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五台县旅游

五台县旅游景点介绍

五台山吉祥寺
  吉祥寺五台山塑的最好的塑像世上有很多吉祥寺,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其中,中国的吉祥寺主要是:山西五台吉祥寺、山西陵川吉祥寺、福建古田吉祥寺、广东揭东吉祥寺、广东潮安吉祥寺、山东成武吉祥寺、四川郫县吉祥寺、北京市朝阳区古刹吉祥寺、大唐贡院吉祥寺、福慧吉祥寺等;日本主要为:日本东京吉祥寺(购物圣地);韩国主要为:韩国首尔吉祥寺等。位于山西五台山脉中台山腰。寺址海拔二四四○公尺,气候清凉,寺外有清凉桥,遂以清凉著名。相传始建于北魏,据清凉山志载,唐时恩昙和尚重建,历代均曾重修。原名古佛庵,位於中台南麓溪上,在繁峙县茶铺乡富庄吉祥沟。创於唐代,思昙和尚重建,离尘和尚继修。明弘治年间,比丘尼净玉易庵为铁瓦殿。明未,三昧和尚开始传戒。清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钦命督理五台山札萨克大-罗藏陈盆鼎新……[详细]
显通寺钟楼
  显通寺钟楼五台山最重的铜钟声闻四达十里外,震悟大千浴心界。大家看,这座写着“震悟大干”、状似城门的楼式建筑就是进人显通寺的第一道门——钟楼。“震悟大千”,就是大干世界听到该楼的钟声之后,芸芸众生在佛陀的教化或感召下能有所感悟。钟楼气魄宏伟,结构新颖,是国内明清寺庙建筑物中所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一座大型钟楼。钟楼的底座为结构庞大的石门洞,就像古城墙一般浑厚坚固。上面是钟楼,为两层三檐庑廊式结构,廊柱成列,飞檐重叠,气势不凡。门洞顶部位置,为两层式木阁建筑,装有古朴高雅的木隔扇,内悬一口大铜钟,高达1.64米,最大外径1.8米,厚约8厘米,~_9999.5斤。要想撞击此钟,需穿过门洞,进入二门之后,沿木板楼梯登上钟楼,方可在护守该钟的僧人指导下拉动一根粗粗的木杵,使之发出沉浑悠远的钟声。据说,该钟……[详细]
五台延庆寺
  延庆寺延庆寺(第六批国保)时代:金至清地址:五台县阳白乡善文村始建年代不详,占地104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院落,院内中轴线上现存二门、大佛殿、东西配殿。大佛殿为金代遗构,余为后人在原址上改建。大佛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略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殿之梁架结构简洁奇巧,柱头斗栱后尾出三跳华栱,上承六椽栿,栿作月梁造,下平槫缝下置方木承坐斗素枋及上平槫,巧妙地节省下一条四椽栿。大殿在建筑形制、结构与制作手法上具有典型的金代风格。寺前经幢一座,高7米,四层,造型别致,结构紧密,上刻“尊胜陀罗尼经”,经末刊有“景祐二年岁次乙亥拾月辛亥朔拾五日口口口口时建”字样。延庆寺坐落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北部阳白乡善文村。寺史无文献可考,原有规模不详。寺建于金代,创建年代不详。据寺……[详细]
五台山广济寺大雄宝殿
  广济寺大雄宝殿广济寺大雄宝殿(第五批国保)时代:元地址:五台县城内西大街北侧俗称西寺。始建于元至正(1341一1368年)年间,明清两代局部予以修葺。现存建筑大雄宝殿及殿内塑像为元代原作。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290平方米。殿前筑月台,前檐当心间和两次间皆装隔扇,后檐当心间辟板门一道。檐柱柱头作覆盆卷刹,柱身侧角生起显著,屋顶举折平缓。檐下斗栱简洁疏朗,柱头斗栱四铺作出假昂。殿内使用减柱造,前槽不设柱子,后槽仅用两根粗大的金柱,殿内空间宽敞。梁架彻上露明造,制作较为规整。殿内梁架、斗栱、驼峰与柱网配置依然保存着典型的元代手法。殿内塑像与大殿同期,正中佛坛为一佛二菩萨,扇面墙背塑三大士坐骑兽一字形布列;两山砌长形砖台,分塑十八罗汉,为元代遗物。殿前有唐代八角形石经幢一……[详细]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大殿南禅寺大殿(第一批国保)时代:唐地址: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李家庄我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结构建筑。该寺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德中建中三年(782年),据寺内大殿西缝平梁下保存“因旧名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癸未时重修法显等谨志”,是寺重建年代之证。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大殿为唐代原构,余皆后人所建。寺坐北朝南,总面积3078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大佛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殿前设月台,前檐明间装板门,两次间置破子棂窗。屋顶举折平缓,柱之侧角生起显著。柱间用阑额相互联系,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无普拍枋。殿内无柱,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通达前后檐外。栿上设缴背承重,再上为驼峰、大斗、捧节令栱承平梁与平槫,平梁两端施托脚,其上……[详细]
五台山龙泉寺
  龙泉寺(第二批省保)时代:民国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处小车沟村九龙岗山腰相传,昔有九龙作恶,文殊菩萨将其压在山下,清澈的水底可见九条小龙的影子,寺因此而得名。寺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重修,清末民国初年又重建,现存建筑多属民国初年建筑。寺院坐北朝南。现存有牌楼、影壁、台阶和三座院落,主要建筑中院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西侧两院分别为门殿、宗堂殿和祖师堂及普济墓塔。另一院有文殊殿,东侧为厢房配殿。石牌楼座落于殿宇最前端,是一座纯汉白玉雕刻建筑。石牌楼下接一百零八级台阶,阶下为青砖影壁,影壁八字形,周边沿以雕刻图案为装饰,正中嵌整块汉白玉镂制的雕幅,为五台山主要寺庙写意图。寺内建筑虽为民国年间建造,但寺内外石雕建筑雕凿精致,为罕见的石雕精品。……[详细]
五台山金阁寺
  金阁寺(第二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五台山台怀镇西北15公里据《资治通鉴·唐纪》载,唐大历五年(770年),代宗李豫诏高僧印度来华的三藏法师不空赴五台山修功德,建寺铸铜为瓦,涂金瓦上,饰佛阁为金阁,故名金阁寺。五代后几经重修,虽基址末变,但建筑风格已非原貌。明嘉靖四年(1525年)重修,清至民国年间多次修葺,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1万平方米,有殿堂房屋160余间。寺内建筑布局分两进院落,前院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左右分为钟鼓二楼,院之正中为观音阁,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四周围廊,重檐歇山顶。阁内正中塑高17.7米的千手观音铜像一躯,后人于铜像之上覆盖泥皮一层,将铜像隐于泥层之中。观音像西南隅,塑有诏令建造该寺的唐代宗李豫像。前、后院之间有上下两层19间楼殿相连贯,下层为……[详细]
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时代:1937年地址:五台县五台山金岗库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金岗库村,成立于2003年11月7日,是在军区司令部旧址的基础上修建的。旧址院落坐西向东,紧靠山根,位置险要。整个建筑分里外两院,大小相仿。纪念馆现有陈列室二十一间,展厅四个。具有北方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布展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铁血长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抗战史迹展。以抗日战争的发生和发展为主线,展出图片142幅,生动再现了晋察冀根据地军民舍身忘死,不屈斗争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千秋风流一元戎》聂帅生平展。共展出图片90幅,实物14件,详尽地阐述了聂帅光辉的一生。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总部离开五台山区开赴太行山。11月,在五台县石咀镇召开晋察冀军区成立大会。1938年2月,军区司令部移……[详细]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位于五台县城东45公里的松岩口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6月17日,加拿大0员、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同志从延安来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金岗库村,被军区司令员聘请为军区卫生顾问。6月19日赶到军区后方医院驻地松岩口村,辛勤工作近四个月。亲自设计,指导施工,将原来的龙王庙改建成病室,后被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誉为“白求恩模范病室”。白求恩同志殉职后,毛主席亲笔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解放后,在白求恩模范病室旁边,新建了“纪念白求恩陈列室”,后改为“白求恩纪念馆”。纪念馆大院正中,耸立着6米多高的汉白玉题字塔,正面镌刻着毛主席《纪念白求恩》全文;左侧刻有-元帅的“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革命精神,为全世界人民的利益而斗争”的题词;右侧为聂荣臻元帅书写的“伟大的国际主……[详细]
110、徐向前故居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向前故居
  徐向前故居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南20公里的东冶镇永安村,始建于清道光初年。1901年,徐向前元帅就出生在这里。这是一幢典型的晋北四合院式的建筑,院内正面为主房,两侧是厢房,上下两层是徐帅青少年时期干活和学习的地方。在故居内,有徐向前元帅童年时学习用的小木桌,1955年毛泽东向徐向前授勋时的元帅礼服,还有徐帅的羊毛衫、军装等衣物。徐帅亲笔书写的他生前最喜欢的两首古诗──《石灰吟》和《龟虽寿》原件也存放在这里。一件件实物和图片资料,反映了这位老一辈革命家生前清廉简朴,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故居坐北向南,一进四合院,占地面积856平方米。正房两层木楼,面宽三间,硬山顶木结构,左右耳房二间。东西配房各六间,垂花院门。1991年,修复故居木楼和大门。1995年,建展览室,成列有徐向前元帅的被服、补……[详细]
五台山塔院寺塔
  五台山塔院寺塔:亦名“舍利塔”,位于五台山怀镇显通寺南侧塔院寺内。舍利塔塔基为正方形,总高约50米,全部用米浆拌和石灰砌筑而成,在青山绿丛之中,高耸的白塔格外引人注目。塔刹、露盘、宝珠皆为铜铸,塔腰及露盘四周各悬风铎,共252枚。风来叮当响,人们把它看作五台山的标志。……[详细]
112、罗睺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睺寺
  罗睺寺,位于五台县台坏镇杨林村。坐北朝南,东西长101米,南北宽189米,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创建于唐代,初名落佛寺,宋代维修,明弘治五年(1492)重修,万历年间(1573-1620)重修,清康熙时改为黄庙,常住蒙藏喇嘛。现存建筑除东西偏院为现代建筑外,余皆为明、清建筑。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大雄宝殿)、后殿(现佛殿),两侧建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金刚殿及僧舍等。大佛殿(大雄宝殿)为寺内主殿,石砌台基,宽15.9米,深16.3米,高1.06米,面宽三间,进深八椽,单檐庑殿顶,其前设重檐抱厦,殿内佛坛上塑有三世佛,前为宗喀巴大师像及八大供养菩萨,均按喇嘛教《造像量度经》的规制而建造。寺内存明、清塑像255尊,明清碑9通,明清石狮3只。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详细]
五台山殊像寺
  殊像寺坐于山西省凤林谷口,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该寺创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间和万历年间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殊像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普陀宗乘之庙西面,狮子沟北麓。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弘历陪皇太后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进香,见文殊妙相庄严,令人起敬,“默识其像以归”。佛经中释迦有“东方主尊菩萨是文殊,有时现比丘像,有时现国王像”预言。而“文殊”又译“曼殊”,“曼殊”与“满洲”音近,所以西藏0-进丹书时,称清朝皇帝为“曼殊师利大皇帝”。又因清廷有乾隆皇帝出生承德狮子沟传言;进而有人就附会说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乾隆和太后对此不加可否,任说其说。回到京师,太后就令人按五台山文殊模样雕刻石像供于香山……[详细]
白求恩纪念馆
  白求恩纪念馆设在耿镇镇松岩口村,与“模范医院旧址”相毗邻,是一处专门拜谒、凭吊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的场所。走进白求恩纪念馆,就可看到白求恩高大的汉白玉雕像庄严矗立,高鼻梁,蓝眼睛,身着八路军军装,形象栩栩如生。兴建于1967年的白求恩纪念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呈南北走向,一进院便见汉白玉四棱碑一座,碑成方形,底平面边长1.65米,五层石阶依次层层内收砌为平台。碑的阳面刻有《纪念白求恩》全文。碑左刻徐向前题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革命精神。”碑右刻聂荣臻的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者白求恩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碑阴刻薄一波题词:“学习白求恩同志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的光荣榜样。”碑后展厅面宽27米,进深8米,陈列着白求恩同志在松岩口工作期间的照片和复制的文件、……[详细]
五台山光明寺
  光明寺在台怀镇光明寺村南、清水河北岸,始建于北齐,是五台山的一座著名古刹。明时重建,规模盛大,占地7000平方米。1947年土改时毁坏,现由一位非常虔诚的东北来的尼姑兴建起了一座单儋歇山顶五开间的大雄宝殿,天王殿和钟鼓二楼。现已彩绘一新,雕梁榱栋,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详细]
大文殊寺
  大文殊寺,亦名广安寺,坐落于山西省五台山市台怀镇清水河东岸,明清一条街北口,始建於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在位),重建于道光元年(1821年)。寺宇坐北面南,占地面积五千一百八十平方米,为章嘉--五处之一。据《文殊寺重修碑记》记载,文殊寺位于忻州市忻府区紫岩乡魏家庄村,始建年代不详,村人传说已有数百年。寺院北靠金山,南望五峰,西携牧马河,东依佛地五台山,地势辽阔,殿宇恢弘,千祥云集,佛光普照,为当时著名的佛法道场。……[详细]
五台山毛泽东路居纪念馆
  毛泽东路居纪念馆位于五台山塔院寺方丈院中,室内按原样陈设,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摆一张木桌,桌上放有一方砚台,桌子前面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间方台上放有大盒,上架一只铜茶壶。後院东跨三间,左右两间分别是周恩来、任弼时当年路居住室。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党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路经晋西北,开赴河北省西柏坡。4月9日傍晚时分,来至台怀镇塔院寺。第二天早晨,毛泽弃、周恩来分别由地方干部陪同,观看了寺院文物。毛泽东视察了塔院寺、十方堂寺和蒙藏合作社等处,一路上他亲切地与僧人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佛事活动,并勉励地方干部一定要保护好文物,要忠实地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团结爱国僧人,把五台山建设好。毛泽东在五台山路居,虽仅有一宿,但在五台山的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春到五台”的美好回忆。……[详细]
五台山尊胜寺
  尊胜寺始建于唐代,当时称善住阁院;明万历十九年复修后改称为尊胜寺,清同冶七年作了部分补修。寺内清康熙二十四年碑记载有该寺的历史。尊胜寺坐北向南,上下五层。在中轴线上排列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藏经楼、诸天殿、五文殊殿等六进殿宇,再加上寺院对面的观音殿,共七座大殿,共有殿宇楼阁200余间。藏经楼是一座二层建筑,阁内下层供奉有十二圆觉菩萨,比例和谐。寺前有一对石狮,连座高约3米,是五台山形体最大、形态最美的石狮,雕刻精细、神态生动,不失为五台山石狮中的杰作。尊胜寺,位于五台县茹村乡龙王堂村东1000米的虒阳岭。据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碑文记载,初名翠岩山院,相传唐仪凤元年(676)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前来唐土朝台时在虒阳岭遇文殊咸化,后于唐弘道元年(683)回国取《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于长……[详细]
五台山镇海寺
  五台山镇海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杨柏峪村滩子自然村西南约450米。坐西朝东,依山而建,东西长168.37米,南北宽141.62米,占地面积为2.38万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明代时已建有寺院,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建塔,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和新建舍利殿,两侧为钟楼、鼓楼、僧舍及客堂,寺西南隅为塔院,内建章嘉-塔墓1座。寺西北新建一偏院。寺内存明代塑像19尊,清、民国修庙碑6通,清代石塔1座,清代壁画约14平方米。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120、圆照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圆照寺
  圆照寺的山门与众不同,一般寺庙的山门是三门,而这里的山门是五门,称为五朝门,在五台山是独一无二的。寺前有一对石狮,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塔院、藏经阁、后院等建筑,其中大雄宝殿内供三世佛:东边是药师佛,当中是释迦牟尼佛,西边是阿弥陀佛,三世佛的两侧是十八罗汉,文革中,这些塑像多数被毁。圆照寺后院内有一座白色的塔,高五丈,四角各设小塔,造型奇特,这就是印度高僧室利沙的舍利塔。圆照寺位于显通寺钟楼对面,古称普宁寺。明永乐初年,印度高僧室利沙来到中国宣扬佛法,为了记念他,明宣宗下旨在五台山修建了这座寺庙。大圆照寺是一座700年的古寺,坐落在佛教圣地五台山台怀镇,灵鹫中峰。圆照寺现为山西省省重点保护寺院,因坐落的地势稍高,所以显得格外开朗。此寺北仰菩萨顶、广宗寺,南瞰显通寺、塔院寺,东眺黛螺顶、善财……[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