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旅游景点介绍
安江大垅倒湾风雨桥亭,位于鸡公界320国道、沪昆高速中间的大垅村倒湾双岔溪。据专家推测,此桥亭修建时间应在清乾隆末年间。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复修。桥亭正梁上记载有“皇清光绪拾陆年岁次庚寅仲夏月中浣日榖旦”(1890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日出之时)时过百年后,公元1995年乙亥再次复修。桥亭的石碑较完整地记载了两度复修的时间及背景——“再修首士碑文序言:承先贤功德树后辈风尚。大团曰浪溪上游,地属四达,旧架有木桥。覆以瓦亭,因石墩过卑,每逢春涨乱流,漂木维塞桥间,岁岁震动,数十年来,日就倾矣,光绪十六年,群谋捐资三百缗以新之,迄今百余年矣。岁长风雨残桥身,桥身人为二焚之未毁,奈何瓦碎脊折,檩椽朽临覆边。公元1995年乙亥岁,附近诸乐善者,效古人之由,募化集人民币6000元,越明年春再次复修竣工……
[详细] 黔阳专署旧址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年代为1953-1975年。2021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黔阳专署旧址为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位于湖南省怀化市安江镇溪边村,与岔头高庙遗址仅一河之隔,占地面积250余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校园内古树参天,绿叶成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他的助手们在这里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工作长达37年。“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杂交水稻就是在安江农校这个神奇的地方经过艰难探索取得突破、成功并走向世界。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已经成为隆平精神和杂交水稻研究历程的大型物证。纪念园的前身——安江农校始,安江农校前身为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1939年建于湖南武冈,因日寇南侵,抗战时内迁于此。校址是闻名湘西的佛教古刹——胜觉寺。1950年2月,更名为湖南省安江农林技术学校。1953年,从重庆西南农学院毕业的袁隆平来此任教。1958年,学校下放黔阳专区,更名为黔阳专……
[详细] 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陆军机械化学校旧址位于怀化市洪江市沙湾乡,年代为1940年。2019年,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陆军机械化学校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红二、六军团长征沅城会议旧址位于怀化市洪江市沅河镇,年代为1935年。2019年,红二、六军团长征沅城会议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雪峰山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最后一次大会战。在此次会战中,我方军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灭日寇3万多人。安江作为当年的前线指挥中枢,当时驻有第4方面军司令部、中美联合作战司令部、74军、新6军指挥部以及大量后勤保障单位,现在安江镇还保留有各类抗战旧址40多处。省级保护单位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洪江战时指挥部旧址包括杨家窨子屋、蒋家祠堂和关圣宫三个建筑,总面积近两千平方米,收藏有各类相关藏品200多件,照片100多幅。近年来,该抗战旧址已接纳群众参观十万多人次。2019年,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洪江战时指挥部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坐落在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占地310亩,建筑面积21605平方米。安江农校纪念园前身为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1939年始建于湖南省武岗县竹篙塘甫公祠(今湖南省洞口县)翌年为觅农场,迁至黔阳县(今洪江市)安江镇郊溪边村胜觉寺旧址(胜觉寺为明代湘西三大古寺庙之一,文革前毁)1941年1月由省接办,更名为湖南省第十职业学校。1950年2月,湖南农业厅接管,定名为湖南安江农林技术学校。1953年,袁农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来到安江农校,从事教学及杂交水稻研究长达37年之久。安江农校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云,不仅培养了近万名农科专业莘莘学子,也成为了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发源地。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世界……
[详细] 徐复隆商行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是一座两进两层的庭院式建筑,一楼为经商居家之用,二楼为货物仓库,一进左侧中柱镶有一块四方形石头,为“警示柱”,以示诫后代为人处事、经商理财要讲原则,有方有圆,堂堂正正。整个建筑布局合理,制作质朴,体现出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重点保护范围从墙基起,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从重点保护范围外起,四向各至50米处。……
[详细] 徐荣昌商行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是一座单进式两层楼房,木质穿斗结构,建筑形态兼有徽派建筑特点,雕梁画栋,气派非凡,青石板铺就的地面整齐有序,与众不同,整个建筑为商居合用,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和研究价值。保护范围自商行墙基起,四向各至15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详细] 蒋元记油号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为穿斗式结构的木质楼房,面阔三间,两进两层,四周“封火墙”呈四方形,其建筑结构适用。置有两个天井,二楼呈“8”字形回廊,当时即作油号,经营洪油生意,又作居家之用,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保护范围以油号墙基为起点,东至10米处,南至路坎,西至10米处,北至路坎。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5米处。……
[详细] 天顺华金号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单檐重屋,是单进式三开间木质结构建筑,大门呈“八”字形,厅堂由青石板铺就,当时为金、银首饰加工场所,整个建筑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为研究洪江古商城商业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保护范围以金号墙基为起点,东至15米处,南至10米处,西至15米处,北至15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20米处。……
[详细] 庆元丰货栈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系一座穿斗式结构的两层楼房,其结构布局科学合理,天井呈长方形,一楼空间较高,具有显著的货栈特点。整个建筑大气古朴,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实用和研究价值。保护范围以货栈墙基为起点,东至10米处,南至20米处,西至10米处,北至2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5米处。……
[详细] 吉发堆栈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为商业仓储,两进两层,穿斗构架,二楼回廊贯通,建筑手法独特,为碱韭洪江古商城的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保护范围以吉发堆栈外墙为起点,四向各至20米处。建筑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30米处。……
[详细] 历史上,洪江以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成为大西南物资吞吐枢纽,被称为“湘西边陲的重要商埠”,市场货币流通量仅次于长沙,尤其是在晚清政府大开烟禁后,洪江一度成为全国鸦片的总入口,厘金局就是清政府为征收这些税收在洪江设置的税收机构。厘金局位于洪江区沅江路龙船冲13号,坐北朝南,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时称“湖南厘金局洪江分局”,是晚清政府为镇压起义军、筹措给养而大开烟禁后,专门在洪江设立的税收机构,专收百货、鸦片的过道税和落地税。民国初期,政府沿用清制,将房屋维修,并添置收税柜台,设“洪江厘金征收局”。民国18年(1929),湖南废除厘金,厘金机构不复存在,此屋由山西商人张南山买下,为经商居家之用,专门销售山西汾酒,并在大门两边书“山西汾酒经售处”。新中国成立后,此屋收为政府直管公房,由房产公……
[详细] 汛把总署位于洪江区沅江路育婴巷3号,地处洪江古商城中心位置,为一级旧军事武装组织,是一座单进三开间木质穿斗式构架建筑,一进两层,天井围在中央,使房屋的通风、采光效果极佳。建筑坐南朝北,单檐重屋,东边为配房和侧天井,东南角建有晒楼,主天井围在中央,有“四水归堂”之意,通风和采光效果极佳,四周还刻有“对天勿欺”,“居仁由义”等字句,其建筑用料讲究,斗拱造型,结构布局科学合理,门罩向外突出,建筑风格独特,装饰由繁入简,木刻工艺精湛,构思巧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充分体现了我国南方民居建筑艺术之极致,对研究南方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汛把总署于清雍正六年(1728)朝廷修建,当时由靖州协管辖,驻把总1员,防兵51名。民国期间,汛把总署废除,此屋由商人徐永昌买下,将二楼改造,回廊……
[详细] 青楼(绍兴班)建于清咸丰末年(1860),系一座四周“封火墙”围护的木质穿斗式结构建筑,单檐重屋,两进三层,层楼走道封闭,分隔有致,且隐蔽性极强,天井通风和采光效果较佳。整个建筑形态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结构布局紧凑适宜,科学合理,是研究南方行业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有着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 重点保护范围从墙基起,四向各至2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从重点保护范围外起,四向各至30米处。……
[详细] 青楼(东海堂)始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是一幢木质穿斗式结构建筑,一进两层,面阔三间。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别致,该建筑起初为青楼,字号“东海堂”,民国后期为当地要人住房,对研究洪江旧时的市井生活具有重要价值。保护范围以东海堂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15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20米。……
[详细] 烟馆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是一幢木质穿斗式结构的一进两层楼房,双重大门,地势较高,四周围有“封火墙”,两侧墙体为马头山墙,大门墙体既是院墙又是照壁,墙上 书有一个龙、凤组成的“福”字;天井下置有一个太平缸,缸上刻有罂粟和“寿”字,喻意为“福寿高(膏)”,其构架结构有典型的行业特征和较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重点保护范围从墙基起,四向各至2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从重要保护范围外起,四向各至30米处……
[详细] 常德会馆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为两进两层回廊式建筑,规模由小到大,先后扩建两进两层院落一座、加工作坊一座,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整个建筑平面组合紧凑,院内地面均青石板漫铺。四周“封火墙”为房屋墙体,但不起承重作用,墙内屋宇为木质穿斗式结构,门窗装饰简单大方,是洪江古商城内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建筑之一,对研究洪江商业会馆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重点保护范围:以常德会馆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2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从重点保护范围外起,四向各至30米处。……
[详细] 苏州馆位于洪江区沅江路西侧一甲巷10号,地处洪江古商城入口处,坐北朝南,系一座“封火墙”围护的木质穿斗式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为单进三开间两层楼房,单檐歇山顶,与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建筑极为相似。八字大门外右墙中部书有“百货疋头”字样,左墙上部刻有“苏州馆”三字,屋内厅堂青石板漫铺,正房、厢房及封火墙围成两个并列的干天井,楼顶西北角建有晒楼。其建筑风格独特,平面布局合理,房屋结构紧凑,形成了封闭性极强、屋内冬暖夏凉的特性,适宜南方气候,利于防火防盗,便于居住和经商,体现出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为研究洪江古商城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调查,苏州馆建于明崇贞十七年(1644),由苏州商人集资修建,为商业会馆。当时商人们为证明房产所属权,特在大……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氨绱撻崒娆愮グ妞ゆ泦鍥ㄥ亱闁规儳纾弳锔界節闂堟稓澧旀繛宀婁邯閺岋綁顢樿娴滅偤鏌熼搹顐e磩闁诲繐鍟村娲川婵犱胶绻侀梺鍛娗瑰Λ鍕偩闂堟侗鍚嬪璺侯儌閹锋椽姊洪崨濠勭畵閻庢艾鍢插嵄鐟滅増甯楅崐鐢电磼濡や胶鈽夋繛灞傚€楁竟鏇°亹閹烘挾鍘甸梺璇″灡濠㈡ǹ顣块梻浣虹帛閹稿鎮烽埡鍛摕婵炴垶绮庨悿鈧┑顔斤供閸忔稑效濡ゅ懏鈷戞繛鑼额嚙楠炴牠鏌i鐐测偓鍨嚕鐠囨祴妲堟俊顖氬悑濞堟洟鏌f惔顖滅У闁稿瀚伴、鏃堟晸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