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市旅游

铜仁市旅游景点介绍

朱家场农业生态园
  朱家场农业生态园玉屏是-总理亲笔提名的“中国油茶之乡”。大家沿途看到的就是漫山遍野的油茶林,玉屏油茶栽培生产已经有500余年历史,为玉屏特产,分布全县。据1985年森林资源普查,共有油茶面积9.8万亩,居全省第三位;人均油茶面积1亩多,为全省之冠,年产油茶子700余吨。我县油茶主产区在朱家场镇茅坡、谢桥一带,方圆近百里的丘陵地段,茶树成荫,连绵不断,金秋季节,果实累累,入冬之季,花满枝头,漫山皆白,蔚为壮观。油茶用途广泛:茶油为上等食用油,其色味清香,胆固醇含量低,营养丰富,属不干性油,广泛应用于工业及医药领域;油茶饼可作有机肥料、农药、制皂素等;茶壳可制茶硷、碳酸钾、活性炭;茶树叶中含有色素、可可硷、咖啡硷和茶苷等;茶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是良好蜜源。……[详细]
242、飞凤桥
飞凤桥
  飞凤桥飞凤桥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的飞凤山下,横跨野鸡河,位于二水急潺之处,在两山对峙之间,左侧山峰像狮子,右伸山峰似大象,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建,桥长90米,宽3.1米,高6.8米,桥形高供,俨若长虹之下饮于涧中,因飞凤山而得名。桥上修木质结构亭阁三个,用二十一间长廊连接,盖小青瓦,以蔽风雨,供行人休息,也称“风雨桥”、“花桥”。……[详细]
玉屏风雨桥
  风雨桥风雨桥是侗乡特有的公共建筑物,多建于交通要道的溪流河谷上。桥面上竖有亭阁长廊,遮盖桥身,彩绘图案,雕刻花纹,供行人避风遮雨、休息纳凉。为侗寨增添风彩。自治县境以往多处建有,现今大部份朽榻,仅剩彰寨交冲一座。1986年镇屏乡在县城西五华里处之飞凤山麓野鸡河上新建一桥,命名“飞凤桥”。桥体为石筋拱助混凝土结构(以往这类桥为木质结构),可载重15吨。高6.8米,宽3.1米,长90米,两拱抵岸,分力拱29个。桥上修建木瓦结构亭阁3个,用21间长廊连接。亭阁重檐而上,葫芦宝顶,鳌鱼檐角,锦鸡护脊。两边长廊万字栅栏。建筑工艺精致,造型优美,雅俗壮观。……[详细]
244、古樟群
  古樟群在朱家场镇中心小学校内有数十颗香樟树群,多数是五百年古樟树,直大挺拔,最大的有八百年(当地人称之为神树),是难得的古树景观。……[详细]
小穿洞瀑布群
  小穿洞瀑布群小穿洞瀑布群属于车坝河风景区,在车坝河与白岩河交会处,地形复杂,落差近百米,喀斯特地貌发育,大小深洞相互交错,洞中泉不涌流成瀑,有的从高处跌落,直下千尺,如秀发飘逸,有的山岩奔流,水花四溅,如银珠飞洒,有的数处细流从峭壁溢出汇合,如涓涓细流。最大的瀑布高20米左右,最小的瀑布也有7-8米高。非常壮观。……[详细]
白水洞瀑布
  白水洞瀑布白水洞瀑布位于城东北十五公里的安坪村,瀑布处一峡谷间,高约28米,宽18米,春夏飞瀑似锦,秋冬悬白如练,十分壮观,据记载,“下潴为潭,雨亦不溢,旱亦不竭。昔有善水者,入见石田、石灶、石盏、石柱。石旁一洞,依洞而上,明亮可见百里”,解放后,在峡谷处建有一水库,白鹭野鸭群来群住。绿水青山,相互辉映,生机盎然,洞前“六六亭”亦修葺一新,亭周青松绵竹绿映眼帘,更加增添了白水洞瀑布的诗情画意,今来此观赏的游客与日倍增,是玉屏的一大雄观,也是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之一。……[详细]
247、飞凤山
飞凤山
  飞凤山位于平溪镇境内,县城西部,群山环聚,中间高耸一峰,旁边两翼舒展,如凤凰展翅飞翔云中,山上茂林修竹,左下右壁如削,瀑泉飞白,野鸡河水绕流其山下,风景极为优美。……[详细]
248、铁柱山
铁柱山
  铁柱山铁柱山位于县城城北15公里,朱家场镇东面,一岩从一山丘凸突起,如铁住擎天,高耸登山顶,方圆可望数百里,岩侧有一石洞,名曰仙人洞。洞内有岩石自然成两层,上层平坦宽游,内游燕窝饰壁,蝙蝠飞。层底有台阶,沿台阶而下,上面干爽平整,内有石凳、石桌,深处有美丽动人的石乳柱,人可行,内有三维道,洞中清泉,四时不竭,饮而清纯。明代山上即有寺庙,叫团岩寺。素有尼姑居住。寺周松竹掩映,景色宜人。文人墨客,多有题咏。清末明初,匪寇猖獗,兵火频繁,当地农民避乱于此山,洞内囤居住时久,以避匪患。至今古囤残垣犹存,使铁柱山倍增风采。抗日战争期,以山命名为砥柱山,以表示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详细]
  北浦渔歌位于沙湾一带,舞阳河流至此曲折迂缓,深潭碧绿,积沙一片,渚清沙白,村落几处,以捕鱼为业,白日结网修舟,每当夕阳西下,渔舟集网,渔火映江,歌声响答,引得文人韵客,踏月以听。……[详细]
250、狗仔岩
  狗仔岩位于舞阳河岸边。狗仔岩因风水好,农民集资建有千手观音庙,朝拜的人络绎不绝。……[详细]
  在舞阳河县城段下游(石莲峰下游)转弯处右岸,巨大悬崖直伸江中,酷似五匹战马,刚从战场上凯旋归来,路过这里,正在河边饮水,顾名五马叩槽,具有奇特的形象景观。……[详细]
252、八仙岩
  八仙岩,又叫石莲峰,位于舞阳河畔万卷书崖对面,峰顶从入巨石8座,高10余丈,型如莲花初绽,如传说中的八仙。峰麓又、水澄潭,山泉清澄见底,古人称之为“香泉玉水”。明月当空,莲峰倒影,荡漾水中,称为“石莲漾月”,又称“八仙赏月”。前人有诗云“怪石如林似作莲。云同山岭月同渊,濂溪到此无心赏,哪有香花藕似船”。相传张三丰云游至平溪时,曾在此炼丹,其炼丹炉至今仍依稀可辨。明代,即在山上建观音殿,素有尼姑居住,现增住众多神传中的佛象,殿堂仍存,香火络绎不绝,胜景如昔,游人日增,被当地堪称“风水宝地”,玉屏箫笛,箫笛之所以音韵清越优美,相传韩湘子箫留于此山美名。怪石如林拟作莲,云同山岭月同渊。濂溪到此无心赏,那得花香藕似船。《石莲漾月》明·郑逢元攒空石瓣惊天削,仿佛如谈玉井莲。船到江干十丈藕,月明潭底百花……[详细]
木黄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地
  在环山小镇中间,木黄镇的山青水秀名冠一方。兩条清澈透底的小河环镇而下,鱼泉从后山突涌,穿流在人户间的檐前屋后。一幅不是江南水乡却胜是江南水乡的玲珑景致。1934年10月,工农红军第2和第6军团在此会师,用鲜血和生命创建了贵州高原上第一个红色政权。木黄之名,从此载入史冊。炮火硝烟的将军山上,如今巍然屹立着红2、6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运筹帷幄的水母宫殿,早已辟为了红军会师纪念馆。走进朩黄,就好像走进了1934年热情燃烧的红色岁月,就好像置身于一部理想主义的红色经典。……[详细]
红云金顶
  红云金顶,山峰直立高达百米,上半部一分为二,由天桥连接两端。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红云瑞气常绕四周,人称红云金顶,谐“鸿运金顶”。状若飞天游龙,又似佛手二指禅,更像人类的生命图腾。根据其形而又称“天下第一峰”。攀铁索而上,四面悬崖峭壁、一路古庙摩崖,主要有明万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桥功德碑》等。中途经过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观音洞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供奉观音菩萨。观音洞又叫做“打儿洞”,传说长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顶磕三个响头,再带一小石头丢入金顶半腰这个洞中,必得佛赐子女并健康成长。观音洞外面凭空伸出一块石头—报恩石,上刻有“无德不报”四个大字。从观音洞往上为“金刀峡”“一线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详细]
255、万卷书
万卷书
  登上梵净山顶,“万卷书崖”便赫然映入眼帘。整座山体都是层层叠叠、堆砌有序的页岩,势如卷帙浩繁的古代典册齐天堆放,气势宏伟,人称“万卷书”。万卷书是梵净六大奇观之一,早已闻名于世。古人有诗赞曰:“牙谶玉轴是谁储,万卷堆来混代初;遍地纵遭秦火劫,名山还有未烧书。”赋予此景人文的光辉。玄奘和尚西天取经返回时,也专程来梵净山拜参弥勒古佛道场。已经快到红云金顶,却因为坐下白龙马偶失前蹄,从背上散落一叠佛经,因缘得当,竟然落地生根。景点位置贵州铜仁江口县梵净山山顶……[详细]
256、蘑菇石
蘑菇石
  蘑菇石,其名字就如形象一样,上大下小,酷似蘑菇。高约十米,亭亭玉立,看似一触即倾,其实岿然不动(它已经在风霜雨雪中飘摇10亿年以上)。蘑菇石是造物主举世无双的一座魔幻现实主义经典雕塑,是许多画家、摄影家都以它为题材,创作出了数不胜数的艺术杰作。它如今作为梵净山的形象大使,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还走进了富丽堂皇的人民大会堂!景点位置贵州省铜仁地区梵净山……[详细]
257、棉絮岭
棉絮岭
  棉絮岭,原是高山沼泽地带,脚踩在上面,好像踩在棉絮上面一样。这里竹林如草,紫雾若纱。站在这里,可以隐约眺见红云金顶雄姿。是西线观看梵净山万米睡佛的最佳地段。像这样惟妙惟肖又宏大伟壮的佛陀睡相,在全国独此一家别无第二。在这里,真是望不尽的层层山水,层层佛境;悟不尽的梵天惮思,净土菩提。棉絮岭拜佛台原被喊为舍身岩。当年是朝山路上最险要的去处。这里形如一座巨大石台。左边是肖家河,右边是牛尾河,而且金顶双佛清晰可见。梵净之水东面的汇成辰水、白河,流入湖南沅江,西边之水汇入乌江。人站在这里,若蹈空御风。因为这里太过危险,当年朝山香客都要对佛祈拜,因此叫做拜佛台。景点位置贵州省铜仁地区梵净山……[详细]
护国禅寺
  梵净山西线古寺众多,是传统的朝山路线,早在唐宋时期,印江就有甲山西岩寺、大圣墩铁瓦寺、梵净山护国寺等众多寺庙,到了明清,梵净山区佛教兴盛,形成了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的盛况。中国佛协曾认定:“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护国寺最早建于唐代,开始叫“天池院”,兴旺于明代,改称“护国寺”,兴旺时期,两万平方米的建筑而庙宇重重,几百僧人而佛乐声声。但后来若干次兵匪患难,几度重毁重修。护国寺现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山门的门额上“护国禅寺”蓝底金字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书法协会主席、印江籍贯的魏宇平先生所书。进山门后,第一座建筑为天王殿。然后过放生池,走“T‘型桥,拾台阶而上……[详细]
团龙贡茶文化村
  古谚曰:梵净山兮九十九条溪,谁人识得到兮,金子、银子用撮箕。这首民谣道出了佛教名山——梵净山的神秘,也暗示梵净山有取之不竭的宝藏。其中:梵净山团龙贡茶的传说就尤为神奇。梵净山团龙贡茶乃产于梵净山西麓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义乡团龙村。该村因地处梵净山西麓峡谷间“袖珍盆地”,除一派葱笼生机,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外,还有众多的清泉和溪流,纵横交织成一幅幅山-复的画卷,漫山层林尽染,五彩云霞中百鸟争鸣,潺潺溪水中娃娃鱼呤唱,端的人间美景,堪称“世外桃源”。自古名山出好茶。明代中叶(明万历三年)梵净山团龙贡茶就被思州土司当作上乘方物献于皇家,史称“团龙贡茶”。梵净山团龙贡茶的传说已逾千载,由于梵净山团龙贡茶的神奇色彩,还被巴人、楚人后裔(据考:团龙村的柴、蔡、熊、戴等姓分别从四川涪州、湖南等地迁黔)作……[详细]
紫薇王保护园
  紫薇王保护园坐落在贵州省印江县永义乡政府所在地,西线上梵净山必经之路。距离印江县城30公里,距离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西线山门5公里。园内有一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薇树”,树龄1380多年,树高34米,冠径15米,胸径1.9米。1998年被选入贵州省古、大、珍、稀树名录。因属第三纪残遗植物,科学界视为活化石。此树目前在国内没有发现第二株,世界上也只在日本福冈发现比此稍小的另一株。千年神树,可览性为四字:稀、奇、神、灵。稀:第三纪残遗植物,绝无仅有。奇:树一年开花三次,脱皮一次。神:种子落地不生,枝条嫁接不活,树干、树叶均可入药。灵:当地百姓和过往游客常拜祭该树,神树也尽荫庇众生。……[详细]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