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南充市旅游

南充市旅游景点介绍

  朱德生父朱世林墓,墓冢为圆甑形,正面建造了一道仿木牌坊结构的五重檐、七龛、两穴推棺石坊,高5.5米、宽4米,上有人物、花草、图案等雕塑和对联,墓碑的墓志铭上记述了朱世林的家世,并叙述了朱德在护国-战争中所建树的福国利民的功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详细]
  药铺垭私塾是朱德1892年启蒙读书的地方,是朱德青少年时期生产、-、学习的历史见证。解放后,政府在这里办起了“琳琅小学”,后改名为“药铺垭小学”,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校名。2006年,学校搬离此地,私塾恢复原貌。现有《朱德师生情谊》专题陈列展免费对外开放。……[详细]
  朱德父母故居建于清代中叶,1917年,朱德的祖父母、生父母、养父母及刘夫人等在此居住,堂屋门楣上方“人民之光”的匾额是1950年中共川北工作委员会所赠。1958年至纪念馆开馆前一直在此举办“朱德生平事迹陈列展览”,接待观众上千万人次。2004年8月恢复当年原貌,并开办了朱德家史陈列展览。……[详细]
  朱德诞生地位于琳琅山下的李家湾,是朱家租用丁姓地主废弃的一间破木板仓屋,占地420平方米。1886年12月1日(农历冬月初六)早晨,朱德就诞生在这间狭窄矮小、面积仅有16平方米的木板仓屋里,并在此-达八年之久。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朱德故居始建于清代嘉庆末年(公元1820年),是朱家先辈从广东入川的第二住地,至今已有19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土木结构房屋,典型的川北农家小院。朱德从9岁开始在这里住了整整14年,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屋内按照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其家人使用过的物品,堂屋门楣上方的匾额系一代文豪郭沫若亲笔书赠,屋侧的……[详细]
  朱德故里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首批“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景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之一,2016年十一假日最佳景区。朱德故里位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朱家大湾,以朱德故居、朱德诞生地、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为主体……[详细]
  距今已有400余年的明朝万历年间的接引塔位于骑龙乡与金溪镇两乡交界处海拔为557.2米的西阳山山顶峭壁旁。据《蓬安县旧志》载:“西阳山有峭壁,壁立千仞,中有巨穴可容千人,旁有仙女石。”又传,曾因地震而见犀羊,故名“犀羊山”,今称“西阳山”,含夕阳照山山愈秀之意。该塔巍峨俊秀,气势雄浑,塔身共三层,计有5米多高,每层砌有……[详细]
  崇庆寺位于周口镇中华乡崇庆地村。为清乾隆年间始建,由山门、前殿、正殿、左右厢房和其他生活用房组成,为单进四合院穿斗式木结构建筑。自建修以来就是具有教化功能的一所寺庙。……[详细]
  武圣宫原称关帝庙,供奉着关羽像。由于关羽曾被清帝累封为“忠义神开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宜德关圣帝”之故,关羽被誉为武圣,后名为“武圣宫”。系清晚期所建,由于受地势条件限制,整个建筑均依山而建。……[详细]
  龙神祠龙神祠,亦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桐城文学家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爱国人士姚莹知蓬州时所创建,保存完好。祠边一座民国十六年(1927)重建的两层木楼及后边的一栋清代四合院建筑均保存完整。龙神祠由前殿、正殿及左右厢房、藏经楼、后院构成,建筑面积1984平方米。……[详细]
  玉环书院玉环书院,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安徽桐城派文学家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爱国人士姚莹任蓬州知州时所创建,现前面有讲堂及相连的左右厢房均完整,玉环书院由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建筑面积为2025平方米。……[详细]
  城隍庙城隍庙始建于唐代(具体年代不详)。清康熙二十年(1682)重修,道光十五年(1836)再重修,现存正殿和左右厢房。城隍庙由正殿、左右厢房及侧门构成,建筑面积为2142平方米。……[详细]
  武庙武庙重建于清乾隆四年(1740),又称关帝庙,民国时称关岳庙、忠烈祠。系双进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现两进四合院均完整,建筑面积为1950平方米。……[详细]
  文庙文庙首建自元初,明中叶曾移建于城北隅,万历三十四年(1606)迁复故址,天启年间与崇祯八年两次重修,现今的建筑为清道光七年(1827)最后重修,现保存的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详细]
  相如故宅(天主堂)相如故宅为中式木结构建筑,四合院及前殿均保存完好,由前殿、山门、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此宅院的四合院及前门房共有600平方米。司马相如父辈在秦末从中原徒蜀经此留居从事农耕,建宅两处,此处后来亦作相如县及同建的梓潼郡治所,以后又为蓬州治所,蓬安县县府,多次重建。现保存有清末重建的四合院一座,为相如故宅的一……[详细]
  新园桥亭子(廊桥)(县级)位于蓬安县新园乡山脚岩村南200米,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系木板平桥廊房,为单檐悬山式脊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桥长26.4米,宽3.2米高6.9米,保存完好,该桥建成以来不但是通衢要道,同时也是平时当地乡民聚集聊天和夏季纳凉的处所。……[详细]
  利溪廊桥(市级)利溪,即蓬安县利溪镇,清同治年间(1862-1874)于三条溪河上修建大拱桥、粮食桥、萝卜桥等三座石拱桥,桥上皆有廊房。供行人憩息、纳凉和避雨,故称“廊桥”。……[详细]
  周口何家墓(县级)位于今相如镇干寨子村,为何姓族人先祖合葬墓。共有八座石室墓葬,Μ1—Μ8并列在一直线上,墓首为三重檐楼台式仿木结构。修建于清同治年间,系长方形墓制,墓长5米,高5.4米,总宽13米。其碑文、楹联上的文字清晰可见,墓眉上的故事造像保存十分完好。……[详细]
  鲁公石(县级)鲁公即颜鲁公,字真卿(709—785),唐代累官至监察卿史,著名书法家,曾在四川作过官,775年在蓬州作过长史。鲁公石相传为颜鲁公于唐上元中二年贬刑部尚书为蓬州长史的遗物。……[详细]
  “苏轼笔法”碑(县级)“苏轼笔法”碑在蓬安县城银汉南65公里的来苏寨上。碑成矩形,通高1.15米,宽0.6米,厚0.2米碑眉横刻“苏轼笔法”四个10公分的楷书字,碑面中刻“洗墨池”,左刻“万充周四得备”,右刻“一元妙合八音纯”十七个楷书大字。据《蓬安县志》记载,“苏轼笔法”碑,是北宋学士苏轼来游朱凤山半载,又寓居蓬州山……[详细]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倷绶¢崰鎾诲磹閺囥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 44010602000422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