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红色旅游景点
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是根据原热河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议修建,该馆始建于1956年,1964年正式开始接待参谒人员。占地8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占地1200平方米高达31.6米的纪念碑和1500平方米的三座陈列馆,年接待参谒人员和游览人员达16万余人次。是中宣部、民政部、河北省委省政府、承德市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精神文明单位。自建馆以来,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始终坚持以“褒扬先烈、教育群众”为工作宗旨,累计接待观众达300余万人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弘扬爱国精神为主旨,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先烈们的爱国精神,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向先烈学习,培养和造就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经……
[详细] 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位于涉县辽城乡石门村莲花山下,占地面积200余亩,因安葬有抗日战争中为国殉难的著名抗日烈士而得名,又因安葬有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当地人称它为“左权将军墓”。整个墓地分三层陈列:第1层为圆形莲花池,第2层是左权将军纪念塔,纪念塔四周刻有朱德“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及彭德怀、罗瑞卿、杨秀峰、薄一波、戎武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笔题词。第3层是左权将军墓。以左权墓为中心,左侧岭上是冀南银行第一任行长高捷成烈士和第二任行长赖勤夫妇的墓地。左侧前方岭上是范筑先将军和杨裕民先生纪念塔。左后方洼地是《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政权工作部秘书长张衡宇的墓地。右侧为朝鲜义勇军烈士纪念馆,右侧岭上是朝鲜……
[详细] 史家寨村位于阜平县城东北20公里处。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晋察冀边区和冀晋区(后改为北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分布在史家寨及其附近村庄山坡上的一排排窑洞,便是当年边区机关的旧址。从雷堡村至史家寨大东沟,东西8里,从红土山村至史家寨村下漕沟,南北6里,方园近50平方华里地带中的史家寨、雷堡、庙儿台、家北、槐树庄、红土山6个村庄中的大小17道山沟里,共挖有石窑洞400多个,建土坯楦窑100多个。1983年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史家寨窑洞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43年秋,日寇对阜平县进行了三个月的“大扫荡”,大量房屋被毁。在住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晋察冀边区领导机关发扬延安精神,亲自挖窑洞住。当地群众也积极参加。从1944年1月开始,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大部分窑洞基本完成。机关住下后继续挖,一直挖到抗……
[详细] 冀中烈士陵园位于河间市曙光西路,正门面北,大门东侧的“冀中烈士陵园”六个大字是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题写的。正门迎面为冀中烈士陵园广场,纪念馆在广场南面。陵园南端是无名烈士墓,在纪念馆与无名烈士墓之间的中轴线上,巍然矗立着高11米花岗岩饰面的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陵园内栽苍碧不谢的青松,高耸入云的翠柏和枝叶婆娑的杨柳。青青-的草坪,团团簇簇的花朵,把陵园装点的肃穆庄严。冀中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所设的省(区)级政区单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创建的平原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冀中区扩大至51个县(市),范围东滨渤海,西至平汉铁路,南界滏阳河,北接京津。冀中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无数先烈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前赴后继,敢于斗争,不怕牺牲……
[详细] 魏春波烈士纪念馆位于迁西县兴城镇西庄村。1938 年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前夕,西庄村是中共冀热边特委机关所在地。暴-动-时,冀东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司令部曾驻该村。魏春波,原名魏长河, 1891 年出生于迁安县西庄(今属迁西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读书,成年务农学商,习文善辫,性情刚直,疾恶如仇。 193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本地发展了兄弟妻侄在内的大批中共党员。1934 年 1 月的迁安暴-动-失败后,中共迁安县委工作重心西移。魏春波不惧凶险,把自家变成党的一个联络点。先后接待彭真、李运昌、胡锡奎、王平陆、苏林彦、阎达开等大批革命干部。为筹措经费,购买枪弹,他说服家人卖地、借债,省吃俭用,不遗余力。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平陆、李运昌、胡锡奎三任冀热边特委书记都曾住过西庄村,领导发动了冀热边区抗……
[详细] 1955年12月热河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修建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1956年破土动工,1964年竣工并正式开放。纪念馆位于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承德市区南部的松鹤山上。坐西朝东,地势高敞,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馆区内松柏苍翠,建筑古朴,与历史文化名城格调合谐,相映成辉。走进大门拾阶而上,依山就势的98级台阶,寓意着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九一八”国难,永远不会忘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随着台阶的逐步升高,一种崇敬、庄严的感觉油然而生。通过长达百米的宽阔甬道,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纪念碑主体展现在眼前。两层碑栏之上,矗立着由花岗岩砌筑、高达31.6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其建筑风格、碑身式样、汉白玉浮雕均出自建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同一批能工巧匠之手。碑身正面……
[详细] 高蠡暴-动纪念馆座落在高阳县城东南15公里西演镇北辛庄村南,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阳县位于冀中平原,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本世纪30年代初的高阳、蠡县地区,正处在社会大动荡时期。国民党反动派的搜刮,地主、资本家的盘剥,加上天灾-,使广大民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932年8月27日,高阳、蠡县一带的农民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属特委的直接领导下,掀起了一场震撼华北、影响全国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暴-动。暴-动队伍从蠡县的宋家庄至高阳县的北辛庄间,途经20多个村庄,打击-武装,解救贫苦百姓,所到之处劳苦大众纷纷响应和支持。暴-动队伍攻占了北辛庄后,经过整编,正式成立了河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有3000余人,长短枪120支,并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府,极大地振……
[详细] 晋州市烈士陵园晋州市烈士陵园1946年秋始建于旧城大街西段路北旧孔殿前,东邻礼堂,南毗戏楼。1955年竣工,占地约半亩。建有烈士公墓、烈士碑亭各1座。1963年4月将戏楼改建为烈士馆,内存烈士英名录和部分遗物。1974年8月陵园迁建,新址在市区东胜路南段路东,全部工程于1978年12月竣工并正式向社会开放。新园坐北朝南,四周工艺砖墙围绕,占地面积7254平方米,建筑面积640平方米。园内北端为烈士馆,面积240平方米,内存部分烈士遗像、遗物、骨灰及使用过的0、手榴弹,还存有革命烈士英名录,共3097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1775人,解放战争时期703人,新中国成立后的168人,烈士碑上记载的451人。烈士馆东西两侧各建展览室1座,总面积140平方米,展有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和知名烈士的英雄事迹,经……
[详细] 江浩故居是玉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玉田县城东南12公里的散水头镇北刘家桥村西侧,东距乡间油路0.5公里,北望京秦铁路10公里。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发达,水源丰富,环境宜人。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浩生于1880年,卒于1931年,原名江文浩,是中国0早期革命活动家,0玉田县地方组织创始人,早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以后,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李大钊的帮助和影响下,从一个爱国主义革命家逐步转变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他曾历任国民-会参议院议员,0中央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曾多次同毛泽东、-、林伯渠等革命领袖一起共同议事,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他“是一……
[详细] 遵化烈士陵园位于遵化市城西五里桥西,始建于1958年9月,原占地面积40亩。分东西两院,西院为主院,院北建有九开间纪念堂一座;东院北部有公墓一座,为1945年12月在解放遵化城战斗中杨(得志)、苏(振华)纵队路经遵化协助攻城时牺牲的250多位没能留下姓名的烈士所建的遗体合葬墓。1992年遵化撤县建市后对陵园进行了改建,依次建成24米高的烈士碑一座,24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堂,雕刻着3079名烈士名字的英名录两座,仿古门楼和仿古围墙。纪念碑的正面是1959年国家内务部部长谢觉哉的题词:“死难烈士永垂不朽”,原冀东区党委李楚离,原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原冀东行署主任张明远也分别在纪念碑的西面、背面和东面题了词。陵园中间的纪念堂规模宏大,庄重肃穆,内设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详细] 安体诚故居位于丰润区七树庄镇阎家铺村,建造于1917年,解放战争时期被国民党部队拆毁,现为民房。安体诚是丰润第一名共产党员,他的雕像现安放于丰润区车轴山中学院内。安体诚,字存斋,丰润县阎家铺人,1896年生。1909年考入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附中,后升入该校法律预科和本科。1918年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1年夏回国,应邀到母校天津法政专门学校任教,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922年初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领导成员兼天津特派员、中共北京区委委员。1922年5月接受组织的安排到京奉铁路工作。1922年下半年与邓培等人先后领导了山海关和唐山两地的铁路工人大-。1923年夏应邀任杭州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经济系教员,并先后担任中共杭州……
[详细] 察哈尔烈士陵园,是华北地区筹建较早,建筑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1948年12月,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后,原察哈尔省人民政府奉中央人民政府的命令,为了纪念察哈尔省范围内的17000名死难烈士,决定在省会张家口市东山坡筹建革命烈士纪念塔。在这17000名死难烈士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著名的1948年平津战役新保安歼灭战和1946年张家口保卫战中牺牲的。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兄弟省市和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于1949年2月开始修建,纪念塔于1951年4月正式落成。隶属张家口市民政局。察哈尔烈士陵园位于张家口市东山坡,占地面积145亩,东西长近500米,南北长230米,成坐东朝西的长方形,绿化率达80%,1990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1日被民政部确定为……
[详细]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武安市冶陶镇,该馆占地10余亩,总投资3000多万元,展馆面积近2000平方米。纪念馆陈展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边区创立、边区的巩固发展、边区的光辉。在1000多件展出文物中,除了1948年在武安赵庄村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晋冀鲁豫版《人民日报》创刊号外,还包括众多鲜为人知的边区钞票、股票、邮票、结婚证书、地契证等珍贵资料。晋冀鲁豫边区成立于1941年7月份,辖区面积最大时达到2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3600余万,系当时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其中政府机关最早设在涉县索堡镇弹音村,下设秘书处、财政厅、交通厅、税务总局、高等法院等部门。1945年11月至1948年5月,边区政府先后两次进驻武安午汲、伯延、龙泉、冶陶一带。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革……
[详细] 杨家铺烈士陵园是唐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河北省丰润县姜家营乡杨家铺村北。1944年9月,冀热边特委在丰润区皈依寨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特委成员李运昌、周文彬、李中权、朱其文、王友、丁振军等人,会议期间,得知敌人企图以远距离奔袭合击战术打击我领导机关,我军随即决定分散活动,但进攻杨家铺的是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主力,约2700人,加上所配属其它部队共3000多人,从唐山、丰润城、榛子镇、迁西铁厂、左家坞等处向皈依寨一带进行突然奔袭合围。在合围中,敌人采取的是电光形不规则行动,各讨伐队都向打响重机枪第一枪的方向冲击。所以,夏庄子一打响,四处兵力迅速向杨家铺方向合围。由于敌我众寡悬殊,形势对我十分不利。战斗接近中午时,杨家铺东面的马头山、东南面的马蹄山、西面的西城山,都被日军占领。面对严重的敌情……
[详细] 西柏坡廉政教育馆位于陈列展览馆的东南侧,分为地上、地下两层,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展线长305米,展出照片306幅,文物127件(份)。展览主题是“牢记‘两个务必’,永葆党的先进性”,在内容上坚持党的发展史与党的廉政建设史相结合,突出廉政建设;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突出现实针对性。展览分为序厅、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伟人风范、革命先驱、人民公仆和千秋基业六个部分。展览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展示了我党反腐倡廉的伟大历程,大力弘扬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人民的光辉典范。馆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成为一大亮点,丰富了廉政教育的方式,其中“进京赶考”展点利用幻影成像手法展现了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共产党人于1949年3月23日从西柏坡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的历史片段,而-犯“刘青山自白”展点则运用人物抠像技术,……
[详细]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占领张家口之后,全面发动内战,扬言占领邯郸,毁灭边区。为使边区主力部队减轻保卫邯郸的沉重负担,边区首脑机关迅速由邯郸郊区返回武安,驻扎在冶陶镇。1946年至1948年间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曾驻此地,刘伯承、邓小平、李达、薄一波、董必武、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战斗和生活,著名的“华北财经会议”、“大军挺进大别山南征会议”、“土地会议”、“整党整风会议”在此召开。中央局、军区下属各单位分别驻治陶和冶陶附近各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驻三王村。从1946年10月至1948年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军、晋冀鲁豫军区进驻冶陶一年零七个月时间,1948年春,边区政府迁往平山县西柏坡。当年冶陶村成为晋冀鲁豫边区……
[详细] 0华北局城工部旧址,位于泊头市政府南1500米的胜利街北头。旧址座西朝东,东西长46米,南北宽20米,总占地面积920平方米。建筑为山西民居式格局,四梁八柱式砖木结构,平顶,正房5间,进深6米,间宽3米;左右侧房各3间,前房与侧房之间有一夹道,宽2米。大门朝南开在南夹道内。北有一便门,可通向外院,建筑均高8米,四周各开屋门1个,每间屋都有券顶窗户四个,自前屋步出,为前庭院,南北各有侧房4间。院内有水井一口,青砖砌成,深约10米。据当地老人介绍,此建筑原系山西一家商人在清末时建造,初为当铺,开过药店,办过夜校等。1948年2月至12月,0华北局城工部自沧县搬迁至此,并在此为确保平津战役的胜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收集了北平、天津等方面的大量情报,为0中央在解放平津中的战略决策和战术实施提供了……
[详细] 河北省高阳县赵堡乡布里村南。1917年8月,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在此创办中国第一所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1918年改名布里留法工艺学校。培养学生二百多名,1920年停办。学校旧址为坐北朝南四方院落。有平房11间,含教室、实习工厂、蔡和森办公室,现辟陈列馆,陈列文物、照片。布里留法工艺学校位于保定市高阳县西演镇布里村东南部,始建于1917年8月,创办者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李石曾(高阳籍人)和老同盟会会员段子均(高阳布里村人)。这里共培养留法学生200多人,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在伟大的勤工俭学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917年夏季,李石曾到高阳县布里村,探望好友段子均,二人共同商议在布里村成立“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为李在法国创建的豆腐公司招募华……
[详细] 邯郸起义指挥部旧址邯郸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邯郸市马头镇,是1945年邯郸战役中-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为了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与民主,将指挥部移至马头镇宣布起义的所在地,也是高树勋与0地下党组织商谈起义事宜的秘密场所。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5年10月23-11月2日晋冀鲁豫中央局根据毛泽东主席指示,由-、-亲自指挥的一场以马头镇为中心的保卫战,历时十天胜利结束,俘获-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及官兵2300人和大量的武器、弹药。战役进行到10月30日下午,高树勋在其联络员即0地下党员王定南的帮助下,率领新八军及河北民军13000余人在马头镇指挥部宣布起义,自此加快了战役的结束步伐,为我军取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邯郸战役又称平汉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进军北上妄图大举……
[详细] 小英雄雨来纪念园位于丰润区还乡河公园内,是依据我国著名作家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而修建的,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小英雄雨来是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它的作者管桦深知革命传统教育对下一代的重要。管桦说:“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还谈何爱国?”为了使“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到发扬,晚年的管桦打算在家乡修建一座小英雄雨来纪念园,让新一代更多地走近英雄,学习英雄,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熏陶。他的这一想法得到唐山市委、市政府和原新区区委、区政府(后与丰润县合并为丰润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998年,“小英雄雨来纪念园”在还乡河公园落成。全园以一座主雕和四座浮雕演绎小英雄雨来与敌人斗争的故事,并设文字碑一块,记述冀东全民抗日和儿童……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