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白银市旅游

白银市旅游景点介绍

芦沟堡遗址
  芦沟堡遗址位于白银市靖远县北滩镇芦沟村城门社,坐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560米,占地面积约33.64万平方米。据《康熙•靖远卫志》载:《建设芦沟堡碑记》云:“……始于万历丙申二月,落成于是年二月,因事呈能各奏敷功,城垣高厚,环堵有数,楼台壕堑耸阔有数,重门阊闼有数,公署祠宇有数,仓廒营房卒伍马步有数,井然有条,炳然可述。”现芦沟堡遗址四面墙体保存较完好,北墙西侧残存一马面,平面呈方形;东北角有一凸出于外的方形角墩;南开一门,门外有半圆形的瓮城,保存较好;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原有城楼、桥楼及建筑物,现已坍塌,地表散落较多的石块和砖瓦块等残迹。……[详细]
磨子沟三角城遗址
  磨子沟三角城遗址位于白银市靖远县五合镇尚树埫村南磨子沟,建于宋代,其北、西、南三面为高山,东临沙河,整个遗址平面呈三角形,按古人因河为池,因山为城的特点,依山势黄土夹砂培筑而成,东低西高,北墙直列培筑,东南、西南城墙在正南弧曲连结,周长约1200米,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遗址城墙基本完整,高2-8米,基宽5-8米,顶宽2-5米。东开一门,外有弧形瓮城。东北、西北角筑有10米高、直径8-10米的馒头形角墩。城墙内、外有环城壕,宽6-10米,深1-3米。城正中有一不规则台地,遍布青砖、黑红陶瓦件、黑釉瓷片、白瓷片、青花瓷片等。……[详细]
崇华沟遗址
  崇华沟遗址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中泉镇崇华沟村,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该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文化层厚0.40米—1米。遗址内有多处墓葬,多为石板棺(竖穴土坑)葬,个别为土窑。葬式以侧身屈肢葬为主,也有个别二次葬。出土器物主要有彩陶、夹砂陶、骨珠、骨管、骨匕、骨针、石弹丸、石斧等。出土的彩陶色彩以红黑相间彩绘,纹饰严谨规整,主要为葫芦网格纹、锯齿纹和垂幛纹。崇华沟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景泰县境内远古时期人类活动范围、生产生活方式及先民们创造的辉煌文化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200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窠立台遗址
  窠粒台遗址位于头寨子镇坪岔村窠粒台社,遗址主要分布于北庙咀山梁顶东西两面山坡。遗址以东为小湾社以北为榆中县的偏头沟,以西为干沟,西南山坡下为窠立台翻社的村庄。遗址内散见彩陶及素陶残片。采集有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罐残片及绳纹红陶残片。20世纪70年代,当地曾出土半山类型葫芦柳叶纹彩陶罐等物,现藏于会宁县博物馆,被鉴定为一级文物。该遗址是一处以半山类型为主的史前遗址。1982年被会宁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石湾遗址
  石石(dàndàn)湾遗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中川镇梁堡村东北1公里,遗址布于山梁西坡一带及山下的平地上,遗址呈长方形,长约1000米,宽约200米,面积20万平方米。遗址范围内有灰坑、陶窑、白灰面房址等遗迹,文化层厚2-3米。在地表散见有红陶残片、-弦纹彩陶片等。从采集的陶片看,该遗址的文化类型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其中以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最为丰富。1976年从当地农民梁海民手中征集到水波纹的彩陶瓶一个,属马家窑文化类型,被鉴定为一级文物。遗址地表暴露有大量的陶片和陶窑残迹及经料僵石处理过的房屋地面,文化层厚度为1-3米。从陶片看,器形主要有盆、钵、瓶、壶、罐;彩陶的纹式主要有:水波纹、变体鸟纹、杏圆形纹、变体鱼纹色彩全部为-,未见红彩。该遗址类型复杂,从采集到的标本和出土文物推……[详细]
白银露天矿遗址
  白银露天矿遗址位于白银市白银区,矿区占地总面积约913.40万平方米,被称为“白银第一爆”的露天矿一号坑大爆破于1956年2月开始,历时10个月,掘进巷道1.18万米,药室473个,开发方量4.91万立方米,充填巷道4780米,消耗01056万吨,总费用2133.7万元。大爆破于1956年7月19日、11月15日、12月31日分三次进行,共完成爆破石量903.10万立方米,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爆破工程。露天矿开采了33年,其中一号坑从1956年2月至1984年6月,二号坑从1956年2月至1988年4月。共完成采剥矿岩1013亿立方米,提供铜矿石6634万吨,含铜金属82.20万吨;采出黄铁矿436.40万吨。产值达39.08亿元。露天矿1988年4月闭坑。一采场(一号坑)上部长度1320米,宽……[详细]
大川渡黄河水车
  黄河水车位于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大川渡村南黄河北岸,东接白榆公路,西连黄河两岸吊桥,南与榆中县青城古镇隔河相望,北靠大川渡村村庄。水车始建于明朝,清朝末期在原基础上进行了修缮,2000年再次重新维修。整个建筑南北长约120米,宽约10米,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黄河水车相传是明嘉靖年间兰州市段家滩段续(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进士)考取进士后在河南、湖广等地为官,归里后,为造福家乡,仿南方筒车提灌原理反复实验而制的一种靠水力冲击自动提灌工具。水车建筑在地势较高,有一定水位高度的黄河岸边。建筑总体可分五大部分:1、拦水坝;2、石砌水车巷;3、水车主体;4、运水木制槽和架;5、石砌和土夯而成的流水干渠、支渠等。水车也叫天车,主体全系木制而成。大川渡黄河水车有20根幅条,39个水斗,基本完好,现……[详细]
柳州城遗址
  柳州城遗址位于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为唐代古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420米(包括南北瓮城),东西宽320米;墙体为夯土板筑,最高处13.4米,上宽约3米,下宽12米。夯层厚0.1—0.19米。西北城墙依山形构筑,呈“凸”字形,东北、西南城墙设门,各有瓮城,瓮城口皆面朝东南。城北、东、南墙下有城壕,城四角有圆墩台,四面城墙均有马面,城西北角外100米处有一烽火台。城中有建筑遗迹,城内有地道通西北山下沙河,据考证为汲水通道。地面及出土遗物有瓷器、青砖、瓦当、箭矢、铁链、铁片等。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城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0米。……[详细]
小川瓷窑遗址
  小川瓷窑遗址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宝积镇小川村北的瓷窑沟内,西距城区15公里。遗址沿瓷窑沟北岸自东向西分布,由依山而建的直烟窑向平地而建的馒头窑过渡,规模渐次宏大,分布面积达60万平方米。窑址主要由黑石岘遗存、大水沟遗存、老瓷窑遗存和靖远陶瓷厂旧址4部分组成,堆积层厚度达6—10米。小川瓷窑创烧于北宋,其剔刻花瓷器烧制或早于其他西夏窑址,对研究西夏窑的起源和兴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烧窑史历经宋、西夏、元、明、清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没有中断,有深厚、完整的文化堆积层,对研究北宋以来北方民窑体系具有重要价值。2019年,小川瓷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保护标志碑为基准点,东至黑石岘遗址区东侧道路以东300米,南至磁窑沟道路南侧山体以南250米山脊处,西至靖远瓷窑厂……[详细]
老人沟遗址
  老人沟遗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丁家沟镇荔峡村。遗址分布面积约3.6平方千米,包含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存,前后延续2000多年。遗址发现有仰韶文化彩陶壶、细绳纹素陶片,马家窑类型水波纹彩陶片、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彩陶片和素陶残片以及齐家文化彩陶罐、素陶罐、磨制石斧、玉璧等器物和窑址、窑饼,暴露有灰坑、白灰地面、烧窑等遗迹。遗址分界线大致以村中的万家河为界,西岸以齐家文化为主,东岸以马家窑文化为主。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基准点为基点,东至遗址所在东山山脊线,向南延伸300米,西至遗址所在西山山脊线,向北延伸300米。……[详细]
宽沟城遗址
  宽沟城遗址位于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宽沟村。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50米,东西宽228米,面积10.76万平方米,四角有角墩。城墙为黄土夯筑,其中东城墙临近沙河为黄土夹砂夯筑,夯层厚0.1—0.14米,城墙基宽5米,顶宽0.9—1米。据文献记载,宽沟城创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原为皋兰县红水分县县丞治所,城内现存民国时期的县府、-署及宽山书院等建筑遗址。1988年被景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城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0米。……[详细]
黄湾墓群
  黄湾墓群位于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黄湾中村,时代为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墓群分布在一条长1000米,平均宽度300米东西走向的山梁上。现存暴露棺椁的墓葬达26处,墓葬密集重叠,规格高低不一。墓群大部分墓葬为竖穴木椁墓,也存在少量竖穴土坑墓。出土陶器组合均为陶灶、陶壶、陶罐组合,同时还出土木牛、木马等木器,铜车饰件、铜镜、铜印等铜器,以及琉璃耳珰、水晶耳珰等饰件。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群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延伸700米,向南延伸500米,向西延伸900米,向北延伸350米。……[详细]
屈吴山朝云寺
  屈吴山朝云寺位于白银市靖远县高湾镇三百户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清代多次维修。寺院为佛道合一寺庙,三面环山,依山而建,阶次分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寺院现存三官殿、白马殿、大佛殿、八佛殿、三清宫等建筑,建造精良,风格独特,保存较好,对研究当地宗教文化、建筑特征、建筑工艺技术等有重要价值。1988年被靖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庙沟东侧山脊线,西至庙沟西侧山脊线,南至朝云寺大门基座南侧底边以南30米,北至戏台北侧山脊线。……[详细]
野麻滩黄河岩画
  野麻滩黄河岩画分布于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野麻村境内,共6处70多幅,总面积51平方米。包括人体、人头、人手等人物形象及羊等动物形象,以狩猎、农耕、家庭等内容为主,均为岩石等尖硬工具在光滑的岩壁表面凿刻而成。图案内容丰富,线条简练粗犷,真实再现了黄河两岸远古先民从事狩猎、祭祀等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景,是甘肃境内史前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黄河西岸,南、西、北以岩画所处山体岩石基准点为基点向外各延伸50米。……[详细]
红水姜窝子沟岩画
  红水姜窝子沟岩画分布于白银市景泰县红水镇红沙岘村姜窝子沟的一座山顶上,共计有岩画16幅,总面积约100平方米,为尖硬工具以密集点啄的方式在向阳、平整的石面上敲凿而成。岩画题材主要以反映远古时期原始人类部落的生活场景和人们对自然界的抽象认识为主。姜窝子沟岩画时代久远、内容丰富、保存完整,为研究黄河上游古代先民原始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证据。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岩画所在岩石为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0米。……[详细]
靖远县黄河铁桥
  靖远县黄河铁桥位于白银市靖远县,1971年建成通车,是甘肃境内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全桥共6墩2台,净跨60米,净高9米,长350.28米。在当时连接兰州、白银、宁夏三地,牵动着陕、甘、宁三地经济发展,它既是甘肃昔日的一条重要交通线,也是西北五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是现代桥梁文化的代表建筑之一。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铁桥桥身四周边沿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米。……[详细]
红堡子红军战斗旧址
  红堡子红军战斗旧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由王家堡子、刘家堡子及宋家堡子构成。旧址中心王家堡子呈内外两堡回字形,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内堡始建于明代,长35米,宽30米;外堡修建于清代,长80米,宽70米。红堡子村是中共地下党的重要活动地之一,更是红一方面军一部迎接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一个重要阵地。这里不仅建立过“西北抗日农协会”,同时,还击溃了会宁会师前敌从靖远方面增援会宁的国民党军,胜利地迎接了会师前后的红四方面军一部,成为一、二、四方面军静(宁)会(宁)地区会师的有机组成部分。现旧址上建有白银会州博物馆,设有展览,常年开放。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东堡墙外侧以东20米,南至向前路北侧,西至207国道东侧,北至王家堡子北堡墙外侧以……[详细]
白银市博物馆
  白银市博物馆位于白银市白银区长安路16号,建筑面积6200多平方米,馆藏有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书画及古生物化石等各类文物共2860件,其中二级文物11件,三级文物111件。在众多馆藏文物中以半山类型圆圈网纹双耳彩陶壶、马厂类型四大圈纹六耳彩陶罐和菱格纹单耳彩陶杯、齐家文化人头钮盖红陶罐、金代铜灯等文物最为珍贵,这些藏品折射出白银地区不同时代的历史特征。白银市博物馆内设历史研究部、陈列展览部、安全保卫部和办公室四个部室。共有职工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5人。自2009年被列入国家免费开放博物馆以来,不断提升服务,扩大馆藏,以跨越发展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银市博物馆现有基本陈列三个,分别为:《白银史前文化……[详细]
景泰县博物馆
  景泰县博物馆位于景泰县一条山镇东街32号,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20平方米,博物馆现有藏品900余件,展厅展出精品文物200多件,其中景泰岩画、新石器时期的石棺墓葬、马家窑半山类型的彩陶罐、西夏-、元代铜塔、明代祖师神龛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为人们了解景泰县5000多年历史发展提供了直观的平台。博物馆于2009年8月对外免费开放,年累计开放300天,日均接待观众100多人次,年累计接待观众3万多人次。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精美的文物展品、合理的陈列布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宜人的观赏环境,向观众展示了景泰悠久的历史文化。馆长:沈渭显 联系电话: 0943—5523040……[详细]
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
  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位于靖远县鹿鸣园戏台西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主展厅500平方米,临时展厅300平方米,馆藏文物360余件。整个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生动、真实的展示了红军靖远渡河战役和靖远起义等内容。193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发布《宁夏战役计划》,指示红一、四方面军共同夺取宁夏,完成打通国际通道任务。为此,红四方面军决定第30军为渡黄河先遣军,并负责造船。10月14日,红30军造船部队进入靖远境内,在大芦子一带寻找树木,收集棉花、桐油、铁钉等造船材料。并在这里组织工匠造船,训练强渡战士,侦探渡河地点,造船地点选择在祖厉河畔的张家崖湾,这里便于隐蔽,距离黄河较近,可穿越山沟直达红嘴子、虎豹口等处渡口。造船地点附近是祖厉河,木船造成后即能下水进行试渡演练。1……[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