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旅游

那曲市旅游景点介绍

121、色惹山
色惹山
  色惹山色惹山在那曲地区嘉黎县境内,位于麦地卡。山色一年四季为棕黄色,故名“色惹”,意为黄色山梁。山麓有天然牧场,牧有耗牛、绵羊、山羊等牲畜。……[详细]
122、彭措
彭措
  彭措亦称“彭错湖”,意为“沟脑湖”。在那曲地区嘉黎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北,为外泄湖。湖水流入麦地藏布后,经热振藏布注入拉萨河。湖周围为天然牧场。……[详细]
夏跃贡嘎尔神山
  夏跃贡嘎尔神山夏跃贡嘎尔神山在那曲地区嘉黎县境内。在以它为主峰的山系中耸立着十三座雪山,人称“卡巴十三”。每座山前都有一个湖泊,恰似佛像前供奉的圣水。景色壮观。山麓有天然牧场。……[详细]
124、阿扎湖
阿扎湖
  阿扎湖嘉黎县有很多湖,但最有名的湖是阿扎湖。阿扎湖不仅面积大,方圆有上百亩光景,而且三面靠山,一面通河。河水之绿,山色之美,简直难描难绘。更奇的是,这个湖一年到头,忽晴忽雨,变幻莫测。雨雪来时,云雾铺天盖地;忽而天晴,又无影无踪。大多数时间,远远地看见湖面上空,风雨阵阵,而这雨呀雪呀,却只是在湖面上打转。当地人都说这是个“神湖”,湖水深不见底,还与邻县的措那湖相通。有一次,一个牧民连同牦毛跌进湖里,始终不见尸首。不想,一周后在几百里外的措那湖浮了上来。后来,有人还在湖边造了座“神牛庙”以作纪念。说的人有根有据,有板有眼,不由你不信。景点位置嘉黎县……[详细]
藏北草原
  那曲草原在那曲县境内,那曲县位于东经91°12-93°02,北纬30°31-31°55,地处唐古拉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南与当雄县接壤,北与聂荣、安多县相连,东与比如、嘉黎县相靠,西与班戈县毗邻。海拔均在4450米以上。东西最大距离233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85公里,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那曲县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5℃,气温平均日差16.1°C。1月平均气温-13.2℃,年极端最低气温-41.2℃;7月平均气温9.0℃,年极端最高气温23.60℃;0°C以上持续天数164.5天,年日照时数2846.9小时。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为积雪期和土壤冻结期,年平均霜日103天,7-9月为高原植被生长期。平……[详细]
126、赞丹寺
赞丹寺
  赞丹寺全称“索秀甘丹培金林”,它坐落在索县境内,距那曲镇约220公里。相传这里就是史诗《格萨尔王传》里格萨尔王的爱妃森江·珠牧的出生地。整个赞丹寺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壮观,分红白两个建筑群,远看外形酷似布达拉宫,该寺是藏北地区最早的黄教寺庙,也是藏北最大的佛教古建筑群。据史料记载,该寺初建于五世0-时期,当时五世0-在蒙古固始汗兵力的援助下,首先在西藏东部地区施行了清教政策,用武力摧毁了很多以苯教为主的寺庙,强迫其他教派的许多寺庙改为黄教寺庙。根据赞丹寺的寺志,该寺是在没收其他另外七座非黄教寺庙的财产的基础上新建而成的,据说还有大量的苯教景点收藏在该寺内。赞丹寺建成后称为除布达拉宫的郎杰扎仓后的第一个直接由地方政府噶厦所统管的寺庙。地址:那曲地区索县亚拉镇类型:寺庙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详细]
错鄂鸟岛
  错鄂鸟岛位于那曲申扎县色林措周围,方圆1400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是为保护黑颈鹤而建的保护区。藏族人称黑颈鹤为“宗宗”,意为天鹅,它是世界上已知15种鹤类中惟一生存于高原的鹤。因生存条件特殊,繁殖及成活率低,黑颈鹤被国际鸟类红皮书及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急需拯救的濒临物种。春夏两季在这里定居的鸟类有80多种,最常见的是斑头雁,还有数以万计的地中海棕头鸥,从遥远的地中海飞过来。……[详细]
湖泊与雪山景区
  进入双湖区境内,在映入大家眼帘的是波光粼粼的湖泊,湖中有着大量的矿产资源,草原上分布的许多湖泊,绝大多数是盐湖,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的湖泊的471个,较大的盐湖有13个。其中有名的盐湖有10个,奇香措、赞宗措(巴岭乡),毕罗措、鄂也措(多玛乡),肖措、地玛尔措(措折强玛乡),彭岩措、孔孔措(嘎措乡),亚更措、切尔措(雅曲乡),甲来措、加固措、桑木措(措折罗玛镇),色林措(一部分在协德乡),湖面平均海拔4500多米,是集高原湖泊、雪山、岛屿、牧场、野生动植物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风景区。这里还有五个鸟类产卵的鸟岛,分别在长玛措、吴如措(措折罗玛镇1村、6村),诺果措、帕度措(措折强玛乡2村、3村),昂达措(巴岭乡3村),湖泊中栖息的鸟类有高贵的黑颈鹤(协德乡1村、2村),以及姿艳的斑头……[详细]
门莫扎嘎山脉
  门莫扎嘎山脉是那曲中部地区群山中最长的一座山脉。其主峰是一座黑、白色岩石组成的不毛山,位于巴青县境内。从远处看犹如一幢圆顶殿宇上插着的白海螺,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似银质的曼扎上堆着白米,又像用哈达装扮的白色牦牛,极为壮观雄伟。四面流淌的河流及绝壁垂落的瀑布滋润着这块草原,使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在这座岩山上有许多千奇百怪的岩石,有的像人,有的像弓箭等。众多的溶洞与著名的高僧大德使这儿充满了神秘之感。……[详细]
萨普神山、圣湖
  羊秀乡萨普神山、圣湖萨普神山、圣湖位于羊秀乡普宗沟境内,千百年来萨普神山一直矗立在此,周围群山环绕,主峰被尊为当地的神山之王。萨普圣湖由神山千年冰雪融化所形成,自神山山脚延伸,分为两部分,靠近神山脚下的为冰川湖泊,终年不化。另一部分为主湖湖水清澈,洁净,因此每年5月15日在萨普神湖附近会举行隆重的转湖祈福宗教活动,相传主湖在每年的5月15日这一天湖面会在一夜之间全部解冻,又在9月15日会在一夜之间全部冻结,这一现象奇妙无比,是人们旅游观光的绝佳场所。景点位置西藏自治区那曲地曲比如县羊秀乡……[详细]
普若岗日冰川
  普若岗日冰川位于羌塘西北部的双湖特别区东北部90公里,属国家级羌塘保护区的核心区。距那曲镇560公里。普诺岗日冰川是除了南极、北极以外,世界第三大冰川,被誉为世界第三极,也是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普诺岗日冰原面积422平方公里,冰原表面平坦,呈西北东南方向条形分布。冰原向四周山谷放射溢出5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最低处海拔5350米。经钻探和雷达测量,冰温为-10℃;在冰层底部,冰温为-5℃至-3℃。冰源海拔6000米处。该景点冰川、湖泊和沙漠相互伴生、三位一体。冰原周围有许多湖泊,靠冰川融水补给,最大的是冰源西侧的令戈措(也叫东湖)。湖泊和冰源之间,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接近冰原处还有连续的新月开沙丘,仅在冰原东面沙漠面积就达500平方公里以上。普若岗日冰川处于羌塘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沿途及其周……[详细]
色林错(色林堆错)
  色林错(SilingCo)西藏自治区第2大湖。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曾名奇林湖、色林东错。位于冈底斯山北麓,藏北高原断陷盆地,由第三纪拗陷而成,班戈县和申扎县境内。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约22.8公里,东部最宽处达40公里。面积164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530米,最大水深超过33米。流域面积4.553万平方公里。古色林错面积曾达1万平方公里。后因气候变干,湖泊退缩,从中分离出格仁错、错鄂、雅个冬错、班戈错、吴如错、恰规错、孜桂错、越恰错。湖周湖相台地和湖积平原广泛分布。湖积平原上砂砾堤发育,南岸最明显,多达几十条,最长者可达40公里。湖泊形态不规则,西侧多半岛和峡湾。湖区为半干旱草原地带,年均温-3~-0.6℃,最热月均温9.4℃。年降水量约290毫米,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90%……[详细]
133、亚拉山
亚拉山
  亚拉山位于那曲地区索县县城西面亚拉镇的北边。古时此山为划分青、藏、康三区的重要分界。在藏民族文献中称:“卫藏为教区,朵堆为人区,朵麦为马区”。亚拉山就坐落在教区和人区的交界处,以此山为卫藏和朵堆的界线,在一些民间故事及《格萨尔王传》等中都有记载。此山之南有南曲河,北淌索曲河,它坐落于两河之中的狭长地带。山脉由西向东南走向,在绵延的山脉中,奇峰林立。主峰插入云天,犹如五指伸向空中,人称“五佛”(五名佛),在山麓东南索曲汇入那曲河,此处便是传说中的麦莫溶洞的出口之一,叫做库如昌(昌在藏语中意为峡谷)。在它附近有2座犹如人形的独立岩柱,据说是格萨尔与王妃珠木。主峰亚色沃是片石山体,顶峰是白色的岩体,依于此山的山神有觉沃西嘎,觉姆匿惹夫妇和他们的爱子扎孜多布旦。据说他们都是藏区的0神,也是被众多持仙……[详细]
嘉赞扎乃蔡亚山
  嘉赞扎乃蔡亚山亦称“巴南诺布拉赞”。在那曲地区聂荣县境内。传说此山的依神是沃岱贡杰雪山之子。山呈红色,威严雄壮。从山的四面看形态各异:东边像宝座上的国王,南边像卧象,西边似整装待发的勇士,北边若身披袈裟的老僧。其周围有许多座山坡,如索托央母库、不变天北斗七星、不变地古色珍等。……[详细]
那曲孝登寺
  孝登寺,在那曲地区之那曲县(地区驻地距拉萨338公里)境里,位于县驻地那曲镇中心。孝登寺,由拉萨色拉寺吉扎仓管辖,创建于1814年,旧称“孝登呷尔巴”,亦称“霞登寺”。是那曲地区较有影响的大寺院一,始属宁夏玛派,后改宗格鲁派。该寺有扎仓2座:一座是米扎仓夏珠江赞贡贝林,简称“米尼扎仓”;另一座是局巴扎仓萨旺贡堆艾康里谢林,简称“局巴扎仓”。1950年以前有僧侣350人,现有-60人。孝登寺由-洛桑尊珠·丹白嘉措始建,距今已近二百年历史。该寺共任七代-,第七代-名洛桑萨职权土登格珠,据说此名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于1980年视察那曲时特意取的,当地人称他为“主康仁布钦”,现任那曲地区佛教协会主席。1908年第十三世0-土登嘉措从北京返藏途经那曲镇在孝登寺住了一个多月,同主康仁布钦-我会……[详细]
康格多山
  海拔7060米,位于错那县境内。山上终年积雪,地势北高南低,主峰周围分布着几十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峡谷中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冰川。山的沟坡处是茂密的-,经常能见到野驴和黄羊等几十种野生动物。……[详细]
其多山洞穴岩画
  其多山洞穴岩画位于纳木错的西岸。是D型赭色涂绘风格岩画中最为重要的岩画点之一。岩画分布在其多山上的两个天然洞穴中。全部岩画均用红色颜料绘制。其一号洞穴共计绘有动物、人物、符号等图像200余个,为多次绘成。其多山洞穴岩画有许多已成经典的图像,其中一幅狩猎野牦牛图,画有猎人徒步猎取野牦牛的场面。两头相向的野牦牛体形巨大,与其上方正观望的三位猎人的身形呈现极大反差。两头野牦牛均已中箭,左侧牦牛俯首,右侧牦牛昂首,因为疼痛,二者或双角竖起进行挣扎,或尾巴翘起四肢僵直。准确的躯体轮廓和肢体语言将牦牛临死前的痛苦表现得非常到位。为表现箭剌穿野牦牛厚厚的皮肤,作者将牦牛的身躯画成皮肉双层。上方的几位猎手虽身量很小,却显得自信并带张力。其多山洞穴岩画中,有一幅绘有一头背部中箭的野牦牛,箭端已深入野牦牛体内,……[详细]
绒玛岩画和温泉
  介 绍 那曲绒玛一带的山上有很多远古时代留存下来的岩画,其中以加林山的岩画最为著名。随着季节及时间的变化,许多石头会呈现出不同的图画。 另外,此地还有一数百平方米的温泉,热气终年蒸发不息,泉水高低错落,汩汩热流还是治疗关节炎和皮肤病的天赐良药。西藏那曲……[详细]
象雄王国遗址
  导游那曲文布地区据说有一古代象雄遗址,建于山腰,石头建筑,规模宏大。遗址距今约1600多年。象雄王国曾经在青藏高原显赫一时,苯教就形成于此时。公元8世纪象雄被吐蕃王朝所灭。如今与著名的达果雪山、当惹雍错并存的象雄遗址存有无数断壁残垣,供人凭吊和观光。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传统土著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神秘的消亡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迷。象雄的都城据苯教传说是在被称为琼隆银城的地方,琼隆在今阿里扎达境内。扎达土林中确实有不少早期的人类洞窟遗址和岩画。在那曲尼玛县文布乡办事处不远的穷宗有大片遗址,也被称为象雄都城之所在。穷宗附近的当惹雍错是苯教徒最看重的神湖,湖边今存一建于悬崖山洞中的寺庙——玉本寺,相传……[详细]
140、双湖
双湖
  双湖是藏文“两个湖”的意译。双湖特别区的前身是双湖办事处,它是为开发藏北“无人区”于1976年新建的行政区域。这是一个地域辽阔,居住宅极度分散的县级特别区。该区地处羌塘高原湖盆地带。境内山势平缓,草原开阔。地势北高南低,多为干寒和半荒漠草场。平均海拔为4800米,境内主要有昆仑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冬布勒山等山脉。这里湖泊众多,较为著名的有多格错仁其香错、多尔索洞错、多格错仁强错、美日切错、雅根错等。湖面海拔均在4500米以上。交通:全区各乡均有简易公路相通,安狮公路从境内南部穿越本区。通车里程达2000多公里。……[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