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旅游景点介绍
平安森林公园位于射洪县境内,林地3000余亩,是全省几家森林公园之一。建筑风格尊重传统的审美情趣,红墙绿瓦,门阙廊坊相连,亭台楼阁各异,飞檐翘角,匠心独具,多有碑铭题记。 平安寨公园林木葱笼,遮天敝日。登上山顶,可俯瞰涪江在县城流经的全貌,滔滔涪江奔流到此,形成巨大的冲积坝,经电航工程分流,峰回水转,呈两江分流绕城而去。夕阳西下,千里涪江如练,景色煞是壮观。 平安森林公园前山门位于县城北大门转盘附近。这里南下重庆、涪陵,北上绵阳、广元,西去成都、德阳,东往南充、万县,堪称交通枢纽,地理位置极佳。山门不大,但气势非凡。……
[详细] 陈子昂读书台坐落在四川省射洪县城北23公里的金华山上,全山总面积126300平方米,其中林地71500平方米,有乔、灌、草本蕨类植物68科、123属、164种,百年以上的古柏617株。金华山山势呈马鞍形,分前后两部分,前山为道观古建筑,后山为陈子昂读书台,二者相辅相承,不可分割。陈子昂读书台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始建于唐,其旧址在今玉虚阁一带。唐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陈子昂立旌德碑于读书堂前,中唐后,政局混乱,战争频繁,学堂因之衰废。宋嘉佑年间,邑令庞子明在其遗址建拾遗亭。明初,拾遗亭已毁,廉承务遂于旧基建屋塑像,并立明远亭于其侧。成化时,县令郭镗立感遇亭。至清初,上述建筑全毁,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知县唐麟翔将读书堂更名为“古读书台”,道光八至十一年(公元1828—1……
[详细] 广德寺位于遂宁城西1.5公里的卧龙山麓,是川中佛教胜地,系唐开元以来著名古刹,被誉为“西来第一禅林”。全寺占地47666.67平方米,古建筑面积8350平方米。寺依山而建,方向300o,座西北朝东南。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分布,自麓至顶,揭殿九重:圆觉桥、哼哈殿、圣旨坊和碑亭、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法堂、三官殿、佛顶阁;中轴线之东有千佛楼、燃灯殿、千手观音殿等;中轴线之西有观音殿、轮藏殿、善济塔、玉佛殿等。大小殿舍二十余幢,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有唐宋建筑布局风格。广德寺,原名石佛寺。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东川节度使杜济礼请克幽(无住)禅师来遂住持,开山阐教。寺大历年间名保唐寺。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六月,敕令大规模修建庙宇,赐名“禅林寺”,赐无住禅师紫衣,号“克幽禅师”,令颜真卿书寺匾额。……
[详细] 中国宋瓷博物馆位于四川遂宁。它的外观以南宋青釉鼓腹瓶为模型,青釉般的玉色在春日的阳光下,泛着微光;鼓腹状的穹形构筑隐含“有容乃大”的包容理念,不失为同类博物馆的经典设计。据介绍,这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1800多万元的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专业宋瓷博物馆。走市场之路,建国有博物馆,于它是一种新鲜尝试。旧博物馆位于遂宁市中心的天上宫,属清代咸丰年间建成的四合院,占地仅2000平方米,展馆设施不齐全,房屋布局结构不适合文物陈列,展览、保护均受到极大限制。整个展馆更像一个嘈杂的茶馆,精美的瓷器被锁在一间屋子里,虽有专人看管,游客却不得其门而入。历史瑰宝被束之高阁。漂亮的瓷器静静地躺在角落里,等着人们擦去灰尘,这一等就是12年。以宋瓷为龙头发展遂宁旅游的呼声,终于将这十年一梦唤醒。然而,……
[详细] 中华福山是成都世介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并出资打造的福、佛文化旅游一座山。地处成渝都市后花园、卓筒故里的大英县蓬莱镇白鹤坡,与中国死海隔河相望、陪衬呼应。中华福山共规划有十大景观,即:观光休闲万福长城、腹容五仙显真巨佛、洪福休养仿古院落、罗汉站岗八字长街、星形五福艺术酒店、唐僧师徒拜福雕、八仙朝佛造像栈道,采和乘鹤飞天雕塑、福佛文化诗书碑林、观音合掌祝福全景。其独特的景观设计,已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被业界誉为“无中生有的杰作,空前绝后的奇观”。中华福山将现代商业与人文景观、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独具魅力的观光胜地,休闲佳地,经商宝地,度假福地。……
[详细] 名称:卓筒小井时代:宋地址: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以东一公里卓筒小井位于四川省大英县卓筒井镇以东一公里处,是北宋庆历(1041-1048)年间的一项伟大发明。“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它是一种用椎架子套铁质圜刃,以冲击式方法向地下深处开凿小口径盐井的钻井技术。这种钻井技术的发明,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井盐生产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人类在开采盐卤的过程中,发现了深埋地下的油气资源,世界的能源革命由此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卓筒小井现有9灶、41眼井,分布在卓筒井镇七个村落,现重点保护大顺灶。大顺灶有井三口、晒盐坝一处、晒盐(水)架一架、筒车一个、花车和羊角车若干、计量缸三个、大平坦盐锅两口、卤水储存桶四个、生产工具共计一百一十八件,灶房一处、盐工住房一处。卓筒小井具有历史性、科学性和唯一性,载入了《中……
[详细] 天保湖(原名五五水库)位于大英县大保镇境内的琼江支流白马河上游桅杆溪河段上,距大英县城10公里。水库于1973年10月动工,1978年完成大坝,1985年开始蓄水,1993年12月竣工验收交付管理单位使用。水库大坝长222米,为土石混合坝,高42米,水库副坝为均质土坝,水库有自身集雨面积6.7平方公里,从寸塘口水水渠长6134米,主要靠寸塘口水库和继引工程补充水源,设计库容1700万方,死库容580万方,可控灌天保镇、安居区的观音等八个办事处的3.7万余亩农田。二00二年二月十八日动工整治完工后的水库可新增蓄水能力800万方以上。库容总量达2500万立方米,积雨面积达26平方公里。有大小湖岛6个,景色宜人,风光无限,现有成片优质果园700余亩。一九九六年以来已建成以脐橙、文旦柚、樟州柚为主,……
[详细] 郭子仪后裔清墓群位于遂宁市大英县光明办事处东南方八公里的崇英村,据墓志铭文可知,现存墓群是清代乾隆至同治年间逐步形成的清代墓群,它铭记了“湖广填川”的重要史实,是立体的移民史教材,为研究郭子仪及其后裔变迁的实物资料。郭子仪后裔墓共有墓葬近一百处,虽-革破坏,但幸存的三十多处仍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墓碑形式多样,其石刻更是叹为观止,堪称“书画艺术”的宝库,书法有颜、柳两种体栽,一万多字。绘画为民间遗风,足见其大家风苑。目前,遂宁的仁人志士已将郭子仪后裔作为参观敬仰之场所,载入了多种地方史志。《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作了多次宣传及阐释。郭子仪生于唐中宗十三年(697年)丙申八月十五日,卒于唐德宗二年(781年)辛酉1月10日,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郭子仪身高七尺,体貌秀杰,生……
[详细] 寂光寺,又名古井寺,位于大英县蓬莱镇古柏办事处境龙归山下。始建于隋朝大业二十三年(617年),后因遭兵火而毁。明洪武三十二年、正统八年、弘治十三年,住持原义先后重修寺庙。明末清初,因战火寺庙再度化为灰烬。清康熙五十五年、道光二十三年,再度对寺庙进行了重修扩建,留下如今宏伟壮观的四重堂寺庙。寂光寺由山门(魁星楼)、钟楼、鼓楼、牛王殿、大雄宝殿、金轮殿、念佛堂、斋堂、储经楼组成,是明清两代的古建筑群。魁星楼共两层。二楼上供有魁生点斗和灵官菩萨。山门两边是厢房,门前石拱桥横跨古井小溪,桥的另端是一座高约两丈,宽一丈三尺的石制花牌坊,牌坊之下是一洞桥,石刻花草鸟兽、人物石鼓。牌坊两边是一对遥遥相望、威武雄壮的在石狮。山门内、两边各有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4年)的栽的古树、古柏,高二十四米,-二点四……
[详细] 四川龙凤峡(国家级硅化木地质公园)旅游区位于射洪县明星镇东南4公里处,距成南高速公路大英段隆盛出入口4公里,距中国死海15公里,景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龙凤峡长3公里,属丘区极为少见的深切峡谷地貌,集山奇、石怪、水清、林茂、洞幽、峡险于一体。规划区的古生物化石遗存丰富,硅化木化石分布面积广,数量巨大,保存完好,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峡谷内有原始部落遗址鞑人洞和大规模的汉代墓群,有香火旺盛的宋代以来的庙宇4处。整个景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旅游景区。……
[详细] 楞严阁是川中著名道教寺观和旅游胜地,位于四川射洪县南十五公里的洋溪镇街后龙背山头。据清朝光绪年间撰修的《射洪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建后山楞严阁”。清朝康熙年间始由惠清太和陈清觉来洋溪开山。此后又由李一祥,萧阳明,何来淮等任楞严阁住持。清朝后期,楞严阁曾是道教川北会道司所在地。它是成都二仙庵的脚庵,又下辖脚庵十六处。楞严阁道观依龙背山山势兴建,可由洋溪镇正街道通过一巷道上阶梯经石门上山游览。石门两侧首见对联有:“欲上青天揽明月;扫尽红尘闲是非。”再登石级五十余步,登上半山达新中国成立前所建“接引处”寺庙。该庙位于楞山道观下西侧,傍山崖修筑,面临涪江,凿崖壁辟地约二亩余。崖壁上方有古榕树,枝叶繁茂,树阴遮蔽接引处大半。接引处大门有木刻对联,文曰:“楞阁俯三江,每望金华依北斗;山门分两寺,愧无……
[详细] 由射洪县城南下20公里,便是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总部所在地柳树镇。镇南通济山半山腰上,绿荫掩映中,一大片殿、阁、楼、坊等古建筑若隐若现,朝晖夕阴,红墙碧瓦,古意盎然,这便是川中著名的开放寺庙,禅林胜地饶益寺。出柳树镇,从通济山麓沿数百级石阶而上,有高六米的四层青石字库,有龙纹砖砌牌坊,牌坊两侧有对联:“彼岸向北流,有白鹤玉珠,左辉右映;斯山即西土,共青堤榆柳,日异月新”。西边侧门上有“龙盘”、“虎踞”二字,字体遒劲,为宋代名人手书,牌坊图案文饰皆极精美,特别是龙形花纹,云雾缠绕,曲绕盘桓,飞动流畅,堪称绝品。可惜此难得之物竟在文中毁于伧夫俗子之手。从牌坊上行20米,为一石砌月台,月台前围以青石雕花栏杆,左右各一株榕树,荫翳蔽日,夏日凉爽异常。榕树后面便是大山门,门前原有乾隆年间雕刻的古石狮……
[详细] 平安森林公园前山门位于县城北大门转盘附近。这里南下重庆、涪陵,北上绵阳、广元,西去成都、德阳,东往南充、万县,堪称交通枢纽,地理位置极佳。山门不大,但气势非凡。两旁绿树夹道像是欢迎游人,两条石雕巨龙领你直上风景区管理处,进入第一道景区--平安寨林区。景区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有桃李争艳,夏有杜鹃鸣放,秋有菊花满金,冬有腊梅傲雪。芳香四溢,蜂忙蝶恋。乱花迷眼之际,躺在大片的草地上,望蓝天白云,闻扑鼻花香,周身的疲惫可一扫而光。更令人叫绝的是,这里还有一年之中花开二度的梅花。梅花与秋菊共舞,至今仍是个迷。林区因地势较为平坦,因此有人将它称之为卧龙坪。由卧龙坪拾级而上,路过为纪念中国0、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工作的创始人贺诚所修的陈列馆,便进入第二道风景区--休闲度假区。休闲度假区远观……
[详细] 螺湖,与射洪县城太和镇仅一山之隔,将射洪县城、平安寨、独坐山子昂墓和金华山连成一体,山、水、城结合,为射洪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驱车行进在湖畔公路上,可看水上渔舟点点,望湖岸炊烟袅袅。螺湖两岸的山,树木葱茏,苍翠欲滴,不象四川的许多水库周围的山那样光秃秃的。这里的山,有悬崖绝壁但并非高不可攀,无奇峰异石而气势夺人。杜甫当年从这里经过,曾写下“山连越西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的名句。螺湖两岸还有一种景观,即小桥流水和平畴沃野。农家房舍点缀其间,颇似江南风光。也有依山的人家,有绿竹掩映,桃李渲染,公路从门前穿过,小溪在窗下奔流,诗情画意盎然。走进螺湖公园大门,一汉白玉雕成的螺女侧卧花坛之上,象是在欢迎游客的到来,昔日被人诅咒的螺丝精变成了美丽的迎宾小姐。拾级而下,左边是一组狮身人面雕像。……
[详细] 金华山景区位于射洪县城以北20公里的金华古镇,面积约50平方公里,内含一山(金华山)、一湖(金华湖)、一堤(金湖堤)、一坪(西山坪)、一城(金华古镇)。滔滔涪江和绵渝一级干线公路由北至南纵贯全区。因“一代文宗”陈子昂生于斯长于斯,加之她水秀山灵,故名闻遐迩,享誉中外。金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西魏,这里就是射江(北周更名为射洪)的县治处所,直至新中国建立。一代代金华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了丰硕的文明成果。今天,6万多金华人秉承子昂遗风,奋勇开拓,以独具的智慧勤劳,精心描绘着西部大开发中的新金华。金华水秀。美丽的涪江,携着人间瑶池黄龙的圣洁,由北向南滚滚而来,滋润着这片土地。江水在这里被宏伟的金华电航桥工程拦腰截断,蓄成了巨大的金湖。浩淼金湖,平波舒展。湖中渔帆点点,游人时现。30……
[详细] 鹫峰寺塔,全称“鹫峰寺禅院佛顶舍利宝塔”,建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位于四川省蓬溪县赤城镇白塔街所倚鹫峰山,平面呈四方形,为楼阁式砖石塔。《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有专文记载。据《蓬溪县志》记载:鹫峰寺塔由南宋蓬溪县彦李氏白琳创修于南宋嘉泰年间。该处原有鹫峰寺,寺肇建早于塔,其中殿堂后因兵灾渐毁,至明正统年间得以重建。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间,寺内戏楼、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陆续迁建,今原址仅存此塔。1962年,鹫峰寺被蓬溪县人民委员会核定为蓬溪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遂宁市人民政府核定为遂宁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以“蓬溪白塔”之名被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塔座西向东,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总高36米。塔基为四方形,束腰须弥座,高0.85米……
[详细] 蓬溪五大古镇之一的今文井镇有逾千年的历史,原名文井场,先建老场,老场原属西充(解放后才划归蓬溪县),老场规模较小,只有正街一条,原分为两排,屋檐水逢中均滴入小沟流去。老场有几家大茶馆,一是正街下排文首清舵把子的茶馆,上排傍鸡市街口有王姓大茶馆,还有下排“多芳园”大茶馆、饭菜馆。在关岳庙右下边有一条小街,即原老场场口。另有鸡市巷街很简陋,由鸡市巷侧上石级有老米市坡,为米粮市、鸡鸭猪羊市等,每逢农历一、四、七日当场。正街从关岳庙下建有栅子门一直到鹅项颈处又建一栅子门,由街坊雇有“打更匠”,负责每晨天亮开门,每晚打二更锁门。由老场鸡市巷街出去,有一大院子,是富商王兴模的家,附近亦有不少的王姓族人。再向前走便是岳家嘴,原建有一石拱桥,附近多为岳姓族人居住,沿一条石板大路走两三里路,便是岳姓的精忠祠(……
[详细] 教孝台,位于蓬溪县宝梵镇长海村冬笋沟。清乾隆本《蓬溪县志》载:五代后蜀广政元年(938),孝子程崇雅,字孟宗,母疾笃,冬月思笋,孟宗无计可得,乃往林中抱竹而泣,须地裂,出笋数茎,持归奉母,食毕疾愈。世传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是也。广政二十年(957)十二月,为表彰程孟宗建“教义台”。乾隆五十一年(1786),潼川知府张松孙至此,觉立意不确,遂与知县谢泰宸捐银重修,更名为“教孝台”,至今存其遗址。清代潼川知府吴树臣、张松孙,知县朱云骏、宋家蒸,诗人涂卿云、何中权等人,都为教孝台题过诗。……
[详细] 常乐寺位于蓬溪县常乐镇黄龙山麓。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二(638),后因兵祸毁废。明宣德年间(1426—1436)寺僧镜影募修大雄殿;清乾隆二十五年至五十二年,住持僧晋兴募修天王殿、无量殿、两廊精舍(已于民国年间重建)等;清嘉庆元年,寺僧灯鉴募建藏经楼、无水三孔桥。至民国时期仍陆续有增建、扩建。现存常乐寺建筑由各自独立的前后两进院落(俗称前殿、后殿)组成,均为四合院布局,总占地260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58平方米,规模较大。前院(俗称前殿)有山门、天王殿、大雄殿、无量殿(现称“玉佛殿”)、两廊精舍(弘仁阁、明道轩)、藏经楼。后院(俗称后殿),有山门、大雄殿、厢房(僧舍)。常乐寺倚山修建,侧有小溪环绕。寺内殿宇迴廊曲折,三洞起拱平桥横跨院中,桥两侧至今仍有国内罕有的千年罗汉松,极为珍贵。19……
[详细] 由达成铁路蓬溪站乘汽车向北转西行8公里,便可到达蜀中名刹宝梵寺了。宝梵寺坐落于四川蓬溪县西15公里的宝梵镇宝梵村狮子山中麓。肇建于北宋初年,称罗汉院。治平元年(1064),宋英宗赵曙敕改为宝梵寺,义为“佛中之圣,梵宗之宝”,直解为:“三宝”、“梵刹”的联义。后罹战乱灾祸破坏。递传至明代正统二年(1437),僧人海舟到此开山驻扎,于景泰元年(1450)重建大雄殿、观音阁,增塑佛像。尔后,明清两代,相继培建天王殿、毗庐殿、山门及两侧配殿,遂成今日之规模,呈三进复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达2600多平方米。大雄殿,气宇轩昂,造型美观,为木构单檐歇山顶,三间四架椽抬梁式结构,殿呈正方形,长阔均为15.3米,通高8.5米,檐下施斗拱18朵,斗拱制作为七铺作单杪双下昂,出昂作枇竹状,昂嘴伸出很长,昂尾直抵……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