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内江市旅游

内江市旅游景点介绍

罗世文故居
  罗世文故居位于威远县向义镇解放村罗家湾。整个罗家大院占地约1万平方米,原为罗氏宗祠,又名“六一堂”,是中共四川省省委第一任书记,著名革命烈士罗世文同志的故居。该故居坐西南向东北,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正堂:穿逗式梁架,4穿用9柱,面阔3间15.8米,进深1间,8.8米,通高8米,已经垮塌;素面台基1.2米高,垂带式踏道6级。前堂:穿逗式梁架,3穿用5柱,面阔3间14.9米,进深1间6米,素面台基0.2米高。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杨绍南墓
  位于威远县新场镇万象村2社(板桥),西北距新场镇2000米,坐东向西,冢为椭圆形,直径3.63米,高1.5米,冢前部为石基础,有长方形墓碑嵌入石基础内,碑高1.5米,宽0.9米,厚0.15米,题记年代“民国五年”。为纪念四川保路运动及烈士杨绍南而修建。……[详细]
龙会革命烈士纪念塔
  该纪念塔座落在龙会村东200米的园顶山上,坐西向东,塔基为条石砌成正方形,边长5米,高1.6米,前后有垂带式踏道28级。塔为砖石结构正方形塔身,塔体通高10米,底部边长2米。塔身从上到下平行,塔身中间匾刻“革命烈士纪念塔”,顶部为三连珠攒尖顶,是我县仅有的两座革命纪念碑(塔)之一,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详细]
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
  该纪念碑坐落在龙会村东200米的园顶山上,坐西向东,塔基为条石砌成正方形,边长4米,高1.4米,前后有垂带式踏道18级。塔为砖石结构正方形塔身,塔体通高13米,底部边长1.5米。塔身从上到下逐级放大,塔身中间匾刻“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顶部为三连珠攒尖顶,是我县仅有的两座抗战纪念碑之一,其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较大。……[详细]
威远老君山
  老君山位于镇西镇境内,由大、小老君山、寨子岩、河口水库等组成,距县城22公里,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沉淀和奇丽险峻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大老君山自隋威远建县以来就是威远与荣县的界山,为西周时周武王封周荣公之地,又名荣德山。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唐末五代道士陈抟(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曾在此修真,故又名希夷山。老君山从唐宋以来就已成为道家的-之地和风景名胜之地,清乾隆《威远县志》称为“老君丹灶”,是威远八景之一。老君山海拔800多米,雄奇瑰丽,方若削壁,高矗云表,有华山之险。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一条狭窄陡峭的曲折小道,攀登时须手脚并用方可。山西南面崖壁上刻有四则题诗、四龛唐宋造像、三通摩崖碑和三则题字。摩崖造像中保存完好又富有代表性的是太上老君及侍者力士造像。其中佛道合龛造像在四川极……[详细]
佛尔岩摩崖造像
  佛尔岩大佛位于威远东联镇境内弥陀寺内,为晚唐摩崖造像,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佛像高11.82米,连基座通高13.42米,倚北面南站立于莲台之上,身披袈裟,袒胸裸肘,右手长垂,左手托莲花于前胸,面容方正丰硕,两耳垂肩,慈眉善目,庄严古朴。据说佛尔岩大佛、荣县大佛、乐山大佛在同一海拔高度上,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佛教徒的有意为之,便无定论了。虽然乐山大佛、荣县大佛更高大,但它们都是坐佛。佛尔岩大佛是立佛,系省内最大的接引佛——阿弥陀佛。《无量寿经》称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按佛教的说法,它代表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大佛背靠岩石,左右两边的山脉像扶手,整个连起来活像一把椅子,对面有暗山像书桌,预示着这里的文化将会非常兴盛。尽管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大佛依然保存完好,有道不完的……[详细]
老君山赵熙题诗石刻
  老君山自威远建县以来就是威远与荣县的界山,为西周时周武王封周荣公之地,又名荣德山。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唐末五代道士陈抟(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曾在此修真,故又名希夷山。老君山从唐宋以来就已成为道家的-之地和风景名胜之地,清乾隆《威远县志》称为老君丹灶,是威远八景之一。老君山海拔800多米,雄奇瑰丽,方若削壁,高矗云表,有华山之险。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一条狭窄陡峭的曲折小道,攀登时须手脚并用方可。山西南面崖壁上刻有四则题诗、四龛唐宋造像、三通摩崖碑和三则题字。摩崖造像中保存完好又富有代表性的是太上老君及侍者力士造像。其中佛道合龛造像在四川极为罕见。题诗以清末翰林、荣县诗人赵熙的一首最为精彩:一念前生堕世间,飘然人外御风还。秋来化鹤三千岁,独立荣州第一山。摄影:冷国文……[详细]
28、八姑寨
八姑寨
  位于界牌镇南强村西3公里,始建于清咸丰十年。寨呈椭圆形,占地8792平方米,寨墙上现存炮台7个。寨门拱形顶,用长1.03米、宽0.52米、厚0.41米条石砌成;寨墙用长1.3米、宽0.36米、厚0.3米的条石砌成。寨面北角有圆雕石狮1对,各高2.3米。……[详细]
桃李村字库塔
  桃李村字库塔,位于威远县庆卫镇桃李村7组,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为平面六角五级0式小石塔(塔高、塔基尺寸待测)。该塔造型别致,书法石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桃李村字库塔,塔身第一级为六面六角浮雕瑞兽石刻。第二级为字库,正面有倒U型焚纸炉孔,楹联为“斯文归化境,历劫不灰心”,其余几面为建塔捐金记名记事碑,可惜碑文已蚀。第三级为文昌,正面供文昌帝君神位,楹联为“宇宙无疏漏,文章有定衡”,其余五面为书法石刻,内容为:“(书法)兴自飞龙造书,仓颉创字,科斗之形,龙凤之势,丹鸟白鱼,灵龟嘉穗,六书本于周官,八体详于奉世,李斯程邈之徒,伯喈子云之辈,隶有今古之殊,篆分大小之类,章草□若危峰,楷书宛然芳桂,飞白轻于八分,行草自为三体,并以□作□四笔为□□□乃凌云垂露倒□□针,或貍骨……[详细]
胡驭垓烈士墓塔
  胡驭垓烈士墓塔位于威远县严陵镇东1公里处的东堡山上,墓塔座东北向西南,塔基呈正方形,左右两边有垂带式踏道8级,两级塔身为正四边形,与塔基形成逐级上收。塔顶为窮窿形三连珠攒尖顶。墓为石室塔形夫妻合葬墓,高6米,全部用条石砌成。第一层塔身四面嵌碑文,记烈士传略等内容。第二层塔身正面楷书“胡驭垓烈士墓塔”七字。墓塔四周围以石栏,墓园总占地353.21平方米。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现石栏杆外延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红村石油会战旧址
  民国初年,威远新场一带的“地火”现象引起地质专家的极大兴趣,开始在曹家坝、新场、卡房店一带勘探。1940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派队到曹家坝火井坡钻探,这是首次使用现代技术在威远县境内为找“地火”开钻的第一口井(威1井)。在二叠系阳新统地层中发现微量天然气和卤水。建国后,国家加快了找油找气的步伐。1956年,在威1井南偏东18.56米处钻威基井。后不断勘察深钻,发现有气藏和油气结构。1964年,四川石油管理局派地质队到威远复钻威基井,出现漏气、井喷,这是四川盆地首次在震旦系获得工业气流,也是国内首次在最古老的地质结构层发现气藏。后又在二叠系阳新统发现新的气藏。这显示出威远和四川盆地有良好的天然气开发前景,引起了国家石油部的高度重视,遂派四川石油管理局陈李中带领相关人员到威远筹备“石油会战”。同……[详细]
威远煤矿小火车·黄泥段窄轨铁路
  威远煤矿小火车·黄泥段窄轨铁路,被誉为“蒸汽时代的工业景观”、“深山里的活化石”。四川省威远县黄荆沟镇出产优质煤炭。1910年,英国人带着煤矿开采技术来到黄荆沟,拉开深山小镇煤矿开采的序幕。1958年,原威远煤矿历时两年,建成全长7.2公里的窄轨铁路。1961年,该矿先后从石家庄动力机械购进10余台小型蒸汽机车,开始了深山开通小火车的历程。威远小火车,每个车皮载重8吨,与之配套的铁轨轨距76厘米,时速仅15公里。据相关资料记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威煤最鼎盛时期,黄荆沟火车站曾有过10列小火车,每列小火车上挂有20多个货车车皮、5节客车厢和4节平板杂货车,每天运行4至6趟,是威远煤矿2万多矿工、家属和小镇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威远煤矿运输的生命线,前后运行达46年。当时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详细]
  四川盆地中偏南,威远、荣县、仁寿、资中、井研交界之处,有一处面积约900平方公里的穹隆地貌——荣威穹隆。一位地理专家曾形容此处地貌“如鬼斧神工所为:方山突兀,边垂壁绝,顶平地沃,高出沟谷300~500米,似天铸地造所成;构造型的天坑,上大下小,一落千尺,如陨石撞击之迹”。此等地貌,在内陆浅丘地域的内江,实属不易。该穹隆山系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铁而闻名巴蜀,古时即有“铁山”之称。丰富的矿产资源,险峻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正是如此,此地历朝历代上至官府下及百姓,为避刀光血影之灾,无不利用其山高壁峭、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以避外患。至唐以来纷纷依山借势,修筑了大小不一的各类山寨,以求平安。穹隆上留下了大量的历史人文痕迹,自唐以来的各种摩崖石刻、造像、石窟寺等文物古迹种类……[详细]
威远古城墙
  威远城墙,位于四川省威远县境内。明正德七年(1512年),始建城墙。清乾隆三十三年(1771年),城墙再次重筑。1940年代至1950年代,城墙大部拆除。威远城墙现存840余米墙段以及北门、东门。2012年8月,威远城墙列入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城墙向东、向北外延1.5米,向南、向西外延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详细]
威远白塔
  威远白塔位于内江市威远县城东、威远河左岸边的文笔山上。威远白塔,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为七级塔,倒塌于清初。今人所见的威远白塔,又名敷文塔,是由知县董淳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主持原塔基上重建的五级塔,塔高16米,底座围长22米,密檐式呈六方形,石塔基,塔体由特制砖砌成,塔室内有螺旋式梯级,可登顶层俯瞰县城全貌,第一级塔门匾额“云路初骞”由知县董公题写。威远白塔现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重龙山摩崖造像
  资中县重龙山位于城东北一里处,有明代所建永庆寺等古殿宇及隋唐刻摩崖造像达160龛,1648尊,大都保存完好。造像旁还有许多自唐以来的名人题记题词。永庆寺现有藏品1700余件,包括苏东坡,黄庭坚等名人的书法碑及袁牧,曾国藩,张大千的书画。以黄庭坚的《幽兰赋》碑最为名贵,是稀世珍品。2019年10月7日,重龙山摩崖造像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东南至上山石梯道,西南至重龙山围墙,北至石厂和古北岩上路道外沿线,东北至君子泉岩顶路道外沿线、-祠基脚外沿线。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至上永庆寺公路,南至围墙,西至山脚,北至上重龙山公路。……[详细]
西岩摩崖造像
  资中县御河沟摩崖造像,又名西岩摩崖造像,位于资中县重龙镇醮坛山村西北,沱江河畔。西岩摩崖造像(资中县)保护范围:摩崖造像边缘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岩边向山顶延伸70米,南至造像南端向南延伸70米,西至岩边向山顶延伸70米,北至造像北端向南延伸70。……[详细]
秦家岩摩崖造像
  秦家岩摩崖造像(资中县)保护范围:造像分布范围外延1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北向外延30米,东南向外延28米至岩脚,西南向外延38米,西北向外延90米至对面山脚水渠。……[详细]
  宏仁医院(资中县)保护范围:民主楼、解放楼、和平楼、真理楼、新华楼建筑占地范围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和平楼保护范围外延30米,南至解放楼保护范围外延20米,西至住院大楼西边墙体边沿,北至与保护范围重合。(民主楼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外延伸50米至人民医院职工宿舍楼11栋,南至建筑墙基外延至农机站,西、北至建筑墙基外延至资太公路。)……[详细]
  重龙天主堂(资中县)保护范围:东至广播器材厂机械房,南至七贤街杨家祠,西至广播电视局职工宿舍,北至衙后山山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15米,向南、北外延10米,向西外延20米。……[详细]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