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信阳市 > 固始县旅游

固始县旅游景点介绍

吴氏世大夫祠
  吴氏世大夫祠,是吴其濬祖父吴延瑞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在城内北后街创建,于次年竣工。吴氏世大夫祠祠规规定:吴氏后裔生前没有大夫职衔的,死后不能入祠。祠堂前后五层,有正殿、后殿、香火殿等,并有旁宅院落为祠堂服务。吴氏世大夫祠现存正殿五间,建筑为青砖灰瓦,木框架结构,前廊为方石立柱。殿高4.5米,长20米,深8米,面积160平方米。祠堂中置香案,存放牌位,挂有吴氏祖先画像,是吴氏族人祭拜祖先的地方。行政位置固始县城关北后街76号地理位置东经115°40′ 29″,北纬32°11′03″……[详细]
亮山观音寺
  亮山观音寺座落在美丽的亮山北坡,海拔157米。寺庙占地十亩,寺内有5米高大殿一座,大殿分为两部分:一为仙石殿,供奉传说中的“飞来仙石”;一为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塑像高1.7米,底座直径0.8米。雕像为实木彩塑,造型栩栩如生。观音寺建于1993年10月,源起于“亮山观音洞”。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仙女(观音)路经此地时,因躲避暴雨在该洞居住数日。仙女走后,此洞显灵,后来当地百姓送一观音菩萨塑像进洞落位,日久天长,年复一年,周围数百里,数以千计的百姓前来烧香拜佛,许诺求愿。“飞来仙石”传说是,1986年农历九月,一场大雨过后,突然从亮山顶端掉下一块巨石,顺着山岭,越过二道山沟,横冲直撞,最后平稳地座落在亮山坡山腰上,附近群众称之为“飞来仙石”。因“飞来仙石”显灵,前来敬香、许愿的人逐年……[详细]
固始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曹家寨山东坡险峻的山脊上,始建于公元九世纪末,该寺占地约300平方米,大殿为砖瓦结构,供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殿前设有石香坛一座,寺门东西两边各有古柏一株,山门匾额上 书“大佛寺”三个字,院墙用青石堆砌,廊沿有雕花。相传五代十国时期,陈国有一个高僧姓李名贽,德行深厚,医术高明,他在大佛寺住了四十年,救治过不少山民,还帮助山民消除疫灾,教山民种植草药,山民们感念他的恩德,纷纷自筹钱物,历时三年,建成大佛寺。李贽于寺建成之日圆寂于此,山民们敬称其为“大佛”。后善男信女烧香拜佛,有求必应,香火日盛,延绵千余年。行政位置固始县段集镇窑沟村地理位置东经115°40′30″,北纬31°47′21″……[详细]
固始人祖庙
  人祖庙占地15亩,分前殿,中殿和大殿。前殿7间,上面有一戏楼,中间门楼上悬挂人祖庙大匾。中殿待建。大殿为明三暗五二层,飞沿翘角,上覆硫璃瓦,大殿正中有人文始祖匾额。人祖庙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太昊伏羲氏,风姓,传说生于成纪(今天水),葬于宛丘(今淮阳),与炎帝、黄帝统称“三皇”、“百王之先”。他自号龙师,“龙”作为中华民族之魂和凝结民族的符号,自他开始,后人称为“人祖爷”。如今在甘肃天水,河南淮阳,固始分别有他的庙宇和陵园。固始人祖庙无从找到始建之年。相传女娲到南海炼石补天,久久不归,伏羲思念之,随即从陈都(淮阳)南下寻找,由于路途遥远,行至今张老埠人祖庙地点时,得了重病,无法南行,即筑台南望,(南望台至今仍在庙址后约50米),后北返陈都不久即逝,并葬于陈。张老埠百姓怀念人祖之德,就在他养病……[详细]
25、溯源亭
溯源亭
  溯源亭为香港著名实业家方润华先生于1994年捐资所建。亭为八角形防古建筑,高3米,飞檐翘角上履黄色琉璃瓦,主柱用红色油漆,亭上方书:溯源亭。此亭位于风景秀丽的龙山山头,亭畔龙头河缓缓流过。亭内树一石碑,碑文记载:“方姓宗族始于雷,立族于河南省固始县方集乡,辗转迁徙至江浙、安徽,南下福建莆田,再移居广东,而有邝姓,历史证明三姓同源,因此,建溯源亭,以备后人知史念祖之意。旅港宗亲、方树泉先生之家族成立方树福堂基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支持祖国四化建设及文化教育事业,贡献良多。因此,建溯源亭,以备后人知史念祖之意。先生在河南、福建、广东等省捐资兴建学校、医院,兴学育才,造福桑梓。在香港亦捐建学校、老人中心,赈灾扶贫,助人为乐。此次捐建溯源亭盖出于饮水思源,望雷、方、邝之……[详细]
固始状元府
  状元府,为吴其濬在清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后建造的状元府第。状元府座落在固始县城东门内,由南向北,整个宅第都是砖木结构的平房,青砖灰瓦,飞燕鸣叫的插花兽门楼,高大宽敞,上挂清仁宗皇帝御笔亲书的“状元”匾。大门两侧有一对青石雕刻的雄狮,进门是一面照壁,客厅陈设素雅,正上方悬挂一块深兰色的横匾,书写金色的三个大字“宫保第”。厅东边有一小院,是吴其濬的书房,名“念余阁”。吴其濬的诗集就是以这个书房题名为《念余阁诗钞》。行政位置固始县城关中山大街21号地理位置东经115°40′29″,北纬32°11′01″……[详细]
李昭寿庄园遗址
  李昭寿庄园原占地50亩,四周是水围,有一天桥进出庄园。旧居为建筑群,建于清末,原有房屋142间,大小院落12个,亭台花园2座。李昭寿,又名兆受(1822—1881)固始陈淋子镇李家后楼人。李昭寿,性乖舛,彪形大汉,力大如牛,行动敏捷,幼聚众成捻军,后联太平军抗清。1858年太平军失利,降清,得花翎三品顶戴,改名李世忠。1863年清政府命曾国藩处置李昭寿,迫使其交出兵权。后回原籍遂建庄园称李家后楼。1881年李又迁居安庆。行政位置固始县陈淋子镇熨斗村地理位置东经115°51′38″,北纬32°50′54″……[详细]
闽王王审知故里王家寨
  闽王王审知故里王家寨,始建于唐代,时为固始县建安乡第一都临泉村,是时任固始县县令的王晔,即王审知五代祖为其子孙繁衍而建的宅第。王家楼的选址极具江淮地区民居特点,宅第周围为环水相拥,建有楼台、庭堂、祠堂等建筑,规模可观。楼前建有小桥,沟通宅内与外界的联系,即便人居,又可防患战乱。当时人称王家楼为鹭鸶地。主体建筑毁于元代,遗址尚存。行政位置固始县分水亭镇王堂村地理位置东经115°50′10″北纬32°9′16″……[详细]
吴其濬墓
  吴其濬素有“宦迹半天下”之称,道光二十五年由福建巡抚调任山西巡抚,兼提督盐政,后“乞病归”固始。道光二十六年(1847年1月27日)病逝,时年58岁。道光皇帝颁发加封恤赐祭葬上谕,据《清史列传》记载:“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奉上谕曰:山西巡抚吴其濬由翰林院入直南书房,存跻卿贰,外擢巡抚,学优守洁,办事认真,兹闻溘逝,殊深轸惜,著加恩赏,加太子太保衔,照巡抚例赐恤,寻赐祭葬……”墓园初建时占地五亩,四周有围墙、碑林、石坊、祭堂、墓前排列有石人、石马等石雕,并有专人守园。后经战乱,屡遭破坏,现存墓冢一座,墓高2米,直径4.5米。行政位置固始县汪棚镇大皮村地理位置东经115°38′8″,北纬32°9′20″……[详细]
陈元光祖墓地
  陈元光祖墓地,埋葬着“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祖父陈克耕及陈氏族人。陈元光祖墓地占地五亩,陈克耕墓居中,基它六座墓分列两侧,成北斗七星状(又称“七星拱月墓地”)。陈元光祖父陈犊,字克耕,曾从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陈克耕在“隋末为义安丞”,当唐太宗击西河时已率精兵五万取霍邑及临汾郡,功成授中郎将。唐初,泉州、潮州间“蛮獠啸乱”不服朝廷管束,唐总章二年(669年),高宗皇帝命归德将军陈政(陈元光之父)为岭南行军总管,率首批府兵3600人,45姓,将领123员,以及后续的58姓军校,在泉州、潮州间平乱,战功赫赫,威震四方。陈政病逝后,陈元光代父领兵,平定了啸乱,实现了朝廷“靖寇患于炎荒,奠皇恩于绝域”的夙愿。在长达150年的时间里,陈家五代治理漳州,四代人曾为刺史,以及从固始带去的万名群众,一直致力闽粤地……[详细]
孙叔敖治水工程遗址
  春秋时期,孙叔敖(楚国令尹)起筑“期思陂”。这项工程总方案是:“分流减势,次递疏导,安闸垒坝,筑陂筑塘,灌溉稻田”。在史河东岸的黎集石嘴头开挖河口,引水向北,称清河;在史河下游东岸黄土沟附近开口引水,称堪河。清、堪两条河蜿蜒于史河、泉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区内有渠有陂,渠陂配套。另在县西曲河(今灌河)上、中段,分别安闸筑坝,引水入陂入塘。又在县南急流、羊行等河段,“各设灌口”。这样使“山涧之湍波”成为“活壤之美泽”。孙叔敖起筑的水利灌区在期思县境内,以陂蓄水,史称“期思陂”。上自古邑雩娄,下及古城期思,后人亦称“期思雩娄灌区”。后历代对期思雩娄灌区进行复修。明、清称清河灌区,被誉为“百里不求天灌区”。现在的梅山灌区就是在古灌区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直到今天“期思雩娄灌区”的引水部分工程仍在发挥作灌溉……[详细]
红军攻克三河尖战斗遗址
  红军攻克三河尖战斗遗址位于固始县城北25公里处三河尖镇黄营村。1932年2月,红四方面军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红军反围剿战争中第二大战役商潢战役胜利后,红四军北上围攻固始,攻克淮河重镇三河尖。三河尖地处淮河中游,航运发达,是大别山山货、农副产品外销和日用工业品购进转运的货物集散地,商贸云集,贸易繁荣,素有小上海之称。国民党不仅在三河尖驻守一个营的正规军,还驻有税警营、警察等武装。按照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命令,红十军王宏坤团,十二师一部由十二师师长陈庚指挥,攻打三河尖。按照命令,红军在固始独立团和赤卫队配合下,分别从固始东南黎集和西南瓦庙集出发,在夜幕掩护下,沿史河、灌河向北直奔三河尖。经一夜急行军,红军于拂晓前在桥沟集地区集结。王宏坤前锋团在青泥滩消灭敌人一个连,俘虏80多人。在三河尖西南制高……[详细]
固始县苏维埃政府遗址
  固始县苏维埃政府遗址座落在固始县南部30公里处的武庙集镇锁口村。1930年10月,固始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从松岭岗(现陈淋子镇大营村)迁到锁口村王家楼。王家楼依山傍水,分为南、中、北三个院落,县苏维埃政府设在南院,革命法庭设在中院、政治保卫局设在北院。县苏维埃政府设在王家楼及附近村庄相继建立了工会、妇女会、独立团、军区指挥部及造枪局、红军医院、经济合作社、列宁小学等机关。直到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两年多。在两年多时间里,固始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辖8区45个乡,纵横100多华里,人口20多万,领导全县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巩固红色政权,实行武装割据,开展扩军工作,取得诸多成绩。在几次反围剿中,全县有5.6万多人参军参战,3.5万多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苏区数万间房屋被毁。19……[详细]
大荒坡烈士陵园
  位于马岗集乡曾营村境内的大荒坡烈士陵园是我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5年被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省政府授予大荒坡烈士陵园“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称号。位于固始县西南26公里的马岗乡曹营子村。1927年12月,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河南省委的指示,中共豫东南特委在大荒坡南1里处的曹营子召开了固、商、潢三县县委负责人会议,决定举行大荒坡农民武装暴-动,夺取当地大豪绅张秋石的0,建立农民武装。1928年3月18日,在中共河南省省委委员、豫东南特委书记汪厚之等亲自领导下,由固、商、潢三县党员,潢川七中的部分革命师生和当地农民武装百数人举行了大荒坡农民暴-动,攻打反动豪绅张秋石老巢——张上寨。因情况不明和受“左倾”路线影响,暴-动失败。汪厚之、范易、龚怡情、王老五等十八……[详细]
陈将军祠
  陈氏将军祠。陈氏将军祠是为纪念唐代平抚“啸乱”,安定东南边陲,创建漳州的“开漳圣王”陈元光而建的祠堂。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陈政之子。自幼聪颖好学,喜骑马、射箭。总章二年(669年),年仅13岁,领光州乡荐第一。次年,随伯父陈敏、陈敷入闽。仪观二年(677年),陈政病逝,陈元光袭左郎将之军职。永隆二年(683年),晋为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事。经过大小百余次战斗,“蛮僚”啸乱被平定。以后20年无战事,陈元光领兵屯垦,兴办农业和文化事业。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上《请建州县表》,建议在泉、潮设州立县,以便长治久安。武后准奏,命元光兼任刺史,建立漳州,并建漳浦、怀恩两县。陈元光治理漳州,开科选才,任用贤士;招抚流民,烧荒屯垦,兴修水利;办庠序、兴书院。同时在州内设36个保……[详细]
固始白鹭园
  白鹭园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胡族铺镇国有杨店林场,位于县城以西25公里,沿312国道或信阳叶公路均可到达。是休闲度假、科普考察于一体自然保护区。有林地面积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0.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3%。湿地植物80多科1073种,木本湿地植被12类。兽类13种,其中属古北界种7种,两栖爬行类19种。已确定的鸟类128种,占河南的43%,全国的12%,是我国淮河以南内陆平原上罕见的水禽栖息、繁殖地,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为主,鹭鸟类达3万多只。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种。……[详细]
河南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纪念园
  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是河南省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也是中国煤矿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起义建立了工人武装,并建立了红色政权和赤色工会,是工人和农-合革命并且取得成功的典范。杨山煤矿因此被誉为“红色煤矿,工运摇篮”。纪念园于2011年被推选为固始县十大名片,2012年列入大别山红色旅游规划和河南省红色旅游重点发展规划,2013年5月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11月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固始县首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现有五个展厅和一处起义旧址,总面积420平方米,收集和展出革命史料30余万字、图片160多幅、实物90多件,展品丰富,图文并茂,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艰苦卓绝的杨山煤矿工人革命史,长期以来,纪念园经常开展……[详细]
番国故城遗址
  番国故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固始县城及城北一带,是一处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56年)的文化遗存。古城址分内外两城,内城位于外城的东北部。两城的土城墙大部分尚存。外城北墙中部有一缺口,是城墙的北门。百余米宽的古史河为自然的护城河。内外两城墙墙基最宽处50米、顶部最宽处30米,最高7米。在古城址内外出土了大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陶器和四枚楚国“郢爱”等文物。在遗址东南处的侯古堆春秋大墓陪葬坑出土的一套编钟(九枚),编钟上铸有“番子臣周”铭文。番国故城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东周时期城池建设、淮河流域小国的历史、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国家文物局)……[详细]
39、鹿鸣庵
鹿鸣庵
  鹿鸣庵为妙高禅寺的组成部分,又名尼姑庵,始建于公元1400年。时有乡民申家福夫妇年老无嗣,而远亲近门无可继之人,因投妙高禅寺为僧,将自己的田产入庙,其夫人入庵为尼。自此,开创了妙高禅寺僧尼合寺的佛教新篇。鹿鸣庵的历史可追溯到600年前,寺内现保存大量清光绪年间制作的牌匾、碑文。……[详细]
40、云霄庙
云霄庙
  云霄庙,又称大山奶奶庙,位于“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故乡——河南省固始县安阳山浮光顶峰(安山森林公园内),为陈元光之孙陈酆于唐天宝年间为纪念陈元光祖母魏敬(蓼国夫人)所建。“大山奶奶”是群众对魏敬夫人的尊称。魏敬,字玉珏,世称魏妈。生于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卒于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享寿九十有三。乃汝宁望族,适隋将陈犊(字克耕,佐唐高祖平天下,功拜玉铃卫翊府中郎将,有开国元勋封爵),魏氏封为开国元勋夫人。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克耕将军以寿五十二辞世。子三:长敏,次敷,季政,俱膺军中要职。相传魏妈当年在安山一带平叛盗匪,整治恶僧,救助贫民,深得当地民众的爱戴。她七十二岁挂帅援兵南征。协助孙儿陈元光征战闽南一带,参与军机,制定方略,为平定叛乱、推章建制立下了不朽功绩。为追纪祖母……[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