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巴中市旅游

巴中市旅游景点介绍

281、风滩
风滩
  风滩在平昌县城巴河下游11公里处,是巴河第一大险滩。古时行船至此风险大,故名“风滩”。古滩道由河西“龙舌子”而下,因水急弯多,事故频生。自清朝康熙年问,于河东凿新漕口后,船只才改道于此,自此设有滩师。滩头山顶有一古庙,民称老观庙,实为王爷庙,因过往船舟信奉“镇江王爷”,庙中神像较多,香火不断。每年正月十五烧香朝庙,人群络绎不绝。每遇天早,抬着木雕孙悟空神像祈雨,一路人流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庙前临河处,有高约二丈一巨石,名“香炉石”,石上刻有“险行水上”四个篆体大字。上下客货船为祈保平安,至此无不焚香化纸于石前。庙左侧上方有一亭,名碑亭,内竖八石碑,系记载开凿新漕及古庙建造之事。摇亭则碑动。亭下30米处是一片沙丘,每当阳光照地,因折射而呈现七彩光环,故有“摇亭碑动厦楼现”景观。沿庙脊北上,最高点……[详细]
铜城寨村
  铜城寨村位于恩阳区柳林镇。该村形成于明代,选址柳林铺,地势“三寨围一梁”。至今,不少古街、古城、古庙等名胜古迹保存完好,流传着许多美丽的故事和传说。一、四条古街户户相连铜城寨村四条老街均属人字水青瓦屋面,土木结构,一层或二层建筑。户与户均有堂屋,以堂屋为中心对称,或阔三间或阔五间,一进二或进三,户户相连,颇具规模。上东街座东向西,全长122米,宽50米。与上西街相对望,中间为青石板古道。街后有独立零星三合院或四合院。下东街座东向西,全长85米,宽45米。与下西街相对望,中间为青石板古道。相-传,下东街一张姓的人较发财,修建该房屋时计划修建二层。当建至二层楼时,张老头当夜做一梦,梦中,山后水井0来一老头,对他说:“你挡住了我的眼睛,我看不到对面的伙计。”一觉醒来,张老头便拆去了尚未完工的二楼,……[详细]
黄桷树村
  青木镇黄桷树村位于思阳区青木镇东北部,距青木镇5公里,村落森林覆盖率达68%,占地23.5亩,62户居民268人。水泥路横穿村落,通自来水、光钎数字电视,能就地上学、就医、购物、售粮。自远古开始,黄桷树牌坊场就是巴中经恩阳至渔溪到苍溪、阆中的必经之地,古驿道横穿其中,是过往客商歇脚避暑之所。黄桷树村南北靠山,东西两侧临山谷,集防盗、交通等优势于一体。古时群众依山就势,围绕驿道(牌坊街)两侧修建居民住房、商铺和政府住所。清道光年间,修建节孝牌坊,该牌坊长7米、高6米,位于牌坊街正中央。在牌坊街西侧的黄桷树据传有上千年历史,直径达2.5米粗,树冠高8米左右,方圆覆盖面积达80平方米,被确定为“国树”。李家祠堂修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牌坊街道西侧中间,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碑文、石雕等保存完好,石狮……[详细]
恩阳区古桥
  回澜桥,亦名古溪桥,在恩阳镇古溪村。桥高10米、长26.5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巴州知州李汝琬劝捐建造,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重建,1952年改建为巴仪公路公路桥,1956年11月新建为长53.6米、宽?米,三孔跨径各13米的石拱桥,仍名古溪桥。白玉桥,在今恩阳镇秋溪村与石马村之间。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咸丰七年(1857)重建,坚固耐用至今。踏泥桥,在恩阳镇合治村。初为石礅石板平桥,1956年修恩(阳)渔(溪)公路时,砌石礅架木桥以通车,后改建为公路桥。双石桥,在恩阳镇双桥村。清代曾建下砌石礅上铺板石的漫水桥,1983年新建为长62米的公路桥。起凤桥,位于恩阳镇之字河入恩阳河入口。老拱桥,位于思阳镇司城村转角滩。是全长80米、宽3.3米的独拱桥。建于清代中叶,维……[详细]
285、百人洞
  百人洞位于凤凰庙村四村和八村七社交界处。由于洞壁凿有“咸丰十年”字样,因此估计百人洞建造的年代就在咸丰年间。百人洞是绝壁凿洞,整个石壁是硕大的一整个石块,山洞离石壁顶大约一百米,距离石壁底约二百米,崖面成90度直角,右边凿一条可供路人进入洞中的通道。恩阳区凤凰庙村百人洞百人洞洞口高1. 8米,宽约1. 5米,洞内卧室、厕所、厨房、灶台一应俱全,能供百人生活所需。于百人洞建造的原因,民间流传为咸丰帝期间,战乱四起,土匪横行,乡绅肆虐,民不聊生,人们希望能够找到一处安宁的生存空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人们认为此处即是保命的好地方,故在此修建山洞,而后人见此奇观伟业,故称“百人洞”。恩阳区凤凰庙村百人洞在集体生产时期,凤凰庙四社的干部群众希望能够充分利用百人洞,于是便把进入洞内的道路凿宽凿高,使人……[详细]
董家祠堂
  董家梁祠堂位于恩阳区司城办事处董家梁,距今时间100余年,是研究古代孝道文化的实物见证。初到董家祠堂,乍一看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有100多年历史的建筑,只有两侧房檐上斑驳的雕花能证明它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正面青砖砌墙,墙上四扇窗户装上了几块玻璃和钢棍,大门两旁的两盏灯笼颜色鲜艳……董家祠堂是个小四合院,院中间有一个小天井,天井正中是一个甬道,甬道两旁的两个花台上肆意地生长着一些植物。甬道前方的正堂墙上,挂着10块牌位,牌位上方挂着三块匾牌,上 书“积厚流光”等文字。正堂的墙面,被白色涂料粉刷过,上方的横梁、檩子上绘着彩色的花草鸟兽,只不过颜色已经很淡了。正堂里的地面干干净净,一角放置着蒸笼、木桌等物。据介绍,董家祠堂建于清朝同治时期。在封建时期,祠堂主要是用来惩罚家庭里那不孝子的。如果家庭里有谁不……[详细]
朝阳洞石窟
  朝阳洞石窟(恩阳区)保护范围:朝阳洞石窟崖壁顶端向西面外延20米,南面自最边缘造像外延50米,北面自最边缘造像外延50米,东面自造像前防雨棚滴水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细]
  红梅阁红梅阁,位于思阳镇南五里的三峰山之后峰。阁前有红梅阁大牌坊、藏经殿,阁左悬崖边有大小二石,形若桌椅,面积4平方米,上有剪刀、尺子痕迹,相传为“红梅仙女缝纫处”。阁下80米处还有一池,相传为“仙女沐浴池”,人们在池中塑一红梅仙女像,以供游人观赏。……[详细]
恩阳普贤祠
  普贤祠普贤祠,位于三峰山之前峰。始建于唐代,毁于明末,历经清光绪八年(1882)、1982年、1997年、2008年多次维修,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598平方米。该祠呈四合院布局,系土木结构,穿斗抬梁式混合梁架,青瓦屋面,正殿后壁设坛并塑像。前殿面阔3间,进深3间。左右厢房各3间,进深3间。山门外有数级白砂条石砌成垂带式踏道直通院内,两侧立石狮1对,寺门石枋刻联云:“仙女红梅到此拈花一笑,书台紫贝同念古佛千声。”祠右侧前10米处建覆钵式僧人墓塔。2009年9月被录入《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普贤祠位于恩阳区恩阳镇红梅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普贤祠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以普贤祠屋檐滴水外延20米;东、西以普贤祠屋檐滴水外延15米;南以普贤祠屋檐滴水外延25米为保护范围。……[详细]
恩阳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三峰山之中峰。始建于元代,占地5亩,原有佛道造像170余尊,寺左侧有红梅池、红梅树等,可供游人观赏。……[详细]
思阳文昌阁
  文昌阁文昌阁,位于思阳区恩阳镇第一小学校内,始建于清初期。相传文昌阁后山岩峻路险,原有古洞,宋人进士张文治曾隐此修仙飞升,后人便尊这位隐居进士为文曲星。洞口上方题“龙隐”二字,洞中塑文昌像一尊。人们为追记进士张文治,又依洞新建了文昌阁。文昌阁为砖木结构,穿斗抬梁式混合梁架,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呈四合院布局。由戏楼、左右厢房、天井、正殿组成。戏楼为骑楼式的过街楼台,戏楼顶饰八角藻井,檐下彩绘“二十四孝”和浅浮雕刻戏剧人物故事,图中人物栩栩如生。穿过戏楼,沿数级素面踏道直通正殿,正殿檐下施斗拱,雕梁画栋,高六丈。殿内后壁设坛并塑像。阁之右侧建一钟楼,阁前建六角凉亭,现保存较好。文昌阁在清代至民国时期是举办文昌会、唱庙会戏和公开演出场地。……[详细]
  白云寺,位于恩阳镇飞凤村。始建于清代,原名观音堂,又名白衣庵。民国初年,由四世方丈一明和尚重建。重建时值夏秋交替,烈日暴晒,万里无云,工匠们施工难耐酷暑。一明方丈望空祈祷,遂有白云遮日,天天如此,直至竣工,祥云方散,故将寺名改为白云寺。白云寺,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卷拱硬山式屋顶,穿斗梁架, 由厅堂、厢房、天井、戏楼组成,呈三合院布局。戏楼脊上施吻兽,飞檐下彩绘戏剧人物故事。……[详细]
293、登科寺
登科寺
  登科寺登科古寺,在恩阳河东岸。南宋后,人们为追念绍定年间(南宋理宗赵昀在位的1228-1233年)先后登科第的王谢五子(王绍、谢周卿、谢耕、谢震、谢樵)而修建的一寺,以告知后人勤奋学习。古寺毁于兵燹,于20世纪80年代重建。……[详细]
恩阳财神庙
  财神庙,位于恩阳镇回龙街。清代修建,由戏楼、厢房、天井、正殿组成。砖木结构,穿斗抬梁式混合梁架,单檐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戏楼为骑楼式过街楼台,来往行人都须经过台下。戏台后壁屏风书有“出将” “入相”,两侧前设看楼(长廊),梁柱和两廊看楼垂柱上圆雕有武将、力士、仙人、十二生肖和戏剧人物故事13幅,台正面前50米处建有垂带式踏道七级,利于观看演出。……[详细]
295、韩渡寺
韩渡寺
  韩渡寺,位于恩阳镇毛水河边。始建于明,重建于清。木石结构,穿斗梁架、重檐歇山顶,青瓦屋面,由龙神殿、真武殿、蒲道宫殿、东南二岳殿、玉皇殿、佛祖殿、韦驮殿、观音殿、十八罗汉楼、方丈楼、迎客厢等组成,旧时为川东北地区最大寺庙,常住僧人30多人,占有房产100余亩。清代和民国期间,成为当地官绅春日观光、夏日纳凉的胜地。……[详细]
296、难迦洞
  难迦洞古名“罗汉洞”,又名“南家洞”。位于登科小学对面的登科山麓,始建于明,复修于清,毁于“文革”。洞内原塑有“阿难” “迦叶”弟子像,今见洞前寺宇,系20世纪90年代重修。……[详细]
297、飞凤观
飞凤观
  飞凤观,即恩阳镇北二里的飞凤梁。相传宋时有一曾姓商人,家有一对风姿绰约的小女,随父经商到京城,被南宋靖王看中,接入宫中作妃,从此人们把她们看作是一对金凤飞去,故将此梁命名为“飞凤梁”,并建一观名“飞凤观”以示追念,今庙宇已毁,形胜犹存。……[详细]
298、步月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步月塔,又名渔溪白塔,不仅是渔溪远近闻名的古迹,也是渔溪镇标致性的建筑之一,它耸立在巴州区(现属恩阳区)渔溪镇场镇南面一公里处河岸的山岗上。据考证此塔建于清朝光绪庚子年(公元1900年),塔高39米,坐东南朝西北,共11层,建筑雄伟、结构严密(砖石结构),巍然屹立于山包之上。整个塔体为6方6角,每层塔角上原来都系有奎碗大的铜铃,一有风吹,那铜铃响声不断、优雅悦耳。近看其塔,塔顶两层的宝石顶座上有一根杯大的钢针直插云端,高挂在塔角的铜铃金光闪闪,让人欣喜不已。走近其塔,便可见塔门上方的石板中间写有三个钢劲有力的大字——“步月塔”,右边书有“清光绪庚子年建”字样,塔门向北,装有厚重的木门,木门两边是一付石刻对联,对联内容为:“健笔矗云霄,五千军词场横扫;文光射牛斗,二百年景运宏开”。步入塔内底层……[详细]
土寨柏家祠堂
  土寨柏家祠堂(恩阳区)土寨柏家祠堂,位于花丛镇土寨村一组。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修建,坐西北向东南,总建筑面积为237平方米,呈三合院布局。系土木结构,穿斗梁架,重檐歇山式,小青瓦屋面,面阔3间,进深1间。正堂前墙为木质墙面,施条形窗花4组。正堂内立石质仿木结构重檐歇山式神主碑,通高3.1米,碑座呈长方形鼎形足,柱上阴刻楹联,阳刻花卉、“二十四孝”和戏剧人物图案。碑面刻牌位两层,筒瓦屋面,檐下施匾并阴刻“祀事孔明”。左右厢房各面阔2间,进深1间。建筑及神主碑为研究川东北民居,封建社会礼教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建筑科学、雕刻艺术价值。保护范围:土寨柏家祠堂北面自祠堂屋檐滴水外延50米至柏明杰住宅,西面自祠堂屋檐滴水外延50米至青杠坪,南面自祠堂屋檐滴水外延10米至柏明兴住宅北面屋……[详细]
牛角寨崖墓群
  牛角寨崖墓群(恩阳区)保护范围:崖墓崖壁顶端向东南外延15米,西北外延25米,M1号墓向西南外延20米,M48号墓向东北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