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旅游景点介绍
大洋堆遗址位于西昌市区西南部的经久乡合营村境内,安宁河东岸的一级台地上。大洋堆遗址海拔1498米,遗址面积为9600平方米。1993年10月,西昌市文管所对大洋堆遗址进行发掘,大洋堆遗址主体部份的土台为人工堆砌而成,其文化层堆积可分为三层,代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出土有石器、陶器和铜器。西昌大洋堆遗址地层分明,堆积清晰,延续时间跨度大,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西昌地区历史文化的一处难得的遗迹,具有较高的科考价值。2012年12月,凉山州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昌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大兴横栏山遗址进行了调查试掘。根据泥土浮选结果,证明在距今4500年前,当地居民已经能种植稻谷和大麦,此举将安宁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大大提前。对此次考古发现,西昌市在其文物展示与保护过程中,把远古的农耕文化……
[详细] 邓公馆建于民国时期(1931年),属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建筑,共有上、下两层楼,内有一个大天井,占地面积1664平方米,建筑的装饰为雕梁画栋,飞檐亦壁。该建筑历史悠久,建筑独特,是古代建筑类型的典范,它的建筑布局和艺术风格各具特色,是历史文化艺术的实物例证。2006年我县已经将邓公馆申报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县委、县政府投入资金维修,纳入创办“彝族母语文化节”硬件总体工程实施重要项目之一。竣工后,将投入“母语文化节”主题博物馆的布展使用,陈设,民歌、民乐、克哲尔比等音像制品,彝族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服饰、漆器、羊毛制品、小手工制品等,小相岭风光图片、温泉大酒店开发图片、丰谷火把液(物展)、母语教学成果、书画展等。将古代建筑和展览馆融合为一体,打造成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彝族文化主体博物……
[详细] 登相营古驿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小相岭南麓,距离县城23公里,2000年完成“树立保护标准,确定保护范围,落实保护人员,建立文物档案”的四有工作,并公布为喜德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省人民政府川府【2004】237号文件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名为茶马古道-登相营古驿站。登相营驿站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一,居高俯看呈鲫鱼状,依山平面顺水而筑。鱼嘴处高、鱼尾处低,开东南西北四门,北门建有内外合围形拟鱼头的瓮城。驿站四周有周长670米的条石嵌砌的城墙。城墙高4米,宽2米,墙顶内沿有1.3米宽内走廊,墙顶外沿每间隔0.5米便有1.5米高的垛眼。城设四门,北门最高,城墙高达6.1米,东城门名……
[详细] 一、地名含义及来历2013年5月,喜德县老冕山营遗址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而得名老冕山营遗址。二、地理位置喜德县老冕山营遗址位于喜德县冕山镇瓦厂村辖区范围内。三、历史沿革冕山营遗址古称冕山关,又称桐槽站(驿)。明初为冕山堡,属宁番卫。洪武二十七年(1935年)改置冕山千户所。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冕山千户所,改设抚番县。后改名为冕山分县,设守卫冕山桥千户所。《冕宁县志》载:冕山“咸丰六年(1856年)八月被倮夷焚毁”,老冕山化为灰烬。今只存遗址。……
[详细] 凉山大石墓群(喜德伍合大石墓),位于喜德县冕山镇伍合村二组,西北距喜德县城11公里,墓群处于安宁河支流孙水河南岸坡地上,墓群北距300米为孙水河,北距泸沽——喜德公路480米,南距伍合村二组民房100米,东北400米为伍合吊桥,东南为瓦来俄普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0′,北纬27°50′,海拔1750米。孙水河为安宁河支流,东西流向,河面宽约40米,水量不大,流速不急。泸沽——喜德公路位于墓群北400米,方向为东西向,沥青路面,路况较好,宽度约8米。成昆铁路为东西向位于墓群北侧500米。伍合大桥架在孙水河西岸,为钢索吊桥,桥面宽约6米,桥长30米。墓群东南的瓦来俄普山,海拔高度约2000米,东西走向。凉山大石墓群的喜德伍合大石墓,共分布有墓葬九座,墓地面积2000平方米。墓长2.50-……
[详细] 红色冕宁纪念馆”是冕宁县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馆名由刘伯承元帅之子刘蒙将军题写。2015年5月22日,在庆祝红军长征过冕宁暨“彝海结盟”80周年之际,“红色冕宁纪念馆”向全县各族群众和八方游客免费开放试运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中央军委有关部门,冕宁籍抗战烈士家属,解放战争烈士家属,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家属及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补充了红军长征时期用过的0弹药实物,“荣哀证”,“烈士证”,“土地证”等,使“红色冕宁纪念馆”的展陈文物、器物和资料得到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红色冕宁纪念馆”是革命老区——冕宁县十二五规划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是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多方帮助下建成的综合性革命纪念馆。它以红色主题为背景,通过字、形、物与声、光、电超……
[详细] 据一份1984年编写的油印资料记载,金江书院“始建于公元一八七四年”。而据1994年版《浏阳县志》及其他资料记载,金江书院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2年,而且学校在拆旧礼堂时,在屋梁上找到一本1872年的旧历书,据此看来,书院应该是建于1872年了。而对于其创建也就是简简单单一句话:“由浏阳西乡汤、陈、邱、娄四姓(乡绅)为首捐资兴建。”当时书院聘有讲师,每旬三、八两日讲学,讲学内容为经义(四书五经的意义)和制艺(八股文章的作法),听课的除住斋生外,还有西乡各地的童生。书院其实并没有办多久,到1898年戊戍变法废除科举取士制度时,它就改为“金江两等小学堂”了,当时同时办有高等小学和初等小学。在金江走出来的众多才俊中,陈昌(1894年—1930年,字章甫)不得不提。清光绪末年,陈昌就读于金江……
[详细] 回族人进入西昌,始于元而盛于明清。现主要分布在高草、西郊、黄联等交通发达的乡(镇)以及西昌市区内。在西昌城区吉羊巷有着攀西地区最大的清真寺——西昌吉羊巷清真寺,其原址在城区老西门,是元朝泰定年间(公元1324年~1327年)由外地来西昌经商的60余户回族集资兴建的。明朝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迁来现址重新修建。现在寺中有阿訇7人,师父3人。西昌回族,除跟汉族共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之外,还要欢庆本民族的“开斋”、“圣纪”、“古尔邦”三大节,甚至还邀请国外的穆斯林参加。……
[详细] 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城厢镇东街8号。房屋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面积404.32平方米,砖木结构,三重厅堂布局。红军长征过冕宁时,曾作为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935年5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领导下,从皎平渡巧渡金沙江进入凉山,历时31天,在短短的31天中,中央红军在冕宁建立了入川以来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建立了入川以来的第一个革命武装——晚期冕宁县抗捐军,1935年5月23日,毛泽东曾在此接见彝族代表果基达涅及0冕宁地下-表。1965年辟为红军长征纪念馆,至今仍保留了当年毛泽东接见彝族代表和地下-表的厅堂布局原貌,并陈列文献、文物、图片近200件。在馆内展出的文物中有红军进入冕宁后以-总司令的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在这个布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红军万里长……
[详细] 著名的西昌矿泉(温泉)花园三泉鼎立,温泉、矿泉、氡泉,这在国内也是罕见的,特别是氡泉的含氡量已达到国家医用标准,具有保健和医疗功能,可与北京小汤山(清朝乾隆御用泉)平山(汉武帝御用泉)临潼杨贵妃的华清池相媲美。珍贵的氡泉人称《返老还童泉》,具有调节神经功能。美容祛斑、减肥、延缓衰老、恢复青春,对疑难疾病有神奇疗效。儿童在氡泉中游泳能生长肌肉、个子长高。西方飞行员不抽脂,不吃药用氡浴减肥。有人一个月就减去赘肉8公斤。矿泉(温泉)花园空气新鲜、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林木葱绿、四时花开、环境优美。温泉设计独特,分为室外游泳池、室内温泉馆和可供一家人和亲朋好友聚会以及业务洽谈的商务池。温泉设施先进,配套齐全,池中有海浪急流、泡泡浪花、人造瀑布、水中脉动按摩、水锤、锤背等各项功能,并装有先进的净化和消毒……
[详细] 西昌市樟木箐乡地处安宁河沿岸,距市区约20公里,幅员面积39.5公里,是西昌市政府着力打造的“中国乡村游”经典景区。该乡因香樟树茂密,山青水绿而得名“樟木箐”,并因盛产樱桃、黃杏桃、毛香米、白蜡树、蚕桑而久负盛名,特别是樟木茅坡樱桃,更是享誉川内外。每年四月初,樱桃成熟时,四面八方游客到西昌市樟木茅坡樱桃休闲区观慢山晶莹剔透、果味香醉人的樱桃美景,赏迷人山色风光,也可穿梭于果实累累的樱桃树下,品红彤彤、甜密密的樱桃,还可以品尝农家的老腊肉、乌骨土鸡、石磨豆花、山间野菜农家风味餐。在樱桃树下乘凉、休闲娱乐。年轻人漫步在林荫小道谈情说爱,尽情享受樱桃的乐趣和爱的甜蜜。……
[详细] 花斑彩石位于马道镇烟墩角村东南方海中,距岸50多米,长约35米,宽约20米,高约9米,主要由黄、白、褐三种颜色组成。细细观赏,那些美丽的花纹,如铸如削,如描如绣,或曲或直,或纵或横,构成千姿百态的图案:像行云,有的飘飞,有的悬停;像波浪,有的随风荡漾,有的咆哮翻滚;像百禽戏,有的孤行,有的群集狂奔……变幻无穷,令人目不暇接。如今,马道镇政府投资1200万元,以花斑彩石为重点,开发了一处综合旅游区,包括奇石馆、文物馆、书画馆、藏书馆等,大大丰富了景点的内涵,游客在此可以陶醉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纵横于现代和历史的奇妙世界里。 ……
[详细] 攀西地质博物馆位于西昌市三岔口路,可提供攀西地区的区域调查资料和图文并茂、资料丰富、依据充分、论证确切的有关攀西古裂成因研究的各种资料,并备有各种璀灿夺目的矿物及矿石标本。该馆是一处促进科技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宣传科普知识的园地。……
[详细] 螺髻山仙人洞彝语称“斯居色居”,是一处长达10公里,规模宏大的岩浆溶洞。洞中钟乳石千奇古怪,有的如宫殿庭院;有的似山川河流,有的像花草树木,有的若人兽鸟禽;有的颜色鲜艳欲滴;有的碧绿透明;有的五色俱全,缤纷绚丽,宛若仙境。洞中还有溪水从钟乳石缝中流过,人称“阴河”,清光绪二十三年春,立有石碑一座,上刻“深幽奇险”故人称“仙人洞。洞中有六个大厅一个连着一个直往深处而去。有暗河、深潭、竖井、落水洞、天生桥、跌水等;亦有溶沟、石芽、石笋、石柱、石幔、石蘑菇、钟乳石等千姿百态,有瓜果仙桃之景,亦有游鱼入晶洞之神韵,有蓬莱仙境之微静,亦有径流急湍之声响,可谓人间仙境巧夺天工,游人到此无不为之叫绝。当地村民介绍,仙人洞第6厅既不是尽头也不能通行。但另有一通道绕过此处穿山而过,到达南坡,长数公里。由此说来……
[详细] 建昌古城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全市。西昌的古遗址主要有聚落遗址、城址、窑址和矿冶遗址四类。其时代有新石器、殷商、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唐宋和明清,其中新石器遗址十七处,殷商遗址二处,汉代遗址三处,古城址十一处,窑址二处,矿冶遗址二处。建昌古城是西昌各民族人民五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五百多年来,各种重大历史事件无不在古城上留下痕迹。“大顺”纪年砖在古城上出现,证实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于公元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其部将刘文秀(抚南将军)确在西昌举“大顺”旗号据城数月,进行反清斗争。同时主持培修了建昌古城。这一事件赋予了建昌古城的特殊意义。“大顺”城砖为四川首见。城内曾发现记载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过境情况的碑刻。这对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重……
[详细] 西溪仙人洞位于西昌城南15公里处的西溪乡,是一处长达10公里以上,规模颢大的岩浆溶洞。仙人洞洞体弯曲起伏,宽窄相间。窄处,只能一人穿行;宽处,却是厅党连贯,可容数百上千人。洞内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或动或静,或禽或兽,栩栩如生,鬼斧神功。有的如宫殿庭院,有的如山川河流,有的如花草树木,有的如人兽鸟禽;有的颜色如红艳欲滴,有的则碧绿透明,五光十色,缤纷绚丽,迷人眼目,宛似仙境。一条暗河紧贴洞壁向北流去,耳畔不时传来潺潺流水声,似音乐节拍,沁人心脾,心旷神怡。仙人洞洞内一数10米深的竖井旁,立有清光绪23年春的石碑一座,上篆刻有“深幽奇险”四字,故人称“仙人洞”也。……
[详细] 燕子崖:贡嘎山燕子沟景区景点,海拔3700米,是燕子沟景区海拔最高的综合服务处。燕子崖 燕子崖又称燕子岩。 燕子岩是一块巨大陡峭的巨石。山涧水汽常年萦绕,每当雾气升腾之时,燕子岩被笼罩在变幻莫测的雾气中,如天宫奇峰一般。燕子沟主峰服务区设置于燕子岩脚下,往前30分钟可到冰窖口主峰观景台,过河1个小时可上到海子凼,是燕子沟功能最完备、服务设置最完善、美景最集中的服务区之一。 燕子岩为一块突兀的巨石。很多的高山小燕子便嬉憩于此,这种高山小燕子长得极其俊俏:喙部、尾巴与腹部各有一抹嫣红,头顶洁白,而全身其它部位的羽毛却是墨黑色。在春回大地之时,如果各位有缘,在燕子沟的燕子岩,一定能一睹它靓丽的风采。燕子沟的名称的来历,也正在此。燕子崖来历 相传,在清代,乾隆皇帝的西宫娘娘犯有胃病,久治……
[详细] 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美姑县城东北方向的树窝、龙窝乡境内(只占保护层、部分余为马边县介辖),距西昌市260公里,距美姑县城79公里,面积15950公顷。大风顶观日出、云海,有一览众山小之意境。主要山岭有大风顶、罗姑波,主峰摸觉峨觉海拔4042米,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第三纪或更古老生物的避难所和各种生物分化的摇蓝,仅美姑县所属区域内就有原始森林共7333公顷。有珍稀动物大熊猫、牛羚、小熊猫、豹、猕猴、虹腹角雉、白腹锦鸡、白鹤等30余种。珍稀植物有珙桐、银杏、连香树、红豆粉等10种。还盛产天麻、贝母、牛膝等名贵药物。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四川美姑县大风顶自然保护区;1994年经林业部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2′美姑大风……
[详细] 老观音寺,位于距宁南县城七公里处的翠峰山庄,省道西巧线旁。因寺内存放着的一块天然形成,酷似观音像的“灵石”而得名。老观音寺并不老,它始建于1993年,但却在宁南、普格乃至云南省巧家县等周边县份享有盛誉。……
[详细] 公母山,位于盐源县城西南5公里处,因它独具一格的公母石而老幼皆知,闻名遐迩。从县城去公母山有两条路,一条是从盐厂经原东门水库、三清观遗址,沿“神仙路”顺名为“狮子耳朵”的山崖下去,直接到达公母石山的草坪里。一条则是1988年新修的公路。溯盐井河源而上,直接到达山口。山门横牌坊-“公母山”三个大字、门柱前后都写有楹联。前面的是“天公有意,飞来奇峰成奇景。造化无私,留罡佳石传佳话”。后面是:“旱莲开并蒂,阴阳造化无量;怪石耸奇峰,公母生存不息”。一过山门,便见群山环抱着一大块洼地,山洼里树木参天,苍翠欲滴,一股冷冽之风扑面而来。顺山门后一道石阶而下,走不上几步,雄奇的公母石便赫然在目。名称来历 公母山景区因其外貌酷似两具男女生殖器而得名。 公石,高40多米,如破土春笋,昂然兀立直冲霄汉;距公……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