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怀化市 > 通道县旅游

通道县旅游景点介绍

  梨子界红军烈士墓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年代为1934年。2021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梨子界红军烈士墓为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六军团西征——小水突围战旧址
  红六军团西征——小水突围战旧址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年代为1934年。2019年,红六军团西征——小水突围战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央红军长征通道转兵旧址——宝庆会馆
  中央红军长征通道转兵旧址——宝庆会馆位于怀化市通道县县溪镇,年代为1934年。宝庆会馆为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住址。2019年,中央红军长征通道转兵旧址——宝庆会馆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央红军长征通道转兵旧址——东岳宫
  1934年底,长征初期,湘江战役后,残存的三万红军来到湘南通道界内。此时中国红军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而另一方面,红军又不得不遵从共产国际不容置疑的指示。毛泽东以其睿智的军事洞察力,敢于担当的道德勇气和天才的行事风格挑战权威,争取了张闻天、王稼祥和周恩来、朱德的支持,在争取紧急召开的通道会议上力挽狂澜,从而使红军放弃北上的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使蒋介石在湘西消灭红军的计划破产,史称“通道转兵”。风雨飘摇中,毛泽东带领中国红军走出了困境,找准了“通道”,揭开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的序幕...2019年,中央红军长征通道转兵旧址——东岳宫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通道转兵纪念馆
  通道转兵纪念馆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北36公里的县溪镇罗蒙山下,由主题陈列馆、纪念广场、通道会议旧址恭城书院、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住址宝庆会馆、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东岳宫、游客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等部分组成。通道转兵纪念馆占地面积46200平米,陈展面积2900平方米。展示了中央红军长征在通道召开的中共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和通道会议促成的通道转兵这一历史史实,以及1930年12月--1934年12月的4年间,红七军团、红六军团、中央红军过通道时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人和事,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和部队官兵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2014年12月12日实行对外免费开放。免费开放以来,日均接待游客1500人次以上。2002年以来,纪念馆先后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30条……[详细]
  菁芜洲江口寨门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年代为清至民国。2019年,菁芜洲江口寨门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普修桥坐落于湖南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治西南10公里的黄土乡坪坦河上。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毁于洪水,清嘉庆八年(1813)重修,1984年复修。桥全长57.7米,宽4.2米,等分成21廊间。桥廊两侧设置通长直棂窗,四柱三间排架。桥身为重檐长廊,分设三座桥亭,桥两端各设一座桥门。桥门为重檐歇山顶,屋脊和檐角泥塑龙、凤、鸡等动物。两边桥亭为三重檐,方形平面歇山顶式。中间桥亭有七重密檐,下三层为方形平面,上四层为八角攒尖葫芦顶,顶尖泥塑青鸟一只,能转动,迎风鸣响。桥亭檐角饰狮、凤、卷草等,起翘高挑,雕塑精致,曲线优美。桥廊脊泥塑两组双龙戏宝,宝珠用小块玻璃境片组合镶嵌而成,装上风叶,风起叶动,声光交映,美不可言。桥亭、头门封檐板上彩绘各式各样花草,桥廊柱、枋涂刷了油漆,五彩缤纷,艳丽多姿。三座桥亭……[详细]
坪坦村古建筑群
  坪坦村古建筑群位于通道县坪坦乡坪坦村,由坪坦鼓楼、孔庙、飞山庙、高坪鼓楼及坪坦鼓楼的附属文物南岳宫、戏台等4处共6栋建筑物构成。2010年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坪坦鼓楼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有题梁可鉴),为纯木穿斗构架。五层檐,均施小青瓦,其中一层和第五层为双坡屋面,二至四层为四角四面倒水,四角分别有翼角弯月起翘。鼓楼后方建有一座南岳宫,内供奉神像。鼓楼西南面10处有一座戏台,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纯木构架。孔庙位于坪坦鼓楼南面,始建于民国23年,为纯木结构建筑,双坡屋面,原为供奉孔子之处,后辟为学校,现做为仓库使用。后因民国中晚期的战乱和“文革”期间的-,孔庙惨遭破坏,并改为它用。2010年由县民宗局依照原貌进行修缮。高坪鼓楼位于村北面,鼓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纯木穿斗抬梁构……[详细]
芋头古侗寨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 芋头侗寨现有鼓楼4座:即芦笙鼓楼、牙上鼓楼、寨中鼓楼、龙氏鼓楼。芦笙鼓楼位于寨中,为九层密檐攒尖芦笙顶,下五层为四角,上四层为八角,翘檐上下都塑有吉祥的龙凤花鸟图案,金光闪亮;牙上鼓楼最为奇险,一半搭在山坡上,一半悬于山坡下,由17根梨木柱子支撑,最长的一根有9.1米高;寨中鼓楼位于进寨门的田中;龙氏鼓楼昂然立于寨子的最高处。 风雨桥2座:分别为塘头桥和塘坪桥。塘头桥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塘坪风雨桥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由上团三进堂营建,民国十年(1922年)修复。 寨门1座:位于村寨出入口塘坪桥东部。 龙门1座:位于龙氏鼓楼以北半山腰。 古井3口:其中位于村寨西北部山脚的“乾隆古井”为乾隆五十年(1786年)建,旁边有井碑,自建井以来井水常……[详细]
皇都古侗寨
  【寨门】寨门,是侗族建筑代表之一,它是侗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显示了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它与鼓楼、花桥、凉亭一样,不用一钉一铁,全是卯榫嵌合,别具建筑风格。侗乡山寨,有寨必有门。它是侗族人民迎来送往,交亲结友的必经通道,也是姑娘小伙谈情说爱,相见离别的窗口。 皇都侗寨现有三座寨门,分别为皇都侗寨寨门、盘寨寨门、新寨寨门。皇都侗寨寨门位于普修桥以北坪坦公路上,盘寨、新寨寨门位于各寨入口处。 【鼓楼】鼓楼,侗语叫它“堂瓦”,是公共场所的意思,是重要活动场所,如团寨议事、排解纠纷,判断是非,集体休息和娱乐,都在这里进行。它是侗寨独特的标志,皇都的鼓楼属于歇山宝塔式,这种结构形式,不仅扩大了底层的空间,还大大增强了鼓楼框架的强度,数百年不朽不斜。皇都侗寨现有两座鼓楼,分别为头寨鼓楼和尾寨鼓楼,位……[详细]
庚辰古侗寨
  【鼓楼】当你步人庚辰侗乡,你会惊奇地发现,这里村寨都有鼓楼、甚至有的一寨多座。庚辰全境现有各式鼓楼26座,多建于寨子中央或寨旁,它既是聚众议事的政治中心,也是休息和娱乐的场所。鼓楼自古至今都是各村寨百姓自愿投工、募款和献料修建的,鼓楼整体全系木质结构,以杉木凿榫衔接,不用一钉一铆。鼓楼是以楼冠、楼颈、楼身、楼座四大部分构成。它酷似巨杉形象,前后、左右、上下都是对称均衡和谐的统一体。在结构上,圆与方,垂线与弧线,檐方与翘角,边柱与中柱、副柱之间,穿枋纵横交错,组成各种几何图形,错综复杂,变化无穷,但没有丝毫的凌乱之感,而是错落有序,体现出多样性统一的和谐美,今存于庚辰各村的鼓楼造型有以下几种类型:厅堂式、干栏式和宝塔式,而以宝塔式居多,如坪稳、下宅、坪寨、吉大、双斗、中步等村寨的鼓楼属于这种类……[详细]
独坡八寨三省坡
  三省坡,被称为侗族的“香格里拉”,是侗族的精神家园,侗语称“弄三升”(Longl Samp Sens),坐落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贵州黎平县三省(区)交界之地,是雪峰山、越城岭和苗岭过渡地段的最高峰,主峰海拔1336.7米,主峰之下有4座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整个三省坡群峰罗列,雄伟壮观。坡之东是享有“天然公园”美誉的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坡之西是享有“中国侗族第一县”的贵州黎平县平架乡;坡之南是享有世界四大古桥之一——“程阳风雨桥”的广西三江县独峒乡。围绕三省坡及三省坡逶迤的余脉所延伸到有7个县,即湖南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贵州黎平、从江、榕县。山脉分布极为广泛,纵横千里,气势磅礴。 三省坡上有一大水潭,又叫天鹅湖,……[详细]
北堆古寨
  北堆是个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的地方,这里古木参天,翠竹掩映,流水淙淙,云蒸霞蔚,气候温和湿润,村中的古桥、古井、古祠、古碑、古寨门,流传着许多古老而神秘的传说。 【寨门】沿着古老的石板路进入北堆村,要经过一口古井。这里井水甘冽清甜,周围的风水树参天而立,郁郁葱葱,将古井遮盖得严严实实,是人们夏天避暑的最佳场所。古井对面就是北堆寨门,它们之间仅隔一条小溪,小溪上一座石板桥将二者紧紧相连,所以这里也是人群聚集的活动场所。北堆寨门兴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北堆村遗存年代最久远的建筑。整个建筑为纯木质结构,宽约5米,高约4米,寨门两侧为一人高的石质围墙,整体庄严肃穆。据说这个寨门因为修建的日子非常吉利,所以具有非凡的灵气,可以保佑村寨的平安。说来真奇怪,北堆村历经数次大火,寨门都幸免于难。其中最大的一次……[详细]
坪坦古村
  坪坦村位于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是通道县百里侗文化长廊的腹心地带。丘陵山地地貌,坪坦河由南而北穿寨而过。拥有侗家吊脚楼236栋,风雨桥(普济桥,第六批国保)1座,古水井4处,鼓楼3座,寨门3座,古萨坛1处,古树11株,古石板道1条,古飞山宫2处,古孔庙1座,古大南岳庙1座,古城隍庙1座,李王庙遗址1处,雷祖庙遗址1处,古碑文12通。……[详细]
陈团寨门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陈团村寨门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通道侗族自治县文管所获悉,陈团寨门由寨门2座、鼓楼3座组成,并分别建于上、下陈团侗寨入寨处。寨门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乾隆五十九年),鼓楼建造稍晚数年。寨门为穿斗抬梁式木构架。上寨门系重耳厢楼式,双坡面单脊人字形,盖青瓦,挂白檐,悬空吊脚并置美人靠,架木板作凳,供人们聚集休闲,建九级石阶入鼓楼、进入村寨。下寨门系牌坊式,采用全斗如意斗拱出跳,呈骑头墙状,分明、次间作立面,明间洞开为进出入口,次间槛壁不承重仅为装饰,而自成风格,一破陈俗。为阻碍建筑内-空间,填补建筑实体质感,建鼓楼,巧设排水天沟。建筑外部敦实,内结构严谨。装饰不牵强作秀,追求朴实无华。2004年,由怀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由……[详细]
阳烂鼓楼
  阳烂鼓楼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阳烂村,此为省内少有的门厥式鼓楼建筑。 鼓楼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道光及光绪年间以及20世纪80年代曾进行维修。 鼓楼坐北朝南,占地242平方米,纯木结构,分门楼、主楼、后楼和连廊4个部分。门楼两阙重檐式,双阙主楼均用穿枋和鼓楼檐柱连接,组合成一个整体。屋檐采用如意斗拱出挑,使门楼屋顶均成歇山形。主楼系三重檐歇山顶式,上盖青瓦,高8.2米。4根金柱至第三层支撑主楼屋顶面;12根檐柱至第二层承接二檐跳枋,出跳翘角。从主楼第二层正立面左侧,用连廊连接后楼,构成前呼后应,形成别具风格的建筑体系。 阳烂鼓楼属门厥式鼓楼类。在侗族地区,对鼓楼类型的称呼有区别,门厥式鼓楼,意即用木棒做的柴门,此种鼓楼常建于村寨出入口上,使村寨显得典雅……[详细]
通道普济桥
  普济桥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坦坪乡坦坪寨,此为湘南具有侗族文化的风雨桥之一。 普济桥,始建年代与坪坦侗寨同时。据广西道《怀远县志》记载,宋、元时代,坪坦即归怀远县大营峒寨管辖,现存普济桥,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民国7年(1928)维修。 坪坦普济桥横亘于坪坦河上,桥为单孔,伸臂梁式。由11廊间连为一体,为4柱3间排架,全长31.4米,桥面宽3.8米,桥四周500米以内有丰富的地面文物,如有清同治元年(1862)建的老寨鼓楼,有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的高坪鼓楼,以及南岳庙、飞山宫、杨氏宗祠等,此桥现在仍为侗寨赶集交易和供人行走的通途。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81-40。……[详细]
横岭鼓楼
  横岭鼓楼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横岭村,横岭鼓楼是鼓楼与寨门建筑工艺巧妙“联姻”的一个典型例证。 横岭是依山环水的侗寨,明天顺间(1457—1464)始建寨,因位于横向的山岭延伸处而得名。寨内现存鼓楼四座、寨门两座、廊桥一座、庙宇两座、戏楼一座、家祠两幢、萨坛两个等。寨内鼓楼均为清代中、晚期的建筑。 横岭鼓楼群由小寨鼓楼、大寨中鼓楼、河坎鼓楼和河边鼓楼组成,其中以河边鼓楼最为壮观,主要由南岳宫、圣母庙、款场坪、鼓楼及一号、二号寨门组成。南岳宫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圣母庙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款场坪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鼓楼则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为三重檐歇山顶式。1号寨门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55),为三重檐歇山顶式。1号寨门始建……[详细]
兵书阁与文星桥
  兵书阁与文星桥 兵书阁位于通道县西北50公里的戈冲乡占字岩村。它的始建年代,以遗存迄今的0梁记载,为清朝嘉庆十五年(即1810年)。与兵书阁一箭之隔,遗存一座三亭式廊桥,名叫文星桥。清道光五年(1825年)和清道 光二十七年(1847年),兵书阁和文星桥相继进行过维修,属于集桥、亭、阁、殿为一体的古建筑群系。兵书阁和文星桥坐西朝东,南北通面阔19.2米,东西通进深15.4米,通高14.72米,西侧建有一座祠庙,总面积为420平方米。 兵书阁系穿斗与抬梁混构纯木件楼阁式古建筑。清嘉庆年始建时为双坡屋面单层民居建筑。清道光五年(1825年),村民集资,重建兵书阁和文星桥,并在原阁殿的明间伸出二座高14.2米,三层六角翘角檐攒尖葫芦顶式楼阁,使其“整新俾宇,巍峨再出冲霄之像”。文星桥也颇有建筑特色……[详细]
20、白衣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衣观
  白衣观,又名“千丘白塔”。相传,每当夕阳西沉,晚霞映天时,一个楚楚白衣女子或飘渺于播阳河岸,或玉立于田垄中央,人近即逝,于是,当地民众自发捐资筹料,营建木塔一座,冠名为:白衣观。白衣观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北65公里的播阳镇,县繁殖农场田坝中一小丘上,白衣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乾隆三十年(1765)复修,1989年落架维修。为五层八角木结构塔楼,通高18.92米,底边长5.7米,楼内架木楼呈螺旋状可直抵五层,每层四周开方格窗户,以利采光透气。主楼四周用干砌盒斗式砖墙围合成院落,占地面积920平方米。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侗寨鼓楼研究》一书评定:白衣观是整个侗族地区唯一的一座道教寺庙。1983年10月,被公布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