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安庆市 > 桐城市旅游

桐城市旅游景点介绍

告春及轩
  告春及轩系邑人左挺澄宅第(清末民初桐城文人,熟文谙史,曾参与翻印《桐城续修县志》。位于桐城古城公园路,与桐城文庙相连,建于民国九年(1920),乃桐城古民居典型建筑,分“轩”和“楼”两部分。桐城派陈列馆设置于此。“楼”为主体建筑,高7.4米,前进与后进,平行营建,各为五开间。前进楼每开间长5.7米,宽3.7米,面积为172.5平方米;后进楼每开间长6.7米,宽3.7米,面积191.25平方米。两进楼房之间的两侧,分别以4.8米高的檐墙连接,构成了长12.8米,宽3.35米的长形院落。前后楼均系木楼,内外走廊,称为“走马通楼”。楼层走廊栏杆,为瓶形木柱,饰以花鸟木雕,隔间为竹编泥壁。壁问窗户,上为天窗,下为大方格玻璃窗。“轩”,仅一进,位于楼西侧,与后楼连为一体,一门相通,面积为69.6平方米……[详细]
82、凤仪里
凤仪里
  “凤仪里”坐落于城区龙眠东路寺巷、新巷间,寓居江宁(今南京市)的方苞回乡应试、祭祖、探亲、访友,常生活于此。小知识: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清代著名文学家,桐城文派创始人。自幼聪颖,六岁能背诵诸经,二十四岁在京都即被誉为“江东第一”、“韩、欧复出”。曾因戴名世《南山集》案株连入狱,后赦免。乾隆时授礼部侍郎,先后为《皇清文颖》、《三礼义疏》副总裁,“经史馆”总裁,七十五岁告老还乡。方苞治学为文将道统与文统相结合,首创“义法”说,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方苞作品严谨雅洁,平实自然,其著作以总名《方望溪全集》传世。……[详细]
方以智故居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龙眠愚者;法号弘智,字无可。明末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九岁能文,二十岁著书数万言。以文会友,与陈贞慧、侯方域、冒襄等交往密切,议政论文,是为著名的“明季四公子”。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出入禁廷,尽阅内府文献典籍,常与汤若望讨论医学、天文等科学。后脱离宦海,削发为僧,云游各地,著书立说,倾心书画,娱情山水之间。清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七日,由庐陵押赴岭南途中,船至万安惶恐滩,卒于舟中。方以智在哲学、文学、书画、音韵、天文、地理、律学、医药、物理等方面有系统的研究,他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把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物理)、社会科学(宰学)、哲学(物之至理)三大类。在哲学上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的见……[详细]
啖椒堂及左公祠
  “啖椒堂”乃左光斗故居,坐落桐城市北大街。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万历进士。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施惠政,政声著,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恩师。巡京都,查吏部卖官售爵,搜出假印七十,查出伪官一百余,不趋权贵,嫉恶如仇,故名其故居,曰“啖椒”。其故居分三进,前进是门楼,中进面积110.21平方米,明间为堂屋,即“啖椒堂”,长10.3米,宽4.1米,面积42.22平方米,两侧次间,为左右“上房”,均长10.3米,宽3.3米,面积33.99平方米;后进住宅四间,面积122.76平方米,每间长9.1米,宽3.4米,面积30.94平方米。“啖椒堂”西,建“左忠毅公祠”,简称“左公祠”。左光斗清直敢言,遭王当祸,入狱。崇祯初,治王当罪,褒左氏,谥“忠毅”,里人建祠以祀之。……[详细]
戴名世故里
  戴名世故里,位于“十八里长岗”西北1公里的孔城镇清水村。坐东朝西,面积4662平方米。村前有一口半月形水塘,名“清水塘”。名世获罪后,家人及族人投塘自尽,后称“鬼塘”。村东、南、西环农田,北为荒丘。村外绿树环合,村内屋瓦接堞,幽雅怡人。据《戴氏宗谱》载,明代其六世祖南居公迁居于此,翰墨传家,以“以笔代耕,以砚代田”,故名砚庄。戴名世出生于此,度过大半辈生涯,曾写《砚庄记》一文叙其事。戴名世故居,在村庄北面,原有房屋两进,前后各五开间,两侧筑墙相连,中成院落。康熙五十年(1711)名世入狱后,房屋拆毁,基场尚存。 戴名世20岁授街养亲,27岁所作时文为天下传育,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应级试,二十六年,以贡生考补正兰旗教习,授知县,因愤于“悠悠斯世,无可与语”,不就;漫游燕、越、齐、 鲁、越……[详细]
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
  桐城市博物馆,又称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位于安徽省桐城市龙眠中路2号,馆址设在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文庙内。该馆建立于1984年4月,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既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又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约4万多人次。桐城市博物馆建立于1984年,馆址设在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文庙内,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博物馆收藏有春秋兽耳尊、战国青铜戈、汉代铜锺、西晋虎子、六朝莲社尊、唐代铜镜、宋代龙泉洗、元代瓷熏炉、明代东瓜罐等精美文物4000余件。尤以方以智、方苞、姚鼐、张英、张若澄等明清桐城名家书画,独具地方特色。-草书中堂、李鸿章对联、严凤英手迹等近现代文物也多有收藏。十几年来,桐城博物馆先后自办和引进了《馆藏瓷器精品展》、《馆藏铜器精品展》、《馆藏书画精品展》、《潘玉……[详细]
桐城古城区
  桐城古城区为桐城市(县)治所在地,已有1200余年历史。位于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地处南北交通要塞,206国道(合安公路)、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自其东郊穿过。古城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龙眠三山,旁挟石河、龙眠二水,山光水色,分外妖娆。古城初名山城,民国时改为孟侠镇,建国后定名为城关镇。古城建造典雅,曲折回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城中保存完或经修复的古建筑有:宏伟壮观,体现桐城文化特色的“文庙”;飞檐翘角,体现明清建筑特色的“东南二老街”;造型精美,具有江南风韵的“告春及轩”;五垛四孔,横跨龙眠河上的“紫来桥”;幽静肃穆,仿佛置身仙境的“静土莲社”;千年不涸,富有传奇色彩的“仙姑井”等等。城中每走一步,就有一处名人遗存,诸如方学渐的“讲学园”,方以智故居“潇洒园”,左光斗……[详细]
88、嬉子湖 AAAA
嬉子湖
  嬉子湖生态旅游区位于桐城市东南部,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嬉子湖镇境内,三面环水、水陆交通发达,距市区25公里,濒临江城名府安庆,距省城合肥仅1.5小时车程;水路泊枞川而通长江,可上溯湖广、下达苏杭。占地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0平方公里,水面积41平方公里,是集生态农业观光、科普文化体验、渔业休闲、户外拓展、乡村度假、会议商务、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多功能国家AAAA级风景区。嬉子湖景区现有嬉子湖度假村、嬉子湖养生酒店、生态湿地、垂钓中心、户外拓展、古漕运八大码头、嬉子仙岛、十二生肖园、天文科普及4D动感影院、水上乐园、游乐园、欢乐园、空中单车、农副产品及瓜果采摘、游客接待中心、方以智广场、生态停车场等景点及旅游配套设施。推出了春天湿地观光、夏天休闲垂钓、秋天瓜果采摘、冬天赏雪观鸟的四季旅游项……[详细]
89、龙眠山
龙眠山
  省龙眠山省级森林公园是以龙眠乡为主体,集自然山水、园林、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公园,总面积3823公顷。该工程的建设,必将为塑造桐城品牌、提升城市品位、提高我市知名度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对保护龙眠山生态环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规范、合理、有序开发龙眠山森林资源和人文景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详细]
90、桐城文庙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城文庙
  文庙,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市老城区的广场北端。此庙系悠久丰厚的桐城文化的标志,饮誉海内外的“桐城派”的象征,古代寺庙建筑的经典,江淮之际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1985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远古祖先曾在这里留下各种历史见证的,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丰富的遗存。古建筑更加灿灿明珠,烘初这座古城的风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光彩夺目。桐城文庙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元末毁于兵乱。明洪武初拓展重建今址,明清两代修葺凡十九次,为元明清以来桐城孔的礼制性建筑群。“文革”开始,1966年8月其门楼遭毁,1985年开始“整旧如旧”,进行了第二十……[详细]
桐城黄梅酒业文博园
  安徽黄梅酒业集团近千万元打造的国家级4A旅游景区——安徽黄梅酒业文博园。充分展示了安徽黄梅酒业集团与生俱来的优势和全国任何一家白酒企业所不可比拟的特点:就是桐城派文化和黄梅戏文化的丰富内涵。它们与中国酒文化相互交融,成就了黄梅酒业独特和独占性的企业文化和产品的内在魅力。步入黄梅酒业,人们在浓浓的徽派建筑氛围中,品尝黄梅酒、欣赏“桐城派”、观看“黄梅戏”,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相互辉映,展现了黄梅酒业集团企业文化底蕴和产品品质内涵,让人流连忘返。“为社会酿造价值,为员工酿造幸福”是企业永恒不变的宗旨,“弘扬黄梅戏文化,成就安徽地产名酒”是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以中国酒文化、黄梅戏文化等传统文化为企业的“文化基石”和品牌核心,坚持千年徽酒古法酿造技艺和严格的品质保证,黄梅酒将伴着黄梅戏飘香万里,步入中……[详细]
张廷玉墓
  张廷玉墓园位于桐城市西北龙眠山腹地双溪村蒲庄组西半山腰的“凤形地”,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张廷玉墓园东向略偏南,墓区以墓冢为中心,其下三层地墁石祭台扇形展开,上置供桌、香炉、烛台、香筒等石祭具。再下设九级拜台,中贯神道,两旁依次排列文俑、武俑、马、文豹、羊、狮、赑屃负御祭碑等石像生,石像生前立四柱石坊。石坊下50米为张氏享堂,享堂前设照壁,上嵌雍正书“调梅良弼”、“赞猷硕辅”石匾。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康熙十一年(1672)生,三十九年中进士。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邢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雍正元年(1723)升礼部尚书,次年转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太子太保。三年,署大学士事。四年晋文渊阁大学士,仍兼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并任康熙实录……[详细]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