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株洲市 > 醴陵市旅游

醴陵市旅游景点介绍

耿传公祠
  --故居位于耿传公祠,系耿氏醴陵一脉的宗祠,始建于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由正堂、左右偏堂和左右厢房组成,长71.4米,宽33米,共有三进八十一间。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6平方米。采用湘东地区典型的庭园式布局,融入南方明清时期建筑的文化理念,设计巧妙,建筑精美,规模宏大,是醴陵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醴陵市新规划的红色旅游和农耕文化展示区的一部分。2012年12月,醴陵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耿传公祠保护修缮工作。经过近一年的施工,完成建筑主体和配套工程建设,于2013年12月向公众免费开放。--家由于家境贫寒,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在耿氏宗亲照顾下借居祠堂,兼顾祠堂洒扫、房屋维修和香烛管理等事务。--是耿氏第十八代,1909年8月28日,在耿传公祠出生,并……[详细]
82、中坝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醴陵市嘉树乡荆里村卢家湾组的中坝桥,是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28处交通文化遗产之一。据县志记载,该桥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其主体由红砖砌筑,全长56米,宽2.1米,拱高1.8米。该桥共有19孔,是株洲地区发现孔数最多的桥。中坝桥为东西走向,现桥面用泥石铺盖,桥身南面被改造水系修筑的堤岸遮挡。……[详细]
  醴陵火车站旧址,位于醴陵市阳三石街道阳三石居委会境内,是毛泽东1927年来醴陵考察农-动时经过的重要场所,也是他考察醴陵农-动的起点,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详细]
孙家湾窑
  孙家湾窑位于株洲市醴陵市孙家湾镇,年代为五代。2019年3月,孙家湾窑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醴陵群力瓷厂旧址即红官窑旧址,位于株洲市来龙门街道八里庵社区玉瓷路新村1号,始建于1958年。醴陵群力瓷厂的前身,是1958年周恩来按照毛泽东指示亲自批复拨款创建的醴陵艺术瓷厂。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旧址总占地面积约10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主要文物构成包括:原料仓库、制泥车间、成型车间、彩绘车间、花纸车间、窑炉车间、检验包装车间、成品仓库、五金车间、铁路运输专线遗址和办公楼等建筑。醴陵群力瓷厂旧址是传承和发展当代釉下五彩艺术的典范,是当代湖南陶瓷工业十分珍贵的活化石。群力瓷厂历史悠久,铸就了无数的辉煌与传奇。从1958年起,该厂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制生活用瓷,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详细]
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活动旧址
  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活动旧址位于大障镇白果居委会。旧址建筑为梁公祠。梁公祠始建于清道光丙申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续修。大革命时期曾是共产党在活动场所。1930年,这里发生“夜袭梁公祠,智救党代表”战斗。于1996年建立了“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之一。碑顶刻挂中国共产党党徽,碑身东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西面刻革命烈士纪念碑。2011年1月,旧址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7、陈觉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觉墓
  陈觉墓地址:醴陵市泗汾镇年代:1928年……[详细]
遵道学校旧址
  遵道学校旧址地址:醴陵市第一中学时代:1906年……[详细]
兰谊学校建筑群
  兰谊学校建筑群由三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和一栋门楼组成.古典欧式建筑风格学校总占地面积五千六百二十三平方米,一九四四年因日寇进犯停止办学一九四六年修复后继续办学一九九七年刘建绪将军之子刘立回乡寻根又捐资修缮了校舍二零一一年宣布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明仁故居
  陈明仁醴陵故居位于湖南省醴陵市城区来龙门街道办事处文庙居民委员会瓜畲坪116号,始建于1937年。其门额良庄两字,由何键题写 。故居占地面积为1145平方米,庭院式砖木结构建筑,其主体建筑分前后两栋,各二层,门厅与前栋、前栋与后栋之间均有庭院相通,共有房屋20多间,均为小青瓦屋面,方形青砖铺地。四周为红砖砌成的高大围墙。 2005年,陈明仁故居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宁太一墓
  宁太一墓位于醴陵城区西山渌江书院后面的山坡上。1936年,国民政府为追念宁太一先生而拨款修治。墓地建筑面积32平方米,花岗岩结构,墓周围以数十块长方形花岗石板砌成一椭圆状。前立长方状石柱墓碑,正面阴刻:“宁太一先生之墓”;左侧刻“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吉日”;右侧刻:“程潜敬题”。碑前置石拜桌、石香炉各一个,石鼓凳四个。墓旁曾修有“太一亭”,壁嵌青石二方:左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褒扬令,右刻-院长于佑任书宁太一烈士纪念碑。现太一亭已毁,于佑任碑刻及林森褒扬令碑刻则存于渌江书院。宁太一,1883年生,湖南醴陵人,辛亥革命著名活动家、同盟会会员。在二次革命讨袁救国斗争中,被捕入狱,于1913年9月25日就义于武昌抱冰堂,遗体运回醴陵,葬于西山。宁太一墓于1983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宋名臣祠
  宋名臣祠是1901年由当时醴陵知县陈寿纶倡捐而建。在当时渌江书院的学生达到顶盛时期,增加到了200人,斋舍不够住,就在这里增加了斋舍,即:日新斋。宋明臣祠的原名是“三公祠”,是为了纪念我们醴陵三位宋代的名臣:吴猎、皮龙荣、杨大异,他们都是宋代的二品官,是历史上有名的抗倭将领。后来经过考证,宋代的时候我们醴陵的名臣远远不只他们三位,于是就将三公祠改名为“宋名臣祠”。两边墙壁上分别嵌有“醴陵创建三公祠碑记”和“宋名臣祠碑记”并附有捐碑。“醴陵创建三公祠碑记”的碑文内容是当时的知县所写,字体由清代著名的书法家黄自元书写而篆刻。这些碑保存得比较完整,文革时期被埋在地下,所以没有被破坏掉。……[详细]
93、靖兴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靖兴寺
  【靖兴寺】醴陵西山曾被称为“净兴山”,西山山腰毗邻渌江书院处有一座古寺,名为“靖兴寺”。它的建成与命名,与隋唐时期的名将李靖和一位历史上传奇的风尘女子红拂女有莫大的渊源,她为爱奋不顾身,慧眼识英雄的故事,在民间实为一段佳话。唐建,公元621年,李靖奉命征伐割据湘北,湖南的梁王肖铣,驻军醴陵西山,其妻红拂随往。后来,李靖成了唐朝的开国功臣,不幸的是,红拂在醴陵染病而亡,李靖选择了山环水绕,风景优美的西山安葬了她,并且修建了靖兴寺,募僧守护。这便是西山靖兴寺的由来。靖兴寺峰岭连绵直逼渌江江岸,林木葱郁,山色青黛如画屏。清末,靖兴寺改为学堂,寺庙中的铁佛被移置城区城隍庙,暮鼓晨钟,渺不复存。1986年,政府拨款予以重修,1988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醴陵文庙
  醴陵文庙位于醴陵市东正街。始建于宋,原址在青云山(现醴陵一中内),据民国版《醴陵县志·教育志》载:渌江书院原在朱子祠堂之右,背山面河,为宋、元、明学宫故址,乾隆初移建学宫。元大德十年(1306),知州张思敬在原址重建文庙,元末毁于兵。明洪武二年(1369),知县黄彦正重建,明末清初毁。清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张法礼、康熙四年(1665)知县张尊贤先后修茸,后毁于吴三桂之变;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682—1687)知县陈九畴、赖彦超,三十七年(1698)知县蒋晟陆续修建;乾隆八年(1743),知县段一控迁文庙于何家码头今址;后又经过五次修葺或扩建;同治十二年(1873),知县薛振钰购庙旁余地,拓基扩建,前辟广场,外筑围墙,占地约250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现存文庙仅余大成殿及10间厢……[详细]
95、起元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起元塔
  起元塔为醴陵第一高塔,雄伟挺拔,朴素典雅,矗立于城南马背岭。高18.6米,砖灰结构,0式,8面,11级。底层直径5.3米,往上逐层递减。墙厚1.26米,拱门高1.8米,宽0.9米。塔内通空,每层塔檐叠涩为菱角状上翘。清咸丰元年(1815),邑人廖洪举倡建。起元塔始建于清咸丰六年(1851年)。该塔位于醴陵市城南西山办事处马背岭,马背岭属于玉屏山,玉屏山横亘城南,象一张屏风,渌江旧八景称为“南屏耸翠”。宋乾道年间醴陵籍贡士、朱熹的学生黎贵臣建有“昭文书院”。醴籍明朝诗人丁淑《游玉屏山》诗云:“南屏削玉当湘矗,瀑布如花洒壁斜。栈石截云遮鸟道,机声出树有人家。河横午夜潮归海,斗柄中天月散华。锄遍心田灌沧水,道人亦自有生涯。”1989年,起元塔被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起……[详细]
醴陵彭氏牌坊
  彭氏牌坊又称袁氏牌坊,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邑绅彭之冕为纪念父亲彭明俊及母亲袁氏而建。牌坊高约5米、宽约4米,整体保存完好。牌坊有三门、四柱,为麻石仿木结构,歇山顶,龙状鸱尾檐角飞翘。四柱为正方形,边长0.36米,柱下座兽为8个仰面小狮,坊上缕饰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麒麟和人物等浮雕,形象生动活泼,线条流畅富于变化,雕刻细腻。中门正面阴刻楷书“奉直大夫彭明俊暨宜人袁氏之坊”。匾额书“圣旨”,右门刻“敦伦”,左门刻“乐毅”。下刻坊主家世、官衔等。背面刻“恩荣”二字,下刻建坊题记和行述,字迹均清晰完整。牌坊上石兽缺失的不多。最喜欢那向上趴着的狮子,感觉就像一只抬起前腿依偎在你腿上撒娇的小狗一样,很可爱。牌坊后面是“彭氏宗祠”,今已大部拆除不存,仅遗留部分墙面。牌坊2011年晋升省九。牌坊背……[详细]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东富寺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东富寺东富寺,位于醴陵市南郊东富村,亦为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之一。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重修,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大门、戏台、庭院、正殿及后殿。正殿为硬山顶,翼角上翘,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侧有天井及厢房,毛泽东于1927年2月1日来此考察时即住在左厢房内。毛泽东曾在寺内召开农协会干部调查会及农民大会。已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农坛的附属文物点。……[详细]
守太一墓
  守太一墓 时间为1913年。位于醴陵市渌江书院后山坡,系著名的同盟会革命党人宁太一的墓冢。 墓石制,坐西朝东。石砌墓围后侧有汉白玉石碑,高1.47米,刻“显考宁太一老大人之墓”,墓前有方形石柱碑一通,高约3米,刻程潜手书“宁太一先生之墓”。今已断,残碑高1.3米。墓附近原有太一亭,已毁。原亭壁有青石碑两方,一为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褒扬令,另一为-院长于右任撰书的“宁太一烈士纪念碑”,现存渌江书院内。 宁太一(1883—1913),醴陵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905)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次年创办《洞庭波》杂志,宣传革命。当年冬因参加萍、浏、醴起义被捕,三年后获释,至北京主编《帝国日报》。民国2年(1913)因参加讨袁活动在武昌遇害,友人为其购棺入殓,归葬于此。民国25年(1936)重新……[详细]
钟海闾纪念馆
  革命先驱钟海闾纪念馆在醴陵仙山公园开馆,该市又增添了一处革命传统教育园地。 1870年,钟海闾出生于醴陵官庄乡,走上革命道路后,他创办学校,建立党的地下联络站,发展培养了宋时轮、程星龄等杰出革命人物;发动农民参加彭德怀、王首道领导的工农红军攻打长沙战役;成立农民协会、女子联合商会,在醴陵建立了苏维埃政府,1942年病逝。 2002年,省委党史研究室追赠钟海闾为“革命先驱”。此后,以钟经迪为代表的醴陵民间人士广泛搜集整理钟海闾生平事迹,获取了大量证明材料及实物,经过数年筹建,终于隆重开馆。 钟海闾1870年出生于醴陵市官庄乡,1942年逝世。他一生胸怀大志,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他创办学校,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秘密联络站,发展培养了宋时轮、钟卫剑、程星龄等一批杰出的革命人物。他倡导农民翻身闹革……[详细]
左权将军纪念碑
  左权将军纪念碑坐落于株洲市醴陵市城区西山半山腰。左权,1905年3月生于醴陵北乡黄茅岭一贫苦农家。1922年入醴陵县立中学,参与组织社会问题研究社,投身反帝反军阀的-。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红15军政委,红1军团参谋长,参加开辟根据地和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与林彪、聂荣臻等率领红1军团为前驱,斩关夺隘,到达陕北。1937年8月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指挥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协助彭德怀精心制定指挥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战役等。1942年5月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抗击日寇时壮烈殉国……[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