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旅游景点介绍
时代:明至清地址: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该建筑群为朱氏血缘村落建筑群。河阳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西长约730米,南北宽约500,面积约0.4平方公里,始建于五代,元代规划重建。其乡土建筑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风格独特,是研究血缘村落选址、规划、建设、管理以及乡土建筑、宗族礼制、风俗文化的重要实例,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河阳村乡土建筑整体保存较为完整,现存水系、街巷基本延续了元代重建时的布局,保存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一千五百余间,保存完整的古民居三十多处,祠堂十多处-。1995年列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保护村,2011年列入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仙都摩崖题记位于浙江省缙云县仙都风景管理区,分布于初阳山、鼎湖峰、仙水洞、铁城、小赤壁五景点,从唐代延续到近代。现存摩崖石刻和题记120余处。最早的摩崖石刻为唐代乾元年(公元758年)间篆书名家李阳冰的“倪翁洞”三字篆书和建中元年的一条游记。宋代摩崖题记有55处。明清题记有32处。民国(公元1912-1949年)时期的题记有15处。当代题记有10处。仙都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所以题记内容有不少是和道教有关的。也有游人的题词,体裁包括诗赋和散文。书体有篆、隶、行、楷、草等体。题记作者较出名的有唐代的李阳冰、宋代的沈括、明代的李健、清代的袁枚、民国的楼村和现代的沙孟海等人。仙都摩崖题记延续一千多年,书法品类众多,风格各异,而且有很多精品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因而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不多见的。题记中多次记录了……
[详细] 河阳村位于浙中的缙云县,地处于瓯婺台要冲,距金温高速公路出口6公里。全村现有农户956户,农业人口3021人,土地总面积6500亩,其中耕地1460亩。历代以来,由于交通阻塞,经济相对滞后,一向以农耕为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全村农业经济收入450万元,二、三产业及外出劳务收入17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达58.3万元。据抽样调查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5585元。全村有各类汽车30余辆、摩托车近500辆。道路、路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方便、安全、保障功能进一步加强。河阳村不仅山环水绕,风景秀丽,而且保存了一大片错落有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民居。旧时,先贤一向崇尚耕读。历代出过不少状元、进士。刚进村门,就能见到所谓八进士门。相传,此门是前人为纪念……
[详细] 姑妇岩姑妇岩,俗称婆媳岩,在仙都主景区人口处水南的子母山上。嘉靖(浙江通志》载:“在小蓬莱之东五里,上有二石相上下,又名子母山。”当人们走出缙云火车站,向东,就可望见姑妇两岩:那低者,龙钟-是婆婆;高者,亭亭玉立是媳妇,兴许是大自然的疏忽,有给这位媳妇造出一个漂亮的脸蛋。数千年来这里的人们相传:这位媳妇心肠狠毒,常常残酷-年迈的婆婆。天理不容,是天雷劈掉了她的头颅。岩下有口山塘,塘中的水,至今还是红的呢。元赵拱辰有诗云“古貌苍头迥不殊,天上偶尔赋形躯;顽石本是无情物,却娱行人望姑。”缙云仙都,古为婺州地,人们又相传孙权母吴老太,曾专程到缙云山进香,永远保佑附近山民安康,而得名“永康”。那低者,人们以为是吴老太;高者,是身着纱披的观音菩萨。水之北,狮豹山上的舅轿岩,不正是吴老太的弟弟乔国老吗?……
[详细] 大肚岩大肚岩东北,是一鼓形巨崖,且顶部尚有一扁石覆其上。从隔溪好山脚,远远看去如人之大肚,故称大肚岩。由此,古人演绎说:当年轩辕黄帝东巡,在缙云山觞百神。大肚神仙贪吃了饭甑岩中的饭娘,肚子越来越大。他勉强走过好溪,走出密林,肚子已涨到把他的眼睛、嘴巴、鼻子都遮住,再也走不动了。黄帝见了好气又好笑,只好命他和南海龙王一起,守住南天门。大肚岩,它上部有亿万年雨水下流痕迹,呈棕黑色,像江南农民下雨时,所穿的蓑衣下摆一样,又叫它为雨蓑岩。(仙都志》也云“大组岩,其东复耸一岩,上广下钦,曰雨蓑岩。”清王诰有诗云“垂纶仙子惬春和,春水鸬鹚仙筏多。爱向下洋沽昔酒,时升灵石出高歌。三千丈发茎将白,五十九滩瞬又过。钓尽恶鱼溪不恶,至今岩迹隐烟蓑。”……
[详细] 芙蓉峡芙蓉峡,从鼎湖峰沿好溪上行三四公里,渡溪入山谷,两侧峭壁通体漆黑,整座山体又如钢铁铸成的石城堡。越往里走,峭壁愈高,山谷愈窄。最狭处,中裂如门,仅容一人穿过,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叫铁门峡。电影《阿诗玛》中,阿黑张弓射穿山崖的镜头就取于此。入内又是一洞天,四周高崖围立,中间绿草成茵,叫紫芝坞,相传是东海八仙饮山泉尝紫芝之处。坞内有屋基一座,是明代四位高人结庐隐居的遗址。紫芝坞芙蓉嶂的中心点,四周山崖高耸,呈黑色;中间低凹,长满草木,呈绿色。山中水从铁门峡流出,峡口仅容一人过往,且峡高百丈,是缙云仙都著名峡谷;更是传说中神仙的种芝田、尝紫芝的地方,故名叫紫芝坞。明吴观有诗云“山中白云多,坞内紫芝少;紫芝不可寻,白云为谁好。”李淑又云“不见茹芝人,只闻紫芝坞。我来醉白云,枕石欹……
[详细] 铁城“铁城”摩崖题刻铁城摩崖,在铁门峡内,“铁城”两字,字径320cm,它和初阳山上的旭山题刻、鼎湖峰下的“鼎湖胜迹”题刻、玉甑岩上的“玉甑岩”题刻,黄龙山中“佛”字题刻,是仙都五大摩崖石刻。铁城两字,明缙云知县书法家郝敬书。明万历年间,处州推官顾宪成调吏部任职。调职前专程到缙云,和丁忧在家的福建右参议郑汝璧同游仙都。顾宪成是明末著名的东林党创始人,关心国家兴亡,公开评议朝政。受顾的影响,缙云当时受排挤的-除了郑汝璧外,还有李键、李逢雷、樊向朝三人。他们分别化名谷潭逸客、小仙山人、禹门子、宾阳道人,在荒无人烟的芙蓉嶂铁门峡内筑紫芝山房(俗称铁城书院),吟咏唱酬、借酒消愁。消息传出,万历十八年(1590),朝廷命缙云知县郝敬侦查。郝敬,字仲舆,号楚望,京山人。擅长书法,为人耿直,但任事浮躁,仕……
[详细] 大洋山景区是仙都外围景区中占地面积最广的一个,它位于距离县城东南部约30公里的大洋镇。约占全县山地面积的22%,山地雄伟,奇峰突兀。大洋山可以登高揽胜,朝观东方日出,夕赏落日余辉。又有杜鹃花海与碧波荡漾的大洋水库,周围野生植物众多,气候凉爽宜人,年平均气温为21℃,为难得的避暑度假胜地。景区主要有大洋山、大洋水库、蛟坑、槽头等四个景点,景观有云鹃花海、大洋水库、仙人叠箱、佛祖摘星、西海观音等。主峰大洋山为群山之首,海拔1500.6米,是括苍山脉的最高峰,也是浙江东南沿海的第一高峰。山上云雾缭绕、花木繁茂,气候凉爽。可以观云海、花海、日出;可以野营、避暑,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大洋山还是军事重地,山腰有一宽敞的草地,长1500米、宽150米,四周山下,村舍错落,有利于开展军事训练活动,162年-……
[详细] 鼎湖峰是整个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是仙都的标志。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170.8米,顶部面积为710平方米,底部面积为2468平方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然后跨赤龙升天而去的地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个天下奇观。鼎湖峰下,有“鼎湖胜迹”四个大字,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折江巡抚常居敬和同年(榜)友浙江藩司(承宣布政使司)曾士彦、良司(提刑按察使司)廖恒吉一起游览仙都时题写的。常居敬,心吾,字明湖广武昌卫军籍,江夏人。万历二年进士。十八年九月,以太仆寺卿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交通1、丽水市-仙都:汽车东站坐到缙云的汽车……
[详细] 导游:鼎湖峰是整个名胜区的核心,是仙都的标志。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拔地170.8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石柱,誉称天下第一峰。倪翁洞又名初阳洞、位于鼎湖峰西练溪边初阳山上,相传古时一倪姓长官,嫉欲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洞中多摩崖题刻。其中“倪翁洞”三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小赤壁,倪翁洞向东过溪,绝壁陡峭,东西横亘长数里,石壁下部呈褚红色,犹如焰火烧过,故称小赤壁。悬崖中有一天然栈道,长数百米,或称龙耕路,相传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驾龙耕出来的。芙蓉峡,自鼎湖峰沿好溪上行三四公里,渡溪入山口,两侧峭壁通体漆黑,最狭处仅容一人穿过。影片《阿诗玛》中,阿黑张弓裂石镜头即摄于此。入内四周高崖围立,中间绿草成茵,叫紫芝坞,相传是东海八仙饮山泉尝紫芝之处。最佳旅游时间: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仙都都将举……
[详细] 仙都观,曾名赵侯祠,又叫赵侯庙、乌伤侯庙。祭祀赵炳,是缙云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祠庙建筑。赵炳字公阿,东阳人,系东汉时善医方士。云游仙都,适遭兵乱,瘟疫横行,遂施方术为人治病,救人无数,百姓感其恩德,建祠祭祀。当时缙云仙都一带属于乌伤县管辖,故朝廷敕封其为大将军和乌伤侯。《道士下山》《飞刀又见飞刀》《射雕英雄传》等影视剧曾在此拍摄。天鹅孵卵。青龙岙口多巨石叠垒,上部巨石酷似天鹅,下部石头小如鸟蛋,酷似天鹅正在孵化后代,组合成形象逼真的天鹅孵卵奇观。其形成系多节理、裂隙的流纹岩山体,在风化剥蚀、流水侵蚀特别是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岩块错落堆积,架空叠垒,岩块表面又经千万年球状风化所致。青芝洞。天鹅孵卵下弧形巨石交错相依,似朵朵青芝垒叠成洞,故名青芝洞。曲径迂回入洞,中空处三个洞室,左转右弯洞洞连环,……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