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临夏州旅游

临夏州旅游景点介绍

121、滴珠山
滴珠山
  介 绍 位于临夏和政县城东郊。以山中有一清泉自岩石中溅出,冲过悬崖峭壁,串成滴滴玉珠,恰似五色彩虹而得名。 沿山花烂漫的小径上山,只见处处奇峰,遍地怪石,流泉淙淙,犹如进入了清秀绮丽的仙境。滴珠崖是山上最大最奇的泉石之一。沿石径来到崖底,抬头望去,只见乱石错杂纵横,上耸如飞,下临欲坠,仿佛要向游人头上压来。山间有一飞泉,浪花四溅,恰似无数珍珠撒落,又如珠帘垂挂。崖面上刻有“悬壶滴漏”四个峥嵘峻峭的大字。其下,飞瀑跌落悬崖峭壁,形成“明镜”、“东花”、“月牙”三个清池。 滴珠山奇峰峻岩,飞瀑清池旁边,均有历代诗人墨客题留的诗句。虽久经风吹雨打,残缺不全,但或草或楷或篆的字迹仍然隐约可辨。近年,滴珠山新修了道路,建起了精舍小亭,坐在亭上看流泉飞瀑,碧树奇葩,大有清新舒畅之感。甘肃临夏市……[详细]
  介 绍 临夏因毗邻大夏河而得名。2003年临夏市对滨河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历时9个月完工。改造后的道路总共宽40米,其中,快车道16米,为混凝土路面;两侧慢车道各5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两侧人行道各4米,彩砖铺设,间设有两条3米宽的绿化隔离带,栽植有雪松、红叶李、合欢、国槐等乔木和小灌木。 沿大夏河堤设的绿化带宽15~20米不等,休闲道宽5米,栽有长青树,并配以花坛、草坪、喷泉、石桌、石凳,专供游人休息。在大夏河道内构筑了三道活动式水坝,可以不定期的形成水域景观。同步埋设给水、雨水 、污水、电信电缆、热力管道等基础设施,架设路灯、装饰灯等光亮设施。滨河大道已成为集文化、商贸、住宅、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新型街区。甘肃临夏市……[详细]
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
  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副县级事业单位,隶属临夏州文化出版局。馆址位于临夏市红园5号,占地面积13191平方米,建筑面积8687.2平方米。该馆现有职工28人,专业人员1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2名,馆员5名,助理馆员8名。内设机构有办公室、保管技术部、考古研究部、陈列宣教部、保卫部,承担全州文物调查、抢救清理、征集保管、研究宣传等工作。现有馆藏文物3683件,其中一级文物66件,二级文物228件,三级文物642件,主要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还有石器、玉器、铜器、瓷器、化石、书画、雕刻墓砖和民族文物等,特别是彩陶文物馆藏丰富,品级上乘,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临夏彩陶艺术”和“临夏民族文物”展系该馆基本陈列。该馆曾举办《临夏出土文物》、《临夏彩陶》、《临夏古代文化》……[详细]
清真寺拱北
  介 绍 临夏市清真寺大多在明、清及民国时兴建。建筑风格吸收阿拉伯建筑特征,按中国宫殿式建筑建造,以礼拜堂为主体,水堂、教室、住房等建筑为陪衬,总体布局多为四合院式,大殿及主要配殿都是大木起脊式建筑,斗拱屋顶带前卷及后殿的式样,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华丽,历史上曾多次毁而复建。 1979年后重建的清真寺多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建筑风格各异,主要有宫殿式、阿拉伯拱形穹顶式,也有中阿两种建筑风格合壁式。其中座落在新西路的清真老华寺、位于韩家寺129号的清真韩家寺、前河沿清真寺位于新西路14号的清真前河沿寺等整体建筑设计奇妙,都是西北地区很有特色的建筑。 拱北主要指虎菲耶、嘎迪忍耶、哲赫忍耶等学派的门宦始传人墓庐,也称金顶,是门宦穆斯林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中心。较大的拱北由门宦始传人的墓庐、礼拜堂、历代传……[详细]
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三峡恐龙足印群化石遗迹位于盐锅峡水电站上游1公里处的罗家堡老虎口恐龙湾,距县城水路43公里。在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1999年8月发现10类150组,1724个恐龙足印化石,同时还发现鸟脚印、植物、叶肢介等化石。其中至少包括两类巨型晰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鸟脚类、一类翼龙类和形态独特的虚骨龙足印,还有尚未归属的单个足印。 这些足印不仅有三趾足印和四趾足印,而且每个足印都是前足小、后足大,前后肢足印成对出现,为国内外首次发现,且新识别出的翼龙足印和鸟脚类恐龙足印在中国也是首次发现。还发现有恐龙卧迹、尾部拖痕及粪迹,足印出-附近多处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最大的晰脚类恐龙足印化石前脚79×112厘米,后脚150×120厘米,前后两足间步幅为375厘米,左右足印外侧边缘间距为345厘米。经考证,这……[详细]
  位于积石山县大河家乡,距临夏市90公里。积石雄关为河州24关之首,关内“积石神工”被列为河州大八景之首。史料记载,夏之前,沧海横流,洪水滔天,尧帝用鲧治水,劳而无功。舜继尧位,诛鲧,使鲧子禹续其父业治水。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沧海,息了水患,舜因禹功,传位于禹,禹建夏朝。积石峡内千岩壁立,有大禹开山辟石之痕迹。其间黄河排雪响雷,破关而出,奔腾东逝。销桐坡兀立一块高2.7米、宽2.3米、长3.3米的青石,相传为大禹导河憩息之处,人称“禹王石”,石上大禹憩息坐痕犹存,当地群众信为神石,百般保护。公路沿河岸凿石穿壁而过,再经盘山道即至积石山顶青海孟达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代朝廷-和著名诗人,凡到甘肃都来此一游,留下了不少传世诗作,歌颂大禹导河治水的功德,……[详细]
127、积石民俗村 AA
积石民俗村
  积石民俗村位于积石山麓中部、县城吹麻滩以西1公里的尕护林,占地2万多亩,这里气候清爽宜人,空气、土壤、水源均无污染,茂密的人工林与满河谷的鹅卵石相映成趣,淙淙的流水、弹唱的小鸟、遍地的野花构成了民俗村独特的风景,是盛夏季节旅游避暑的好去处。耸立于临大公路一侧,高大的牌坊门顶端的“积石民俗村”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向人们展示出民俗村诱人的雄姿。2000年,这里建成了体现民俗风情的保安、东乡、撒拉族民宅,飞檐翘角的凉亭,优美的喷泉,一亩多地的鱼池,宽阔的道路等设施,以及休闲娱乐的大小“石宫”和餐饮、食宿等综合服务设施。保安族是积石山县特有民族,在民俗村其民宅以房房相连为特色,东乡族、撒拉族民宅则显得格外错落有致。积石民俗村已成为县城公园,是积石山县旅游的中心点,正在建设的项目还有民居展示区、禹王文……[详细]
128、松鸣岩 AAAA国家级森林公园
松鸣岩
  松鸣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和政县城南23公里处的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兰州市110公里,距临夏市45公里康临高速下接临康和二级公路直达景区,交通十分便利。景区顶峰海拔2736米,总面积33平方公里。景区与太子山逶迤相连,小峡河奔腾于峡谷之间,青峰接云,古松参天,四季云雾缭绕,终年流水潺潺;每当山风劲吹,松鸣石壁,似千军万马奔腾于峡谷之中,经久不息,松涛声震荡峡谷,故名“松鸣岩”。景区由西方顶、南无台、鸡冠峰三峰构成,突兀挺拔状似笔架。相传神笔马良每次做完画之后,便把他那支神笔搁置于此,故又称此山为“笔架山”。景区内有多处景点,在南无台悬崖上有一段人凿横道,因其险峻而称“天桥”。“天桥”之上于悬垂的石崖间有一形状奇特的马尾松,被称作“万年松”。过“天桥”向北数十米处便是“一线天”胜……[详细]
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是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动物化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于2003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35亩,建筑面积23085平方米,分为一、二、三号馆三个独立建筑,其中一号馆为临夏地质馆,二号馆为生命进化馆,三号馆为和政化石陈列馆。馆藏各类化石标本3万多件,分三纲8目150个属种,其中一级品43件,二级品176件,三级品804件,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距今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其中和政羊化石、三趾马化石、铲齿象化石、披毛犀化石、埃氏马化石、巨鬣狗化石占据六项世界之最。相继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被命名为全国……[详细]
130、东公馆 AAA
东公馆
  东公馆是临夏闻名遐迩的古建筑,就河州砖雕、木刻、彩绘的集大成者。它是解放前“西北三马”之一的马步青为其修建的公馆别墅,因位居市区东面而称为东公馆。马步青,字子云,祖籍今临夏县漠泥沟,解放前曾先后任-第八战区第四十集团军副司令、骑五军军长、甘新公路督办、柴达木屯垦督办、蒙藏委员会委员等职,人称“马督办”。其统治势力曾达到青海及甘肃武威、临夏等地,财大势重,是甘肃马家集团中的中坚人物。1938年,日寇轰炸大后方,当时驻防武威的马步青为安全起见,将家眷送回原籍临夏,并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别墅。1938年动工,于1945年建成,历时8年,修建东公馆共用去各类砖60多万块,瓦100多万页,颜料千余斤,装饰砖、木雕花卉图案用去黄金10余两。该别墅因建筑精湛,规模恢宏,耗资巨大而起名东公馆,冠盖临夏,名扬全……[详细]
131、刘家峡
刘家峡
  黄河上游河段,有许多峡谷和川地相间出现,河水穿过千岩壁立的深邃峡谷,水势有如万马奔腾,景色十分壮观,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刘家峡。刘家峡位于青海与甘肃交界处,距离甘肃省会兰州市西南约八十公里。刘家峡水库有一个很大的水利发电站,可供应陕、甘、青三省的用电。到刘家峡游览,可乘船溯流而上,河水清洌,浪花飞舞;进入峡谷后,但见两岸奇峰对峙,景色变化多端,足可与桂林山水、长江的巫峡相媲美。出峡后,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荡漾,衬以蓝天白云,别有一番湖光山色。到刘家峡游览,可乘船溯流而上,入峡时,但见两岸奇峰对峙,笔立千仞,还以为是桂林山水,乍看也会以为是长江的巫峡,由此可见刘家峡景色多变化。出峡后,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荡漾,衬以蓝天白云,别有一番湖光山色。黄河过刘家峡流到兰州之前,汇入了洮河。大通河和湟水等大支流……[详细]
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
  甘肃省永靖县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距省会兰州市44公里,西与青海接壤,东北与兰州相连,贴近欧亚大陆桥和兰青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素以刘家峡水电站、炳灵寺石窟闻名于世。黄河呈“S”形流经县域107公里,形成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构成了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4平方公里。境内自然风光俊奇秀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古今文化交相辉映,是一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胜地。  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炳灵寺石窟;有“黄河明珠”之称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电站,是我国水电事业的摇篮,2004年刘家峡水电站被列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水域面积达158平方公里,占景区面积的73.8%,形成了西北黄……[详细]
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位于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的大小积石山。积石山虽然地处西北高原,但风景独好。炳灵寺石窟就开凿在黄河右岸的小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炳灵寺所在的积石山山岩的地质结构系细黄沙岩,易于开凿雕造,但不耐风化潮解。由于该地气候干燥,加之峭壁的高处,岩层往往突出如屋檐,对部分窟龛起着遮蔽风雨和太阳曝晒的作用,因而许多窟龛造像虽经千百年的岁月,至今仍得以相当完整地保存着。炳灵寺的所在地理位置,地处古代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佛教徒在炳灵寺建寺开窟及造像活动,在西晋时便已开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部贵族所建立的西秦政权,崇信佛教,一时内地及西域高僧云集于此,译经传法活动十分活跃,西秦境内的小积石山大寺沟,即炳灵寺石窟一带,便成了当时佛教一大胜地。“炳灵”,是藏语“十万佛”的音译,意译……[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