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旅游景点介绍
周维寅别墅位于益阳市沅江市三眼塘镇黄茅新村七组,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西南距沅益公路约300米左右,南为一片稻田,占地约1200米。悬山小青瓦,二层,平面呈“凹”形的砖木结构。其面阔五间,四周檐廊相连,正屋背后有木质楼梯上下,保存较好。现为三眼塘镇政府办公场所。……
[详细] 文澜塔,景观称文塔揽月,位于益阳市安化县城东三十公里小淹镇资江石门潭北岸。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于1836年由两江总督陶澍回乡捐资所建,建成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塔高二十一米,八角七层,四至七层塔角铜铃三十二个,风吹铃响,似仙女奏乐。第一层汉白玉石匾额上刻着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第二层嵌“文澜塔”青石匾额。古塔点缀在高山峡谷之中,青山绿水之间,气势雄伟。建塔传说:相传陶澍告老还乡,故意租用几条大船装满石头,沿京杭,逆长江,过洞庭。政敌不甘沉默,上奏说陶澍为官不清,-贿赂,几船金银,不计其数。道光龙颜大怒,令行查办。结果无功而返。道光问陶澍:“爱卿携石返,安化岂无石?”陶澍答曰;“连年水旱父老岂有食?况为官一生,若空空而归故里岂不有损龙颜?不若携石造塔,以当金银,使之不忘陛下之恩……
[详细] 松风书院位于湖南益阳龙牙坪(今属桃江三堂街镇),距县城31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清水秀,风景幽邃。宋代学士李贤创建,为其讲学之所。书院西200米处有千年古刹龙牙寺,背靠龙牙山(原名延祥山)。据考证,松风书院应在南宋建炎年间(1120—1130)创建,明清续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8月改为学堂,民国元年(1911)改为“松风小学”,后迁三塘街三仙宫。现为“三堂镇中学”。书院为长方形四合院,坐北朝南,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20米,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中为天井,两旁斋房,周围有走廊相连,院门前左右各有石狮雄踞,四周绕以墙垣。书院房屋为三进的砖木混合硬山式建筑。一进为院门。门为平头槽门,门楣有“松风书院”匾额,两侧有明朝江西巡抚郭都贤楹联1首,上联为“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础础西来东……
[详细] 龙洲书院位于益阳资江南岸龟台山上。明嘉靖三十年(1551),知县刘激自捐俸金,令“民所犯(罪)情甚轻力能赎者”赎以瓦木材料,又集侵占县学隙地之人“抵修祠阁”,在龟台山建成书院,前濒资江,以其位于会龙山与十洲之间,取名“龙洲”。有大门、讲堂、号舍、尊经阁、五贤祠、妙合亭等,“规模之盛,盖侵轶石鼓、岳麓矣”,并撰《龙洲书院志》以记其事。又聘蒋信等讲“心法”。崇祯十六年(1643),书院毁于兵。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知县江成重建。乾隆十二年(1747),知县高自位重建五贤祠,内祀刘激所铸屈原、诸葛亮、张栻、张咏、胡寅等5人铁像。刘激、高自位的事迹也因此载入《益阳县志》,蒋信附祀“于学右五贤祠,增为六贤”。江闿因为“讲学龟台”,办“附祀书院五贤祠”,其移知均洲时,“益父老于不远数千里,越重湖大……
[详细] 琼湖书院位于湖南龙阳(今属沅江)跑马岭周家湾。清乾隆十二年(1748)知县方廷机(一作方廷玑)率官绅建。东濒浩瀚洞庭,南望凌云塔,资水支流绕其前,背靠下琼湖,香炉山居其后,左有古木参天熊家山,右有坦道伸于橘园。山清水秀,橘柚飘香,渔舟唱晚,风景宜人。有讲堂、斋舍等80余间,集诸生讲学其中。嘉庆间学田增至150余亩。光绪间添置田亩,并修“学田院”,藏书增至2万余卷。初额定“沅学文童,岁科两试,皆取十六名”。学习年限不定,试中秀才即结业。当时主事有邑中名儒李拔贡永瀚、窦拔贡安敦、张解元闻铭以及禀生李芝山、方瑞安等。光绪二十七年(1901)8月,下诏改书院为学堂。湘抚俞廉三即严札各府、州、厅、县筹款设立。光绪二十九年(1903),颁布《重订学校章程》。是年7月,县令杜鼎元,督同绅董李永瀚,改建琼湖……
[详细] 沅江市地处洞庭湖腹地,“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这里雨量充沛,土地肥袄、物产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素有“鱼米之乡”美称。黄茅洲镇、阳罗镇、南大膳镇地处沅江市北部,属长江流入冲积平原,南与赤磊洪道相连,东北紧靠漉湖,由塞阳运河贯通黄茅洲大闸、义南闸、大东口闸。塞阳运河,共动用民工5万人次,开河长度44公里,投工250万个,完成土石方400万方。它位于大通湖大垸内,南起沅江市塞波镇到阳罗镇后分为东、北两支:东支经大东口闸后流入漉湖,北支经普丰垸东堤拐弯与全省最大的内陆湖——大通湖相通;南面通过黄茅洲船闸进入赤磊洪道,全长61.5公里。塞阳运河贯穿了大通湖地区,包括沅江、南县、华容三县市及大通湖等五个农场和大通湖渔场,成为这些地域水运交通的大动脉和主要抗旱、排渍、排灌的黄金水道。同一时间……
[详细] 段德昌烈士纪念碑时代:1983年地址:南县南洲镇德昌公园简介:段德昌,字裕俊,号魂,湖南南县人。全国三十三位军事家之一。1904年8月19日生。1924年参加革命,1925年夏领导南县雪耻会斗争,同年9月入党,继入革埔军校学习,翌年6月毕业于中央政治讲习班,尔后任北伐军师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公安县委书记,鄂西特委委员、红军师长、军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等职,是洪湖苏区的主要创始人,并为创建整个湘鄂西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33年5月1日遭左倾路线破孩,牺牲于湖北巴东县金果坪。段德昌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县南洲镇德昌公园。1983年5月1日修建,1995年7月1日重建。碑高19.95米,为钢筋混凝土浇铸。由中顾委常委、全国政协副主任何长工题写碑名。……
[详细] 五马坊牧师楼位于益阳市资阳区沿江东路南门口社区城内办事处。东经112°20’80.4″,北纬28°35’41.1″;海拔46M。其南临资江,紧靠益阳故城南城墙,与信义大学教舍建筑群隔江相望,北距五一东路仅20米,东西原为老城区民房,现已拆除。牧师楼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挪威牧师原明道和益阳教徒刘复生修建。该楼坐南朝北,平面呈T形,东西长18.7米,南北宽14.3米,通高14.3米,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单檐悬山顶,砖木抬梁结构,屋顶上盖绿釉琉璃筒瓦。整栋楼面阔六间,分东西两半,三层,北向门厅两边各有独立木楼梯至楼顶,每层独成单位套间;一、二层均设有前后凉台,凉台宽阔设木制护栏,廊柱采用青砖砌成,花岗岩条石屋基。历史沿革1904年,由挪威牧师原道明与益阳教徒刘复生修建。在牧师……
[详细] 麻绒塘古遗址位于益阳市资阳区李昌港镇麻绒塘村,东经112°14’54.6″,北纬28°37’28.4″;海拔47M。南距资水约1.5公里,东南距益阳市区约7公里,遗址在高出地面1至2米的台地上,周围地势平坦,为资水流域的冲积平原,现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遗址剖面深达标1.5米,堆积较为单纯,主要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第1层:表土耕作层,土呈灰黑色,松散。厚15~25厘米。含现代的砖瓦瓷片等。第2层:扰乱层,土色较杂,松散。厚10~25厘米,深25~40厘米。含近现代的青花瓷片,伴出泥质、夹砂陶片。第3层:土呈灰黄色,稍紧。厚8~15厘米,深35~55厘米。出土有泥质红陶、褐陶、夹砂、夹炭陶片,有陶鼎足、罐、釜口沿等。第4层:褐灰色土,较紧。厚10~25厘米,深50~65厘米。出土遗物主要……
[详细] 跃龙塔位于桃江县城关镇凤凰山县政府院内,资水南岸,凤凰山北麓江边,距资江50米,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934年)由各里绅耆公建。全塔系花岗石结构,为八方七级楼阁式,底层直径6米,通高25.81米,外设飞檐,平角上翘,底层正西向开门,以上六层为东、西、南、北向对开四门,塔内无梯登顶,每层有口相通,底层门两侧有石狮一对,门额上 书“跃龙塔”三字,塔基高1米,饰有云气浮雕,塔身宽度逐层收敛,高度均匀递减,第一层高四米,二层高三米七、三层高三米四、四层高三米三、五层高三米二二,六层高二米九五、七层高二米六七、顶高一米五七,顶下部为锥形体,上部为球形宝顶。刻有:“大清乾隆时桃花江市人公置塔基,道光十四年甲午夏各里绅耆公建。”跃龙塔俯临屈子钓鱼台,地势高据,整体气势壮观,风景优美。1984年桃江县人民政府……
[详细] 夏思痛墓年代:民国地址:桃江县武潭镇新铺子村龙家湾组。辛亥革命人物夏思痛墓,位于桃江县武潭镇东流村龙家湾,距武潭镇2公里。于1924年从汉口将墓移至桃江武潭,并与其侄儿同葬,系尸骨墓,高台突起,条石垒砌冢座,冢座高1.5米,前竖青石墓碑一块。碑高1.68米,宽0.73米,厚0.12米,直铸“夏思痛老人之墓”,旁镌“二十四年一月于佑任题”字迹硕大,楷书阳刻,字旁饰龙凤绕柱纹,周边饰卷草花纹,刻工精致,线条流畅。1984年,桃江县人民政府颁文将夏思痛墓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〇〇四年十一月益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1.夏思痛墓于1924年从汉口移至桃江武潭,并与其侄儿同葬。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1984年,桃江县人民政府颁文将夏思痛墓列为县级重点文物……
[详细] 安化文武庙建筑群座落在安化县梅城镇城西的安化一中校园内。由文庙、武庙、培英堂和安化简易师范旧址组成,占地7000多平方米。安化文庙始建于北宋熙宁壬子年,位于洢水东岸启安;,南宋绍兴甲子年迁建城东;明宝祜乙卯年再迁城西;清乾隆十二年迁建现址。自创建以来,经历代重建、扩建二十余次,始具现在之规模。文庙采用宫殿建筑形式,分为内外两庑,外院为泮池、棂星门(已毁),内院为大成门、大成殿、亚圣殿、左右厢房,建筑面积1324平方米。布局规整紧凑,木雕、石刻十分丰富且精美。大殿宏伟空旷,屋架为穿枋梁架结构,歇山顶,盖金黄色琉璃瓦,木柱最大直径60cm。毛泽东于1917年和1925年两次到安化进行农-动调查和开展革命活动时都住在文庙大成门南厢房。大成门南厢房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毛泽东居住时的情景。武庙初建于梅城东……
[详细] 名称:何宣墓年代:近现代地址:桃江县大栗港镇德茂园村位于桃江县大栗港镇德茂园村,距大栗港镇2公里。整个陵墓最长处为14.4米,最宽处7米,总面积约100平方米。何宣陵墓外观上均为水泥混凝土结构,外围墙体近似弧形,整个陵墓由三个圆形墓冢组成,正中为何宣母卢氏之墓,右为何宣原配熊氏之墓,左为何宣将军之墓,每墓后均有花岗石墓碑嵌于外围墙上,墓正前方两侧各有石狮一个。二〇〇四年十一月益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1.何宣于1946年冬病殁于桃江县大栗港镇德茂园村,并葬于德茂园组的金鸡山上。2.2004年11月益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胡林翼陈列馆创办于2009年,位于中心城区益阳茶业市场,总投资1100余万元,展览面积13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2600余件套,文献史料4300余卷,珍贵图片460余张,三级以上文物2000余件套,分十一个部分展示胡林翼的生平事迹,是全国唯一的展示胡林翼生平事迹的专题馆。 陈列馆自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社会各界参观人数56余万人次,承办、合作拍摄专题片七部,开展相关学术交流46次,对外讲座30余次,与大专院校完成课外课题研究3个,是多所院校课外教学基地。胡林翼陈列馆成功入编国家博物馆名录,成为益阳市首个入编国家博物馆的民办博物馆。 胡林翼是赫山区泉交河镇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湖北巡抚、兵部侍郎,追授为太子少保,从一品,是湖湘文化杰出代表、湘军重要首领、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详细] 萧氏荣庵公祠,位于桃江县大栗港镇黄栗洑村洞门湾组,现为黄栗洑小学所在地。该祠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公元1903年),座东南,朝西北,依山傍水,整个公祠占地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前厅已拆除,二进享堂和三进寝殿及两边厢房保存完整,歇山顶,木结构,全用槠、杉木及其它耐腐木料建成。屋基高1米,台阶以蛮石垒起,阶饰青石板。地为三七灰土,划纹地面。四周为青砖围墙,砖长26公分,宽16公分,厚7公分,绵砌,下用峦石垒砌,三七灰土砌墙,高4米。二进亨堂脊高7.2米,琉璃脊,只剩吻兽,原有宝顶,琉璃勾头滴水,柱础全部木雕树础,形制各异,有海棠盨弥座形、方形、莲瓣形柱础,柱为整木圆角方柱,穿斗形直梁系凤架,七架梁,斗系收住连在一起,六扇格扇门被拆除。三进寝殿脊高7.8米,琉璃脊……
[详细] 复古桥位于安化县柘溪镇双桥村,东南——西北向横跨双桥溪,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梁架,两台两墩,棱形分水,五层鹊木;全长30.8米,通高6米,宽3.8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3空,每空2.3米,两端桥头均有有麻石风火墙和麻石阶梯,门楣上嵌有“复古桥”桥名。……
[详细] 仙牛石桥位于安化县大福镇新桥村桅杆组沂溪上,东南——西北向横跨沂溪,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梁架,两台两墩,棱形分水,四层鹊木;全长34.7米,通高8米,宽4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2空,每空2.6米;东桥头有青石阶梯,西桥头过亭内嵌石碑一块,石碑刻于光绪元年(1875年)。……
[详细] 燕子桥位于安化县梅城镇启安村六组,东西向横跨伊溪,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建筑建于道光二年(1822年)。大桥为歇山重层鹊木;全长约38.5米,通高11米,宽3.8米;中间为走道,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渠架,两台两墩,棱形分水,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1空;西桥头有过道和守桥亭,东桥头南北两侧有石台阶;东、西桥头和桥中间各有一个四边翘角0式硬山顶;中间的脊上压三星宝顶,两侧为花形装饰,脊角耸立龙形泥塑。……
[详细] 十义桥位于安化县梅城镇十里村十里小学后门伊溪河上,南北向横跨伊溪,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渠架,两台三墩,棱形分水,四层鹊木;全长约65米,通高10.2米,宽3.9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24空,每空长2.5米;北桥头有过道,南桥头西侧有青石台阶。……
[详细] 马渡桥位于安化县东坪镇杨林管区马渡村槎溪河,东南——西北横跨槎溪,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大桥为悬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两台两墩、棱形分水,鹊木五层;全长约46.5米,通高10米,宽3.7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22空,每空长2.1米;西北方为青石台阶。……
[详细]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冮梺鍛婁緱閸樿棄鐣靛澶嬧拺闁告繂瀚峰Σ褰掓倵缁楁稑娲ょ壕褰掓煙閹澘袚闁绘挻鐟╅弻娑滅疀濮橆兛姹楅梺娲诲幖閻倿寮诲☉妯兼殕閻庯綆鍋勯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