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旅游景点介绍
陕西庙又名西秦公所,在今河街二组。“两重殿宇,有戏台走楼,建于清嘉庆初年,系陕西人来贡井掘井大获收益,由于人多而建此庙。东西厢房建时较早故庙形古朴”。大殿为关圣殿,塑关羽像,半恺半袍,红脸青须,蚕眉凤眼英姿凛,严肃威俊,有令人畏慕之慨。左侧关平捧印,右面周仓持刀;周仓像高丈余,虎目圆睁,钢须如猜,栩栩如生。其二重殿为斗牛宫,塑太上老君像,银须白发,面目慈祥,道服宽袍,端然正坐。有石雕八卦炉一具,两仪八卦,朵朵飞云,不露刀痕,称为石雕中之精品。两旁有十二金仙像,面目不同,姿态各异,为泥塑中之佳作。今庙虽拆除,而基础犹存,并石雕数件散落于此。……
[详细] 贵州庙,又名荣禄宫、黔省会馆,为贵州商人会馆,建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一1735),坐落老街十字口西(今新华街21号)。殿宇式建筑制式,质朴恢宏,木石刻依然精美,侧院后门风格传统、碎瓷镶嵌,精美玲珑。贵州庙与贡井地区所有寺庙、会馆不同之处为:正殿中部向庭坝伸出数米。建筑面积1355平方米,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庙宇奉祀“黑神”。黑神者,传说乃明代贵州一位爱民的按察御史(一说贵州苗族王爷),今神像无存(口碑:刘云怀等说供奉的是岳飞父子,岳飞曾充军云南,当时云南包括贵州一带。其理由可从贵州庙西侧门石刻对联中看出蛛丝马迹―精忠报国两门忠烈,清风明月一片赤诚)。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较完好,解放后做贡井盐厂第一工人子弟学校,现空置,属贡井区文体局产权。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3米。建设控制地带:东……
[详细] 自贡陈家祠堂位于自贡市贡井老街河街历史文化街区,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建筑面积760m2。于2007年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家祠堂位于贡井老街顺岩碥33号,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为正厅、厢房廊楼、戏楼构建而成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其建筑精巧玲珑,木雕、石雕、泥塑美轮美奂,是清代川南地区民居宗祠的典型代表。该祠堂曾作为清朝荣县贡井分县第82任县丞居所,是中国古代首批工业生产专设行政区划和自贡因盐设市的珍贵历史物证。陈家祠堂是一颗建筑艺术明珠。祠堂整体为砖木结构,穿斗、抬梁式构架,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等雕刻雕塑艺术一应俱全,镂雕、阴刻、浮雕多种技法并用,山门、戏楼,大殿上的石雕、木雕均异常精美,尤以戏台眉板上的木雕为精华。雕刻物上使用的颜料均为矿物颜料,山门采用青……
[详细] 炎帝宫原是火神庙,本地人大多呼其火神庙,是座晚清建筑。座落在自井市区釜溪河南岸,背依富台山,面向张家沱。自流井盐业经过清代初期的恢复,到嘉庆(1796)年后,已渐趋繁荣。井灶经营由一家一户转向工场手工业,烧盐工人日与俱增,形成一支较大的队伍。他们中多数来自异地,为了联系互助,初始邀了一个会以筹集资金,而后又在半边街同发井修土地庙,兴起了土地会。后来入会的工人多了,积存的钱也多了,就把土地会扩大为火神会。烧盐工人崇拜火神,是由他们劳动的对象决定的。正是靠了这神圣的火,才将卤水煎成雪白的盐。我国各地各民族的火神有同有异,因而各地的火神庙供奉的神抵有别,但其传统说法是祝融,即《管子》、《吕氏春秋》等记载的化为火宫之神的高辛氏。而自流井把火神庙改为炎帝宫是出自一个穷秀才邓可玉之主意。他在火神庙帮忙写……
[详细] 舒坪牌坊群(自流井区)1.刘氏节孝坊刘氏节孝坊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间四柱五滴水牌坊式,为旌表四大盐业世家之一“李四友堂”族人李宗芹之妻刘氏节孝而立,后由原址搬迁至自流井区新街张家沱古盐道口处异地保护。保护范围:台基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2.李氏吴氏节孝坊保护范围:台基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详细] 李倪氏节孝坊位于自流井区光大街光大福院小区内,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坐东北向西南。牌坊为石结构,五楼四柱三门,牌坊宽7.4米,厚2.5米,牌坊屋面刻出瓦陇,檐角起翘。正楼的屋顶部分为仿庑殿式构造。李倪氏节孝坊是旌表四大盐业世家之一“李四友堂”的宗亲媳妇倪氏节孝而立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冬月。当时的四川总督丁宝桢莅境悉情而奏请朝廷敕建。原在此坊后面约千米处还有一座牌坊,故当地人呼此地为双牌坊,但此坊已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拆除无存。李倪氏节孝坊通体雕刻精美,花鸟人物、龙狮松鹤镂刻栩栩如生。上方的圣旨匾额周围更是镂空雕刻了九龙祥云,工艺精湛,十分珍贵。2017年李倪氏节孝坊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台基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牌坊所在平台。占地面积108平方米。……
[详细] 陈家祠坐东北朝西南,坐落在釜溪河之滨,大门面向下码头,是仙市古镇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由岭南学士富顺知县陈长镛率族人于清同治元年(1862)修建,供族人从事祭祀活动和商议族中大事。整体建筑呈四合院布局,系硬山穿斗式建筑,南北进深40.2米,东西面阔五间19.2米。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儒教文化的代表,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
[详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市古镇盐码头。盖因过去的釜溪河流经这里时有一个长长的石滩,因这里湾急滩多水浅,致使运盐船只上下颇费时力,盐船至此无法直接下行,许多盐船在此候着过滩或停泊起载,只能将盐包先卸在上码头,由纤夫将船拉过滩区后,再将盐包搬到下码头重新装船外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盘滩过坳”。古镇的构建是以山水为依托的。沿河建有三个古码头,开出了三条进出仙市的水上通道。街坊就河而建,其主要街道直通码头。……
[详细] 贡井老街盐道坐西南向东北,始建于清初,全长166米,宽4米,占地面积664平方米,是为发展盐业而修建的主要街道。街道两侧是商住型店铺,前商后宿连缀成街面,几百年街道石板未改变,部分房屋结构风貌大改。老街自建成以来一直是连接河街至筱溪街的通道,是贡井政治、经济、盐业兴衰发展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贡井老街全长百余米左右,宽不过10米。街面道路用菱形石板铺就,古朴大方。街两边多为两层木结构的青瓦房。街下端有五十梯石阶,与最古老的河街相连。当年,河街生产的盐有许多是人挑或马托,从五十梯上来,通过整个老街再往西去。清朝时期,在五十梯与老街的结合处,设过关卡。官府派人在关卡处,对运出的盐进行验票盖章才放行,否则视为私盐没收。因此,当地人常说这里是古盐文化的发祥地,是早年的盐马古道。陆路古盐道发……
[详细] 艾叶古镇,川盐东运水路码头起点站,巴盐西运的陆路启运地,为富荣盐场西端井盐生产第一重镇,也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自贡盐船沿旭水河入釜溪、沱江而下长江,艾叶滩是起点站,作为盐运水道上的第一码头,在古代承担岸上繁重的盐运及附属产业的装载任务,码头上连艾叶横街子,下接艾叶滩坝及沱湾,整体结构为“之”字形,坝成月亮形状。此外,艾叶滩有一处长达50米的船艚,宽约1.5米左右,以人工凿出,仅容一条船通过,据介绍,船艚用于丰水期行船,“有时候需要盐工拉船。”在自贡市盐业历史专家宋良曦看来,艾叶滩属于“活的历史文物,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详细] 汇柴口,又称内柴口、彙柴口,明清时叫柴市口。在自流井张家沱南岸,向左经一石板路走到山顶就是内柴口,明清时这是条进入自流井的重要通道。自流井产盐,自然要用大量柴火,内柴口就因是柴草木炭集散之地而成名。此地形成较早,据说要早于“自流井”。自贡自流井原为古代江阳县管辖,北周和二年(公元五六七年)就盛产井盐。唐贞观年间月出盐达三千六佰六拾石,除水运外,大量井盐从自流井区张家沱釜溪河傍顺石阶而上,靠挑夫、驮马经石板路到外地,釜溪河上千船竟发,陆路上车水马龙,带动了餐饮、茶馆、旅店、油坊、百货、日用品等应有尽有的繁华商业,形成了张家沱至汇柴口的千年古盐道。……
[详细] 漆树在历史上是重要的盐运集散地,是自贡通往宜宾的盐运必经通道。在清咸丰年间,自贡盐商颜昌英、李振亨在此捐资修路,打通盐运通道,并修建了一座功德碑“乐善坊”。乐善坊便成了这条盐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它的出现把最早记载“自贡”二字的史籍向前推了60年,对研究清代自贡的盐运、盐业文化、城市发展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自贡又一文化符号。乐善坊坐西南向东北,分布面积约16.5平方米,为石结构,三滴水两柱单门,通高4.9米,通宽3.25米,门宽1.2米,高1.76米。石坊正面通体布满雕刻,正门嵌修路碑记一方,上方匾额书“乐善坊”三字,匾额书“平康正直”。柱联联文为“修亿万人往来道路,开数十代远大征程”。宝顶为镂空雕刻,背面无文饰。石碑正中嵌修路碑记一方,碑文题款为“武德骑尉颜公昌英,奉直大夫李公振亨,……
[详细] 虎头城遗址筑于南宋咸淳年间,位于富顺县怀德镇虎头村东南400米处的沱江之滨,是川渝地区现存不多的著名抗元古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85年已定为富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评定为自贡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虎头城遗址占地80余亩。拔地兀立,临江面悬崖绝壁,靠上游的一端,巨石嶙峋,宛如雄居猛虎之头貌,狰狞瞪目剑牙锋利,石穴洞内,常有雾霭笼罩,恰似猛虎吞云吐气,古人因其形而命其名曰:“虎头山”.沱江流至此,江面骤然宽阔。驻足江边,细看此山。山形确如“卧虎把江边”,虎身虎头俱备。尤其“虎头”,轮廓清晰,“虎嘴”微张,作呼啸状,凛然有一股“虎威”,当地俗称“虎脑壳”.此山虽称不上雄伟,但山势险峻,且扼水陆要冲,环山建有城墙,故又称为“虎头寨”或“虎头城”.由于,“古虎头城”地处富顺……
[详细] 镇南塔,俗称白塔,巍然屹立欲城南500米的龙头山巅。镇南塔建于宋代,保存基本完好。塔为砖石仿宋结构。外观近似密檐塔,实际为楼阁式塔。塔基为方形须弥座基,高2米,每边长7.8米。塔身四方形,外表塑有罗汉、寺庙、匾哦之类。外看诗十一层,层层上收,各层均开窗。塔内五层,有实心柱。66级踏道绕实心柱盘旋至顶,底层有拱门,装饰着仿木的斗拱12朵。塔顶呈覆盆。塔体通高21.6米。荣城唐宋时是荣州州署所在地。“城抱五川,廓濒二水”,塔名镇南,确“为山川之镇”。有装点江山的作用。“白塔冲霄玉削峰。”若登临塔顶可俯瞰全城,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在文人墨客的眼里,镇南塔形似一支挥洒长空,飞舞夺魁的“文笔”。因此白塔又成为科甲功名兴隆的兆头。清代荣县教谕刘德煜诗云:龙头山势最玲珑,文笔巍然耸太空。直插云霄疑画日,时……
[详细] 东源井座落在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扇子坝大塘山,属于自流井气田西端,是自贡至今还在生产天然气和卤水的古井之一,由于其产量大,延续时间长,历来受到人们青睐。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曾到东源井视察工作。许多国际友人和专家在参观考察该井后,无不发出惊叹和赞誉之声。该井早在清咸丰年间便开始创办,当时仅下好石圈子就停搁,直到1889年又由多股盐商合伙集资复淘加深。于1935年最终建成。在钻井过程中,一边钻井,一边生产,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历时长达46年之久。完钻井深935.88米(现井深948.22米),钻至三迭系雷口坡组产气层,获得了大量的天然气。该井自1892年开始逐步投产以来,至今已有120年的生产历史,累计产气5亿多立方米。该井现仍采用我国独创的体现了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低压天然气康盆……
[详细] 吉成井盐作坊遗址四川自贡市被誉称“天府盐都”,在古代盐业发展史上,它谱写过光辉篇章。它那耸入蓝天的采卤天车,是历代蜀南人民勤劳、勇敢和富于开拓精神的标志;它在盐业科技上的探索与创造性的巨大成就,为古代文明作出了贡献。据了解,自贡两千多年的井盐生产历史上,共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在19世纪到20世纪井盐生产鼎盛时期,自贡到处天车林立,雾气蒸腾,场面蔚为壮观。20世纪50年代,自贡地区保存完整的盐井有1000多口,天车也有近千座。天车是将地底深处盐卤采汲上来的提卤工具,每一口盐井都有一座天车,可算井盐文化最典型的象征。天车系一种木制井架,耸立井口用于采卤、治井、淘井。据史料记载,自贡最早的天车可以追溯到东汉年间。最初天车是独脚的,以后发展成两脚、三脚,天车形制构造的改变,与盐井的深度、井径、……
[详细] 富顺千佛寺,又名千佛岩,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城马脑山中岩(罗浮洞新村16号),总占地面积7649平方米,建筑面积1421平方米,其中三个殿堂:观音殿362平方米,接引殿110平方米,千佛殿250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懿宗咸通年间,距今已有1100余年,岩上凿巨佛一尊,宋朝真宗和孝宗分别亲书赐名普觉院和中岩寺。1988年,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寺院香火兴旺,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已恢复和建成了圆通殿、千佛殿、云会堂。是文物保护和旅游的好胜地。……
[详细] 江姐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爱称,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中共重庆市委--《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丈夫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同志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江姐故居修复于2006年年底,占地300平方米,集中的展示了江姐及家人使用过的物品,以及用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展示了江姐的革命事迹。2011年江姐故居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详细] 自贡市烈士陵园位于自贡市大安区,地处四周松柏环抱、环境优美的渣口山;1984年11月经自贡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始修建;从1985年陆续开始接待谒陵群众;每年接待来园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十几万人次。自贡市烈士陵园于1986年10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于1995年1月和12月分别被国家民政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11月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自贡市烈士陵园是市财政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陵园占地面积43.02亩,建筑面积2140平方米(其中:陈列馆面积1560平方米,展板面积为567.83平方米,烈士照片383幅,文字史料、遗物、188件;陈列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
[详细] 牛佛镇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素有“九街十二巷,中间有个鸭儿凼”之称,交通位置十分重要,牛佛寺坐西向东,江水西来东去,一叶叶渔舟漂浮江面,如诗如画,远眺群山起伏,视野宽阔,沱江静静流淌,绕牛佛镇蜿蜒而去,是游人“余地又回头”的旅游胜地。……
[详细]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冮梺鍛婁緱閸樿棄鐣靛澶嬧拺闁告繂瀚峰Σ褰掓倵缁楁稑娲ょ壕褰掓煙閹澘袚闁绘挻鐟╅弻娑滅疀濮橆兛姹楅梺娲诲幖閻倿寮诲☉妯兼殕閻庯綆鍋勯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