家标准列车的轨距少了近一半,铁路全线仅19284米,往返一次需2个小时,由于铁路沿线的几个乡镇所处地势陡峭的山区,加上一直没有通往山外的公路,所以,自铁路1959年建成通车至今45年来,就一直是这里村-送生产生活物资的主要交通工具。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小火车的客运量累计已超过1100万人次。这条依山而修的铁路,全线共有大小弯处109个,最高与最低处相差238.1米,其坡度和弯曲度在全国乃至世界铁路史上都属罕见。由于小火车沿用了18世纪英国发明家瓦特的蒸……
[详细] 峨眉山圣寿万年寺铜铁佛像坐落于四川省峨嵋县城西南的峨眉山上。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约7公里,是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另三处为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山西的五台山)。因为山势逶迤,“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故而得名。峨眉山峰峦起伏,重岩叠翠,气势雄伟、磅礴,向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山上的寺庙始建于东汉,后来历代陆续又有增修。开始的时候这里流行道教,唐、宋以后佛教日益兴盛,明、清时处于极盛时期。万年寺是峨眉山的主要寺庙之一,原名“普贤寺”,始建于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由明彻和尚创建。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重新建葺,并改名为“白水普贤寺”。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住持僧茂真和尚奉诏入朝,受到了太宗赵光义的嘉誉,派大夫张仁瓒携黄金三千两随同茂真和尚回到成都,购买了三十万……
[详细] 壁津楼是凌云山的一大景观,雄踞在后半山的山道上。从山顶俯视,好像于青山绿水间突然出现的世外仙境。从山下仰视,却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壁津楼原址在乐山城南,建于宋代。据《水经注》和宋代魏了翁《璧津楼记》记载,璧字取青衣江出璧玉,津字是渡口的意思,故名璧津楼,已毁。现建璧津楼的地方原是祭祀川主神像的洪川庙。 新建璧津楼具有明清寺庙建筑的特色,依山取势,不拘一格,牌楼正坐石阶,右面沿崖端建有15米长廊,左面向上依次排列三层楼房,并有一小院落,整个璧津楼参差而紧凑,碧瓦朱楼,组成一个辉煌秀丽、雄壮雅致的仿古建筑群。……
[详细] 尔雅台位于乌尤山西面的悬崖绝壁处,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注释《尔雅》的地方,《尔雅》是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宋代文学家苏辙在《初发嘉州》诗中写道:“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笺注。区区辨鱼虫,尔雅细分缕,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不鱼,顶有遗墨处”,说郭舍人长年勤奋写作,洗砚的残墨竟染黑了江水,染黑了鱼头,这样一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郭舍人的敬仰心情。尔雅台原为三层,整体相连,曲折有趣,解放后维修时拆去第二层,保留了顶层和底层,顶层后又改名为听涛轩,尔雅台仅余一层,尔雅台临崖而立,视野开阔,西望峨眉,下瞰三江,景色绚丽。……
[详细] 嘉州小三峡在四川乐山市北约23公里的岷江山,北为犁头峡,中为背峨峡,南为平羌峡,全长8公里,是古代成都地区赴嘉州(今乐山)及经水陆出川的交通孔道,峡区河道蜿蜒,江水碧蓝,两岸风光绮丽,峡内两壁水面以下多岩壑,生产江团,素为嘉州名肴,自平羌峡以下至乐山一段江流,又名平羌江,沿江古迹甚多,久负盛名,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有“影入平羌江水流”句,即此平羌江南口东岸有小镇,名板桥溪,唐称青溪驿,系历代邑宰迎送大僚上司处,杜甫有《宿青溪驿怀张员外十兄》诗,板桥溪下游约5公里西岸的锦江山麓荔枝湾,盛产荔枝,味美闻名于世,情李调元《自题荔枝图》诗云“一生饱识岭南姝,不及嘉州色味殊”。 ……
[详细]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