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旅游景点介绍
平鳌苗寨位于锦屏县平略镇西部,是锦屏县十二个民族风情旅游村寨之一。平鳌苗寨在清水江南岸的高山盆地之间,有一座形似鳌鱼形状的山横于中心,平鳌以此山得名。这里山峦起伏,房舍依山而建,鳞次栉比,两条小溪自东向西穿寨流过,于寨脚西边锁口山田坝汇合,并于一溪,一泻数百丈,形成多级瀑布群,跌入三板溪水电站湖区,高峡出平湖,构成一幅灵山秀水的美丽画卷。平鳌建寨始于明朝初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平鳌是木商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村保存有较为完好的“锦屏文书”约15万余份,为“锦屏文书”契约研究有着宝贵价值和贡献。全村286户1197人,苗族占98%,是一个民风淳朴、恪守诚信、重视教育,崇尚礼节、尊重自然的苗族村寨。平鳌村民从小接受族规家训的教育和熏陶。族规家训,是平鳌村先辈们遗留的宝贵文化,各……
[详细] 线路:老湘雅医院路口——古街——广东会馆——两湖会馆(月亮故乡文创中心)——大河口码头古街:榕江旧称古州,古为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清雍正八年(1730)置古州厅,民国二年(1913)废古州厅置榕江县。水运时代得天独厚的水上交通,让榕江成为贵州省南下门户,黔桂湘三省区物质的集散地。水运盛况空前,省内外商贾云集,商贸繁华。清雍正七年同知腾文炯建土城于诸葛营,八年,张广泗建古州厅。随后各地商人沿着东城墙定居,古街渐成规模,成为清中期至民国年间古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古州河街。商业的繁荣昌盛,让榕江有了“小南京”的美称,并形成了独特的码头文化,现存古会馆、古建筑众多,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历史文化景观。为了再现当年古街的历史风貌,2016年10月起,县政府对古州老街进行了历史文化恢复提升工程(一期……
[详细] 佳所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中潮镇佳所村,位于黎平城东南面,距县城12公里,全村近380多户,1700多人,以侗族为主,有杨、李、陆、陶、石、刘、王七大姓氏,杨姓人口占98%,是杨氏家族的大本营。多代以来,杨氏子孙陆续从这里向外拓展,遍及黔、湘、川、渝、桂、鄂诸省区,人称天下杨家。佳所还是一块红色的沃土。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佳所,留下了诸多红色故事,保存有陈云住址、红五军团司令部旧址、红军井、羊角岩战斗遗址等红色遗址遗迹。这些革命遗迹遗址和红色故事,激励千千万万的侗家儿女继续投入到火热的乡村振兴中,向着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勇毅前行。如今,在红色文化的激励下,佳所村“两委”打好产业牌、文化牌、生态牌,建成1600余亩茶园,产值达1856万元﹔建成240余亩油茶园,产值达20万余元,群众生……
[详细] 起凤山位于孟彦镇芒岭村,为该村风景区,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始建寺庙,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扩建,嘉庆二十三年改建,民国元年(1912年)筑砖砌围墙,1965年被毁,1993年重建,山上古木参天,风景独特。2003年,芒岭村“两委”为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在每年的六月十九在起凤山在举办山歌会,来参会的有本镇各村的群众、附近乡镇和邻县的群众,每年大约接待游人两万多人。……
[详细] 罗溪侗寨位于孟彦镇西南部,距镇所在地8公里,东抵高砂村,西接茅贡乡罗大村,南与坝寨乡高兴村交界,北与良常村毗邻。罗溪为孟彦镇较为有民族特色的一个侗寨,罗溪小寨鼓楼,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后经过复修多次,寨脚花桥长35米,宽4米,仍保存较为完好。……
[详细] 救民村由于四周青山环绕,一条溪自南向北流,流到深达100多米的悬崖,直冲而下。形成一个高达100米的瀑布。……
[详细] 八河平湖景区位于锦屏县东南部大同乡、铜鼓镇辖区内,系亮江中游、江口至八河电站地段,长约8千米,(水库库区)属三板溪群,地质地貌为低山丘陵河谷区,相对高度500米左右,山林景色秀丽,水面宽80至160米,两岸植被林木茂盛,多为天然次生阔叶林及部分针叶林、林竹,树种繁多。……
[详细] 红七军“五一”--旧址位于榕江县古州镇古州中路,面积800余平方米,场内有古榕树五株。原为前清道台衙门所在地,与红七军军部旧址(清代总兵署)隔街相望。1982年2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4月30日,红七军攻克榕江县城。第二天即5月1日,正逢“五一”国际劳动节,红七军政治部在广场召开了庆祝战斗胜利和国际劳动节的群众大会,宣传中共和红军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此次--,是贵州有史以来劳动人民庆祝自己节日的首次--,也是贵州历史上由红军组织召开的第一次群众--,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全省特别是黔东南周边地区的影响。……
[详细] 天柱九华山咸同起义遗址位于天柱,类别为革命遗址、遗迹和革命纪念建筑物。天柱九华山咸同起义遗址为第一批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贵州省剑河县的“例定千秋”碑为清朝时期,苗、侗族百姓为表达对朝廷剥削和官员--的贪腐不满而立.石刻底座上的三个圆形图案分别为“寿”字纹、太阳纹和莲花纹,表达了苗、侗族人民希望“例定千秋”碑能够永存,造福后人;希望朝廷能够按照碑上的条例结束地方官吏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光照万代,永保安宁;希望官员能够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两袖清风,勤政爱民。……
[详细] 华严洞摩崖在施秉县城东17公里甘溪乡凉风坳脚。华严洞为一天然溶洞,洞口高2.56米,宽5.7米。洞内分两层三岔,上层中岔距洞口30余米,高5米的天然石室中,有钟乳石雕大士像一尊;左岔中洞口36米处有石雕武神像一尊。塑像虽已岩溶流面,仍形象生动、神彩奕奕。在洞上、左、右宽约100平方米石壁上,有明、清两代大小摩崖13处,洞内有摩崖3处。共16处254字。洞口对联:“山光草色天成秀,水曲崖奇地给灵”,横批“空色大观”。洞上方横书:“如来度化”;“西峙飞来”。题头小字为“申阳董献策题”,中有小字为“万历乙已秋立”,落款:“邺下王之栋书”。洞左-:“灵云盘结”、“洞天福地”,落款:“万历丙申孟夏吉日”,“淮阴王鸣鹤题”。洞右-题“空中楼阁”,“含吐十□”、“卸花处”三处。洞口内顶题摩崖一方:“万历甲……
[详细] 位于遵义市播州区郊龙坑镇的石牌坊,建立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今120余年。在旧社会,立牌坊纯粹是为封建统治者--。不过,牌坊上面的石刻艺术却非常精彩。龙坑牌坊,它完全是由白砂岩砌成的。抬头仰望,完全可以想像当年的建造规模。牌坊为4柱3门5楼的结构,面南背北。让人称奇的是牌坊完全采用了仿木工技法的效果,并且仿得非常逼真,初看会认为是座木牌坊。其实不然,因为牌坊中包括了木建筑常用的梁、坊、门、楼、脊等构件。更令人称奇的是石头雕花大量的模仿了木雕上常用的镂空雕效果。从雕刻的技法上看,其熟练的运用了高浮雕、浅浮雕、透雕、圆雕、阴刻等技法。从雕刻的内容上看,牌坊雕刻包含了植物、动物、山水、神兽、图案、书法等等。充分展示了丰富、完整、和谐的艺术美。……
[详细] 纪堂鼓楼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纪堂寨上,共3座。十分雄伟壮观。纪堂分上寨下寨,各有一座鼓楼,由十二根大杉树原木支撑而起。塔身分八角,而顶层却变化为四角攒尖顶花重檐。鼓楼周围的地面和民居的走道上都以卵石镶嵌成象征喜庆吉祥的图案。纪堂鼓楼建筑年代久远,曾多次修葺。1966年遭到破坏,1978年当地侗族人民自愿献工献料重新修复。塘明鼓楼由12根大杉木立于柱础之上,高约22米,突兀寨中。该楼以逐层内收的梁枋和全爪柱支撑层层挑出层檐,形如宝塔,内无层板,空至宝顶。鼓楼基面约160平方米,中央用青石板镶成一个火塘,周围有简易木凳。楼前有一歌坪,坪边建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侗戏台,与鼓楼相对。该楼底层呈方形,上为八角形,共有9重檐,为四角攒尖顶。铁制宝顶下有如意斗装饰。檐面铺小青瓦。屋脊白色,翼角高翘而起,装有……
[详细] 重安江铁索桥,位于贵州凯里市与黄平县交界处的重安江上,通常建在高山深谷中,重安铁索桥与水西大渡桥、赤水大恩桥、福泉葛镜桥合称“黔地四大铁索桥”。在重安镇口,有全国独一无二的“三朝桥”,可以说是桥梁发展史的实证。在相距不到50米的距离内,分别建于三个朝代的三座桥梁平行横跨于重安江上。第一座是清代的铁索桥,桥长36.5米;第二座是抗战时期的石墩钢梁结构的公路桥,设计者是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第三座是建于1996年的钢筋混凝土公路拱桥,也是现在往来车辆所走的桥。两座石桥都可以行人,清代铁索桥虽然保存比较完好,但已经没有人从上面行走了。……
[详细] 青龙洞古建筑群坐落在镇远城东的中和山上。这里山势挺拔,峭壁悬崖。巨岩、洞穴和为一体。道、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群生就山腰,是中国不同宗教同生共长、和谐发展的典范和楷模。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它气势雄伟、构思大胆、布局精巧。史载,距今600多年的明洪武年间,此地便已形成与现存建筑群相当的规模,“明郡守黄希英建,工部郎中赵之绪购藏经,构层楼以贮之”。清嘉靖年间这里不仅增加了大量寺庙,而且有了宫室和书院建筑,后多有改扩建。雍乾时又有了万寿宫等商业性会馆建筑及戏楼。光绪四年,又增建了祝圣桥上的状元楼(亦称魁星……
[详细] 吴文彩,生于清嘉庆三年,茅贡乡腊洞村人,一生清贫好学,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在侗族民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侗族戏曲,被后人尊称为“侗戏鼻祖”。1982年,吴文彩墓被列为贵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侗戏的历史见证和侗族风情文化旅游的新亮点,每年都有不少艺苑人士和侗族群众前来谒拜这位侗族文化艺术的先驱者。……
[详细] 何腾蛟墓,面临福禄江,背靠人行道,靠近城垣脚下。其墓坐东向西稍偏北。四周用条方形石块砌筑,高约1.2米,直径约5米。解放前,墓后有守墓人住宅,墓前有祭祠。面临福禄江处有长约80米的石栏杆一道,并建有阁楼一座。墓周围均用石墙封围。从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的200多年间,何腾蛟墓历经多次维修,墓丘及享堂、精舍保存完好。20世纪50年代,逐步拆除原有建筑,但墓丘尚存。“文革-”中坟被破坏。1980年文物部门在墓地掘出墓碑、墓志和墓表等珍贵文物。在何腾蛟墓地西佛崖壁上,尚存“浩气常存”摩崖,系“陆军上校湘西周日痒”刻于1927年。鉴于何腾蛟墓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82年被列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信地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信地乡寨友村,是历史上“九洞”地区平楼大款议事和歌舞的场地之一。该楼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1)。该楼共13层,高20米,顶端斗拱楼阁高3米,地基占地约150平方米。楼内以高16米的四根大柱为主要框架,-8根短柱重叠,层层而上,呈八面流水,飞檐翔角。飞檐部分共12层,齐内4大柱顶部。斗拱楼阁一层,呈八角伞状。顶尖为陶瓷宝葫芦冲顶,高1米。该楼四面临水,北为鼓楼坪空地,东南两面5米处是民房。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该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李奇墓位于炉山镇城关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墓葬。2013年9月13日,凯里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岩寨张家桥位于湾水镇岩寨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13年9月13日,凯里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