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常熟市旅游

常熟市旅游景点介绍

庞薰琹故居
  庞薰琹故居位于城区南泾堂24号。系清代建筑,为庞氏老宅中的东宅,原称望仙桥堍庞宅。1989年经修缮对外开放。著名书法家陈叔亮为故居题书匾额。现庞薰琹故居为两进,共223.04平方米。门厅内以图文资料介绍庞薰琹的家庭和简历,以及他在艺术事业上的贡献,其西间书房原名“铜鼓轩”。庞薰琹(1906~1985),原名蓥,字虞弦,笔名鼓轩。常熟人,庞鸿文之孙。1924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次年赴法国研习绘画。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教务长。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办人,历任教授、第一副院长。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艺术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又必须不断吸收、融化和创新。擅长油画、水彩画及白描,均融入中国民族特色,其各个时期的题材和画风则常变化。于2004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曾朴故居
  曾朴故居位于城区山塘泾岸94号,即曾之撰、曾朴故居。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存二进,建筑面积为400余平方米。第一进为两层小楼,通面阔18.1米,通进深8.8米,其后之砖雕门楼,技艺精湛。 第二进为单层,通面阔12米,通进深11.8米。整体建筑结构保存基本完好。曾朴(1872—1935),号小木,字孟朴,笔名东亚病夫等,晚清文学家,翻译家,著有《孽海花》等书,并翻译法国文学作品。于2004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闾庆堂贾宅
  闾庆堂贾宅位于城区小榆树头10号,原为贾姓居宅,堂名“闾庆”。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存四进,保存完整,构架无损,工艺较好,建筑占地面积约560平方米。第一、二进均为单层、4间7架,通面阔和通进深分别为15.2和5.4米、18和7.3米。第三进为一单层厅堂,通面阔17.6米,通进深6.6米,前设翻轩。第四进为两层小楼,3间7架,抬梁式,通面阔11.3米,通进深6.9米。其用材壮硕,青石柱础,斗拱雕花,前设檐廊,后置石门。于2004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乐贤堂徐宅
  乐贤堂徐宅位于城区午桥弄42号,为徐姓居宅,堂名“乐贤”。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存三进,其中第二进正厅为明代建筑,第一、三进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第一进单层、3间7架,通面阔11.3米,通进深为7.8米。第二进正厅,3间7架,通面阔12.3米,通进深7.2米。第三进为两层小楼,通3间7架,通面阔10.4米,进深8.2米。前设檐廊和翻轩。布局上第三进与其左右两侧厢房和第二进成四合院式结构。于2004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某宅(虹桥下塘明厅)
  某宅(虹桥下塘明厅)位于城区虹桥下塘35号,为明代遗构,原为唐姓住宅的正厅,其坐南朝北,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存一大厅,通面阔为12.1米,通进深为10.7米,建筑面积为136平方米。大厅体量大,构架完好,工艺精湛,大梁上仍留有包袱锦彩画,甚为珍贵。于2004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06、华阳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阳桥
  华阳桥位于沙家浜镇华阳村横街东头,跨金庄浜,俗称金庄浜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2004年重修。南北走向,今桥系单孔拱形,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法,花岗石砌筑。矢高4米,中宽2.9米,跨径8.9米,全长24.5米,两堍各设27级踏步。桥楣上题额“华阳桥”三字,东西两侧明柱各镌一副楹联。该桥整体结构保存完整,有着浓郁的常熟古桥梁的风格。于1999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07、聚福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聚福桥
  聚福桥位于城区水北门大街福山塘口。始建于明代,原为木桥,俗称北高木桥。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县令陶环改桥墩为石构,题名“福履桥”。乾隆三十三年(1768)秋塌损。三十七年里人金见龙捐资重建,更名“聚福桥”。今桥系单孔拱桥,东西走向,花岗石砌筑。矢高5.5米,中宽3.1米,全长约21米。南北两侧明柱上分别镌楹联为“商楫往来皆倍利,农耕万物永丰登”、“四海清宁庆大有,万方和泰乐升平”。于1999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辛峰巷清代厅堂
  辛峰巷清代厅堂位于城区辛峰巷14-1号,原为曾姓住宅,后售予熊姓,系晚清时期所建。现存一大厅,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抬梁式,通面阔3间16.87米,通进深7架15.73米,设前翻轩,木构用月梁,花岗岩柱础,枋上刻有镂空图案,主檩下斗栱镌刻有双凤图案,斗栱处均覆有各式雕花并置有翼形栱雕饰,精美异常。于1999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平巷明厅
  太平巷明厅位于城区太平巷6号。坐南朝北,砖木结构,该厅历史无考,据其结构型制,应为明代中、晚期建筑。现存二进,建筑面积约189平方米,保存较完好。第一进为单层,通面阔3间11.7米,通进深6米。第二进大厅为单层硬山顶,通面阔11米,通进深10.8米,木构上有精美彩绘。 于1999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平军侯裕田公馆
  太平军侯裕田公馆位于城区山塘泾岸80至92号。系清代曾氏宅第,清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初年为太平军常昭监守侯裕田驻扎公馆。公馆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共有三路。东路前后两进,后进大厅通面阔3间10米,通进深8.2米,檐高3.6米,用月梁斗栱,青石柱础。中路有前后二进,通面阔14米。西路存前厅及后楼二进,前进大厅通面阔3间11米,通进深加出廊11米,檐高3.2米,梁架亦用月梁斗栱,青石柱础。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灵公殿戏楼
  灵公殿戏楼位于城区辛峰巷18号。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弘治间毁,正德二年(1507)重建,其后多次修建。现存建筑为太平天国时重建,作为演戏宣传之所,太平军将领李远继设公馆于殿内。今尚存门楼一座,坐南朝北,平面成“T”字型,歇山顶,共二层,上层即为戏楼,抬梁式,通面阔3间15.3米,通进深5架10米,高约6米,前设翻轩,象鼻昂,青石柱础。前檐枋上饰有木雕云鹤、人物等图案,沿后檐一周在砖上刻出斗栱形状等,天顶设镏金双龙图案,工艺极其精湛。灵公殿亦为常熟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曾在墙壁中发现过十字架、耶稣像等。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常熟迎阳桥
  迎阳桥位于尚湖镇王庄集镇区南面,横跨王庄河。据桥形制结构和桥南侧石碑题记所载,桥为清代中期所建。今桥系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花岗石砌筑,矢高5.3米,中宽3.1米,全长25.1米。拱顶石板上镌云龙太极图,梁枕石上镌“迎阳桥”三字。桥柱上所刻楹联,“文革”中被人用水泥涂没。1999年,重修时将原来的坡形踏步改为基本平面,两堍均设29级踏步。栏板延伸,栏杆雕有狮子。重现两副楹联,东面楹联左右都是“南无阿弥陀佛”,西面楹联为“远吞湖色浑如镜,近挹山光尚带香。”于1982年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钓渚渡桥
  钓渚渡桥位于沙家浜镇红石村沙家浜风景区内(又称云庆桥)。东西走向,《重修常昭合志》载:“钓渚渡桥在云庆庵前,亦名云庆桥,士人呼为大桥,明崇祯间范弥恬兄弟重建,沈颢有记。清康熙、嘉庆间修之。”该桥系拱形三孔,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法,青石夹花岗石砌筑,矢高6米,中宽2.9米,跨径中孔9米,左右小孔各5米,全长40.5米。两堍各设30级踏步。枕石上镌“重修云庆桥”五字。护栏板上镌“钓渚渡桥”四字,东西两侧明柱各镌一副楹联。该桥原址在张桥卫浜村,2005年迁建于沙家浜风景区内。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14、广嗣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嗣桥
  广嗣桥位于城区小东门外莲墩浜上,又名退戌戊桥。始建于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邑人薛苞九独力捐修。民国初,桥面倾圮,1919年邑人钱宗瀚等募资修缮。1988年曾大修。今桥系单孔拱桥,南北走向,花岗石筑成,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法。矢高6.3米,中宽4.2米,顶面纵2.3米、横3.3米,南坡长10.4米,北坡长12.2米,全长25.6米。拱枕石上镌“广嗣桥”三字。东西明柱上各镌楹联一副,东为“百尺长虹横雪浪,半轮皎月锁寒烟”,西为“西挹吴山朝气爽,东延沧海暮澜回”。北堍及南堍金刚墙上分别嵌砌乾隆间重修广嗣桥记碑一通及民国间修桥碑记一通。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15、拂水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拂水桥
  拂水桥位于城区西门外甸桥村三星村的山前塘上。原名福庆桥,因正对虞山锦峰之拂水岩,故改拂水桥;又因是山前塘上西向第三座桥,俗称“三条桥”。明万历间姚宗仪编纂《常熟县私志》曰:“名福庆,俗呼三条桥。”今桥系单孔拱桥,南北走向,青石夹花岗石砌筑,矢高4.6米,中宽3米,全长约30米。枕石上镌“福庆桥”三字。始建年代不详,据其石质及形制,当为明代,重建于清代中期。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16、程家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家桥
  程家桥位于城区西门外甸桥村,跨山前塘。因桥畔原有明工部尚书程宗祠墓而得名,俗称“二条桥”。始建年代不详,据桥基石质可推为明代。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里人吴峻基、周明孝等曾修,咸丰间又修。今桥系单孔拱桥,青石夹花岗石砌筑,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法,矢高7.2米,顶面纵2.9米,宽3.3米,跨径10米,全长约30米。枕石上有石刻一方,系清嘉庆间吴峻基等重修时立。两侧明柱上各镌“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楹联。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17、甸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甸桥
  甸桥位于城区西门外甸桥村山前塘。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里人吴峻基、周明孝等人曾捐资修桥,1919年又修。因桥西为大小湖甸,改称“甸桥”,俗称“头条桥”。今桥系单孔拱桥,南北走向,墩基用青石,桥面为花岗石,矢高5.6米,中宽3.2米,全长34米。拱枕石上镌刻“甸桥”二字,两侧明柱上均镌“南无阿弥陀佛”字样。始建年代不详,据其石质及形制,应为明代始建,基础尚存明代痕迹。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18、香花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花桥
  香花桥位于虞山锦峰(俗称祖师山)拂水岩上,跨拂水涧。清光绪十七年(1891)藏海寺主持道机募建。系单孔拱桥,花岗石筑砌,南北走向,矢高1.6米,中宽3.25米,全长8.5米。两边设16个踏步,东西明柱上各镌一副楹联,东为“弓影腾空流通万壑,花名独表香透重门”,西为“雁齿横排云烟出没,虹腰高卧泉石奔腾”。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香花桥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常熟长寿桥
  长寿桥 位于虞山锦峰(俗称祖师山)拂水岩上,跨于两崖之间。该桥为明嘉靖间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邑人严讷在拂水岩上建真武院同时建造。清光绪十九年(1893)藏海寺主持道机重修。今桥系单孔平桥,东西走向,青石作墩基,桥面用3根花岗石条并列架成,全长15米,方形桥洞净跨4米,宽1.5米,矢高4.9米。南面梁端镌“长寿桥”三字,旁刻小字:“明严文靖公建,光绪癸巳重修。”。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常熟永济桥
  永济桥 位于城区南门上塘街南端。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成于五十九年(1720),由督粮道马逸姿捐俸及里民汪晋卿助捐建成。今桥系三孔拱桥,东西走向。中孔矢高6.4米,顶宽4.5米,桥堍宽6.2米,跨径28.6米,全长41.3米。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法,小孔7节,中孔11节。在两侧明柱上分别镌“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楹联。石栏板上刻题记数十行。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