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旅游景点介绍
吉堆吐蕃墓群分布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洛扎镇吉堆村委会所在地南侧的半山腰上,面积约50万平方米。从其形制、结构上看,是一处典型的吐蕃时代墓地。整个墓群共有66座墓葬(其中2012年9月新发现18座),大小不一,有的墓大而层厚,每级间垫有圆木或垫有白玛草(一种植物草),排列整齐,而且形状有方形、圆形、梯形、亚字形、塔形。墓葬封土为覆头状,平面侧为梯形。封土采用夹石夯筑的方法。另墓群周边有11个祭祀坑。吉堆古墓群对于了解吐蕃历史,洛扎地方史和吐蕃丧葬制度有很高的价值。吉堆吐蕃墓群是在西藏山南市南部紧临不丹王国边界、紧靠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处大型墓地。加上有门当、得鸟穷两处摩崖石刻为其证,实为西藏吐蕃时期不可多的一处可较为准确确定年代的古墓地,为研究吐蕃时期,特别是吐蕃中期佛教传入西藏后的葬俗形式及其变化……
[详细] 洛扎摩崖石刻有两处,一处是在洛扎县域西北约8公里的得乌穷村右侧悬崖上,石刻高3米,宽4米。整个石刻保存较好。另一处是在洛扎县域的东约6公里的洛扎雄曲河与门当河汇流处的石壁上,高2米,宽2.8米,因石质较软,文字风蚀较严重,而且有的地方起层脱落,部分文字已经不能辨认。洛扎摩崖石刻上刻有象征苯教的万字符号,说明吐蕃时期苯教思想观念在佛教势力占思想优势的情况下并没有消声灭迹,在一些碑刻中也留下了它的痕迹。西藏现存十余方吐蕃碑刻中,刻有万字符号的有《工布第穆萨摩崖石刻》和墨竹工卡《谐拉康盟誓碑》,它们都属于赤德松赞(704-754)时期的碑刻,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从仓古的字体和朴实的文字来看,洛扎两处摩崖石刻大概也是属于这个时期。 两处摩崖石刻的内容完全相同,属于盟誓,颁赏一类性质的碑文。两处……
[详细] 洛扎朵宗遗址位于洛扎县城东南一个独立的山头平台上,建于帕竹王朝时期,当时属西藏十三个宗之一,也是执行帕竹王朝十五条法律的重要场地之一,海拔4200米。相对高度200米,建筑由石块砌成,占地约4000平方米,在平台边缘建有一周围墙,四周各建有一座碉楼,最南端山嘴上建有一座半圆形碉楼,主体建筑高5层,占地300平方米,底层为多间矩形库房,墙厚0.5米。这里专门设有70余米深的地牢,据说里面有羊羔大的蝎子,后来也是西藏噶厦政府流放犯人的重要场所之一。18世纪初叶,洛扎朵宗宗本文学家朵嘎·夏仲次仁旺杰,撰写有《无敌青年传奇》即《旋努达美》长篇小说。朵宗遗址由2007年被洛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杰顿珠宗遗址坐落于边巴乡杰麦村西南侧悬崖上,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海拔3300米,占地面积1130平方米,东、南两面为悬崖峡谷,西面为陡坡,北面山势较为平缓,宗大门位于北面。杰顿珠宗建筑略呈椭圆形,大门向外凸出,形成狭长通道,穿过通道可进入一间圆形的碉楼,碉楼的西侧有3间住房,再往西依围墙建有1间长弧形住房。主体建筑位于宗南部,临悬崖。遗址底层为4间长方形房间。主体建筑前有一长石阶,石阶西侧有房2间。主体建筑后有取水暗道,暗道沿悬崖绝壁垂直下降长达60米。宗周围建有石墙,墙厚1米。杰顿珠宗于2007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杰顿珠宗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在卡久寺对面的山上,有三个美丽的高山湖泊。三湖湖水呈现黑、白、蓝三色,沿上山顺序依次是多追拉姆拉措、雍杰拉措、多吉玉珍拉措。据传说山上21个山头是21个度母而三大湖就是早上供奉度母的三杯圣水。……
[详细] 洛扎有令人惊奇的古雕楼群,在全县境内都有分布,大大小小共有540多处,从吐蕃时期到帕竹时期的建筑都有,分别代表着古代西藏各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和文化,于2007年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从措美进入洛扎,在沿途的村庄、河谷两岸、山头,均可间或地看到一座座耸立的碉楼,特别是边巴乡麦秀和色乡曲许保留的碉楼数量众多且密集,游人称之为“千碉之乡”。洛扎县的各乡镇均有各种碉楼,这些碉楼建筑结构独特、雄壮。古雕楼比较有名的有门当罗觉温波、仲温波、岭温波和边巴的杰顿珠宗古雕楼群及色乡曲西的雕楼和县城的朵宗遗址。……
[详细] 卓瓦寺位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边巴乡柏日村,距边巴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该寺是由莲花生大师弟子休布·拜吉僧格三十五世系第十五世休布达瓦坚增在-一绕迥时创建的,距今有1100多年的历史,于2007年被洛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卓瓦寺”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在-5绕迥时期,休布·第四十七世洛扎朗卡坚参与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两人第一次会面于此地,很投缘,故此得名“卓瓦”。“卓瓦”在藏语中意思是“高兴”的意思。该寺的上、中、下部均有自然形成的强巴佛像、阎王佛像、六字真言以及大小拉康12座,东西两面洛扎朗卡坚参的修行法洞各一座,大型宝塔8座。除此之外,在其周围悬崖壁上还有自然形成的白海螺、宝塔等众多佛教圣迹。 卓瓦寺属噶举派,在文革时期曾遭到过破坏。1985年进行修复,卡及五股金刚柞等重要文物……
[详细] 枯廷拉康(也叫朗朗拉康)位于拉康镇所在地。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根据中原的《八十种五行功算观察法》来细推观测,而知道雪域西藏地形,如同严若罗刹魔女仰卧的形状,于是在卧塘湖上建大昭寺,供奉释迦摩尼佛像以镇魔女的心脏,又在红山上筑王宫,以镇魔女的心骨。为了镇住罗刹魔女的肢体和其他魔怪,在四周还修建了12座寺庙,“枯廷拉康”就是其中的一座。四0行的伏藏就是此寺取出来的,该寺有与大昭寺、小昭寺同等的加持,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
[详细] 拉郊乡地处洛扎县东南部,离县城78公里。拉郊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多种树木和名贵的药材(红豆杉、冬虫夏草、长寿草、贝母、三七、黄莲、松茸等)和动物资源(虎、猴子、豹子、狗熊等)。特别在拉郊乡东南部一带有非常茂密的原始森林,在阴坡森林茂密处,林内十分潮湿,树杆上附生的苔藓植物非常普遍,尤其是悬挂在树枝上的秀长的松萝随风起舞,犹如青纱一般美妙。夏天,拉郊乡东部其公山一带有颜色非常鲜艳的高山杜鹃花,从半山腰到山顶被杜鹃花重重包围起来。透过谷地的自然景观,依次出现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和雪岭冰峰。由于这一带降雪异常丰富,高山冰川可以向下伸展到海拔较低的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白色的冰川和绿色的茂林相辉映,构成“葱笼青山银蛇”的奇观。其空山到郎空山(藏语中译为空中山)中间还有许多湖泊,传说共有10……
[详细] 列让沟瀑布位于洛扎县拉康东南侧约30公里的列让沟内,高达近1000米.看上去很像马尾巴,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马尾巴瀑布”。瀑布激起的雪珠烟雾,漫天浮游,竟使周围一带经常处于霏霏细雨之中,成为别致的“匹练遥峰”,当阳光一照,瀑边映出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彩虹,将河谷两岸的风光打扮得格外绚丽。……
[详细] 谢翁温泉距县城48公里,位于距色乡人民政府(赛卡古托寺)1公里的西面公路沿线,朝佛、旅游观光到色乡的游客都经过这里。相传此温泉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莲花生大师在西藏各地弘扬佛法时加持所形成的三处温泉(三处温泉分别是羊卓嘎扎温泉、拉普温泉、谢翁温泉)之一。谢翁温泉的名字得来,有人说因为此温泉西面的那座山山形像莲花生的脸,所以叫做谢翁温泉(“谢翁”在藏语里是“脸”的敬语)。民间相传,莲花生预言该温泉的功效比他的医术更胜一筹。 温泉还没有完全开发前这里只有16平方米的简陋池子,由于该温泉中含有铜、铁、盐等多种矿物质。具有能够医治骨折、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等各种疾病的独特疗效,人们口口相传,每年都有几万人来到这里洗浴治疗。 2008年,县里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了此温泉,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投入使用。……
[详细] 拉普温泉是一个在藏区家喻户晓、美名远扬的神水宝泉,该温泉位于洛扎县色乡曲吉麦玉若村东北方5公里处,于2007年被洛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泉相传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莲花生大师亲抵西藏并奔赴西藏各地弘扬佛法时,到过此地修行且踏遍了这里的每寸土地。据载,莲花生大师把自己的108颗佛珠抛向空中,当这些佛珠落地之后便形成了108处泉眼,因此传说在此地有108处泉眼,现已开发利用的有19处。 拉普温泉清澈见底,浮力大,含多种矿物质,洗浴或饮用可治疗胃病、肾病、皮肤病、关节炎、骨折、风湿病、高血压等多种病,根据刻在岩石上的文字记载,莲花生大师曾谕言:“出现在患者眼前的拉普温泉将远胜于我,能治424种病”(该经书完好无损地保存在拉普温泉)。经常浸泡,有医疗保健,美容养颜等多种功效,不仅可……
[详细] 朱措白玛林湖位于洛扎县色乡措玉村白玛林沟,传说是莲花生大师的三大魂湖之一,距色乡二十五公里。从色乡去往朱措白玛林,要经过色乡的措玉村,途中要翻越却啦岗,此山也叫恰材拉。一路上我们可以听着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循着圣人的足迹前行,一路上触摸着玛尔巴大师的公子达玛多德在石头上留下的头印,米拉热巴躲雨歇息的体印和石头上的骑印,绕转却啦岗上空掉下的经书形成的石堆,从玛尔巴当年揉糌粑所用的石盆上沾取点福气。“措玉”因村子上部有多种湖泊而得名,“措”在藏语里是湖的意思,“玉”是故乡的意思,’‘措玉”就是“湖的故乡”意思。措玉的地形形似“蝎子”,从这里行走四、五公里就到朱措白玛林湖了。朱措白玛林风景秀丽,湖色因湖的深浅和周边的景色呈现出蓝、绿、白三种颜色.湖的周围散落着莲花生大师的手印和足印,还有他修行过的……
[详细] 扎西根培拉康,位于洛扎县洛扎镇次麦居委会境内,距县城20公里,海拔约3700多米,通公路,于2007年被洛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拉康于公元1479年嘎玛巴四世红帽系阿旺曲扎益西所建,阿旺曲扎益西-多年修行的同时打开了扎日巡礼这条朝佛的路线,该拉康内还保存着西藏四大绘画家之一门当派画家顿珠加措所画的唐卡等,还有很多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扎西根培拉康东、西、南三面有海拔5000至6000米的雪山,在雪山下方有108种花草树木,据历史记载和有关专家的判断,这些大部分是名贵药材。每当春风细雨唤醒满山遍野的杜鹃时,就像不小心倾倒了画家的颜料瓶一样,那殷红、鹅黄、粉白等各种颜色被随意地泼洒到碧色的山坡上。在蓝天、白云、雪山的映衬下,这些规模巨大的色彩以其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和视觉效果给人以……
[详细] 赞塘寺(玉意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圭萨公社赞唐村,正于雅砻河对岸的昌珠寺遥遥相对,海拔3576米。据说为松赞干布的一个王后昂琼贝克慕(在尼泊尔公主和文成公主之后)所建。赞塘寺是雅砻地方著名的“三圣地”(乃松)之一。寺的规模较小,进门后为一小院落,中间即为主殿,殿前有一宽三间、进三间的经堂,左右各有一间小殿,这一部分建筑风格尚属后世增建部分。经堂的后殿即大殿的殿门,门为三间,门的上边壁绘三世佛,左边绘有仲敦巴、阿底夏、那错依斯三像,右边绘有莲花生、赤松德赞、菩提萨陲三像。经堂的右壁绘西藏的历史传说故事。赞塘寺1962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赞塘寺大殿门内,临前檐平列八柱,每柱皆二根并立,础石如复盆上雕莲花瓣,此殿开间不大,但建筑结构与一般大殿不同,殿内无柱,在……
[详细] 曲德贡寺,亦称“上曲德寺”。在山南市乃东区境内,位于区驻地以南的曲德贡乡。该寺建于11世纪,属格鲁派,最初是大译师热罗泽瓦的住宅,第十三世0土登嘉措(1876~1933)时曾进行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曲德贡寺坐北朝南,面积11993.8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大殿和僧舍。大殿高四层,面积2231平方米。第一层中部基本处于地面以下,内砌有矩形的厚石墙。第二层是大经堂和供佛殿。大经堂面阔7间,进深6间,4根大柱直通三层,形成高侧天窗。佛殿主供宗喀巴大师与他的两大弟子(贾曹杰和克珠杰)、释迦牟尼佛和第十三世0合金塑像、丹东米若杰银质像,两侧供奉三世佛及八大随佛弟子塑像,东边供有多杰羌-、白度母和无量寿佛塑像。第三层有3个佛堂及0的住室,每年夏季0都要到这里念经;中间佛堂内供有多杰羌-塑像,还供有高达一米……
[详细] 哲布林寺在山南市的乃东区境内的泽当镇。哲布林寺坐东朝西,由索朗降材建造,属萨迦派寺庙。哲布林寺建筑规模不大,由大殿和僧舍组成,面积为1012.5平方米(东西长37.5米,南北宽27米)。大殿高二层,面积290平方米(东西长17.3米,南北宽16.8米),高7.5米。主殿大门前有两根木柱组成的宽阔门户,左右各一小窗。大殿有柱16根,其中央2柱(高约6米)直通二层楼上,去撑高侧天窗。殿内原供有弥勒佛8岁等身像,其左右供有多吉桑巴、释迦牟尼、萨班·贡噶坚赞(萨迦派第四代祖师)、卓滚曲德帕、萨钦·贡噶宁布(萨迦派初祖)、吉尊索朗择木、吉尊扎巴降材等。供奉的佛像中有一度母塑像和“土巴阿扎玛”塑像备受藏传佛教教徒们尊崇。土巴阿扎玛的塑像由七十多种宝石冶炼的合金铸成,略呈紫青色,色泽不俗。二层西边为0礼佛……
[详细] 雅拉香布雪山位于雅隆河谷上游,海拔6647米,它不仅是藏区九神山之一和“天赤七王”归隐的苯教神山,而且还是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等所依的十三尊护法神之一,也是离泽当最近的一座雪山。 雪山南距泽当60多公里,站在泽当五层以上的楼上,如果没有房屋遮挡,一般都能清晰地看到其雪顶。雪山早期的雪顶像吉祥多门塔,现在的雪顶,由于阳光的照射和不断融化,却越来越像白牦牛。……
[详细] 东嘎尼姑庙始建于18世纪,创建人为贡钦·晋美林巴。时奉红教(宁玛派)。东嘎尼姑庙建时规模不大,仅有一座殿堂,主要供奉无量寿佛、强巴佛、莲花生泥塑像。 随着黄教(格鲁派)的发展。尼姑庙不但陈破,而且其规模日渐缩小,后来在晋美·曲结思格(第三代-)的主持下,进行了修葺和扩建,主供佛像增添了格夏日和宁玛派著名人物隆钦饶绛·次臣罗哲(著名佛学家)塑像; 该庙建有第一至三代-的灵塔,还有莲花生鎏金铜像(胸部饰物系纯金铸造)。由于该庙在区内外声誉较高,前往朝佛观光的信徒络绎不绝。……
[详细] 白日寺,藏传佛教宁玛派三大主寺之一。位于山南市琼结县琼结镇。16世纪由喜饶温色创建。占地面积1196平方米,藏式平顶木石结构,主要建筑有大殿、拉让(私邸)、僧舍、伙房等。……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