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五台县旅游

五台县旅游景点介绍

121、望海峰
望海峰
   介 绍: 五台山东台名为望海峰,位于台怀镇东10公里,海拔2795米,面积100余亩,台顶曾建有望海楼。 夏日天气晴好时,黎明登临其上,可见云海尽头的红日喷薄而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诗人赵朴初,1981年登临东台时曾即景咏词:“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山西忻州市……[详细]
五台山寿宁寺
  五台山寿宁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新坊村西沟自然村西北约3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62.8米,南北宽71.56米,占地面积为4493.97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清凉山志》载,建于北齐,宋景德年间(1004-1007)改建,始称寿宁寺。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天王殿、献殿(文殊殿)、大雄宝殿和三大士殿(观音殿),两侧为便门、钟楼、鼓楼及配殿。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宽19.3米,深12.4米,高0.83米,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斜方格扇门,后檐明间施六扇六抹格子门。殿内佛台新塑三世佛及十八罗汉21尊。寺内存元碑1通,清碑3通,碑文字迹多已漫漶。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五台山观音洞(栖贤寺)
  通道终极,是山崖中腰的大岩洞和洞前的大殿。殿建3间,出檐翘扬。殿内主供八臂十一面观音,观音面部着白、红、绿、蓝等色,表示种种变化的法像。两侧还供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教祖师宗喀巴。殿后左侧有一小洞,传说这里是清康熙年间六世0-仓央嘉措避难-的地方。此外还有传说该寺中部岩畔的建筑是十三世0-的-所在。因此藏族佛教徒朝五台山,观音洞是必到之地。栖贤寺又称观音洞,位于南山寺北侧的栖贤谷口,距台怀镇约5公里。寺院建造在悬崖上,从崖底的下院开始,凿石为阶,在凸出的石壁上盖有亭子和殿堂僧舍。下院正面建有5间殿堂,当中一间为穿堂,接着便是岩壁下的短窄石阶通道,通道中段,外侧凸起的岩石上建有六角亭,称为观音亭,亭檐下的横枋上有三幅画,表现的都是观音显示真容拯救受到歹徒和猛兽威胁的凡人。中段傍岩壁筑7间殿堂……[详细]
五台山普化寺
  五台山普化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台怀村南约700米。坐东朝西,东西长137米,南北宽141米,占地面积为1.92万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进行了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中轴线依次建有砖雕影壁、天王殿、大雄宝殿、三佛殿和卧佛殿,其中卧佛殿为新建。两侧为便门,钟、鼓楼,客房,僧舍及禅房。南北两侧又新建偏院,南院内新建五观堂等,北院新建韦驮殿、禅堂、僧舍等。前院轴线上对称设石旗杆1对,石狮2只。寺内存清代壁画62平方米,民国壁画8.4平方米。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总部离开五台山区,开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走后,聂荣臻留下建立晋察冀军区。现在台怀以南15公里的金岗库还保留着晋察冀军区总司令部旧址。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五台县南茹村。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总部在-总司令率领下于9月22日到达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翌日,到达五台县城。五台县举行了欢迎大会。-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当日下午,总部驻南茹村。-和彭德怀等同志在这里战斗40余天,他们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创建了五台游击队。一二九师曾路居五台东冶镇,一二九师副师长-回到久别的故乡,在东冶沱阳学堂作了抗日救国的演讲。后来,就在南茹村指挥了著名的平型关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战役。2013年5月,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26、秘密寺
秘密寺
   导 游: 秘密寺始建于唐代,现仅存前院、中院、后院、西庵、中庵等处。前院有天王殿,东西两厢及正殿5间,南北藏经楼等;中院有配殿及正殿5间;后院部分殿堂残坏;中庵包括三圣庵、观音洞、金佛楼三处。观音洞三层分奉弥勒、三大士、关羽等石雕像、摩崖造像18尊。金佛楼三层8间,内奉石雕贴金接引佛一尊。  看 点: 寺前山坡有墓塔3座:祖师塔、建玄大师砖墓塔以及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普同塔。这3座砖墓塔为后人研究五台山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介 绍: 位于台怀镇西南38公里处、维屏山秘密岩,秘密岩又称秘魔岩,所以秘密寺又称秘魔寺。相传这里是文殊大士受记五百神龙潜修之地,后来永泰禅师曾在此居住修行,时人称为秘魔岩和尚,因其手持木叉,所以又称木叉和尚。这里松柏苍翠,山岩险峻,野趣横生。山西忻州市……[详细]
毛泽东故居陈列馆
  位于五台山塔院寺方丈院内。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领0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路经晋西北,开赴河北省西柏坡,期间曾居住在这里。后院正房的左间,就是毛泽东当年的住室。室内按原样陈设,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摆一张木桌,放有砚台和插着毛笔的竹筒,桌子前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间的方台上放火盆,上架一只铜茶壶。后院东房三间,中间是堂屋,左右两间分别是-和任弼时当年居室。山西忻州市……[详细]
西关灵应寺
  西关灵应寺,位于五台县台城镇西关村西米市街。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408平方米。现仅存路北的一座小型四合院落式小庙。灵应寺,现称关帝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北殿为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内供关帝。东西配殿各三间,深四椽,硬山顶。还有禅房各二间。小山门一间。现寺内存有清代各种碑记共记11通,分别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二十四年(1759)、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五十二年(1787)、嘉庆三年(1798)、嘉庆十一年(1806)、嘉庆二十一年(1816)、道光十八年(1892)、光绪二十年(1894)、光绪十四年(1888)所立。(《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129、锦绣峰
锦绣峰
   介 绍: 五台山南台名为锦绣峰,位于台怀镇南12公里,海拔2485米,面积200余亩。台顶象倒立的藻瓶,周围1里,细花杂草布满了整个山峦,犹如绿色的地毯。这里有罕见的“金莲”、“日菊”和名贵的“银盘蘑菇”。每年芒种过后,盛夏来临,来自各地的骡马牛羊聚集山上,牧民们的歌声回荡在山谷中,动人心弦。山西忻州市……[详细]
130、集福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集福寺
  五台山集福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东北约6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153.72米,南北宽105.10米,占地面积为1.62万平方米。据清《五台县志》记载,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现存建筑除天王殿、大殿、文殊殿、钟鼓楼、配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和藏经楼,其中藏经楼为2001年新建。两侧建有钟、鼓楼及配殿等,主院两侧新建一偏院,为闭关房、居士楼等,东院也新建一偏院,为僧舍、五观堂等。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宽14.3米,深9.9米,高1.4米,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顶设方格平棊,前后檐明间施四扇六抹隔扇门,隔扇裙板上浮雕团龙。殿内中央佛台上新塑一佛二弟子像,两山供奉十八罗汉,殿内共有新佛像24尊。两侧为……[详细]
五台山广宗寺
  广宗寺位于台怀镇营坊村山腰、菩萨顶的下边,始建于明正德二年,清代重修。广宗寺依山而建,规模虽小,但布局严谨,是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铜瓦殿是寺院的主殿,共有3间,殿顶覆以铜瓦,在五台山的寺院中别具一格。殿内供有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毗卢佛、普贤菩萨,两侧铸有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变化多端。该寺高大雄伟,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广宗寺内东北角还建有一座墓塔,高6米,塔身洁白,这是原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的灵骨塔。法尊法师精通藏文,他把长达二百卷的《大毗婆娑论》译成藏文,对佛教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广宗寺是他出家的地方,在他80岁圆寂后,就选择这里作为他安放灵骨的地方。……[详细]
132、观海寺
观海寺
  导 游: 该寺始建于北魏,寺院坐北向南,现存有大雄宝殿、金刚菩萨殿两大殿,其中金刚菩萨殿正面3间,原殿额高悬康熙帝亲笔手书的“笑提明月池”木匾一块。殿内的金刚菩萨造型奇特,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尊黑色菩萨,他黑脸黑身、表情坚毅、身形伟岸,右脚登地,左腿屈起,脚踩风火轮,臂上缠绕长蛇,手中执法器,所以此像又称“九头十八臂黑金刚菩萨”。这也是文殊菩萨的“三十二相”之一。  看 点: 观海寺中有一小水池,呈长方形,水色透明,清澈见底。池边砌成圆形,池中心一小孔中有泉水渗出。相传曾有人在漆黑的夜里,看见池内有明月。人们以为菩萨显灵,观海寺因此逐渐被改称为明月池。每年的六月0会期间,会有一些虔诚的礼佛者来到池边饮“佛水”,走时,还会带些回去以求消灾。 金刚手中法器的象征:日、月象征主宰宇宙的无量佛法;弓……[详细]
133、挂月峰
挂月峰
   介 绍: 五台山西台名为挂月峰,位于台怀镇西13公里,海拔2773米,台顶平如掌,面积300余亩。每当明月高照,山泉潺潺,颇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月坠峰巅之际,恰如悬镜。在西台顶上赏月,别具一格。台顶有座石砌的法雷寺,供狮子文殊。寺北有个天然水池,直径约10米。池北有泉,长、宽各约1.5米。山西忻州市……[详细]
134、佛母洞
佛母洞
  五台山佛母洞,又称五台山千佛洞,位于五台县台怀镇白云寺村西南约18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172.56米,南北宽63.67米,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载,明嘉靖年间(1522-1566)创建。据碑载,清乾隆七年(1742)、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除大殿(佛母洞)为清代建筑外,其余建筑均为新建。大雄宝殿,也称佛母洞,台基宽10.05米,深5.86米,高1.08米,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檐硬山顶,四檩前后廊式构架,斗栱三踩单翘,明间设隔扇门,次间为隔扇窗。殿后依山存自然溶洞1孔,宽5米,高4米,分内、外洞,内洞供石佛1尊,外洞供石雕毗卢佛及四方佛4尊,为明代雕造。殿前存明重修碑2通。1988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东南。据《清凉山志》记载,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寺院除几座墓塔外,全部被毁。唐大中十一年(857)由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金天会年间(1123-1137)于寺内前院两侧建文殊、普贤殿。元代补修殿顶、脊兽。明、清重建山门(天王殿)、伽蓝殿、香-雨楼、关帝殿和万善堂。清末普贤殿被火焚毁,民国初增筑窑洞及南北厢房。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做东向西,依山而形成三层院落,中轴线建有影壁、山门(天王殿)和东大殿。前院北侧为文殊殿,南为伽蓝殿;中院两侧为南北厢房各七间,北有藏经楼;上院大佛殿左右建有关公殿、万善堂等。现存建筑东大殿为唐代遗构,文殊殿为金代所建,余皆为明、清建筑。寺内保存有北朝祖师塔1座,唐代经幢2……[详细]
136、梵仙山
梵仙山
   看 点: 梵仙山,又名饭仙山。饭仙二字据说是康熙皇帝金口御封的。   介 绍: 梵仙山位于台怀镇南,距大白塔1公里左右。风光秀丽,号称“小南台”。夏秋之季,站在山脚仰望,只见漫山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林木茂密,姹紫嫣红,烂漫锦绣,万绿丛中一点红,寺庙就建立在山巅,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中间。山西忻州市……[详细]
五台山黛螺顶
  在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寺庙集群区,有台内五峰”紧紧环抱:黛螺顶、菩萨顶、寿宁寺、灵应寺在四周的山脊、山顶上坐落,与腹地巍然高耸的大白塔相呼应,确实象雄伟壮阔的生座会预下面秀丽挺拔的“台内五峰”。简介黛螺顶,在台怀中心寺庙集群区东,位于陡峭的半山脊上。从山下仰望,只见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间又耸起一座小山。山顶寺宇的山门和牌楼围在树木之中,常有云雾缭绕。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故山顶寺宇名为大螺顶,又称黛螺顶。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峰,古寺名叫佛顶庵。这处寺庙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大螺顶,寺内还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制的大螺顶碑记。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才更名为黛螺顶。登黛螺顶的山路有两条,一条沿北端的山……[详细]
138、翠岩峰
翠岩峰
   介 绍: 五台山中台名翠岩峰,位于台怀镇西北10公里,海拔2894米,台顶平广,面积200余亩。台顶巨石累累,即所谓“龙翻石”。中台顶气候严寒,变化多端,一年有8个月降雪,最低气温常常降至-45℃。夏季时晴时雨,经常出现山下倾盆大雨,山上红日当头的奇景。五台气象站就建在中台顶上。山西忻州市……[详细]
五台山宝华寺
  五台山宝华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阳坡道村东北约400米。据《清凉山志》记载,该寺创建于明代,由僧人正参修建,原名杂花庵,为丛林静室。清康熙五十年(1711),由僧人清修重建。清光绪年间(1875-1908)改称宝华寺。现在的宝华寺是演林老和尚于1986年重建的,保存清代风格。该寺布局规整,建筑宏伟。坐北朝南,东西长50.38米,南北宽85.27米,占地面积4296平方米。中轴线上建三重大殿,依次为天王殿、文殊殿和大雄宝殿。天王殿后有一座很有名气的佛塔——燃灯佛木塔,又名西藏飞来塔。2007年12月,五台山风景区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天王殿和文殊殿间的院中,高高矗立着一座燃灯佛母塔。这就是乾隆年间格隆尊追仿照尼泊尔“掐荣卡笑塔”兴建的塔。该塔通高十米,是一金刚宝座式的白塔。在大塔的须弥座……[详细]
140、般若泉
般若泉
   : 般若是梵文音译,意为智慧。般若泉,就是说饮了泉水能增加智慧。  看 点: 般若泉,亦称万岁泉。传说,康熙皇帝上五台山,煮饭喝茶用的都是般若泉水,故名。历代班禅、0朝五台山,都要派专人到般若泉取水饮用。历史上,五台山各寺院来了贵客,都要派小和尚专程取水沏茶。五台山传言,般若泉三九严寒天不冻,冷泉水也能沏起茶来,在五台山用其它水沏茶,喝得多了会感到肚胀,用般若泉水沏茶,喝得越多越舒服。 有关部门对泉水进行了化验,确认属于优质矿泉。一些专家还认为可治许多疑难疾病。 : 般若泉位于梵仙山北麓,殊像寺东侧,风林谷出口处,紧挨石凉公路,周围有一片杨树风景林山西忻州市……[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