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 > 登封市旅游

登封市旅游景点介绍

登封向阳遗址
  向阳遗址位于登封市区东北约15公里唐庄乡向阳村东北的山岗台地上,南临勺河,北为缓坡,东西为丘陵,遗址东西最长处330 米,南北最宽处430 米,面积达近十万平方米。遗址于1975年发现,向阳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同时兼有龙山文化遗存。绝对年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至公元前2000年。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度1~3米,南部堆积明显较厚,文化层厚度在2~3米;最厚处达4米以上,在断崖上发现了大量的灰坑堆积,几乎灰坑相连,灰坑内夹杂有黑陶、灰陶、红陶残片及红烧土块。瓮棺葬多暴露于遗址的南部断崖的崖壁上及中部路沟的断崖上,葬具多为小口尖底瓶、缸、罐等。在遗址区内的南部地表散落遗物较多的主要是陶器,也有少量石器。绝大多数陶器为残片,可复原的很少,其中以泥质红陶为最多,夹砂红陶次之,泥质灰陶和夹……[详细]
唐庄郭村遗址
  郭村遗址位于登封市区东北部唐庄乡郭村南部,地表均为农田,为仰韶文化至龙山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保存完好。郭村遗址1996年被发现,经过多次调查,发现了夯土层和灰坑,为探讨仰韶文化至龙山文化时期聚落建筑的构筑方法及形式和当时的社会形态都提供了重要资料。郭村遗址发展序列完整,为研究仰韶文化探索夏文化及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场所及实物资料。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登封玉溪宫
  玉溪宫位于登封市东北唐庄乡土观村西,创建于明,清代重修,宫内现存明清等建筑9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明代建筑玉皇大殿为玉溪宫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为74平方米。单檐歇山绿色琉璃瓦覆顶,顶脊两端置龙吻。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殿内做减柱造。墙上壁画,因年久脱落,模糊不清。九苦殿、三官殿为清代硬山式灰筒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另外散存宫内外明至民国碑刻及石雕10余件,记载了玉溪宫的历次重修情况、资金来源、建筑规模和在周边地区的宗教地位等,也是书法艺术的精品。玉溪宫建筑群及石刻壁画艺术,对研究中原宗教历史、艺术、科学具有重要的价值。2019年10月7日,玉溪宫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登封许由墓
  许由墓(含庙、石寨),位于登封市东南20公里的东华镇刘庄村,墓、寨位于箕山上,庙位于箕山下,均为山坡及台地。墓冢朝向西北,位于寨北,墓冢呈圆形,直径约19米,周长约60米,墓冢高约6米,冢前有石砌供案,冢下有1.70—2.50米高的山石砌墙。寨分大寨和小寨,山石垒砌而成,小寨北部环绕墓冢。寨门位于南寨墙的西段,寨门为拱券状,平面为凸字形。许由庙位于箕山下西南侧,槐里村南部,庙坐北朝南,创建于何时无考,现存正殿一座,东西厢房各一座,明代万历年间登封知县邢州傅梅刻立的“箕山”碑一品,清代刺柏一株。许由乃上古贤士,尧帝曾想让位于他,他坚辞不授,后来尧帝让他做九州长,他便隐居嵩山箕山一代,死后葬于箕山上,被尧帝封为箕山公神,并建祠庙供祀。许由辞官让贤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墓、寨及庙作为纪……[详细]
程窑遗址
  程窑遗址位于登封市区东南约7公里的东金店乡程窑村北的台地上,西临双溪河(书院河)、岳村,东临告成镇西范店村,北靠丘陵、南临程窑村,遗址北部有朱口至西范店乡间公路一条,遗址处在河岸的二级台地上,遗址范围地势高,周围低,该遗址于1977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登封告成王城岗遗址发掘期间,组织对嵩山地区颍河两岸古文化遗址调查时被发现,1979年春河南省文物工作队赵会军、曾晓敏等同志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试掘面积75平方米。1984年河南省第四次文物普查时,登封文物工作者对该遗址作了调查,1987年3月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程窑遗址为第一批文物保持单位,2000年6月28日登封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程窑遗址的保护范围。程窑遗址自发现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工作站对该遗址进行过多次调查并……[详细]
西施旧石器遗址
  西施旧石器遗址坐落在洧水河上游左岸的二级阶地上。在现代耕土层之下发现了3米厚的从全新世至晚更新世的地层堆积,其中属于马兰黄土堆积的②C层偏下部发现了厚度约60厘米的密集的旧石器文化遗存,根据同层位出土的碳粒样品测定该文化层的年代为距今约22000年(未校正)。西施旧石器遗址出土了石锤、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工具、断块和残片等各类石制品共计8500余件,石制品的原料以燧石为主,还有零星的石英、玛瑙和石英砂岩。通过对西施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制品的观察、测量和初步分析,确定了典型的石叶石核、石叶及石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石制品,西施旧石器遗址是一处以石叶技术为主导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制造场。西施旧石器遗址是首次在中国及东亚大陆中部地区发现的以石叶工业为核心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详细]
石淙河摩崖题记
  石淙河摩崖题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东南约16公里的大冶镇西刘碑村西的石淙河畔,题记摩刻于武周久视元年(700年),三月十九日刻。高3.7米,宽3.7米,楷书,繁体字,字径四厘米,分三层刻制,39行,行42字,为河南省最大的摩崖碑刻,分为《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和《秋日宴石淙序》两部分。石淙河发源于登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嵩山玉女台下的平洛涧,所以上游称为“平洛溪水”,溪水东流至市境唐庄、卢店等区域称为勺河,河水流经大冶区域的西刘碑村折向西流,此河段称为石淙河。摩崖题记位于风光秀丽、巨石林立近千米长的河段内,此河段的两岸为高约二百余米的丘陵,在两丘陵的涧谷中,土尽石出,群里成林,面积约有四万平方米。摩崖题记位于大石淙(平乐涧)的崖壁上,这里山水相映,景色秀丽,是夏日避暑的好地方。被誉为“水营山阵”、“天……[详细]
登封清微宫
  清微宫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三王村,少室山南麓的清微岩下,原为唐代谏议大夫李渤隐居读书处,号称李渤宅。北依少室山清微岩,为九峰环抱,南临少阳河,东为黄沙岭,西为金牛岭,与少室山清凉峰相望。元至正年间,将李渤宅改为清微观,明嘉靖四十年重修,清代重修,宫内现存清代重修后的玉皇殿、民国年间修建的东西配房及近现代修建的山门共20多间,院落占地面积1970平方米。清微宫是嵩山地区历史悠久的儒、道教活动场所,历史上李渤曾同弟弟李渉一同在白鹿洞栖贤寺隐居读书,后来不远千里迁徙到风水宝地的少室山清微岩下建宅隐居读书,对研究唐代时期嵩山地区的儒家文化及后来的道教文化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详细]
登封崇福宫
  崇福宫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市区北部,嵩山太室山南麓万岁峰下,距市中心2公里。初名万岁观,创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宋代改名崇福宫,面积现存约5000多平方米,保存古建筑30多间,古树名木50余株,历代碑石10余品。为河南省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建筑,唐高宗时在万岁观内建太乙祠,因祈雨有验,改万岁观为太乙观。五代间废毁。宋真宗时(公元998-1022年)把观提升为宫,更名曰崇福宫,对宫院大加整修,并由宫廷管理,到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宫内建筑达一千余间。是北宋皇室夏季避暑的离宫。比较重要的碑刻有《寇谦之传》碑,《元圣旨碑》等。还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北宋的泛觞亭、流杯渠遗址等。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主管崇福宫的官员名儒先后有:范仲淹、韩……[详细]
二仙洞石刻
  二仙洞位于登封市区北嵩山太室山三皇口东400米处,坐北面南,三面悬崖峭壁,开凿时代当在明代之前。该处两洞为天然形成,东洞为二仙洞,洞内现存佛像五尊,其中西一尊为明代雕刻,洞东西宽4.8米,高3.8米。西洞为附属洞,宽9.8米,深4米余。二仙洞俗称“嵩阳洞”,确凿创建年代无可考。洞东西宽4.8米,南北深4.8米,内高3.8米,外高2.2米。紧靠洞后壁处有一石台上奉五尊佛像,东为文殊,中间为观音,西为普贤,两边各站立一名童子。西一尊有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明代雕石象基座,象座高28厘米,宽20厘米,长54厘米,形态似卧象,面目雕刻栩栩如生,嘴间雕象牙3厘米,清晰可见,石像为灰青石质地,石象右侧腰间从右至左刻有“巩县提东一里西左村施主男善人费其禄室人曹氏造男费大池佛一尊石匠张名”,共35字,楷书,……[详细]
三祖庵塔
  三祖庵塔位于登封市区嵩岳寺北3公里两沟交汇的深谷之中三祖庵旧址处,始建于金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三祖庵原名竹林寺。现仅存金代砖塔及后在原遗址上重建的大殿三间,明清石刻二品、古银杏树一株、罗汉洞及周边其它遗存等,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中三祖庵塔是目前全省保存金代砖石建筑成份其价值较高的单体建筑之一。三祖庵塔位大殿遗址东约3米处,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须弥基坐,叠涩密檐式七层,通高10.2米。砖筑座高1.63米,塔身第一层高1.83米,各面分别面宽2.10米。塔身面南第一层为半圆拱券门,现仅存半圆形石门楣和立颊,东立颊下端已残。塔门内长宽均为0.86米,塔心室高1.28米,形成中空,可视塔顶,一层处内收0.55米。该塔与少林寺塔林唐塔内部结构相似。塔外轮廓呈抛物线形。塔身二至五层南壁辟尖……[详细]
登封老君洞
  老君洞位于登封市区北五公里太室山南麓半腰间,背依太室山中峰。老君洞洞高两米,深4米,宽3米,为唐代初年隐逸居士潘师正所开凿,洞形像鸡卵,亦称“鸡卵洞”,因内奉老君像,后称老君洞。唐代以来,在老君洞周围陆续增修了一所道院,分东、西两院,房舍100多间。两院东西长188米,南北宽64 米,面积约为12032平方米。东院为主体院落,从大门至后殿共三进院落。主体建筑为无极老君殿、无极老母殿等。无极老君殿座落在东院的最后,清代末年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大式硬山出前檐黄琉璃瓦覆顶。殿内施有两根合抱的对称盘龙木柱。无极老母殿东侧顺山房为千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硬山出前檐灰筒瓦覆顶,棂门槛窗,前檐柱亦为方形石柱。老君洞现存的清至民国碑碣20余品,内容多为重修、布施、记事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详细]
73、安阳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阳宫
  安阳宫,俗称大仙庙,位于登封市区西7公里嵩岳少室山东麓大仙沟口、嵩山连天峰下。宫院南北两侧山崖陡峭,耸立云端,前临溪涧,后偎高峰,松柏蓊郁,山峻水秀。大仙沟内云雾缭绕,鹰隼高翔,林木蔽日,仰天一线,是为少室山峡风景之最。安阳宫是登封现存为数不多、且保存完整的清末至民国初年的建筑群,其建筑特点是容官式建筑、地方寺庙建筑为一体、更多的则是地方民居式建筑主体的渗透,构成了安阳宫建筑群的总体特色。第四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城故城
  黄城故城位于登封市君召乡黄城村,北有马鞍山,南临陈窑水库,东有王家沟,西有陈沟河,三面环水,易守难攻。黄城故城大体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220多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城墙不少尚残存地面之上。北城墙保存最好,墙基宽10余米,高约10米。东墙残高4米,底宽约6米。西墙基宽6至7米,高约5至10米。南墙高5米许。北墙东段有一宽约7米缺口,似为城门。南墙东段有一城门,门宽8米,两侧墙宽13米。城墙为夯筑,夯层厚6至9厘米,夯窝呈尖底和圜底状,直径3至4厘米。据《杂道书》和《洛史》等史籍载:“尧聘许由坛禅于黄城。黄城,许由隐此。”许由,相传上古阳城槐里人士(今登封告成镇南箕山),曾隐居箕山,也曾隐居黄城。此属龙山文化早期之事,当时已可能有城。现考古调查的黄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详细]
曲河窑址
  曲河瓷窑窑址位于告成镇曲河村北,曲河窑学名叫“登封窑”,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它始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元、明、清都有烧制,所出瓷品以民用为主。唐、宋时有少量贡品烧造。北宋时规模宏大,窑场环设,曲河号邑登封三大巨镇之一,烧造的瓷器以白瓷为主,兼有黑瓷,当以珍珠地刻花装饰瓷器最为有名。珍珠地刻花装饰首创于密县西关窑,且烧制的数量较少,传到登封窑后,窑工们发扬广大,制作出了精美且数量众多的珍珠地刻花瓷器,时至今日,留传于世的却很少,各大博物馆保存不到二十件,因此,非常珍贵。考古界公认,密县西关窑、登封曲河窑是珍珠地刻花装饰的鼻祖。曲河窑对研究我国制瓷手工业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第二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袁村遗址
  袁村遗址位于登封市区南约12公里的东金店乡袁村村东的到地上,北临少溪河,南约1公里有颍河,少溪与颍河在遗址东约2公里处汇集,遗址处在嵩山南部两侧丘陵间的两河夹角的台地上,由于山洪和河水的冲刷作用,台地发肓较好,黄土堆积达10余米厚,遗址处在河岸的二级台地上,遗址地形中间高,周围低,它的西部有登封至东金店乡间公路一条及袁村行政村,该遗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袁村遗址是嵩山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是华夏文明的代表之一。第四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登封城隍庙
  登封城隍庙建于明代初年,距今有近700年的历史,占地面积5286平方米,现保存山门、前院东西厢房、仪门、卷棚、大殿、后院东西廊房等古建筑80余间1663平方米,清代碑碣7品,砖雕、木雕5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是登封市区内仅存的古建筑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城隍庙大殿保存完整,为清代建筑,具有较高有科学价值。 为了发挥城隍庙古建筑和地理位优势,根据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多方筹资180万元,对城隍庙进行整修,现已辟为登封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登封历史博物馆共分三个展区:主展区为:主展区为“登封历史展览”,二展区举力“古代石刻艺术”展览,三是临时展区。……[详细]
78、汉三阙
汉三阙
  汉三阙,即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这是我国现在仅存的几座汉代建筑之一. 所谓阙,就是建筑在城门、墓门、宫门、庙门前的两个相峙对称的建筑物。汉三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遗存,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地址:河南省登封市嵩山风景区内中岳庙大门外电话: 0371-67188061门票: 无需门票。在嵩阳景区通票80元内。……[详细]
大熊山仙人谷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大熊山风景区的仙人谷风景怡人、山清水秀、幽幽曲径,好似室外桃源一般。这里是尧帝故里,是少林寺历史上的粮库水峪寺所在地。登封情人谷的名字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夏代时期的大熊山原来是光秃秃的荒山,周围百姓连年干旱苦不堪言,九龙圣母以慈悲心肠带领龙子开泉引水后,大熊山变得山青水秀,面貌一新,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盛唐时期起,少林寺地位得到空前的高涨。皇家赐良田无数,随在大熊山建立水峪寺,属于少林寺下院,因位于马峪川畔而得名。水峪寺不仅是少林寺的下院,也是少林寺的一个重要粮仓,历史上少林寺曾储藏粮食于此,灾荒时救济灾民。而其他僧人们也争先驻足,寺庙林立。其中有座梅花寺,主持隐觉善事常为,威望甚高。救得一落难少女李秀梅,秀梅誓报其恩,女扮男装,皈依佛门,并蒙生爱恋之情,晚间常拉……[详细]
石淙会饮
  嵩山东南部的西刘碑村外,有一条转向西流的小河,流过狭窄的溪涧以后,豁然开朗,展现出百米左右宽,l000多米长的东西长峡谷。因两岸石壁高耸,险峻如削,怪石嶙峋,涧中有巨石,两岸多洞穴,水击石响,淙淙有声,故名“石淙河”。涧中有一碧潭,因形如车厢,被称为“车厢潭”。潭中有一大石块浮在水中,高出水面3米有余,顶平如案l0余平方米,可容十多人在其上饮酒赋诗。史载当年武则天就曾在这里大宴群臣,提笔赋诗,摩崖碑刻,史称“石淙会饮”。这里有一块天然劈立的大崖石,称“摩崖碑”,上刻武则天所作之《夏日游石淙》。摩崖前右边有一座天然悬空石洞,此洞内每逢酷暑炎夏,荫凉清爽,洞内微风徐徐,令人心旷神怡。洞中有一天然长方形石板,传说武则天当年游石淙时曾躺在此处休憩,因称为“娘娘坑”。地址:郑州市登封市西刘碑村,嵩山东……[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