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曲靖市旅游

曲靖市旅游景点介绍

尖山武装起义遗址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马路乡尖山村弯子小组新房子自然村西北角处。 1948年初中共会泽支部派地下党员赵绶先到尖山开展-工作。2月,按照省工委的指示,成立中共会泽县特别支部,并增派党员到会泽工作,加强对会泽武装斗争的领导。3月,党组织派中共地下党员费跃等人到尖山组织武装工作。该遗址当时作为地下党组织活动、组织武装起义的秘密集聚地之一。 1948年7月8日,经中共会泽地下党的长期工作,以-对象金绍清为基础的150余人,在会泽火红桥边六举行反蒋武装起义。为配合火红起义,费跃组织发动尖山的祖万忠、祖维新组织了约150人、30条枪的队伍举行武装起义,攻打一户地主,并在江底伏击了从昭通赶往会泽的保安团的1个营。同年12月2日(农历冬月初二),经上级批准,党员李长彦组织尖山第二次反蒋武装起义,起义武装……[详细]
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城西北4千米处的金钟镇水城村委会。 1935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9军团长征经过会泽,开仓放粮,打富济贫,发动群众,唤醒人民,为民除害,号召劳苦大众参加革命,人民大众热烈拥护,争先恐后报名参军,很快掀起扩红热潮,扩红1500余人,编成一个较大的新兵营,由9军团作战科长刘雄武兼营长。5月4日上午,会泽参军的新战士在水城梨园集合,军团长罗炳辉对新战士作了动员报告。此次扩红,是红9军团扩红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影响深远。 座落在水城梨园西北山麓的水城文化生态园包括扩红台、史迹陈列馆、红色文化广场等主体建筑。扩红台——“乌蒙磅礴”大型群雕,始建于2003年11月1日,竣工于2004年8月17日,总占地面积2637平方米,台阶188级,垂直高度28.295米,雕塑长……[详细]
火红、尖山革命武装起义纪念馆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火红乡桥边村委会小街小组。1948年6月2日,在会泽特支的组织领导下,在火红开明人士金绍清的带领下,150余人在火红桥边举行了震惊全省的反蒋武装起义,打出了“滇黔边区民族自救军”的旗帜,并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和群众的切身利益,提出了“打富救贫”和反“三征”(征粮、征税、征兵)的革命口号。起义部队下设5个中队,从6月3日~7日,一举攻下者海、矿山、罗布古、迤车镇公所。在者海范家村整编时,编为1个团4个营。这次起义,-皆捷,声威大震。国民党反动派会宣巧鲁“剿共”总指挥安纯三,纠-泽、巧家、威宁三县的地霸武装及保安团1000多人围剿起义部队。金绍清等因没有及时得到县委撤退的指示,未能及时撤离,被敌军包围,金绍清等12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起义失败。同年12月2日又……[详细]
龙潭烈士陵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城西郊2公里处的龙潭饮虹山。 该陵园占地3334平方米,山势雄伟,“众山如奔马,势如挟云走”,依地势坐南朝北,有墓十余冢。由北往南分三排:第一排6冢,中间两冢是蒋开榜、刘文明两位烈士墓。东西两侧为老红军余小祥、张永清、郭汝斌、黄少勇之墓。第二排7冢,由东往西为老红军王定国墓、黄兴顺墓,革命烈士杨天华墓、蒋志华墓,老红军李正清墓、李永福墓,革命烈士马金碧墓。第三排3冢,由西往东为革命烈士胡忠兆墓,蒋开榜之妻杨氏墓,刘文明之妻赵氏墓。 蒋开榜、刘文明为会泽县早期中共地下党员,1926~1933年在会泽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4年5月18日被国民党杀害。1950年5月,会泽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1962年东川市会泽区人委在龙潭饮虹山建立烈士墓,将两位烈士迁葬于龙潭烈士……[详细]
勺冲角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乐业镇双沟村红土坪子中段。 1950年4月18日,贵州威宁匪首金昌明和会泽马路匪首陆德沛率100余匪徒,抢劫火红、白沙地、勺冲角等6个行政村时,边纵六支队32团3连奉命于4月25日赶到勺冲角对匪徒进行围剿。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击毙匪中队长1名,匪徒10余人,抓俘4人,缴获步枪3支、子弹数十发,夺回被抢牛、羊20余头,粮食2000多斤,取得了围剿战争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颜福龙等7位同志牺牲,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群众的安全。7位同志都在1950年年5月经会泽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颜福龙,1923年生,会泽县罗布古镇(现属乐业镇)人,1948年参加革命,边纵六支队32团通讯员。颜盛清,男,汉族,1928年生,会泽县罗业镇人。1949年参加拖落游击队。范朝科,男,汉族……[详细]
富村乡烈士陵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富村村委会以西200米处。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经过富村,播下革命的火种,牺牲了一批红军战士。40年代末,在中共云南省地下党领导下,先后在富村松子山、新厂、玉麦登、大凹子等地组织了4个游击大队,共600多人枪。在一年多的武装斗争中有50多名优秀儿女为富源县的解放洒尽了鲜血。 为了让先烈们的事迹永垂青史,光照千秋,激励后人,富村镇党委政府于1987年10月26日动工修建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4月24日竣工。陵园分别由牌坊、踏步、纪念塔、纪念碑刻及烈士墓组成。纪念塔高13.3米,塔身东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西面浮雕红旗和五角星组成的图案;南面刻“1935”象征红军进入富村之年;北面刻“1950”象征富村解放之年;塔基四周刻有题字、建塔说明……[详细]
花果山烈士陵园
  花果山烈士陵园位于富源县中安街道清溪社区富源铁路货站西北1000米处的花果山上。陵园坐西南向东北,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烈士墓组成,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长方形,青石质地。碑高1.8米、宽0.75米、厚0.12米,下有3级台阶式的正方形基座。碑为1995年2月富源县人民政府立。烈士墓,21冢。墓冢安放排列形式寓意鲜明,18座占地面积稍小的墓由西北向东南呈3列横队整齐排列;另3座占地面积较大的坐西北向东南,并列矗立于距3排墓冢西10余米处。中间1座为1992年在围捕逃犯时英勇牺牲的富源县公安局副局长杨德才烈士墓。墓占地约12平方米,四周用五面条石砌置,设有水泥裙板护栏。墓碑为青石长条形,碑额呈“八”字形,上部正中阴刻五角星图案,两侧阴刻横书“永垂不朽”4字,碑面正中阴刻……[详细]
黄泥河革命烈士纪念塔
  黄泥河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富源县黄泥河镇东北200米处。纪念塔坐南向北,占地面积20平方米。塔由塔基和塔身组成,通高约9米。塔基呈正方形,用4根高2.8米的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方柱支撑,塔基四面镶大理石基面,边宽1.6米、高0.86米。分别刻烈士塔墓志、建塔说明及207位红军长征中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英名录。塔基四面边缘均行书阴刻楹联各1副,东面为“喜度今日春风暖,勿忘当年冬雪寒”;南面为“功在人民千秋颂,血溅疆场百世扬”;西面为“玉碑唯尽英雄迹,金塔永彰忠魂芳”;北面为“铁血虎胆天地动,伟绩殊勋金碧煌”。由塔基拾13级台阶直达塔身。塔身为方柱体,设塔刹式宝顶。塔身高6.36米,四面均有直行楷书阴刻文字。东面刻“除奸荡秽光华昭日月”;西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北面刻“卫国保家浩气震乾坤”。……[详细]
张家洞革命纪念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老厂镇拖竹村委会补乃村张家洞。 纪念园处于地势险峻的半山腰上,洞口坐西北向东南,天然岩厦下可容纳100余人,天然形成易守难攻之势。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曾是十八连山游击主力团第一大队抵抗国民党军的指挥所。1949年6月25日,十八连山游击主力团第1大队与贵州保安团及地方反动武装在此发生激烈战斗,敌人伤亡31人,游击队3名战士牺牲,另有1名战士的母亲被敌人杀害。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子孙后代,富源县人民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于1991年至2004年间筹资修建张家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洞口前立高3.9米的方柱体纪念碑1座,长方形纪念碑5通,碑面分别为原云南省副省长保永康和游击时期老领导杨雷、苏小柱、管显达等人题字,记事碑4通……[详细]
老牛场烈士陵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老牛场村委会老牛场村小松山。 该陵园于2005年8月1日由后所镇党委、政府修建。陵园坐北向南,共6座墓,其中红军战士1人,解放初剿匪牺牲的战士4人,舍身救人少年楷模1人。无名红军小战士牺牲时约十六七岁,1936年3月28~29日,红二方面军长征过后所,红军小战士因与部队失去联系,在后所镇老牛场被土匪杀害。邱小四,男,1933年生,宣威兔场人,1949年5月参加宣威兔场武工队,1949年7月14日在后所镇老牛场肖家山战斗中光荣牺牲。费清道,男,1930年4月16日生,宣威榕城费家冲人,1947年底在播乐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五”起义后,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三支队转战滇东南。1949年2月留地方工作,1950年6月6日在后所镇栗树坪村舍马河被……[详细]
宽塘红军烈士纪念碑
  位于云南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宽塘村。 1935年4月红一方面军长征途径此地,在宽塘村附近的小营口子与滇军安恩溥旅激战,战斗中牺牲41名红军战士。战后当地村民尹石昌将众烈士遗体背到宽塘村火石地山一废弃矿井集中安葬。为让烈士英名永存,2007年7月,富源县人民政府建立纪念碑,并重修红军烈士墓,昭示后人,爱我中华。……[详细]
沾益“九·五”起义纪念馆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播乐乡播乐中学内。 播乐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悠久办学历史的红色学校,早期的播乐中学是地下党云南省委在滇东北和重要革命据点之一,是沾益中心县委所在地。1948年8月初,为配合全国武装斗争形势,摧毁国民党反动派在云南建立-顽抗基地的阴谋,中共云南省工委研究部署了播乐的武装起义计划,为保证起义的顺利进行,决定由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3支队接应起义。9月3日,三支队从陆良龙海山革命根据地辗转到达宣威接应宝山地区武装起义后,进驻沾益播乐中学附近的洒宇村,4日下午进入播中所在地建新村,准备接应播中起义。当夜,沾益中心县委和陆良中心县委负责人开会研究播乐中学起义后的人事安排和行动计划。 9月5日上午,沾益播乐中学全体师生员工450余人(其中党员88人),附近农民120余人,……[详细]
沾益玉林山烈士纪念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西平镇玉林公园内。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是根据滇桂黔边区党委决定,由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永焜支队、宣威支队、沾益支队整编,于1949年8月1日在宣威落水洞宣告成立的。这支由中共云南省工委长期培育出来的人民军队,是边纵战斗在滇东北和云贵边区(威宁、水城、盘县)的主力部队,在解放滇东北、阻击歼灭溃逃入滇的国民党军队、支援昆明保卫战、与兄弟部队共同解放云贵的战斗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9年未,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西南推进。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在昆明率部起义。六支队接受了新的任务,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阻击、追歼逃窜云南的国民党中央军残余,迎接解放大军入滇,12月18~25 日,六支队所属沾益地方部队配合解放大军,围歼沾益留守处、联……[详细]
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大坡乡红寨汤浪村北。 1936年4月2日,红军长征分三路从富源县进入沾益县。4月3日,红二军团在贺龙的带领下,从驻地出发,分别经播乐乡的偏山、沙高、大海、小落浪、大落浪、水田等地,进驻喜厦、遵花铺、十里铺、松林、河西、中村一带。上午11时,红二军团一部行至遵化铺以北的火焰山时,与一股敌人遭遇,红军立即投入战斗,打得敌人丢盔弃甲,迫使其向松韶关方向逃窜。红军将缴获的物品分给当地农民后又继续前进。 4月5日,军团直属部队经大坡乡的土桥、耕德、大坡、秧田冲、德威、天生桥村到羊街(今麻拉)宿营。贺龙在汤浪庙里食宿,走村入户向群众宣传党的纲领和政治主张,宣传抗日救国方针,揭露国民党-罪行,宣传红军是工农大众的队伍,是为劳苦大众谋幸福、求解放的队伍。在许多村寨写下了“打倒土豪分……[详细]
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盘江镇松林社区北门村。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从湖南的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4月初进入沾益县的炎方、白水、盘江、大坡等地。4月3日清晨,红二军团在贺龙的带领下,由白水乡水田村进入盘江乡喜厦村,先头部队——军团直属4师、6师经遵化铺、兴法村、十里铺宿营在松林、河西、中村、小后所、清水沟一带。当红二军团先头部队进入松林镇时,正逢松林镇的赶集日,红军首先占领了镇公所,大部队随之浩浩荡荡进入松林镇。由于赶集的群众不了解红军,慌忙四处奔跑,集镇一片混乱。这时,红军立即向群众喊话:“乡亲们!不要害怕,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是北上抗日的队伍,是打富济贫的队伍,一切为人民谋利益。红军主张买卖公平,请大家照常赶街,安心做买卖。”在红军的宣传之后,慌乱的群众稳住了,重新摆……[详细]
边纵第六支队九龙山阻击战纪念碑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盘江镇松林社区生态观光园内。 1948年,播乐“九·五”起义后,滇东北革命斗争风起云涌,革命形势发展较快。在省工委和滇东北地委的正确领导下,1949年初,沾益、宣威组建了“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永焜支队”,4月12号,沾益又组建了“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沾益支队”,在沾益、宣威、富源、会泽一带开展武装斗争,扫除残敌,巩固滇东北根据地。沾益境内的白水镇、惠来乡、泽济乡、炎方镇和卡郎乡一带也建立了游击区,在滇川、滇黔公路沿线建立起交通联络站和革命据点,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在云南的残余势力和地方反动势力。 松林镇在沾益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交通便捷,人口集中,聚居着1000余户人家,又是镇公所驻地,历来是云南通往四川、贵州等地的交通要塞。长期驻有国民党军队,地痞、流氓、兵痞、恶霸四……[详细]
虎头山烈士陵园
  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宣威市城北11公里的来宾镇大坡村,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周围分布有来宾煤矿,来宾镇党委、政府机关,继红、长征、虎头等十余所中小学校,326国道从陵园门前经过。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同志的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3月22日,红二、六军团挺进宣威来宾铺一带,次日晨与前堵后追的敌军激战,共毙俘敌军近千人,缴获0400余支,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围歼红二、六军团于乌蒙山区的阴谋。战斗中,红二军团四师十二团团长钟子廷、十一团政委黄文榜,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政委段兴寿,十六师组织科长唐辉等300余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为缅怀革命先烈,启迪后人,中共宣威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虎头山红军战斗遗址兴建红军烈士陵园……[详细]
大河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大河遗址位于云南东部富源县大河乡东南部约3公里处,属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于1986年被初次发现,并于2006年第三次发掘0土大量文物,被称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根据对洞内出土的大量动物牙齿、骨头化石考证,专家发现这一时期处于古人类狩猎形式的生活形态。这些石制品既有本地区文化的传统特点,又有典型的欧洲莫斯特文化和勒瓦娄哇技术特点,是莫斯特文化在中国南方的首次集0现。2013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八塔台墓群
  八塔台古墓群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驻地东十三公里处珠街乡董家村,珠江上游南盘江东岸,五台山脚。山脚下伫立着八个形状不一,相依相伴的土堆。地处缓坡地带,由8个相傍而又独立的椭圆形封土堆组成,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据清咸丰二年《南宁县志》称,“八塔台在城东……汉诸葛武侯建以镇地脉。”这里说的意思是,当年诸葛亮挥戈征南至曲靖南盘江流域“七擒孟获”,在这里筑土设点将台,形似塔基,且有8个,便称“八塔台”。其实,从《史记·西南夷列传》看,“其旁(指滇国)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珠街八塔即是支书所称的“劳浸、靡莫”聚居地。1977—1982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曲靖文化管理部门配合下,对八塔台古墓群一、二号堆进行7次发掘。一号堆发掘完毕,二号堆发掘了一半,共发掘出各个时期的墓葬数百座,其中火葬墓3……[详细]
会泽会馆
  会泽会馆位于云南会泽县。历史上,会泽的制铜业非常发达。东汉时期,“堂狼铜洗”便已声名远播。明朝嘉靖年间铸造的“嘉靖通宝”开炉纪念铜币名扬四海,被尊为“世界古币之最”。至明清时期,曲靖会泽已发展成为众人向往的“淘金地”。清朝中叶,会泽俨然成为清政府的“经济特区”。铜业的发达,使人们自四面八方迁居会泽,云南曲靖会泽因此而形成了享誉全国的汇集10省不同风格的“会馆文化”。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的各地会馆逐件开始建立。会泽共有省级会馆11处,府级会馆7处,县级会馆2处,其中县城八大会馆分别是江西会馆、湖广会馆、贵州会馆、云南会馆、江南会馆、福建会馆、陕西会馆和四川会馆。江西会馆,又称万寿宫,俗称江西庙,又称江西会馆。坐落在会泽县城江西街中段,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万……[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