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旅游

黔东南州旅游景点介绍

朱家山原始森林
  朱家山原始森林距旧州古镇30公里的朱家山原始森林,是阳河的发源地,其主峰马头山,形似马头,海拔1357米,站在马头山巅可揽黄平、瓮安两县交界的大片原始生态林。周围尚有沙帽顶、其昌米、羊脑壳、古老门、三角庄、鸡冠岭、太阳山七座海拔1000余米的山峰。人们誉之为“七星捧月”。雨过天晴的早晨,朱家山云海茫茫,无边无垠。日出山顶,朝霞万道,普照大地,景色美不胜收。朱家山是黔中地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面积较大的唯一常绿阔叶林区。林区内有木本植物417种,其中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三尖杉、红豆杉、香果树、榉木等,它是一个自然植物基因库。林中还有国家级三类保护动物红腹锦鸡、大灵猫、小灵猫等,茂密的林中小溪还常见国家二类保护珍稀鱼类大鲵(娃娃鱼)。朱家山原始森林是一个“药源”、“蕨菜”和“食用……[详细]
飞云大峡谷
  飞云大峡谷飞云大峡谷位于黄平与施秉交界处,黄平地界,大峡谷的主干流苗里河、抬拉河,发源于黄平县顶冠山,流经黄平县城,在飞云崖古刹脚下,被深切为峡谷,故称之为:“飞云大峡谷”。峡谷深切200-300米,峡谷最窄处不足10米,全长18公里,两岸峭壁如削,古树参天,遮天蔽日,河谷迂回宛转,幽深迷离,变幻莫测,急流、迭水、滩濑、湾塘、深潭100余处。可谓步步有景、处处壮观。集幽深、奇特、雄峻、雅致风景之大成,漂游其间令您体会到“两岸猿声啼不住”的自然神韵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飞瀑景致。难怪专家们考察后发出感慨:“进入飞云大峡谷,使你腾云驾雾,飘飘欲仙”,飞云大峡谷被认定为贵州旅游资源的“特级金矿”和一流奇观。进入飞云大峡谷,要穿过大哈蟆口、小哈蟆口、大跳鱼洞、小跳鱼洞、大无路塘、小无路塘、大飞水、小……[详细]
野洞河漂流
  野洞河漂流野洞河是清水江支流重安江的一条支流,位于黄平县城西部24千米。野洞河亦称瓮马河,发源于原始森林朱家山自然保护区,流经黄平县的崇仁乡,在富塘河山脚汇入重安江,野洞河是一座典型的V形河谷。河谷内有两座自然形成的天生桥。在福泉县的董炳,有一座天生桥,俗称仙桥,人们叫它上野洞。桥高约40米,宽近百米,桥上住一农户,称为仙桥人家。桥上种有稻田,称为桥上田,已有公路从仙桥上通过,成为沟通野洞河两岸各族人民的唯一通道。河水在仙桥下滚滚流淌,产生旋徊涡流,形成沙滩、湾塘。两岸飞水飘舞、珠雨飘洒、雾沫飞扬、凉风习习,这是野洞河漂流探险的一大奇观。顺流而下,河水清彻见底,卵石磋砣,鱼翔浅底,叶舟幽荡,两岸鸟语蝉鸣,清脆悦耳,游人们欢歌笑语,艄公们幽然自得。人们正在左顾右盼,寻找着自然的什么奥秘,叶舟已……[详细]
284、马家岩
马家岩
  马家岩在县城北边高高的架梁坡下,有一悬崖名叫马家岩。马家岩古称榜山或揭榜山,在一崖壁泛白处距地约20米,有高4米、宽3米的朱色“中”字。据嘉庆《黄平州志》记载,此乃黄平籍清代近士王枟所书。王枟一家六代有12人中近士、举人,被誉为“五子登科”,是黄平真正的名门名人,其写“中”字是取“中榜”之意,高悬于崖上让人一揽无遗,目的是激励后人勤学、治学,以搏取功名光宗耀祖、报效国家。虽然在县城生活了二十多年,也在各种资料史迹中对此有一些粗略的了解,但一直没有身临其境去感受过它。公元2009年1月30日,农历己丑年正月初五日,一个阳光明媚、暖意融融的日子,趁着假期、趁着刚过完年还没消失的好心情,带着几分敬仰、几分好奇,决定独自去探访它。这就是马家岩全景。从远处看,它由两处完全相连的崖壁组成,在冬日的阳光照……[详细]
  月潭寺大佛殿月潭寺大佛殿 [清代] 原殿已毁,今殿从旧州搬来。原为旧州文庙,建于道光八年(1828)。今大佛殿坐西向东。面阔五间,通面阔23.2米,进深四间,通进深13.7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封火山墙青瓦顶。隔扇门窗,雕刻精湛。台基高1.7米。……[详细]
月潭寺牌坊
  月潭寺牌坊月潭寺牌坊 [清代] 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四柱三间,通高9.5米,面阔9.4米。明间石库门宽1.7米,高3.1米,厚0.42米。坊额嵌有“月潭寺”3字。正面彩绘泥塑。牌坊两侧为维护砖墙,左连接藏经楼,右连接养云阁。牌坊有对联:“此地有崇山,左竹右松饶雅趣;其门通幽径,清风明月证禅心。”……[详细]
  “海上飞来”碑“海上飞来”碑 [清代] 位于“飞云崖”下,由4块碑石组成。青石质。方首,均高1.42米,宽1.02米,厚0.1米。分别楷书阴刻“海”、“上”、“飞”、“来”4字,每字0.85米见方。果勇侯杨芳立于光绪十八年(1892)。……[详细]
288、圣果桥
  圣果桥圣果桥 [清代] 又名“东陵桥”。位于“飞云崖”南侧。始建于崇祯年间。乾隆六十年(1795)圮。嘉庆四年(1799)重建。东北西南向,跨秀水溪。单孔石拱桥,长12.2米,宽4.3米,净跨6.7米,矢高5.15米。栏板、望柱浮雕花鸟图案。(参见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贵州的桥》)……[详细]
  旧州上塘古驿道旧州上塘古驿道(驿道上塘段) [上塘乡乌梅河村南青㭎坳·明、清·县文物保护单位] 系黄平州(今黄平旧州)至平越府(今福泉市)驿道之上塘段。建于明初,毛石砌筑。上塘时属黄平安抚司(现旧州镇)。万历二十八年(1600)改设黄平州后,隶平越府(今福泉市)。清嘉庆三年(1798)改隶镇远府。道光七年(1827)对驿道进行维修。始于旧州城西,经波洞铺、上塘铺、翁埋铺、打铁关铺、地送铺、王家塘铺至平越(今福泉市)。旧州至上塘13.5公里路段保存完好。宽1米许。(参见民国《黄平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黄平县志》)……[详细]
解立敬墓
  [新州镇东坡村东·清代]解立敬(1584~1655),字念显,号诚斋,黄平新州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历任陕西华阴知县、云南赵州知州、湖东道按察副使、广饶衡徽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墓以土封石围,呈丘圆形,高1.2米,底径4.02米。原墓碑立于顺治十三年(1656),后毁。现存墓碑重立于1915年,高1.16米,宽0.65米,厚0.14米。(参见民国《黄平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黄平县志》)……[详细]
悟玄和尚墓
  悟玄和尚墓悟玄和尚墓 [一碗水乡水淹塘村西南文家塝·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以青石砌成八棱形,前立青石质四柱三间牌楼式墓碑,通高3.7米,宽3.27米。牌楼上层明间横向楷书阴刻“临济正宗”4字,正中款署“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立”。左右次间分别嵌“木本水源”、“边界根序”记事碑。牌楼雕刻仿木建筑之脊、檐、吻、檩等,并有乡佬下棋、牧童献茶、农夫驱羊、八仙下棋等浮雕,和仙鹤、麒麟、瑞狮、蝙蝠、莲花、卷草、福寿等吉祥图案。……[详细]
西筑寺遗址
  西筑寺遗址西筑寺遗址 [浪洞乡浪洞村东浪洞岩·清代] 面积920平方米。始建于明代。光绪年间重修。坐北向南。原有山门、两厢、正殿等,建筑面积66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现存高2米、宽0.45米石拱门1座及摩崖石刻4方、修建碑1通、“西筑寺”横匾1块。(参见民国《黄平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黄平县志》)……[详细]
北帝宫遗址
  北帝宫遗址北帝宫遗址 [重安镇东北金凤山顶·明、清] 面积800平方米。坐落于金凤山顶,三面绝壁,仅一条小道盘旋可达。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万历年间维修。清代增修。坐东北向西南。原有山门、两厢、北帝宫、正殿等,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现存基址高0.5米、宽0.4米,石拱门1座,摩崖石刻1方。(参见民国《黄平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黄平县志》)……[详细]
  十万营南党屯兵处遗址十万营南党屯兵处遗址(岑坡山遗址)[旧州镇岑坡村岑坡山·明代·县文物保护单位]明初屯军于此。以大石垒筑屯堡。现存战壕长约500米,高3米余,基宽约2米。并残存卡门1座,门宽2.5米。……[详细]
黄平太平洞
  太平洞贵州省黄平县太平洞苗族称为“嘎架略往”。位于黄平至谷陇镇公路旁,属谷陇镇山坪村,在黄飘大捷遗址下方(团仓村鸡冠坡脚),距黄飘大捷遗址1.5公里,距县城约15公里。太平洞是一个天然大溶洞,洞长3公里,洞中有洞,洞有岔洞,有多处出气孔。距洞数百米的西山悬崖上,有一块大田,大田的底层是一个能容纳数百人的溶洞。是苗族起义军坚持斗争,烧火煮饭之处,此处地势居高险要,起义军专门在此设瞭望台监视敌人。太平洞口高30米,宽约10米。洞口的右侧有一小洞口为进口,高约30米,宽仅有2米许,起义军曾在洞口中架有瞭望台监视敌人。两个洞口外树木密茂,景色优美,主洞口瀑布飞泻。清咸同年间,苗民起义军将领包大肚在黄飘团仓岩峡谷设伏,全歼清军中的湘军1.8万余人之后,清军调集六个营兵力对黄飘一带的苗寨进行扫荡,放火烧……[详细]
  杜琢章墓碑杜琢章墓碑的发现,佐证了郭沫若之母诞生在黄平旧州。郭沫若在《芭蕉花》中述:“我的母亲六十六年是生在贵州黄州的。我的外祖父杜琢章公是当时黄平州的州官。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事,致使城池失守,外祖父手刃了四岁的四姨,在公堂上自尽了。……“我们的母亲那时才满一岁,刘妈妈把我们的母亲背着已经跳进了池子,但又逃了出来。”2003年在旧州镇塘冲湾发现郭沫若的外祖父原黄平知州杜琢章的墓碑,碑中行尚存“道街黄平州知州”七个大字,其中右有“龙泉调牧黄平”及“桢回籍后以木主”等字样。经考证:“杜琢章,四川乐山人,壬子恩科进士。签分贵州,补授修文县知县,升用知州,历署龙泉,广顺,……厥后署理黄平州。”又:“咸丰八年十月初一,旧城失陷,知州杜琢章并同城文武皆殉难。”(录自民国《贵州通志●宦迹志》等)诞生在……[详细]
297、德政碑
  德政碑黄平知州瞿鸿锡德政碑,县城北门街原过街楼下西侧立有一碑,系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补任黄平知州瞿鸿锡在任职时,复书院兴义学、整治街道,重建城垣政绩突出。百姓纪念所立。碑上横刻“德政”、竖刻“兴典复元”等内容。此碑因建街,移往飞云崖收藏。……[详细]
  岩鹰例碑岩鹰例碑位于县城东40公里的谷陇岩鹰村东,清嘉庆二十六的(1818)重安司各寨头人共同立一碑,名叫“例碑”,碑文记述各少数民族村寨人知悉承担的劳役。此碑对研究古代少数民族遥役、税赋提供史料,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桥河义渡碑中桥河义渡碑位于县城北17公里的罗朗良田氵舞阳河中桥河南岸渡口处,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王德元等族人立一碑,碑青石质,阴刻楷书,碑眉“万古不朽”。碑文内容163字记述王姓因避战事筹资义渡,清康熙年间黄平知州李廷基捐俸和州贡生王木式、进士王木云、举人王焕士,巡抚朱定元等捐助义渡,此地为”入蜀大道,水势湍急”王姓置田恢复义渡为人所称道。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步云洞摩崖
  步云洞摩崖步云洞摩崖位于县城北一碗水55公里印地坝平东寨舞阳河西岸,岩壁镌有摩崖二方,其一为“步云洞”,其二为“步云梯”。据步云洞碑述,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此建庙香火极盛。现摩崖为上氵舞阳河增添一人文景观。……[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