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旅游景点介绍
野狐冢遗址位于城固县宝山镇西庙村南约100米,原来的遗址呈锥型,高约18米,占地面积约30余亩。上个世纪70年代,当地人在遗址旁边修砖窑,用遗址的土制砖,使遗址缩小。现在遗址底部呈长方形,其东西长30米,南北宽26米,高约18米,从遗址的断面看该遗址是由人工夯土组成。每一层夯土后约40厘米左右,并见有圆形孔洞等。野狐冢所在的宝山共有这样土丘七个,故称七女冢,《水经注》载,湑水又东经七女冢,冢夹水,罗布如星,高十余丈,周廻数亩。后来当地人根据其形状大小分别称之为:塔冢、方冢、小冢、野狐冢等。2011年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朝阳洞石窟寺位于城固县盘龙乡团结村西北8.5公里的一个沙石质陡崖上,座南朝北,单窟,始凿于嘉庆十二年(1807)。石窟面阔15米,高8米,进深20米。石窟内建寺庙一座,面阔三间通宽11.4米,正殿面阔4.4米,高4米,上面架木板为顶;两边的偏殿各面阔3.5米。共有神像30尊。正殿有神像12尊,正中为一佛二菩萨,原头部均被盗走,现在村民在上面重新安方新佛头,通高为2.2米,宽1米,莲台高0.26米,底座高0.80米,厚0.40米。其余造像均高0.5-1米。造像均施彩绘。正殿两边墙壁上绘有十八罗汉壁画,壁画有剥落现象。西偏殿后墙是土墙;东偏殿以巨石为后墙上有云状浮雕,彩绘。有清代至民国碑石6通,圆首方碑,都记载创修、重修朝阳洞等事宜。正殿前有石狮子2个,彩绘,高0.90米身长0.77米。石窟东侧……
[详细] 三道堰位于城固县沙河营镇袁家营村一组支八斗下游。东与博望镇杜家营相邻,始建年代待考证。现见该堰南北流向,堤坝呈梯形分布,长11.8米,宽7.8米,高4.9米,有石条砌筑的6层小堰坝,堰坝顶部修建有两个闸门,两侧护坡建造坚固,底部条石多层平铺,西侧用石碾子做基础。三道堰至今仍为当地村民的农田灌溉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三道堰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城固县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湑惠渠水利工程位于城固县桔园镇湑惠渠水利工程处。该工程建于湑水河出山口入平川处,横截湑水河而建。工程是在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倡议下,由著名的水利专家刘钟瑞设计。工程于1939年开工,1948年竣工。整个工程由大坝、进水闸、冲水闸、东西干渠28、8公里的东干渠、20、2公里的西干渠。216公里的支渠、毛渠、及桥梁、斗门、水闸、塘库、抽水站、机井等水利设施而构成。主体工程开挖土、石方233.9万立方米,砌石1.17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15.06亿元(法币)。该工程是民国时期城洋二县最大的一处水利工程。建成后当时灌溉城洋两县的土地约10余万亩,新中国成立后经1952年、1956年、1964年多次维修、加固、完善,现在还灌溉城洋两县的土地14.25万亩。……
[详细] 鹅儿堰位于城固县宝山镇宝山村村委会西边约1500米处杨填堰的灌溉渠上,传说杨丛仪修建杨填堰时,为了确保堰渠行水的安全和灌溉宝山坡南面的300亩土地而修建。因堰整体建筑平面略呈鹅状、故名。整个堰的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在堰的东面是一个挡水闸门,南面是三个湃水闸门和一个灌溉用的闸门,全部工程原来都是用石条、桐油加白灰做成,因现在还需要灌溉土地,所以部分堰的堰渠用现代材料进行了改建,并在湃水闸上修建了房子。2011年鹅儿堰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城固文庙大成殿位于城固师范附小校内,始建于宋崇宁二年,后遭寇毁,重修于清康熙年。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成殿是当年祭奉孔子的地方,由于千百年来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孔子的崇拜,所以文庙大成殿建造时使用了当时最好的建筑材料和最优秀的工匠,直到今天它仍显得非常壮观,雄伟。原来围绕着文庙大成殿还有很多建筑,后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的作用,现只保留大殿一座。此大殿为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建筑,房面施黄色琉璃筒瓦,花格门,明三暗五,九梁柱式,面阔30米,进身三间,高约12米。此大殿是城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对研究城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工艺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清《城固县志》记载:文庙大成殿始建于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明万历二年(1574)和三十七年(1609……
[详细] 纪信墓位于城固县柳林村4组,镇政府院后约60米处。纪信(?-公元前204年)秦末人,楚汉战争中为汉将。荥阳突围时,佯装汉王出降,使刘邦逃生,遂被项羽烧死。刘邦称王后,封纪信为城隍,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他,在此修建纪信墓和城隍庙。柳林城隍庙当年规模宏大,在汉中地区颇有影响,解放后,城隍庙被毁。现存墓葬一座,封土为圆丘形,周长24.6米,高2.1米,封土前有一碑刻,为1995年12月城固县柳林镇政府立,正面书“汉纪将军墓”,背面介绍纪信之生平。墓冢南约5米处建一祠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歇山顶,抬粱式五架粱;面阔12米,柱中距3.7米,进深6.3米,廊宽0.8米;门额正中撰隶书“纪信祠”,祠堂内有纪信彩塑。纪信墓与纪信祠已成了当地人们从事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详细] 杨从仪墓宋杨从仪(1092~1169),字子和,陕西凤翔人,生于北宋元佑七年,中年,金人侵宋。徵、钦二帝被掳,国难深重。他毅然应募参军,投到西北战场抗金将领吴介、吴璘兄弟部下。战斗中,他勇猛顽强、屡立战功,逐步由士兵升为和州防御使,赐爵安康郡开国侯。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75岁高龄的杨从仪退休。因故乡沦陷,不能回家,便居住在城固县水北村(今丁家村),78岁病逝就地安葬。杨从仪墓座北向南,封土呈圆形,底部直径8米,上部直径5.4米,高4.5米。墓前有碑二通,其中一通,为“宋故和州防御史提举台州崇道观安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七百户,食实封一百户杨公墓志铭”:其高228厘米,宽108厘米,厚20厘米,41行,行120字,共4千多字。为南宋乾道五年(1169)立,详细记叙了杨从仪的生平事迹,是研……
[详细] 时代:新石器时代何家湾遗址位于西乡县城东北5公里的古城镇三合村,在泾洋河右岸第二台地上,高出河床约10多米。1980年10月—12月发掘,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4.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61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和-用具600余件,并清理出仰韶文化时期的残居住址20余处、灶坑一个,储藏物品的窖穴115个及墓葬25座,是当时在陕南所发现的史前时期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堆积层最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处遗址。1982年4月14日,在又一次发掘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骨雕人头像,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工最早的一个骨雕人头像,也是一件极为珍贵的骨雕艺术品。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宝山遗址位于城固县东北约4公里的宝山镇宝山村后的一个山包顶上,1990年发现。遗址遍布整个山顶,面积约5万平方米,时代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跨越夏、商、周及汉代,每个时期的遗存都有,但以商代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2003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分别于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对宝山遗址进行了2次研究性发掘,遗址以殷商文化遗存为主,发现一批烧烤坑,部分房屋和少数墓葬等遗址,同时出土了大量陶片和部分殷商青铜器、骨器。1998年——1999年发掘报告——《城固宝山》已经出版公布。宝山遗址位于汉江支流湑水河东岸二级阶地上,是目前长江、汉江流域发现的遗存最丰富的殷商遗址之一。其中烧烤坑为全国仅见,地方特征鲜明,大量出土的陶……
[详细] 李家村遗址位于汉中市西乡县城西南二公里的葛石乡和平村。1958年,农民在深翻土地时,发现有古代器物,经考古单位考核、证实,为史前文物。先后两次发掘,出土文物大致分两类;一为石器类,其特征以磨制为主,打制次之,磨制的器物有石斧、石锛、石铲、砥砺器(即磨刀石)等,打制的石器主要是刮削器。另一类为陶器,有陶罐、陶鼎、陶碗、陶盂及陶锉等,其中以圈足碗、三足器、平底钵以及扁平磨光双弧刃石铲等,最具有新石器时代文物的代表性。陶器内黑外红,以夹砂灰白陶为主,亦有泥质深灰陶、夹砂红陶等,其制作工艺原始,造型简单,均系素陶,器物壁薄,火候也较低。陶器上的饰纹,多为线纹、绳纹或锯齿状。此外,还发掘出墓葬区一处,瓮罐葬两个,房屋遗址一处,柱洞数个。屋为园形,门各南开,屋后背水,室内地面夯烧坚固,室中有烧陶之窑迹,……
[详细] 灵岩寺摩崖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南3.5公里嘉陵江畔。灵岩寺又名灵崖院、白鹿洞。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建,分前、后两洞由奈何桥连接。现存石碑、摩崖题刻约一百二十方有小碑林之称。以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刻“郙阁颂”,宋绍定三年(1230年)重刻“郙阁颂”,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刻“灵崖叙别记”,唐开成二年(837年)刻“开成题记”唐权德舆撰“何某德教碑”等碑刻著名。陕西汉中的略阳县城东南的嘉陵江畔,自古以来享有“灵崖洞天”的美誉。据洞内摩崖刻石和《明嘉略阳县志》所载:灵崖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它以两个天然的大洞穴著称,吸引着历代文人骚客。唐代大诗人杜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都曾泛舟嘉陵江,一游灵崖。以汉隶《甫阁颂》为代表的摩崖刻石,在灵崖寺内达130多块,号称“小碑林”,是研究书法和历史……
[详细] 丰都山,又名大爷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前湾向北部,溢水河西侧。地理坐标:东经107°21′——107°26′,北纬33°13′——33°16′。海拔836.9米,东西走向,长约5公里,东隔溢水河与蚕姑山(俗称小爷山)相望,西接子房山。宋元丰年间(1078—1085)在山顶建庙宇48座,名崇道观。山上翠柏参天,“天池”辉映;观内殿宇栉比,楼阁错落;观外琉璃照壁屹立,苍松护绕。观区风景秀丽。向为山南道家活动胜地。明永乐年间(1403—1424),明道士张三丰(又称邋遢张爷)据此讲经,炼丹济世。观内靠北坡有“张爷洞”,传为张三丰练功处,下通上溢水涌泉寺,从山上洞口投石子。发出“叮当”之声后落入涌泉。“张爷庙”旁有“搭柏树”巍然屹立,传为张三丰所栽。万历三十三年(1605),于山门外建筑琉璃照壁,……
[详细] 陕西朱鹮梨园景区是汉中市重点旅游景区“四园”之一,始建于2008年,景区紧依洋县县城,毗邻京昆高速和108国道,西成高铁从景区前方横空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景区规划占地187公顷,依托朱鹮生态园和万亩梨园,以“走进自然、亲近山水、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理念,由现代园艺景观区、人文景观交融区、朱鹮生态科普区、山林康体健身区和梨园农家风情区五个主题区组成。景区地形起伏跌宕,山环水绕,登顶俯瞰,县城古韵新貌、汉江南北田畴村庄尽收眼底。高空滑索、跌水瀑布、音乐喷泉、水幕电影、人文浮雕、名木古树、亭台楼阁,自然景观与人工景点融为一体,尽显洋州特色,是汉中盆地东部最具魅力的城市山水公园。景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一年四季,山明水秀,景观各异。春天踏青游园,金牛奋蹄、梨花吐蕊、修竹玉立、棕榈迎宾;夏天拾阶而……
[详细] 华阳古镇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道驿站(傥骆古道),古军事要冲,古经济政治重镇。古镇内明清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古华阳县县城墙残垣轮廓尚在,宋元时期的华阳镇古塔和古戏楼风格独特,文武官员衙门,客栈,当铺,酒楼,茶楼等铺板门一条街600多米300余间为主体的明清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是深山中罕见的明清时期古镇风貌。华阳古镇位于秦岭南坡陕西洋县北部深山区的华阳镇,始于-,兴于汉、唐、宋,秦汉成集镇,唐宋设县治,至今已2000多年。因历史上有名的傥骆古道而兴,唐朝有两位皇帝南避汉中均曾在此驻仳,是古镇成有名的古道驿站、古军事要冲、古经济政治重镇。短短五、六百米的街道上住着一百多户人家,古镇上现存的房子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门前小巷深幽,屋后古树老藤。镇子上的老街,当地人也把它叫“旧街”.老街古城墙的轮廓,镇中心的古……
[详细] 留坝栈道水世界景区位于留坝县武关驿镇,依托自然山势建成,是国内首个山地水世界。聚集海啸池、大喇叭、高山滑梯、疗养SPA儿童组合水寨、风情休闲吊脚楼、生态接待中心等“六区一中心”的功能布局,可同时容纳3500人亲水嬉戏。同时,沿着褒河水顺河而下,观古栈道遗址,领略大自然的漂流项目,也是户外水上活动的亮点之一。包含海啸池、大喇叭、高山滑梯、疗养SPA、儿童组合水寨、风情休闲吊脚楼、生态接待中心等“六区一中心”,可同时容纳3500人亲水嬉戏。是陕南地区设施最全的水上乐园。将与“中国栈道第一漂”遥相呼应,相互补充,成为陕南地区生态植被最佳、配套设施最全、科技含量最高、游乐项目最惊险的水上娱乐主题公园,是夏季避暑休闲、戏水康体的最佳选择。留坝栈道水世界是陕南地区配套设施最全、游乐项目最丰富、设施设备最……
[详细] 陕西省汉中市莲花池公园位于汉中市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汉中市区交通大动脉天汉大道约300米,市区公交车直达景点。莲花池公园始建于1982年,其前身为明朝瑞王朱常浩王府后花园遗址。19956月经汉中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汉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纪念地。莲花池公园景区占地120亩,已建成和恢复具有明清风格景区46亩。属休息、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幽雅舒适的环境。公园紧密依托20余亩池塘之水,植莲、采莲于池中泛舟游玩,池中建有四面环水孤岛与岸边垂柳相互呼应,将公园主景区营造出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效果,加之驶岸迂回,碧波荡漾、亭亭玉立的荷花,构成盛夏以来别样的景致。游人可沿蜿蜒迂回的曲桥感受曲径通幽,直达池中央感受阵阵荷香沁人心脾的味道。经过多年来的建设,莲花池已建成了……
[详细] 国家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北3公里,与108国道、西汉高速公路洋县县城出口相接。是集自然保护区与科研、朱鹮保护与观赏、游览、会务、水上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1983年陕西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保护站,2005年7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区内沟壑纵横、山川溪流众多、森林茂密、湿地面积大。朱鹮是世界最濒危的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宝石”之称,2003年朱鹮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陕西省省鸟。1960年第十二届世界鸟类保护会议上将朱鹮列入“国际保护鸟”,之后逐渐濒临灭绝。自1981年5月在洋县境内重新发现世界上唯一幸存的7只野生朱鹮以来,国家及省、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同……
[详细] 开明寺塔位于洋县城内广场中。塔在原开明寺北,故称开明寺塔,寺早圮废,仅余此塔。《洋县志》载:“开明寺塔:与寺俱建于唐初”。《汉中府志》载:“开明寺:县南二百步,0院也。唐开元中(公元713-714年)建,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重修,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为丛林。有浮屠高十三层”。塔为方形单层多檐式砖塔,塔身北面正中设券门,内辟方形小室,室长、宽各为1.5米,至顶高约3米。共十三层,各层高度和直径,均自下而上逐层缩小。至顶复以半圆形的复钵及八边形的刹柱和宝盖。自第二层以上,塔身各面共有佛龛五十二个及方形单层小塔一百个。佛龛内都有石雕佛像,各层塔角都有风铃,今已不全。塔古朴,雄峻,为洋县内仅有的古建筑物。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详细] 王富沟旅游景区以丰富的溶洞群而闻名遐尔,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数十个深不见底的大型溶洞分布在山间,地下的暗河、天洞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溶洞内天然形成的钟乳石,色彩斑斓,呈现出形态各异的人物、动物、器皿造型。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到位于略阳县西南部的史家院乡王富沟游览、探险,朴实厚道的山民会热诚接待你。 ……
[详细]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