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宝鸡市旅游

宝鸡市旅游景点介绍

  寿圣寺卢舍那铁佛,金代所铸,位于宝鸡市麟游县丈八镇。丈八镇因镇域寿圣寺内有尊一丈八高的金代卢舍那铁佛而得名。该铁佛自底至顶通高一丈八尺,这恐怕是“丈八爷”这个称呼的由来吧!佛像底座为莲状八足。莲花座分上下两段,下段为八瓣覆莲状,上段为二十八瓣仰莲状。莲花座内芯为铁圈垒叠而成,铁圈外横铁筋,中以黄泥黏合瓦砾填充,外塑莲花瓣。花瓣以红、黄、蓝三种颜料彩绘。佛身似是泥胎,为盘膝打坐状,头顶束螺髻,修眉细目,两耳垂肩,面部显现出庄严、温和、睿智而又慈善的表情。佛双拳相垒作大全印,身着通肩敞袖袈裟,细看衣纹线条流畅自然。虽然佛像头部、手臂有些残损,但整体上仍然焕发出一种“祥光炜烨,宝像焕然”的气息,令观者稽首。……[详细]
磻溪宫碑刻
  磻溪宫碑刻现存陈仓区磻乡磻溪宫小学院 内,包括“丘长春内传碑”和《道德经》经幢 碑。丘长春内传碑通高3.9米、身高2.5米、宽 1.19米、厚0.26米、首高1.4米,座埋入土中, 尺寸不明。半圆形碑首,圭额有浮雕二龙戏珠图 案。至元十八年二月李道谦题,袁志安书,方志 正等立石。碑文详细记载了全真教第 五代宗师丘处机真人的籍贯出 身,生卒年月,在昆仑、龙门诸 名山仙洞学道--的经历,并 于金大定二十八年以后,多次 觐见金、元皇帝,召对修身之 要,保民治国之本,被尊为神 仙。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 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 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磻溪 宫围墙内。一般保护范围和建 设控制地带为磻溪乡中学操场 和杨家店小学操场及五一纸厂围 墙以西,丘祖洞以东……[详细]
褒斜栈道遗址
  褒斜栈道是中国古代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工程最难、道路最长、沿用时间最久,被誉为“中国第一古栈道”。南起汉中褒城,北至眉县斜峪关,长达249公里,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是古代关中连接巴蜀的主要道路。仅在陕西太白县王家堎保存有三处遗址。地址:1、太白县王家堎乡和平村吊坝子段200米;2、太白县王家堎乡和平村红崖里段25米;3、太白县王家堎乡和平村西坝段50米。……[详细]
眉县东坡遗址
  东坡遗址(眉县) : 东坡遗址位于眉县汤浴镇西北10公里的黑 峪河水西岸“乏牛嘴”台塬北端,是以新石器时 代仰韶文化为主体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兼有龙 山文化、西周等时期的文化遗存,总面积18万 平方米,东西两侧为黑峪河和霸王河,南至晋家 村北端,北至塬头。地势南高北低,呈缓坡状。 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50米。遗址文化层厚度1.5~4.5米,以新石器时 代仰韶文化的遗存为主体,同时还有西周时期的 遗存发现。从断层暴露的灰坑看,主要以袋状和 圆形为主,方形灰坑次之,内含物以灰土、陶片 居多,还有少量骨、石器。陶色以红陶为主,灰 陶次之,纹饰主要是绳纹、线纹、附加堆纹等,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片有零星发现,在遗址区南部 发现有两座半地穴式残房址。还发现有西周时期 的墓葬多座。多年来在遗址区征集、采……[详细]
  蔡家河遗址位于麟游县九成宫镇蔡家河村西侧的崖背上,处于漆水与蔡家河交汇处的山坡塬头。东至蔡家河村,西、南至断崖,北至山顶陡坡下,地势北高南低,分布范围东西400米.南北350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1992年4月20日,蔡家河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北至山顶,南至崖边,东至东崖边,西至西崖边。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为重点保护区外延200米。……[详细]
  凤县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陕甘两省交界处,是通往西北和巴蜀之咽喉,梁鹿坪遗址位于凤县中心地带。从出地文物来看,早在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从事渔猎、畜牧和农耕活动,此地出土大批仰韶时期的红陶器、石器及春秋时期灰陶器,另处还有秦、汉墓葬出土的铜器,证明这里为秦岭南麓、古栈道上一处重要的居住地。该遗址对研究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陕甘两省羌族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交流关系以及研讨秦汉时期中原与巴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相互交融具有重要价值。梁鹿坪遗址位于凤县凤州镇凤州村东凤凰山下,属于仰韶和春秋时期的村落遗址,及秦汉墓葬区。东西长500米,南北宽700米,面积3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约1—1.5米多。1957年秋,县文教局组成文物普查工作队,经过半月普查,共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古村落文化……[详细]
  孙家遗址时代:周至秦地址:岐山县青化乡后峪村孙家……[详细]
  戴家湾遗址 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原陈仓乡)戴家湾村北,属渭河北岸的第二阶台地。遗址内涵极其丰富,时代上起仰韶文化时期,下迄唐、宋时期,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是一处文化性质复杂的重要遗址。戴家湾仰韶文化遗址,东西600米,南北150米,面积约9万平方米。遗址中发现不少圆形袋状灰坑,直径往往在1.1~1.6米,深1.5~2.1米,内涵丰富。出土的文物有钵、罐、器盖等。多见泥质红陶、夹砂红陶,灰陶比较少见。器物装饰主要是绳纹,也有素面。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姜城堡遗址 位于姜城堡村东,其范围东起马路,西至清姜河,北至崖边,南达灯泡厂。东西700米,南北300米,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及西周文化遗址。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仰韶文化的泥质红、灰陶及夹砂红陶片,纹饰有绳纹,器形可辨钵、瓶、盆、瓮等。1958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旭光村二号遗址 位于宝鸡市渭滨区马营镇旭光村东约300米处,沙河和清水河分别从遗址西、东部流过,地属两河之间的二阶台地遗址范围。该遗址东西700米,南北400米。遗址0-土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红陶瓶、钵、盆、夹砂褐陶罐、三足瓮、泥质灰陶盆,还有西周时代的夹砂灰陶鬲。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嘴头遗址 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的渭河南岸二阶地上。遗址东西350米,南北300米。1985年、1999年、2006年三次分别由西北大学历史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及宝鸡市考古队进行了清理和发掘。出土器物有双耳罐、鬲、缸、盆等。质料为泥质和夹砂红陶,纹饰常见绳纹、篮纹、附加圆点堆纹等。遗址性质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有春秋及汉代遗存。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家村遗址 位于宝鸡市渭滨区高家村东,渭河与清姜河交汇地带的二阶地上。遗址东西350米,南北250米。遗址内涵丰富,出土有泥质红陶钵、高领罐、夹砂红陶绳纹罐、石镰等。另外,还有商周时代的泥质灰陶盆、夹砂灰陶鬲等。1990年7~9月份,宝鸡市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清理发掘,发现了仰韶文化白家类型遗物。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塔稍遗址 位于宝鸡市渭滨区高家村乡塔稍村南,渭河与清姜河交汇地带的台地上,与渭河北岸的福临堡遗址隔河相望。遗址东西300米,南北1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0-土的遗物有陶器和石器。泥质陶器有红陶、红褐陶,另有夹砂褐陶,可以识辨的器形有钵、尖底瓶、盆、纺轮等。该遗址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为主,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的居住遗址。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鸭限岭遗址
  鸭限岭遗址位于陈仓区凤阁岭乡鸭限岭村西南150米高的塬坡上,北靠山峁及宝天铁路,东、西、南三面临渭河,渭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弯,遗址就在河套的二级台地上,地势突兀。遗址分布东西200米,南北40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区内文化层厚度一般在0.8~0.35米,可见到的袋状灰坑多处,直径1.5~3米,深度1.2~2米。其内遗物较多,文化内涵丰富,地边路旁,崖坎下皆可见到大量陶片,可辨器形有尖底瓶、钵、盆、罐、缸等,陶器陶质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红陶,纹饰有绳纹、交错绳纹、附加堆纹、弦纹、锥刺纹等,并有素面磨光陶片。泥质灰陶陶片较厚。从遗物的特征分析,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遗址东西2……[详细]
  岭堡遗址 位于眉县常兴镇东南2.5公里的渭河北岸二阶台地上的岭堡村。遗址东西1400米,南北250米,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可采集到大量陶片,可辨器形有尖底瓶、钵、盆、罐等,石器有石铲等。泥质陶器有红陶、灰陶,夹砂陶有红陶、灰陶。纹饰有绳纹、线纹、附加堆纹、弦纹,并有弧线纹彩绘及素面陶片。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家村遗址 位于眉县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渭河北岸。遗址东西200米,南北100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从零星暴露的文化层看,内涵丰富,可采集到大量陶片,并有石刀等石器,可辨器形有尖底瓶、钵、盆、罐等,陶质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红陶。纹饰有绳纹、线纹、弦纹、锥刺纹,并有三角弧线纹彩绘。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湫遗址 位于眉县槐芽镇西3公里的渭河南岸二阶台地上,是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遗址总面积36万平方米。遗址出土的器物有尖底瓶、盆、瓮、罐、钵、碗,质料可分泥质红陶、泥质红褐陶、夹砂红陶等。纹饰常见的有三角弧线纹、指窝纹。另外,遗址中还发现龙山文化的陶片和宋元时代的蓝釉陶瓷碗。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韩家沟遗址 位于眉县首善镇西2.5公里的渭河南岸第五村乡韩家沟村西南200米处的台塬上。韩家沟遗址是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为主体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总面积18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堆积厚度1.5~4.5米。多年来在该遗址区征集、采集多件标本和器物,主要有钵、罐、盘、杯、石斧、石球、石刀、石网坠、石笄等。该遗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主,半坡晚期次之。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尚德村遗址 位于渭河北岸扶风县揉谷乡尚德村西北10米处。遗址东西500米,南北15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区内可采集到较多的陶片,可辨器形有尖底瓶、钵、盆、罐、鬲、甑等,泥质陶器有红陶、红褐陶,夹砂陶有红陶、红褐陶、灰陶。纹饰有绳纹、线纹、锥刺纹、附加堆纹,并有-绘陶片。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并有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姜嫄遗址 位于渭河北岸扶风县揉谷乡姜嫄村北约10米处。遗址东西300米,南北100米,面积3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到处可采集到陶片,可辨器形有尖底瓶、钵、盆、罐、鬲、甑等,泥质陶器有红陶、灰陶,夹砂陶有红陶、红褐陶、灰陶。纹饰有绳纹、线纹、篮纹、锥刺纹、菱形乳钉纹等,并有黑色口彩、圆点勾叶纹彩绘。该遗址以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存为主,并有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遗存,还有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倷绶¢崰鎾诲磹閺囥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 44010602000422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