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旅游景点介绍
二屯岩摩崖位于花溪区高坡乡石门村,年代为明弘治十三年。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二屯岩摩崖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周渔璜故居位于花溪区黔陶乡骑龙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周渔璜故居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黔陶周氏宗祠位于花溪区黔陶乡骑龙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黔陶周氏宗祠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马铃石拱桥位于花溪区马铃乡水车坝,年代为清乾隆四十一年。类别为古建筑。马铃石拱桥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水塘躲反洞遗址位于花溪区高坡苗族乡水塘村,年代为明代天顺年间。类别为古遗址。水塘躲反洞遗址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骑龙营盘遗址位于花溪区黔陶布依族苗族乡骑龙村,年代为清咸同年间。类别为古遗址。骑龙营盘遗址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清华中学水井位于花溪区清华中学,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清华中学水井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龙井村原名龙泉寨,得名村寨正中央一口千年古龙井。千年古龙井是龙井村的灵魂所在,井水从井口中溢出后,一路奔流而下,形成一条观光水渠,衍生出了亲切的生活场景。在水渠上游,常有身着布依族服装的布依族妇女在这里洗菜、淘米;下游,人们则三五成群在这里聊天洗衣服,淳朴的民族气息与亲切的生活场景成为村内最美的风景线。……
[详细] 客籍会馆也称川主庙 ,位贵阳市开阳县龙岗镇西南隅,先名关圣庙,始建于南明永历年间,光绪初年扩建为川主庙,1936年,当地四川、两湖(湖南、湖北)、江西和江南(江苏、安徽)籍人士共同出资改建为客籍会馆。但仍然习称川主庙。1951年后粮食部门做粮仓用,但主体仍大体保持原貌。现存为一正一厅两厢组成的封闭四合院。占地8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四面内外带廊。正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1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米;歇山青瓦顶,穿斗抬梁式木结构。横梁驻峰木雕精致。明间正脊楷体墨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8个大字;前廊个檩分别楷体墨书“江西众姓人等同建”、“两湖众姓人等同建”、“四川众姓人等同建”、“江南众姓人等同建”。对厅为戏楼,面阔5间,通面阔20.5米。正脊楷体墨书“大中华民国念五年丙子岁季夏中浣吉日石、木……
[详细] 见龙洞(甘龙洞)位于贵州省贵阳市龙洞堡街侧,是一个天然溶洞,相传曾有“龙潜藏其中”,有保护过真龙天子等神妙传说,因地处贵阳的重要关隘地带,为此,该洞自明代以后便名闻于世。洞宽10米左右,长约20多米。洞中钟乳倒悬,怪石嶙峋。明万历九年(1581年),贵州巡抚郭子章在龙洞堡南端的溶洞石壁上题有“见龙洞”三字,字大0.33米,左刻“万历辛丑岁”五字,右刻“泰和郭子章题”六字。因洞无水,惯称“甘龙洞”。该洞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935年9月11日(另有说法为10号或14号),年仅24岁的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原名李远方),在被国民党军警从贵阳警备司令部押往六广门刑场的途中杀害。路上林青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被敌人惨无人道地用刺刀插入口中。林青被害后,遗体被地下党秘密安葬在江西坡的乱坟岗上,即今瑞金北路江西村小学后门处。 1983年9月,林青烈士墓被列为贵阳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简书墓,位于秀丽的黔灵湖畔,沿着茂密的森林小道拾级而上,约走百余米开外就能看到。墓四周古木参天,遮荫蔽日,墓主人就是贵州辛亥革命先行者,领导大方人民武装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大方军政府的重要领导人简书。墓前石碑刻“简公孟平之墓” 六字,墓地东侧有碑两块:一为“简书墓重建纪念碑”,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贵州省委员会主任王渊敬题,一为“简书先生传略”碑。……
[详细] 卢焘先生蒙难处位于贵阳市二桥转湾塘公路旁,是爱国人士卢焘先生在贵阳解放前夕,为保护地方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于1949年11月14日,被杀害之处。为纪念卢焘先生,1986年经贵阳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卢焘先生蒙难处,凿山建有纪念亭,纪念亭以钢筋混凝土建成。原占地约140平方米,因公路扩建面积缩小,现亭紧靠人行道,坐南向北,以山为壁,亭上覆琉璃瓦,高约5.4米,阔约3米,亭中立须弥座圆首碑一通,碑额有秦天真书阴刻大篆“浩然正气”四字和阴刻楷书卢焘生平。1999年于碑亭东西两壁增设卢焘先生及家人瓷像8幅。……
[详细] 卢氏陵园(卢焘烈士墓)位于贵阳市乌当区(现观山湖区)野鸭乡新寨村百花坡。卢焘,原名卢启熹,号寿慈,壮族,1882年9月1日生于广西宜北县一个农民家庭。卢焘的青年时期,正值我国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他耳闻目睹清王朝的黑暗统治和民族的深重灾难,开始接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对于共产党的事业,卢焘一直抱同情态度。1928年,朱德带部分起义部队由广东转战湘南,派王佐带信请卢焘与范石生联系,要范不要与红军为敌。卢焘接信后即写信给范石生说:“大家同学,不必为敌也。”信中明确希望范石生设法接济朱德军火物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无视全国人民饱受长期战争的苦难和实现和平与民主的强烈愿望,坚持反共、--和内战的方针政策,卢焘对此非常愤慨,表示坚决不与豺狼为伍。1949年秋,人民解放军向西南进军,势如破竹,国民……
[详细] 永安桥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斑竹园村街口南端,又名斑竹园桥,距沙文镇约3公里路程,为明清驿传古道所经之地,今川黔公路从桥上�永安桥为单孔石拱桥,长10米、宽7米、高10米。桥身用料讲究,除坚石外,所用粘结浆剂系猕猴桃藤(俗称杨桃藤)泡水煮糯米粥,掺入生石灰拌浆用以砌石料。这种灰浆凝固后坚固异常,今还可从石缝灰浆中见到谷粒。该桥建于何时,史志没有记载。1980年于桥下出土《永安桥建桥碑记》,始知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民国16年(1927年),贵州省主席周西成修建贵阳至赤水公路,原拟将此桥拆除重建桥,终因此桥结构坚固,宽度适中,并能满足新建公路的设计要求,特予保留使用,现仍然担负着车辆南来北往的重任,为210国道上的重要之桥。虽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雨沧桑,频繁载重……
[详细] 都拉营盘遗址位于贵阳市白云区都拉布依族乡都拉村屯山顶。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当地寨长张国顺等人倡建。营盘用毛石堆砌,南北各有一石门,均已垮塌,现今仅存残墙300余米、高1.6米、厚1.8米。……
[详细] 武胜门遗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文昌阁街道,是贵阳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文昌北路1号,紧邻文昌阁,是贵阳市“九门”之一。武胜门在明代被称为武胜门,清代则称为昭文门,俗称老东门,是划分城内城外的分界线。……
[详细] 棠荫亭,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城基路贵阳市第五中学内。它是贵阳人民群众为感激和敬仰县长郑绍臣,于民国21年(1932年)修建的纪念亭。1997年9月,贵阳市人民政府将棠荫亭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棠荫亭为重建建筑,仅石碑为当时的历史遗存。……
[详细] 回龙寺戏楼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摆郎村白郎小学内,2001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实测,面阔18.6米,进深8. 6米,穿斗式木结构,是典型的明清寺庙戏台建筑。2003年,该楼入列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赵以炯是贵阳市花溪区人,是贵州省的第一位文状元。其墓在花溪区摆早村弯弓寨附近的“贵惠大道”旁山腰。从公路旁的一堵水泥护墙边上沿阶梯向上,数十米的右侧就是赵状元的墓了,墓碑较为高大且厚实。墓为土墓。墓碑两侧有圆弧形碑柱,碑柱上雕刻有阴刻对联“龙盘虎踞地道呷昌,水秀山青人为蔚起”。墓碑中间有”皇清诰授中宪大夫原任翰林院修撰广西提督学院显考赵公讳以炯字仲莹大人之墓光绪三十三年丁末六月吉日”墓碑石料较好,碑面清晰。顶为整石雕刻的有脊瓦的碑帽。……
[详细]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