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博物馆景点介绍

  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迁入新馆。1999年经省政府立项,投资1.5亿元对原展览大楼进行改扩建工程,馆舍占地108亩,新展览大楼建筑总面积2.85万平方米,展厅18个,院内还有文物库房、文物保护实验室等设施,整个展览大楼本着“庄重、典雅、美观、人性化”的原则设计和建设,是一座现代化综合性智能建筑,2006年12月26日新展览大楼正式对外开放。现设十四个部门,在编职工147人,讲解员、文物看管员等临时用工近百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5人,占岗……[详细]
  庆阳市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1976年成立,1981年与原庆阳地区文化馆分署办公。现有职工2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人,中级职称6人。内设展览部、民俗部、保管部、对外开放部、保卫部、物业部、办公室等部室。庆阳市博物馆藏品丰富,是全省重要的地市级综合博物馆之一,收藏以史前陶器、汉唐铜镜、宋金瓷器、佛教文物、革命文物和古生物化石为主。馆藏文物7337件,其中珍贵文物1839件(一级文物60件、二级文物234件、三级文物1545件)。馆藏商代“作册吾”玉戈、汉代“彭阳”铜鼎和宋代玉壶春瓶为弥足珍贵的瑰宝。庆阳市博物馆新馆于2010年建成,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弘化西路4号,占地23.04亩,五层框架结……[详细]
  平凉市博物馆前身是平凉地区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几经搬迁,几经变更,到2002年,改名为平凉市博物馆。平凉市博物馆是一座中型的综合性历史文化博物馆,占地66000平方米,馆藏国家珍贵文物1万多件,藏量丰富,种类齐全,品位高是平凉市博物馆的一大特点。就藏品的质地类别而言,有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漆木器、玻璃器、壁画、皮影和字画等十多个种类,琳琅满目,无奇不有;就藏品文化类型而言,有新石器时代的半坡类型、马家窑类型、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齐家—常山下层类型和地域特色鲜明的安国式寺洼文化类型陶器,有“静宁七宝”美誉的齐家文化玉器,更有陇东名俗艺术的奇葩——平凉皮影,类型繁杂,……[详细]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坐落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城关镇东新南路开发区秦人广场,总占地面积约43864.7㎡,总建筑面积为20533㎡。其中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8350㎡,包括展厅、会议室、库房、学术厅等,博物馆坐西向东,整个建筑呈古朴、雄浑的先秦风格。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现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150件,古籍资料10000余册,是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学术研究、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博物馆。二楼主要展示礼县秦早期文化文物;三楼主要展示礼县历史、民俗及翰林遗珍书画等。甘肃秦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5960万元,为仿古式主体三层建筑,面积8350平方米,布展面积3661平方米,现馆藏文物5000……[详细]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是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动物化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于2003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35亩,建筑面积23085平方米,分为一、二、三号馆三个独立建筑,其中一号馆为临夏地质馆,二号馆为生命进化馆,三号馆为和政化石陈列馆。馆藏各类化石标本3万多件,分三纲8目150个属种,其中一级品43件,二级品176件,三级品804件,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距今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其中和政羊化石、三趾马化石、铲齿象化石、披毛犀化石……[详细]
  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合水县西华北街乐蟠西路1号,成立于2003年,是全省首家以古石刻展览为主题的特色博物馆。200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48亩,建筑面积4611平方米,已建成单檐殿展厅、重檐殿展厅、双层殿展厅、侧展厅(东西两幢)、钟鼓楼、宋代石雕造像塔地宫、“黄河古象”展厅等设施,设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石刻造像展和革命历史文物展,馆藏各类文物3000多件,其中古石刻艺术品436件。近年来,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国家级AAA级旅游景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文明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确定为甘肃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之一,被兰州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和陇东学院确定为实习基地,民间美术……[详细]
  酒泉民俗博物馆位于酒嘉城际公路12公里处的禹苑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内,历经多年筹建布展,迁建、复建有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古民居等建筑,馆藏有近现代多种民俗物品,生动复活了酒泉农村一些民俗风情和生活场景,让珍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保护和展示,在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载体作用,为文化展示、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详细]
  嘉峪关城市博物馆于2008年8月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该馆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6520平方米。博物馆展示内容分为“三篇四厅”,即辉煌篇、历史篇、展望篇三个篇章,序厅、展示厅、公示厅、临展厅四个展厅。布展设计运用宏大的场景、翔实的资料、艺术的构思、高科技的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嘉峪关市50年来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和发展前景。通过大量的珍贵图片、实物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影视互动等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城市、人文、环境、发展”的展览主题,是一座集宣传、教育、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内设五部一室,分别为宣传教育部、收藏研究部、综……[详细]
  山丹县博物馆即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位于山丹县城文化街,是为了纪念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捐赠历史文物的突出贡献和陈列捐赠的场所。1980年,路易·艾黎决定将自己在华50多年收藏的近4000件文物全部捐赠给山丹县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国际友人的突出贡献和陈列捐赠的历史文物,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拨款49.3万元,修建了艾黎捐赠文物纪念馆.该馆共六个展厅,一展厅展出路易·艾黎生平,有艾黎工作生活用过的实物、著作等文物109件和照片231幅。二至五厅,展出路易艾黎捐赠各类文物980件。六厅展出山丹长城资料图片71幅。山丹出土文物及标本105件。该馆收藏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路易·艾黎捐赠的文物4062件,……[详细]
  镇原县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位于镇原县城文化广场东侧,1950年开始收藏和管护文物,1986年经镇原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一座以收藏、宣传、科研、陈列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县级博物馆,隶属镇原县文化广播影视局。该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库房面积200平方米。1996年被列为镇原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确定为镇原县未成年人教育基地,2008年正式对外免费开放。馆内现有工作人员24人,其中本科文化程度7人,专业技术人员5人。下设有办公室、保管部、陈列部、宣教部、保卫部。目前馆藏文物以历史文物为主,涵盖了旧石器时代至今各历史年代的文物共3551件,有陶器等16个门类,……[详细]
  甘肃简牍博物馆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由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于2012年12月12日批准新设的省文物局下属的县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0名,主要承担甘肃出土简牍的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等职责。原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的职责并入甘肃简牍博物馆。1907年和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第二、第三次中亚考察,先后在敦煌至酒泉、张掖、额济纳旗一线汉塞烽燧掘获汉简3000余枚,被誉为上世纪出土文献的四大发现之一。1930年至1931年,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成员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两汉居延地区发现汉简11000余枚,是当时中瑞……[详细]
  兰州市博物馆位于城关区庆阳路东段110号(原白衣寺故址),建于1984年,占地6.6亩,为地方性综合博物馆。馆藏文物13000余件,其中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彩塑陶鼓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打击乐器。出土于红古区的马家窑类型彩陶瓮,高63厘米,肩宽56厘米,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彩陶器。此外,像西周青铜簋、东汉写字纸、唐三彩云头鞋、末代青瓷堆塑瓶、明肃王白瓷造像、鲁土司盔甲等,都是珍贵文物。交通乘1路、58路、56路、127路、109路公交车在博物馆站下车即到。甘肃兰州市……[详细]
  甘州区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掖大佛寺内,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12月,隶属于甘州区文化委员会,是集建筑、塑像、雕刻、绘画、书法、佛经、经版及历史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内设办公室、保卫部、业务部、财务室、物业办和接待部6个职能部室,现有职工53人。该馆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957平方米,展厅面积1663平方米。馆藏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明清时期各类文物10114件,藏品涵括金银玉铜、铁瓷陶木、钱币印信、民俗家具、书法绘画、雕塑造像、佛教经籍等。其中,大佛寺大佛殿内长34.5米的木胎泥塑卧佛为亚洲第一,6152卷《大明三藏圣教北藏》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初刻初印本……[详细]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位于台中市北区馆前路、台中市中心,历经15年的努力,“民国”82年“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全馆落成对外开放,是台湾地区首座将自然科学生活化、也是岛内第一座拥有最现代化设备的大型博物馆,规模可与先进国家媲美。“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更为让国人认识、了解台湾本土的植物生态,于“民国”88年开幕一座植栽756种台湾原生种植物并划分八大生态区热带雨林温室的植物园。发展历史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位于台中市北区馆前路、台中市中心,历经15年的努力,“民国”82年“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全馆落成对外开放,是台湾地区首座将自然科学生活化、也是岛内第一座拥有最现代化设备的大型博物馆,规模可与先进国家……[详细]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原馆在嘉峪关市区,建成于1989年10月。新馆坐落在嘉峪关文物景区,建成于2003年5月1日,占地面积4523.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99平方米。“中华之魂”——长城历史文化陈列包括:“纵横万里——雄峙千年——长城历史沿革”;“-——边塞烽烟——古代长城战争”;“长河落日—— 丝路花雨——河西长城与丝绸之路”;“北漠尘清—— 山河形胜——嘉峪关 ”四个单元。陈展总面积2700平方米。陈列内容体现了学术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统一,形成了形式多样、历史翔实、可视性强、艺术品位高的陈列体系。主体建筑外形呈烽火台式,恰似烽燧相望,长城相连。内……[详细]
  甘肃地质博物馆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滩尖子团结路6号。建筑面积12568平方米,布展面积4860平方米。馆内设有序厅、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玉石厅、生命演化厅、土地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等8个常设展厅,以及穹幕影厅和临时展厅,馆外设有矿石林和影雕文化墙。馆内收藏有国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和岩石标本共3万余件,展示有大夏巨龙、兰州龙和甘肃鸟等一大批国宝级精品。展厅内循环播放《甘肃地质》、《甘肃矿产》、《甘肃土地》、《甘肃遨游》和《甘肃地质公园》等20多部影视片,以及《宝石趣闻》、《地震体验》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互动项目。甘肃地质博物馆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甘肃省科……[详细]
  会宁县博物馆始成立于1990年10月,为副科级建制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会宁县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局。馆址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东北角,博物馆内设办公室、保卫部、业务部、宣教部、后勤部五个职能部门。现有职工15人,大学本科学历以上6人,其中有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人。会宁县博物馆是集收藏、教育、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县级博物馆。会宁县博物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其中一、二楼为展厅,面积840平方米,三层为文物库房和办公区。现馆藏有陶器、石器、玉器、瓷器、铜器、书画、化石等各类文物1093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2件(套),二级……[详细]
  秦安县博物馆位于县城兴国文化广场北侧,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该馆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馆藏文物359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2件,二级77件,三级478件,从距今1亿年的鱼化石,距今2500万年的铲齿象牙化石,新石器时代人类生产生活用具,到明清时期的文物都有收藏,没有缺环和断代,堪称研究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实物资料库。新石器时代的人面器口彩陶瓶,马家窑文化的旋纹四板彩陶瓮,齐家文化的玉器,唐代的海马瑞兽葡萄纹铜镜,北朝至唐代的佛教石刻等许多文物都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2009年5月,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县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成纪八千年——秦安历史文物精品陈列……[详细]
  胡氏民居又称南北宅子,位于秦州区民主西路,分列路南北,隔街相望。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宅子是明代秦州举人、山西按察副使胡来缙私宅。南宅子始建于明嘉靖丙午年(1558),至隆庆元年(1567)完工。自建成至今一直由胡氏子孙世代延用。1956年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调查。1963年2月11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5月12日秦州区政府完成院内36户住户搬迁,将南宅子移交给天水市博物馆管理。南宅子完整地保存了从明到清民居建筑的格局和风貌,……[详细]
  西北民族大学博物馆创建于2000年9月,是我校立足西北,面向校内外浓缩展示西北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是我校教学科研的重要辅助参与部门。西北民族大学博物馆的基本职能是本着-博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抢救、保护西北少数民族历史文物和民俗实物;进行陈列和研究;面向国内外开展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交流。西北民族大学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5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25件,三级文物88件。馆藏的“-王朝银制印章”、“清道光、同治年刊刻《天方性理》”、“公元1258年波斯文手写体教法经”、“清光绪景泰蓝马镫、马鞍”等均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和学术研究价值。开馆至今,已成功接待国内外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