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林近代建筑群,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区,为旅菲蔡氏华侨在20世纪30年代回乡建造的西式建筑,由朝东楼、德鑨楼、顺意楼组成。 朝东楼,1930年建,三层钢筋水泥西式建筑,坐东北朝西南,由主楼、回向辅楼、右侧穹顶门楼合围而成,二楼有廊道连通,上下楼有木楼梯可通达,建筑面积928平方米,总占地面积452平方米……[详细] |
江上塔,位于晋江市池店镇池店村,明、清代遗迹,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身由下部的六角三层仿楼阁式石塔及上部的九层幢式石塔组成,层层收分,通高12.5米。江上塔,明万历年间(1573—1620)郡守蔡善继始建;清咸丰四年(1854)观察使庄俊元利用泉州西门定应宫内宋代石塔的部分构件重建。塔身由下部的六角三层仿楼阁……[详细] |
古檗山庄石刻的所在地为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具体地址位于晋江市东石镇檗谷村。古檗山庄系清末民初华侨黄秀火良 营造的园林式家族陵园,面积1.7万平方米。营建时函请海内名流、书法家题咏。现存题咏石刻有楹联11幅、匾额9方、古檗山庄全景图1方及民国6年晋江公署立碑记1方,还有诗、词、联、跋、赞、题记等178……[详细] |
衙口施氏大宗祠又称浔海施氏大宗祠、浔江施氏大宗祠,位于晋江市龙湖镇钱江村(衙口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施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背倚万寿宝塔,右挹闽海碧波,左襟灵秀余脉,前布池塘七口,状犹七星拱月。并与鳌城、狮峰隔瀛侧对,互为鼎立,灵秀钟毓,蔚为大观。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详细] |
俞大猷墓,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苏垵村北。坐南朝北,砖构,外包三合土。白石墓碑阴刻楷书“皇明都督虚江俞公墓”。墓两侧尚存石将军1对。原有石马、石虎、石羊等均被毁。1986年,发现墓志铭1方,志额篆书:“皇明光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同知赠左都督俞公暨夫人慈肃陈氏墓志铭”,由晋江市博物馆收藏。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详细] |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干部扩大会议旧址洪祖正故居位于晋江市英林镇埔顶寮村路沟路3号。1947年1月12日,中共闽浙赣区党委作出《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的决定》。随后,全省各地区纷纷开展爱国游击战争。同年8月28日,区党委总结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失利的经验教训,并作出《闽浙赣人民斗争特点与闽浙赣人民游击战争的指示》。1947年11……[详细] |
菲律宾华侨职-动领袖许立故居位于晋江市龙湖镇石龟村长声路32号。许立(1905~1971),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石龟村人。1925年移居菲律宾,并投身菲律宾、印尼华侨职-动,1926年加入共青团,参与组织菲律宾华侨总工会,1929年出席上海泛太平洋职工代表大会。1930年4月到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同年1……[详细] |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十九间郑厝位于晋江市安海镇兴胜社区枋皮巷7号。1945年4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扩大干部会议在安海镇十九间郑厝召开,会议讨论国内外形势,传达中共福建省委发出的《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第二次指示》精神,整顿组织,部署任务,同时成立中共晋江县工委。会议播下的革命火种,大大推动了泉州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详细] |
晋江市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诞生旧址尤氏宗祠位于内坑镇砌坑村御里路29号。1933年8月,中共晋南县委委员、官桥区委书记尤大斧在砌坑村尤氏宗祠成立赤卫队,共有19人,掌握-和鸟-19支,尤大斧兼任队长,这是晋江市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在此基础上,翌年4月,尤大斧、吴永乐在中共晋南县委领导下,组建晋南武装队,拥有15人-。……[详细] |
金井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晋江市金井镇区。为纪念各个革命历史时期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光荣献身的59位烈士的英魂,1955年金井烈士陵园筹建完工。陵墓分组整齐排列,每座墓前立着一方白色花岗石墓碑,上刻烈士的英名和牺牲时间。陵园对面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烈士遗照和生平事迹介绍,具体地展现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每年清明节前后,机关……[详细] |
晋江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晋江市安海镇东北角。为缅怀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坚持武装斗争牺牲的老游击队员、在抗日战争中视死如归的民族斗士、在解放战争中英勇捐躯的解放军官兵、在朝鲜战场上舍生取义的志愿军战士、在保卫祖国海疆战斗中牺牲的边防军战士,1958年春烈士陵园开始筹建,成千上万的各界群众怀着对先烈无比敬仰的心情踊跃参加义务……[详细] |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位于泉州市晋江内坑镇五峰公园内。1927年1月,中共泉州特支成立,揭开泉州近代革命新篇章。尔后中共晋南工委、泉州中心县委擎旗播火,革命烈焰燃遍戴云山麓、晋水两岸,铸就“红旗不倒”的历史丰碑。为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成立以来,革命先辈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用鲜血乃至生命谱写的可歌可泣的……[详细] |
蟳埔是位于泉州湾内晋江出海口的一个小渔村,宋元时期,这里就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所在地,村子里随处可见蚵壳墙、红砖墙的闽南古民居,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60多栋。蚵壳厝曾是蟳埔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说蚵壳并非本地所产,它是宋元时期古商船从非洲东海岸运过来的,被当地人使用在建筑材料上而变成这样;住在这……[详细] |
靖海侯府即施琅纪念馆-施琅将军的故居。古大厝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承袭明代简朴大方的建筑风格,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典型清初闽南建筑。晋江市深沪湾畔的衙口村,原称浔海,因清靖海侯施琅在家乡建将军府,声名显赫,故相沿成为俗称。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过人,善于带兵,且“习海上事”,……[详细] |
庆莲寺,位于晋江市池店镇新店村雁山北麓,初建莫考。现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初为双层亭阁,上层供观音菩萨,下层立碑,额曰“高山仰止”,故初名“高山亭”。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僧行勤募化修茸,始改今名。光绪二十七年(1901),得四方善信的随喜襄助,在赖素姑的主持下,得转初、会泉诸法师的帮助策划,拆卸旧址,扩大……[详细] |
在通往清源山弥陀岩的石径右侧,也是首个山腰平台,竖立着一方“第一山”碑刻,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笔迹。这方“第一山”碑刻,最初是立在旗峰下妙觉岩的,还有一段南来北往的曲折经历。有人知道它是从别处摹来的,但不知是何人所书,以及该墨迹如何被带到清源山的。北宋有个书画家,名叫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襄阳漫士,……[详细] |
祖国大陆距金门岛最近的渔村,由围头村和“八二三”新村组成的战地文化区、滨海休闲区、渔业风情区和旅游服务配套区四个区域,地理位置凸显,历史背景独特。每到炎炎夏日,海边嬉戏、休闲消暑的人们享受着习习海风的吹拂和惬意的欢乐,这里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详细] |
陈厝顺济宫:修建于明代,系单体式双坡硬山顶建筑,方位坐北朝南。镜面墙为砖石混合结构,水车堵上的彩绘精没,翘脊上的剪瓷堆贴异常精美,大门前的台阶为明朝时期遗物。庙内中央供奉妈祖神龛,两旁有一幅清代楹联:“涉利大川万里帆墙依觉路,灵分湄岛千秋濯□奠围江。”神龛上方有一清代本村迁台族人所献的牌匾,上 书-“世沐恩波”。庙宇的……[详细] |
潘湖佛教造像塔位于池店镇潘湖村中路南区12号旁,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潘湖佛教造像塔系四角形佛教造像石塔,分塔基、塔身与塔刹三部分。塔基由长条石砌成,分九层,逐层内收。塔身分五层,下部刻有文字,上部四面各有佛教浮雕像。塔刹为圆柱形。该塔为晋江保存比较完好的佛教石塔,对研究清代佛教造像石塔有重要的意义。2013年2月……[详细] |
紫星佛教石刻位于紫帽镇紫星村顶溪园自然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紫星佛教石刻刻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坐西北朝东南,石刻中间竖刻“阿弥陀佛”,两旁刻--多行,字体楷书,计211字。该石刻对于研究闽南地区的佛教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2013年2月5日,紫星佛教石刻被公布为晋江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